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熊國

鎖定
有熊國,又稱為“有熊古國”為黃帝時期的城邦國家,位於姬水(今河南新鄭),是上古時期居住在有熊地區(今河南新鄭)的夏族(阪泉之戰後改稱“華夏族”)居民建立的城邦國家,後世稱有熊國。有熊開國始於少典,傳至黃帝,相繼打敗蚩尤炎帝,遂成為華夏共祖 [1]  ,史載黃帝元年(前2697年)即位,定都有熊(今河南新鄭),後遷都涿鹿古城(今河北涿鹿縣);前2697----前2395年在位。死後葬於涿鹿黃帝陵。在位時初制冕服 [2]  。號“軒轅氏”。
根據戰國以來的文獻記載,特別是漢晉以來的相關史志,都記有河南新鄭為有熊之墟(即有熊古國),而又與新鄭境內的有關傳説和考古資料相印證。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
黃帝軒轅氏打敗蚩尤及炎帝神農氏之後,繼承了伏羲部落的“龍”圖騰以及同時代的仰韶文化,建立了由有熊國少典-軒轅家族輪流執政的黃帝王朝。
中文名
有熊國
別    名
有熊古國
定    義
是對“有熊城邦”的形象説法
所處時代
中國上古時期
領導者
有熊氏(少典)、軒轅氏(黃帝)
所屬朝代
黃帝王朝
都    城
新鄭、涿鹿、商丘、濮陽、沁陽
奠基人
少典
開朝君主
黃帝軒轅氏
末代君主
帝摯青陽氏(青陽二世)
存在年限
前2697----前2168年
存在年限參考
三皇五帝年表
所處文化層
裴李崗-仰韶-龍山文化時期
相關文化遺址
裴李崗-仰韶-龍山文化遺址
紀    年
黃帝軒轅氏元年----帝摯(青陽二世)9年
實    質
城邦國家
圖    騰
相關墓葬
少典墓、涿鹿、荊山黃帝陵、少昊陵、顓頊帝嚳陵、帝摯陵(待發掘)
相關神話傳説
涿鹿之戰、阪泉之戰、嫘祖養蠶、倉頡造字、顓頊戰共工
地理位置
黃河流域

目錄

有熊國傳説

有熊國,為黃帝時期的城邦國家,位於新鄭姬水。關於有熊國的來歷有一個傳説。在遠古時代,具茨山(今河南新鄭市西南)姬水河一帶,住着一個少典族部落,人稱有熊氏。《漢書·地理志》記載:河南郡有大隗山,蓋壓禹、密、新三縣也。”北魏時候,大地理學家酈道元通過實地踏勘,在他寫的《水經注》裏確切地説:“大隗即具茨山也。”
部落首領名叫少典,系無懷氏所生,善於射獵,經常出入深山密林。有一次,少典進山打獵,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知不覺睡着了,朦朧之中,他覺得有什麼東西輕輕推他的手臂,睜眼一看,原來是一隻大熊站在面前。大熊見少典醒來,連忙跪在地上叩頭,並卧伏在少典的身邊,輕聲吼叫着,少典就騎上了熊的脊背。
大熊馱着少典,進入了一條陰森的大峽谷,看到一頭巨獸。這時,從峽谷裏走出來一羣熊,一齊趴在巨獸面前。巨獸走進熊羣,撲殺了兩隻吃掉。少典目睹這一悽景,終於領悟了大熊求他消滅巨獸的意思,急忙拉弓對準巨獸喉嚨嗖地一箭,將巨獸射死。
少典成了熊的救命恩人,可以任意役使熊羣。有一年,居住在箕山(今河南禹州市南)的狼部落向北擴展,與少典部落發生了衝突,少典部落被狼部落打敗,失去了不少土地,損失慘重。後來,少典帶領着羣熊趕走了狼部落人,奪回土地,重建家園。少典部落就改名為熊部落,又稱有熊氏。後來,這個部落逐漸強大,發展成為有熊國,少典就成了有熊國的國君。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此外,還有一種説法,少典娶有喬氏姐妹為妃,長曰女登,次曰附寶。女登在華亭遊玩,遇神龍來伴而孕,生炎帝,取名榆岡。次妃附寶,到郊外遊玩,忽遇暴雨,有大電光纏身,繞北斗而去,感而受孕,懷胎二十四個月,生下黃帝,起名叫姬雲。這樣説來,少典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和炎帝的共同祖先,而有熊國也是華夏民族的前身。

有熊國傳史

史書記載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 [3]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4] 
《帝王世紀》:“(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鄭也,古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
或曰: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御覽》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居之,故曰新鄭矣。(《水經・洧水》注)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5] 
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6]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通典》:“新鄭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從以上文獻來看,史傳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鄭的周邊,這裏也曾經是祝融之墟

有熊國遺址

仰韶文化文物 仰韶文化文物
根據有熊國君活動的範圍又與考古學的仰韶文化分佈一致,而黃帝有關發明創造,可多在仰韶文化中找到相關的遺存,仰韶文化是黃帝時代文化的遺存。仰韶以前的裴李崗文化,可能是黃帝之前的少典部落創造的文化遺存。
這裏應當指出的是:其一,古代“有熊國”的地域,要比當前的河南新鄭市的地域廣,當應包括河南禹州的東北部、河南長葛的北部、河南新密的東部、河南中牟的西南部、河南尉氏的西部、鄭州市區的南部,以及山東省的一部分。
裴李崗文化文物 裴李崗文化文物
有熊始於少典,黃帝繼為有熊國君(實為部落首領)。黃帝是少典之子,比黃帝早的古文化遺存也應當有。我們已將仰韶文化視為黃帝時代的遺存,比仰韶文化早的裴李崗文化當為少典時期的文化遺存。而裴李崗文化因首先發現於新鄭裴李崗而由此得名。經過考古學者近30年的工作,這種文化遺存共有130餘處。分佈也比較廣泛,東到項城後高老家,西至嵩縣塢稍嶺,北達林州蒿園、濮陽孫悝城,南抵潢川雙崗。主要分佈在嵩山周圍的縣境內,如登封、鞏義、新密新鄭境內。新鄭除裴李崗遺址外,還有唐户、西土橋、沙窩李、崗時、洪府、店張等處⑧。特別是唐户遺址面積較大,內涵豐富,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時期遺存,新石器文化從早期到晚期相連,這樣就將中國歷史上古代的少典、有熊一直到禹的文化連接起來。黃帝的發祥地當是以古新鄭(包含但不限於今河南新鄭)為中心的豫中地區,以後不斷擴大到黃河中下游地區,對周鄰文化有較大的影響,為中華民族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參考資料
  • 1.    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 2.    戰國,《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 3.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
  • 4.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 5.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 6.    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