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朕,漢語二級字 [1]  ,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2]  。《説文》:“朕,我也,闕。”段玉裁注分析朕字之構形之義是:朕,從舟,灷聲,本義是舟的裂縫;還有預兆,跡象,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定為帝王自稱之詞,我等義。
甲骨文、西周金文、西周文獻中的朕字多用代詞,未見用為舟裂縫之義,戰國秦漢文獻中偶用朕字為裂縫之義者,也許是假借,還沒有更令人信服的文字資料證明朕字本義為舟之裂縫。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zhèn
部    首
五    筆
EUDY
倉    頡
btk
鄭    碼
qugd
字    級
二級字 [1] 
平水韻
二十六寢 上聲 [4] 
注    音
ㄓㄣˋ
總筆畫
10
結    構
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6715
筆順編號
3511431134
四角號碼
78284

結構編碼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字符表 字符表
朕,形聲字。《説文》:“朕,我也,闕。”段玉裁注分析朕字之構形之義是:朕,從舟,灷聲,本義是舟的裂縫。甲骨文、西周金文習見朕字,古文字家們多以會意結構解之。但於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朕字條下姚孝遂按語説:“諸家解𦩎字,皆不可據。𦩎當從舟灷聲,猶㑞從人灷聲。《説文》無灷字,蓋偶佚耳。徐鉉以為‘灷不成字’,此乃株守《説文》。段玉裁謂‘灷,許書無此字,而送、𠈪、朕皆用為聲,此亦許書奪漏之一。’其説得之。訓我,乃假借,本義久湮,存疑可也。” [2] 
甲骨文、西周金文、西周文獻中的朕字多用代詞,未見用為舟裂縫之義,戰國秦漢文獻中偶用朕字為裂縫之義者,也許是假借,還沒有更令人信服的文字資料證明朕字本義為舟之裂縫。朕字本從舟從“圖D”,舟旁從甲骨文、西周金文一直到戰國文字、 《説文》小篆以至秦代簡牘中的古隸書的形體,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保持舟字的基本形態。至漢代隸書,舟字旁才與月旁相近,楷書朕即從此而來。關字旁本作“圖B”,至西周晚期金文變為“圖C”,至春秋金文變為“圖E”(前見毛公鼎“朕”字,後者見齊侯敦“朕”字),至戰國時代變為火(戰國“賸”字所從,見《金文編》431頁“媵”字所從),至秦代變為“圖A”(《篆隸表》415頁“賸”字所從),漢初馬王堆漢墓帛書形體,是繼承秦代隸書寫法。《説文》篆文,當是來源於秦代小篆的寫法。現代漢語中楷書就是在從月從灷的隸書朕字形體上繼承而來的。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èn
名詞
罅隙,縫隙。
chink
周禮·考工記·函人》:“視其朕,欲其直也。”
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朕,謂革制。”
孫詒證正義:“謂裁製革之縫也。”
葛洪《抱朴子·至理》:“反聽而後所聞徹,內視而後見無朕。”
《説文·舟部》“朕。”清段玉裁注:“按,朕在舟部,其解當曰舟縫也……戴先生曰:舟之縫理曰朕,故札續之縫亦謂之朕。所以補許書之佚文也,本訓舟縫,引伸為凡縫之稱。”

預兆;跡象。
omen
莊子·應帝王》:“體盡無窮,而遊無朕。”
晉葛洪《抱朴子·塞難》:“機兆之未朕,我能先覺之。”
吳筠《高士詠·壺丘子》:“太沖杳無朕,元化誰能知。”
王安石《酬王伯虎》詩:“吾聞人之初,好惡尚無朕。”
魯迅《墳·摩羅詩力説》:“蓋文明之朕,固孕於蠻荒。”
朕兆;朕垠;朕跡
代詞
我。
my;I
《書·堯典》:“帝曰:‘諮,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楚辭·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蔡邕《獨斷》捲上:“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
朕皇考
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定為帝王自稱之詞,沿用至清。
my;I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唐玄宗《〈孝經〉序》:“朕聞上古,其風樸略。”
《古今小説·梁武帝累修歸極樂》:“梁主與青衣使人説道:‘太廟一祭,朕如何知道殺戮這許多牲體?’”
朕躬;朕違
皇太后聽政或下詔時亦自稱“朕”。
my;I
漢書·郊祀志下》:“皇太后詔有司曰:‘……春秋六十,未見皇孫,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朕甚悼焉。’”
《漢書·王莽傳上》:“太后以為至誠,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採。’”

shèng
動詞
通“勝”,勝過,超過。

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國次》:“人強朕天,慎闢勿當。天反朕人,因與俱行。”
[3]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朕,我也。闕。直禁切 [3] 

説文解字注

朕,我也。闕。
此説解旣闕。而𡚶人補我也二字。未知許説字之例也。按朕在舟部。其解當曰舟縫也。從舟、灷聲。何以知為舟縫也。考工記函人曰。視其朕。欲其直也。戴先生曰。舟之縫理曰朕。故札續之縫亦謂之朕。所以補許書之佚文也。本訓舟縫。引伸為凡縫之偁。凡言朕兆者、謂其幾甚微。如舟之縫、如龜之?也。目部?字下雲。目但有朕也。謂目但有縫也。釋詁曰。朕、我也。此如卬吾台餘之為我、皆取其音。不取其義。趙高之於二世。乃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羣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比傅朕字本義而言之。遂以亡國。凡説文字不得其理者。害必及於天下。趙高、王安石是也。雲從舟灷聲者、人部?字亦云灷聲。今説文雖無灷字。然論例當有之。凡勝騰滕螣黱皆以朕為聲。則朕古音當在六部矣。今音直禁切。六部與七部合韻冣近也。 [3]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直稔切。《正韻》呈稔切。𠀤音㼉。《説文》:我也。《爾雅·釋詁》:朕,我也。注:古者貴賤皆自稱朕。疏:《大禹謨》雲:帝曰朕宅帝位,禹曰朕德罔克。屈原亦云: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二十六年定為至尊之稱,漢因不改,以迄於今。
又《莊子·應帝王注》:朕,兆也。《淮南子·俶眞訓》: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注:兆朕,形怪也。
又《韻會》丈忍切。音紖。《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朕,欲其直也。注:謂革制。 [6] 

字形書法

異體字

異體字 異體字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濁
直稔切
ȡʰjem
集韻
準 (軫)

全濁
文 (丈)忍切
ȡien
𡪢

全濁
直稔切
ȡiem
韻略






直稔切

增韻






直稔切

中原

去聲
侵尋



全清

tʂiəm
中州

去聲
尋侵





葉沉去聲

洪武



全濁
呈稔切
dʒ‘iəm [7]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əm
先秦
王力系統
d
ǐəm
先秦
董同龢系統
jəm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iəm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rjəmx


jəm


jəm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əm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ȡ
ǐěm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em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ɪm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əm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əm [8-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