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望杏坊

鎖定
望杏坊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其核心區域在梅江區西郊街道蘿蔔坪、十甲尾、長巷子、黃泥墩、禾好塘、月影塘、更樓下週邊地區,是梅江區“一城兩坊”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中文名
望杏坊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
別    名
紅杏坊 [3] 

望杏坊歷史沿革

“望杏坊”出自《程鄉縣志》中王仕雲所寫的《望杏坊記》:“左則桂乎是攀,右則杏焉在望”,寓意希望當地讀書人奮發進取,在科舉考試中脱穎而出,榮登金榜。牌坊始建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系程鄉知縣王仕雲所建,16年後,附近一民居引發大火,致使這座牌坊倒塌湮滅,“望杏坊”卻成為地名留存了下來。該地湧現了黃仲容、林丹雲、張敦道“一里同科三進士”和顏鳴皋、顏鳴漢兄弟進士等名人,見證了科舉時代當地人文走向鼎盛,應驗了王仕雲的殷切期望。 [2] 
“望杏坊”的西南面即舊程江河,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曾經有一個貨運碼頭,貨源充足,帶旺了周邊商業。各行各業的商户爭相在碼頭附近建房經營,中西式樓房拔地而起,在政府幹預下,騎樓和店鋪統一規劃成街道,20世紀30年代,逐漸建成的中山街、中華街、輔庭路等成為梅城最熱鬧的街道,百貨、酒樓、旅社,餐館、米鋪、布鋪、金店和錢莊,成行成市、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很多的進口商品店,其中,中華街又叫米市巷,油米豆等糧食在這裏批發零售,逢年過節街道上那真是人喧馬叫。同一條街上臨街的騎樓全部相通,即使下雨,逛完整個街上的店鋪,都不會濕身。 [3] 
望杏坊,這個地名逐漸演變成“紅杏坊”。除了騎樓和店鋪與園林之外,有乾隆四十四年起連續三科鄉試接連考中舉人的葉新鑑、葉新蓮、葉新豐的故居“聯科第”葉屋,做過康王指揮部的太平天國舊址“仁風樓”,著名教育家梁伯聰的故居“鶴和樓”,病理學家梁伯強故居“貽谷樓”、梅城最早的寺廟、距今近1500年的“大覺寺”,還有“都察院”、“秋官第”、“活泉書室”,“醉經居”、“節操樓”、“如意堂”等等;這裏有“一里同科三進士”,“兄弟進士”,還有紅軍名將朱雲卿、革命烈士楊廣存黃芸等等。走在其間彷彿還能聞到濃濃的煙火味和書香味。 [3] 

望杏坊望杏坊牌坊

望杏坊牌坊
望杏坊牌坊(2張)
望杏坊牌坊,位於中華街與輔庭路交界處,寬 5.8 米、最大高度 8.8 米,採用三檐牌樓設計,牌坊上書寫牌名“望杏坊”(由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彭大海題),下方書寫“鍾靈毓秀”(由中國著名建築學家、北京小湯山醫院總設計師、火神山醫院技術組組長黃錫璆題),牌坊原材料採用優質花崗岩,下部為混凝土基礎。該牌坊由梅州市稻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琪無償捐建。值得一提的是,望杏坊牌坊是自1988年梅州地改市以來,嘉應古城重新豎立的首座石質牌坊。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