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連魁

鎖定
朱連魁(1854年3月11日 - 1922年)藝名“金林福”或“金陵福”(Ching Ling Foo),是一位著名的中國魔術師。據説朱連魁説話口吃,人稱“朱嗑吧”,所以表演時極少説話,造就了他一身出色的技法。1898年,朱連魁首次登陸美國表演,對外宣稱是“專為慈禧太后獻藝的魔術師”,很快憑藉東方風格的傳統中國戲法風靡全美。朱連魁是登上國際魔術家協會(I.B.M)的官方刊物——Linking Ring(連環)的為數不多的中國人之一 , [1]  我國最早的新聞影片是由他和美利公司一位洋人拍攝的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漢戰爭》。 [3] 
中文名
朱連魁
外文名
Ching Ling Foo
別    名
金陵福(藝名)
金林福(藝名)
朱連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54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1922年
職    業
魔術師
主要成就
第一位去美國表演魔術的中國魔術師
拍攝中國第一部紀錄片《武漢戰爭》 [4] 

朱連魁事業背景

朱連魁 朱連魁
在清代,中國的魔術已經開始有所發展,但是主要還是處於民間戲法階段,很難登上大雅之堂。朱連魁用自己的技藝和表演功底成功進入了宮廷表演隊伍,從此他的稱號便多了一個“專為慈禧太后獻藝的魔術師”,從此他的魔術表演之路開始異常順利,並開始在美國發展。 [1] 

朱連魁留美歷程

朱連魁到美國本來是參加在美國奧馬哈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他和其他一些中國藝人在博覽會上表演了幾個月後,受到一個美國雜耍表演組織者霍普金斯上校的注意,隨即霍普金斯上校和朱連魁簽定了在雜耍劇團演出的合同。根據當時美國的排華法案,奧馬哈萬國博覽會結束後朱連魁和他的戲班本來應該被送回中國,但在美國資方的協助下,朱連魁等人被證明屬於表演藝人而不是普通勞工,所以被允許留在美國。朱連魁曾表示説,他寧願永遠留在美國,他非常喜歡美國和美國人民。 [1] 

朱連魁經典魔術

圖1
圖1(1張)
朱連魁有很多著名的魔術,例如“口吐百丈”、“空竿釣魚”、“碎紙還原”等。其中一個在美國引起轟動的節 目是:用一塊空空如也的布,轉眼間便變出一隻據説能裝80磅水的巨碗,水一直漫到碗沿上,再一探手,他又從水中拎出個小孩來。“大碗飛水”是朱連魁最拿手的古彩戲法之一。圖1為美國魔術大師哈里·胡迪尼與朱連魁合影 [1] 
中國魔術書《鵝幻彙編》把它分類為“搬運法”。“‘搬運法’即堂彩也……大都以紅毯相遮隱,轉眼之間已至毯內。大碗一隻(此碗定做)口徑一尺六七寸(或大或小隨人力量)。高七寸滿碗是水(水內或置金魚)。全無遺漏於碗外。” [1] 
特別是朱連魁在每次演出結束時最後一招,將毯子扔在地上,隨手扯毯子一角,向上拋起,地上出現了一大缸水和魚,水面上還飄着蘋果。另外,變水的魔術道具Foo Can(即Ching Ling Foo Can)也是朱連魁發明的。 [1] 
[2]   朱連魁一般在一個能表演頂缸的喜劇演員配合下表演,他有一個漂亮的小腳夫人吸引了很多西方人好奇的眼睛,他的兒子也能做很多精彩的雜技表演,他們一時成為街談巷議的主要話題之一。 [1] 

朱連魁個人成就

朱連魁
朱連魁(2張)
1、給清朝慈禧太后表演魔術,並得到重賞。
2、第一位去美國表演魔術的中國魔術師。
3、第一位跟公司正式簽約的中國魔術師。
4、發明了許多著名的魔術道具,仍然被廣泛應用的Foo Can。
5、中國“變水”第一人。 [1] 

朱連魁個人生活

朱連魁 朱連魁
1905年,朱連魁魔術團往英國倫敦表演。兩位名字相若的魔術師碰頭,朱連魁一看便知程連蘇不是中國人。後來,朱連魁和他的經理人Leon Mouser商議後決定向程連蘇許下魔術史上有名的戰書:“如果程連蘇能夠變我的二十種戲法的其中十種,或者我沒辦法變他任何一種戲法,我就輸給他一千英鎊”但朱連魁最後並沒有出現,因此英國輿論都認為勝利者是程連蘇。至於為什麼朱連魁沒有出現,説法則眾説紛紜:當時甚至有傳聞説是程連蘇變走了朱連魁。較為可信的説法則是因朱連魁的經理人Leon Mouser認為在戰書上沒有中國血統證明的條款,所以決定不讓朱連魁出賽。另外亦有人説是朱連魁自己決定不揭露程連蘇的真面目。無論如何,事件的真相最後都沒有人知道。有關朱連魁後來的記載不是很多,只知道他到後來返回中國去了。對於他逝世的年份也沒有一致的説法。 [1] 

朱連魁拍攝

後來朱連魁離開美國,回到故土。他在數十年的巡演空餘時間,學習了大量電影知識,還買了一批電影器材,平時用來拍下表演技法。1911年,朱連魁戲班出現在武漢 [4]  武昌起義前夜,朱連魁徵得起義軍首領的同意,便和美利公司的一位洋人得以隨起義軍進入戰場實拍,選擇租界邊緣的一些高樓,如當時漢口大智路英國煙廠塔樓、歆生路大清銀行樓頂等處,搶拍起義軍與清軍交戰的鏡頭。實地拍攝完成後,朱連魁將膠片帶到上海,經過沖洗、剪輯,最後編成一部名為《武漢戰爭》的新聞影片。武昌起義後的12月11日,朱連魁在上海南京路的戲園表演雜技幻術的同時,放映《武漢戰爭》。從12月15日始,影片又增加了南京光復的一些內容。影片一直公映到1912年1月底。《武漢戰爭》的拍攝和製作有些粗糙,但卻保存了一大批珍貴的史料。許多有關辛亥革命的印刷品和影視品,不少出自《武漢戰爭》的鏡頭。如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編印的《大革命寫真畫》(攝影集)和辛亥革命紀念明信片上有關起義首領的肖像、起義軍出征的圖像、清軍焚燒民房的殘暴情景等,均採自朱連魁之攝影作品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