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志榮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鎖定
朱志榮,男, 1961 年 2 月 2 日生,安徽天長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1] 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美學與藝術理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學研究》主編,兼任中華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曾經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作為Freeman訪問學者一學年,並曾在韓國全北大學作為交換教授任教一年。
中文名
朱志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安徽省天長市
出生日期
1961 年 2 月 2 日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
出生地
安徽天長
職    稱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朱志榮人物經歷

1979 年9月— 1983 年7月,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文學士。
1987 年9月— 1990 年7月,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美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導師王明居、汪裕雄教授),文學碩士學位。
1992 年9月— 1995 年7 月,復旦大學中文系,文藝美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導師蔣孔陽教授),文學博士學位。
1990年—1992年,在安徽師範大學任教,講師。
1995年8月—2006年12月,在蘇州大學文學院任教,講師、副教授(1998年起)、教授(2003年起,同時為博士生導師)。
其中,1995年12月—1997年12月從事現代通俗文學藝術論方面的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為範伯羣教授。
2007年2月至今,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其中,2001年2月—2002年2月,在韓國作為交換教授任教一年。
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作為Freeman訪問學者。 [1] 

朱志榮社會兼職

中華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
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 [1] 

朱志榮研究方向

美學、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論

朱志榮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論,美學概論,中國美學史等。
研究生課程:文藝美學專題,西方文論專題,《滄浪詩話》研究,中國美學專題,現象學美學專題,中國藝術哲學,治學方法等。 [1] 

朱志榮主要貢獻

先後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學術月刊》、《復旦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部分論文曾經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先後出版過《中國藝術哲學》、《康德美學思想研究》、《中國審美理論》、《中國文學導論》、《西方文論史》、《夏商周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藝術論》、《日常生活中的美學》、《中西美學之間》(論文集)、《中國古代文論與文學經典闡釋》(論文集)、以及兩人合著的《從實踐美學到實踐存在論美學》、《蔣孔陽評傳》等,另出版過長篇小説《大學教授》,參與《第三空間》等書的翻譯,主編過“中國門類藝術史”叢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山西教育出版社)等。
主持過2004 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夏商周美學思想研究”、200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國史前審美意識研究”、2011年中國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審美意識通史”等項目。獲得過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第13屆中國圖書獎等。 [1] 

朱志榮主持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的理論與實踐”(16ZD02),在研。 [2] 
2.主持“中國審美意識通史”(八卷本),2011年中國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1AZD052),已結項,良好。
3.主持“中國史前審美意識研究”,獲得200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09BZX063),已結項,優秀。
4.主持“中國史前藝術的審美特徵”項目,2008年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資助(項目號2008BWY005),已結項,優秀。
5.主持“夏商周美學思想研究”項目, 2004 年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項目號04BZX060) ,2007年結項。
6.“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藝術論”1996年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第20批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已結項,良好。
7.1997年,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康德與西方現代美學》的基金項目,已結項。
8.2010年,主持上海市教育局重點項目《中國現代美學方法論》,已結項。

朱志榮專著

1.《中國藝術哲學》,獨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3000冊、1998年4月第二次印刷,1500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3600冊。
2.《康德美學思想研究》,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2000冊,2004年9月修訂本3000冊。台北秀威科技公司2011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版,1500冊。
3.《審美理論》,獨著,敦煌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2000冊。後書名改為《中國審美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4000冊,2005年7月第2次印刷4000冊,2008年7月第3次印刷3000冊。累計13000冊。《中國審美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13年11月第1次印刷,2014年9月第2次印刷。
4.《中國文學藝術論》,獨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2000冊,2003年1月第二次印刷,4000冊。後書名改為《中國文學導論》,文化藝術出版社4000冊。
5.《古近代西方文藝理論》,獨著,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年8月版,5000冊。後補充近現代部份,書名改為《西方文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版4000冊,2009年印3000冊。《西方文論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修訂版。
6.《商代審美意識研究》,獨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4000冊,後補寫夏、周,書名改為《夏商周美學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3000冊。
7.《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藝術論》,獨著,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2月版,3000冊。
8.《從實踐美學到實踐存在論美學》,兩人合著,本人第一作者,王懷義第二作者,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版,3600冊。
9.《中西美學之間》(論文集),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1月版,4000冊。
10.《日常生活中的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版。
11.《蔣孔陽評傳》,兩人合著,本人第一作者,王懷義第二作者,上海遠東出版社2012年8月版。
12.《中國古代文論與文學經典闡釋》(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朱志榮長篇小説

《大學教授》,獨著,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5000冊。

朱志榮主編教材

1.《中國古代文論名篇講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11月第二次印刷。
2.《西方文論選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版
3.《藝術導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年 9 月版,每年重印。
4.《實用大學語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年 10 月版。
5.《中國美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2008年重印。
6.《美學原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每年重印。

朱志榮論文

已發表學術論文共150餘篇,代表性論文如下 [1] 
1.《中國古典美學的和諧觀》,《文藝理論研究》1987.1
2.《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中國古典藝術生命的生成觀》,《文藝理論研究》1989.3
3.《中國美學的時空觀》,《文藝研究》1990.1
4.《中國藝術的節奏韻律觀》,《學術界》1989.6 (《新華文摘》等刊物摘要)
5.《談“清空”》,《學語文》1989.6
6.《儒道禪美育思想談片》,《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0.3
7.《論審美心態》,《安徽師大學報》1992.1(中華美學學會第二屆優秀青年美學論文獎)
8.《論藝術作品的道》,《江海學刊》1992.5 (《新華文摘》1993年第2期重點轉載)
9.《孔子的人生境界觀》,《中國哲學史季刊》1993.1
10.《風骨:從生命意識的角度看》,《寶雞師院學報》1993.1
11.《模糊美學》,《文藝研究》1993.4
12.《論審美心態的歷史發展》,《安徽師大學報》1994.3
13.《柏拉圖靈感論述評》,《遼寧大學學報》1994.4 (人大復《外國哲學史》 1994、8轉載)
14.《論康德批判時期的美學與其思想體系的關係》,《復旦學報》1995.1
15.《康德的天才學説》,《安徽師大學報》1996.1
16.《康德美學方法論》,《江淮論壇》1996.3
17.《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研究之我見》,《通俗文學評論》 1996.4
18.《審美裂變的邏輯複製》,《文藝研究》1996.5
19.《論康德審美判斷的無利害感思想》,《外國美學》第13輯,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20.《論中國文學和文學的發展觀》,《江淮論壇》1997.1
21.《中國藝術的趣味論》,《文藝理論研究》1997.2
22.《康德的藝術特徵論》,《蘇州大學學報》1997.2
23.《現代通俗文學與中國傳統文學的關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1
24.《審美對象的自然境界》,《安徽師大學報》1997.4
25.《中國藝術的本體結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6.《康德審美判斷的共通感問題》,《外國美學》第14輯,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27.《康德的崇高學説》,《中國雅俗文學》第一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8.《文學的多元格局與21世紀世界文學》,《江淮論壇》1998.2
29.《伯克美學思想新論》,《外國美學》第17輯商務印書館1999.12
30.《中國古代的雅俗文學關係論》,《學術界》1999.5
31.《論漢字的文學精神》,《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0.1
32.《中國文學的作家風格論》,《美學與藝術評論》第五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3.《中國文學的地域風格論》,《蘇州大學學報》2000.3
34.《王明居模糊美學思想述評》,《學術界》2000.4
35.《康德的藝術份類學説》,《外國美學》第18輯,商務印書館2000年12月版
36.《中國古代文論中的言意關係新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19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7.《論但丁的俗語觀》,《外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3期
38.《審美意識變遷的基本特徵》,《學術月刊》2001年第12期(《光明日報》摘要)
39.《論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史識問題》,《江海學刊》2001年第5期
40.《宗白華美學思想的貢獻》,《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41.《中國文字起源論》,韓國《中國人文科學》第22輯,2001年8月
42.《曹操對樂府詩的貢獻》,韓國《中國人文科學》第23輯,2001年12月
43.《論中國文學史研究的當代性》,《文藝理論研究》2002.2
44.《甲骨文書法的審美特徵》,《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5
45.《中國古代文學鑑賞知音論》,《文學評論》2002.6
46.《平心論“美是典型説”》,《馬列文論研究》第13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47.《商代青銅器紋飾的審美特徵》,《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3.1(人大複印《造型藝術》2003年第3期)
48.《化性起偽怡情養性——美育的基本功能》,《成都大學學報》2003.1
49.《商代審美意識的基本特徵》,《蘇州大學學報》2003.1
50.《甲骨文字形的審美特徵》,《東方叢刊》2003.1
51.《論康德審美的四個契機理論及二、四契機的關係》,《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3.1
52.《商代陶器紋飾的審美特徵》,《學術界》2003.2
53.《論曹丕的文章不朽觀》,韓國《人文科學研究》2003年8月,第26集
54.《論蔣孔陽先生的多層累的突創説》,《學術月刊》2003.12(人大複印《美學》)
55.《2001—2002年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狀況》,《中國美學年鑑2002》,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6.《商代玉器的審美特徵》,《泰山學院學報》2004.1
57.《論康德宗教思想與美學的關係》,《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4.1(人大復《外國哲學》2004年第6期)
58.《商代審美意識歷史變遷的特徵》,《美與時代》2004.2
59.《論康德批判時期與前批判時期美學思想的關係》,《江海學刊》2004.4
60.《論日常生活的審美現象與審美本質》,《文藝爭鳴》2004.5
61.《電子媒介必然會推動文學的發展》,《求是學刊》2004.5
62.《論喜劇性》,《上海戲劇》2004.12
63.《美學中國化的先驅:宗白華》,《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第四冊,第六編第十章第四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4.《中國美學的“天人合一”觀》,《西北師大學報》2005年第2期
65.《論審美意象的創構過程》,《蘇州大學學報》2005.3
66.《實踐論美學的發展歷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5.3
67.《論審美關係的本質》,《新餘高專學報》2005.3
68.《論馬克思實踐美學觀的價值》,《廣東社會科學》2005.4
69.《論審美活動的特徵》,《上海文化》2005.4
70.《論藝術的審美特徵》,《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71.《河姆渡器物的審美特徵》,《浙江社會科學》2006.6
72.《通俗文學與新文學關係論》,《上海文化》2007.1
73.《馬家窯彩陶的審美特徵》,《西北師大學報》2007.1
74.《尊重中國美學史的本來面目》,《文藝爭鳴》2007.1
75.《論紅山文化中玉器的審美特徵》,《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1
76.《實踐美學發展的必要性問題》,《河北學刊》2007.1
77.《論莊子的美學思想》,《滁州學院學報》2007.1
78.《論孟子的美學思想》《新餘高專學報》2007.1
79.《論現代通俗文學作家對通俗文學的看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7.1
80.《廟底溝彩陶的審美特徵》《江南大學學報》2007.1
81.《中國美學史研究的歷史性和現實性的統一》《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7.1
82.《崧澤玉器的審美特徵》《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2(2)
83.《關於蘇州市人才發展的現狀與對策》《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7.1(3)
84.《東周青銅器的審美特徵》《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7.2(2)
85.《西周玉器的審美特徵》《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7、5
86.《西周青銅器的審美特徵》《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7.4
87.《論氣質之美》《美與時代》(學術版)2007.9
88.《西周陶器的審美特徵》《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7.4
89.《先秦諸子散文的審美特徵》《中文自學指導》2007.4
90.《論新幹大洋洲商代青銅器的審美特徵》《江西社會科學》2007.7
91.《論中國傳統文學研究的審美尺度》《文學評論》2007.5
92.《論江西詩派對嚴羽〈滄浪詩話〉的影響》《文藝理論研究》2007.5
93.《論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現代性》,《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6
94.《朱光潛前期美學方法論》,《安徽大學學報》2008.5
95.《龍山文化陶器的審美特徵》,《廣東社會科學》2008.3
96.《論朱立元的實踐存在論美學觀》,《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8.3
97.《論實踐美學發展的必然性》,《湖北大學學報》2008.3
98.《作為學術研究的閲讀》,《學術界》 2008.4
99.《論〈滄浪詩話〉的理論體系》,《學術月刊》2009.2
100.《再論〈滄浪詩話〉的理論體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9.6
101.《蔣孔陽的實踐創造論美學》,《鄭州大學學報》2009.2
102.《論半坡陶器的審美特徵》,《陜西師範大學學報》2009.2
103.《論荀子的美學思想》,《社會科學家》2009.4
104.《論〈考工記〉的美學思想》,《西北大學學報》2009.5
105.《論夏代玉器的審美特徵》,《學術研究》2009.3
106.《夏代青銅器的審美特徵》,《東嶽論叢》2009.9
107.《東周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藝術百家》2009.6
108.《中國美學史中的審美意識史研究》,《鄭州大學學報》2010.5
109.《論杜夫海納美學中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5
110.《王國維美學方法論》,《貴州社會科學》2010.9
111.《滕固美學研究方法論》,《文藝研究》2010.9
112.《論蔣孔陽的文論思想》,《文學理論前沿》2010.7
113.《西周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甘肅社會科學》2010.3
114.《<文心雕龍>的意象創構論》,《江西社會科學》2010.1
115.《論實踐存在論美學的價值》,《社會科學》2010.2
116.《現代通俗文學研究方法論》,《貴州社會科學》2011.9
117.《論〈樂記〉中的審美教育功能思想》,《陜西師範大學學報》2011.5
118.《夏代二里頭陶器的審美特徵》,《清華大學學報》2011.5
119.《論鄧以蟄中西融通的美學研究方法》,《文藝理論研究》2011.3
120.《美學與人生境界》,《美與時代》2011.2
121.《論中國藝術中的氣韻觀》,《學術界》2012.3
122.《中國藝術的體勢觀》,《藝術百家》2012.3
123.《論中國審美意識史研究的價值》,《廣東社會科學》2012.5
124.《論中國審美意識史的研究方法》,《暨南學報》2012.9
125.《中國藝術的欣賞生成論》,《天津社會科學》2012.6
126.《中國美學的理論創新》,《文藝報》2013年1月28日
127.《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中的實踐存在論元素》,《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3.1
128.《論劉綱紀的實踐本體論美學》,《湖北大學學報》2013.2
129.《也論朱光潛先生的“美是主客觀統一”説》,《清華大學學報》2013.3
130.《論審美意象的創構》,《學術月刊》2014.5
131.《論中國美學的悲劇意識》,《文藝理論研究》2013.5
132.《存在與認識:審美的根基到底在哪裏》,《文藝爭鳴》2013.7
133.《論中國審美意識史中的生命意識》,《貴州社會科學》2013.12
134.《中國美學研究能為世界貢獻什麼》,《探索與爭鳴》2014.4
135.《論藝術的邊界》,《藝術百家》2014.3
136.《論沈璟的戲曲批評觀》,《四川戲劇》2014.10
137.《嚴羽<滄浪詩話>中的詩歌主體論》,《人文雜誌》,2014.12
138.《論<滄浪詩話>的詩歌語言觀》,《社會科學輯刊》2015.2
139.《論江湖詩派的詩論與嚴羽<滄浪詩話>之異同》,《江淮論壇》2015.2
140.《論中國古代審美意識變遷的動因》,《山東社會科學》2015.5
141.《再論審美意象的創構》,《學術月刊》2015.6
142.《論中國美學話語體系的創新》,《探索與爭鳴》2015.12
143.《論審美活動中的意象創構》,《文藝理論研究》2016.2
144.《論審美意識的特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6.3
145.《論中華美學的尚象精神》,《文學評論》2016.3
146.《意象創構中的感物動情論》,《天津社會科學》2016.9
147.《論意象和意境的關係》,《社會科學戰線》2016.10
149.《論中國傳統美學的現代性》,《文藝爭鳴》2017.7

朱志榮翻譯著作

《第三空間》(與陸揚等合譯,本人譯近 10 萬字)

朱志榮參編辭典

《中國美學範疇辭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 年版
書評 20 餘篇,主要有:
1 .《藝術·生命·哲學——簡評中國藝術哲學》,李祥林,《江海學刊》 1998.3
2 .《一部系統研究康德美學思想的力作——評康德美學思想研究》,李玉平,《蘇州大學學報》 1998.4
3 .《開闊視野中的康德美學》,錢雯《文匯讀書週報》 1999.3.13
4 .《探詢康德的美學心路——讀朱志榮的〈康德美學思想研究〉》,汪裕雄,《江淮論壇》 1999.6
5 .《康德美學研究的新創穫——讀〈康德美學思想研究〉》,江守義,《人民政協報》 1999 年 4 月 14 日 。
6 .《中國文學藝術的文化整合——評〈中國文學藝術論〉》,葉幫義,《中國圖書評論》 2001 年第 3 期。
7 .《探詢中國文學藝術的底牌——讀〈中國文學藝術論〉》,薛玉坤,《太原日報》 2001 年 5 月 7 日 。
8 .《讀〈中國文學藝術論〉》,劉鋒傑,《蘇州大學學報》 2002 、 2
9 .《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闡釋——評朱志榮〈中國文學藝術論〉》,張勇,《新聞出版交流》, 2003.3
10 .《依於本源而居者——評朱志榮〈商代審美意識研究〉》朱軍,《美與時代》 2004 年第 2 期下。
11 .《追蹤華夏美學的源頭——評〈商代審美意識研究〉》,《學術界》 2004 年第 5 期。
12 .《華夏美學的源頭回溯——評朱志榮〈商代審美意識研究〉》,《東方叢刊》 2004 年第 2 期。
13 .《評朱志榮〈中國審美理論〉》,《文藝報》 2005 年 4 月。
14 . 《返本開新,其功漸著——讀朱志榮教授的〈中國審美理論〉》《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05 年第 5 期。
15 .《評朱志榮的〈中國審美理論〉》,高海燕、莫先武 《江海學刊》 2006 年第 1 期。
16 .《全球視野下中國審美理論建設的新成果——評朱志榮〈中國審美理論〉》《蘇州大學學報》 2006 年第 2 期。

朱志榮獲獎記錄

1.全國第二屆青年優秀美學論文獎(1993年)。
2.蘇州大學陸氏科研獎(1997年)。
3.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998年)。
4.專著《康德美學思想研究》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1999年)。
5.專著《康德美學思想研究》獲江蘇省教育廳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00年)。
6.專著《中國文學藝術論》獲第13屆中國圖書獎(叢書之一,2002年)。
7.專著《商代審美意識研究》獲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3年)。
8.蘇州大學北美校友會傑出成就獎(2004年)。
9.教材《古近代西方文藝理論》獲2004年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0.2006年獲蘇州大學利蘇獎教金。
11.《中國美學簡史》獲華東師大2011年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12.《日常生活中的美學》2012年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獎(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經驗交流會組委會)
13.《夏商周美學思想研究》2013年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