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札(拼音:zhá)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睡虎地秦簡” [2]  ,本義指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引申指書信,用作動詞指書寫。又指古代的一種公文,這個意思在古籍中又寫作剳、劄。又指鎧甲葉片等片狀的東西。
中文名
拼    音
zhá
部    首
五    筆
SNN [3] 
倉    頡
DU [3] 
鄭    碼
FZVV [3] 
筆    順
橫、豎、撇、點、豎彎鈎
字    級
二級(編號:3532)
平水韻
入聲·八黠 [4] 
注音字母
ㄓㄚˊ
總筆畫
4+1
異體字
*剳、*劄
四角號碼
4291
統一碼
U+672D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札”一般被認為是形聲字。小篆作圖1,左部的“木”作形旁,“”本為樹,引申為木片、木板;右部為“(yà)”,它代表什麼,學者莫衷一是。有人認為“乚”僅僅是一個聲旁,是指示這個字的讀音的,沒有表義作用。圖2是戰國秦系簡牘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筆畫比較平直。漢代隸書(圖3、4、5)與楷書,構形皆與戰國文字無異。 [2] 
“札”本指書寫用的小木板,相當於木製“簡”。“札”很小,所記內容不多,一般只能寫一行或兩行,因此後代把記載零星的心得或見聞的著作稱為“札記”。“札”因形制較小,多用於公文或信件,後來就把公文或信件稱為“札”。如《後漢書·費長房傳》:“長房復令就太守服罪,付其一札,以敕葛陂君。”唐代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會面思來札,銷魂逐去檣。” [1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á
名詞
古代書寫用的小而薄的木片。
chip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許,令尚書給筆札。”

紙的代稱。
paper
《宋史·理宗紀三》:“給札錄其著述,並條具所欲言者以聞。”

書信。
letter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會面思來札,銷魂逐去檣。”
書札;信札;手札
古代公文的泛稱。下行文書。如詔敕、指令等。
official document
《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長房復令就太守服罪,付其一札,以敕葛陂君。”
〈文言〉皮革。

《周禮·冬官·函人》“函人為甲”孫詒讓正義引清惠士奇曰:“凡皮皆曰札。”

〈文言〉鎧甲的葉片,多用皮革或金屬製成。

《戰國策·燕策一》:“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思念報齊,身自削甲札。”
葛洪《抱朴子·微旨》:“方之甲冑,不可以一札待鋒刃也。”

〈文言〉疫病。
plague
《周禮·地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徵,緩刑。”

動詞
書寫。
write
穀神子《博異志·許漢陽》:“漢陽展卷,皆金花之素,上以銀字札之。”
劉因《晨起書事》詩:“寤言札諸闥,庸俟知者詳!”
札記
〈文言〉用書信告訴;函告。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林益長着有《聲位左編》一冊……向與龍友、時可輩為友,龍友札予,言其人。”

〈文言〉指遭疫病而死亡。
plague
《周禮·地官·司關》:“國兇札,則無關門之徵,猶幾。”
《左傳·昭公四年》:“癘疾不降,民不夭札。”

〈文言〉拔除。
pull out
《孔子家語·觀周》:“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文言〉刺;嵌。
prick
貫休《題師穎和尚院》詩:“煮茗然楓櫱,泥牆札祖碑。”
《西遊記》第七九回:“語去言來各恨仇,棒迎拐架當心札。”

〈文言〉凹陷。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摺:“我看你瘦懨懨眼札眉苫,多敢是家菜不甜野菜甜。”

〈文言〉謂在某地住下。

《元史·順帝紀十》:“﹝詔﹞以少保禿魯為陝西行中書省左丞相,本省駐札。”

〈文言〉捆,綁。
bind
《西遊記》第四六回:“那劊子手將一條繩套在他膊項上,一條繩札住他腿足。”

〈文言〉用同“炸”,用油炸。

西遊記》第四六回:“劊子手將一把鐵笊籬,在油鍋裏撈,……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


參考資料: [5-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側八切(zhá)
牒也。從木乙聲。 [8] 

説文解字注

“牒也。”注:片部曰:牒,札也。二字互訓。長大者曰槧,薄小者曰札、曰牒。《釋名》曰: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司馬相如傳》曰:上令尚書給筆札。師古曰:札,木簡之薄小者也。
“從木,乙聲。”注:側八切。古音在十二部。 [9] 

廣韻

側八切,入黠莊 ‖乙聲質1部(zhá)
札,簡札。《釋名》曰:“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又牒也,署也。側八切。六。 [10]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札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八切,音扎。《説文》:牒也。徐曰:牒亦木牘也。《爾雅·釋器》疏: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札。《中庸》方策注:簡、札、牒、畢,同物而異名。札,木簡之薄小者也。《釋名》: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請為天子游獵之賦,上令尚書給筆札。
又甲葉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
又夭死為札。《左傳·昭四年》:民不夭札。
又《釋名》:撥水之櫂曰札,形似札也。
又《集韻》:一黠切,音軋。報也。
又葉側瑟切,音櫛。《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正譌》:俗作扎,非。
考證:“《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穿七札焉。”謹照原文穿改徹。“《左傳·昭二年》:民不夭札。”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ăt
王力系統
eat
周法高系統
ts
riat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riɑt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riɑt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riɑt
隋唐
高本漢系統

ts
ăt
王力系統

æt
董同龢系統

æt
周法高系統

at
李方桂系統

tṣ
ăt

參考資料: [12-13]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四黠

開口呼
全清
側八切
tʃæt
集韻
入聲
七櫛

開口呼
全清
測瑟切
ʧiet
入聲
十四黠

開口呼
全清
乙黠切
ʔɪæt
入聲
十四黠

開口呼
全清
側八切
ʧæt
入聲
十六屑

開口呼
全濁
昨結切
dzɛt
入聲
十七薛

開口呼
全清
側列切
ʧiæt
韻略


入聲






側八切

增韻


入聲






側八切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家麻






莊灑切

洪武正韻

入聲
四轄



全清
側八切
tʃat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參考資料: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a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a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sa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a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a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æ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tsa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tsa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tsa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tsa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tsa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sa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tsap
11
陰入
粵語
廣州
tʃat
33
下陰入
粵語
陽江
tʃat
21
下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at
32
陰入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ak
21
陰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a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a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31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5]
  • 4.    平水韻 八黠  .搜韻[引用日期2020-02-12]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720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630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3[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235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09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2-12]
  • 1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87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55
  • 12.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15]
  • 13.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15]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12]
  • 15.    黃金貴主編;曾昭聰副主編.古代漢語文化百科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01:856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