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機化學(第三版)

(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有機化學(第三版)》是由谷亨傑、張力學、丁金昌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教材,可作為化學(含師範)、應用化學、材料科學、化工和生物、醫、農類相關專業本科有機化學課程教科書,並可作為考研參考用書。 [1] 
《有機化學(第三版)》共17章,包括烷烴和環烷烴、自由基取代反應、烯烴和炔烴、親電加成反應等內容,涵蓋了教育部“化學類專業教學基本要求”中的有機化學部分的知識要點,附有代表性化合物譜圖資料,附註一欄有拓展性知識,術語、物質名稱和人名反應有中英文對照,習題中收錄了中國國內外一些學校的考研試題。 [1] 
中文名
有機化學(第三版)
作    者
谷亨傑,張力學,丁金昌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2月29日
頁    數
676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44249-6
版面字數
1040千字

有機化學(第三版)成書過程

《有機化學(第三版)》原編者之一吳泳教授已病逝,新版編寫工作由谷亨傑、張力學、丁金昌三位教授擔任,由谷亨傑教授統稿、定稿。在該教材編寫、出版過程中,温州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給予了支持、幫助。 [2] 
《有機化學(第三版)》在第二版基本框架基礎上,去掉高分子化合物一章,增寫周環反應一章,強化有機酸鹼理論、十氫化萘構象、各種烴類的來源與製備、碳譜、各類化合物質譜譜圖特徵、芳滷的兩種親核取代歷程、取代羧酸、腈和異腈、多種縮合反應、綠色化學、烯胺、含硅和金屬元素有機物、醛糖遞降、氨基酸氨基反應與脱羧等內容的敍述。 [2] 
2016年2月29日,《有機化學(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 

有機化學(第三版)內容簡介

《有機化學(第三版)》共17章,包括烷烴和環烷烴,自由基取代反應,烯烴和炔烴,親電加成反應,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紫外光譜、質譜簡介,芳香烴,親電取代反應,對映異構等內容,涵蓋了教育部“化學類專業教學基本要求”中的有機化學部分的知識要點,附有代表性化合物譜圖資料,附註一欄有拓展性知識,術語、物質名稱和人名反應有中英文對照,習題中收錄了中國國內外一些學校的考研試題。 [1] 

有機化學(第三版)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一章 緒論
§1-1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一、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的涵義
二、有機化學的產生和發展
三、有機物的特性
四、有機化學的重要性
§1-2 共價鍵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共價鍵的本質
二、共價鍵參數
三、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和有機反應類型
四、有機反應機理與人名反應
五、酸鹼概念
§1-3 研究有機物的一般過程
一、分離提純
二、檢驗純度
三、實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
四、構造式的確定
§1-4 有機分子結構和構造式的寫法
一、電子式
二、價鍵式
三、鍵線式
§1-5 有機物的分類
一、按碳架分類
二、按官能團分類
附註
習題
第二章 烷烴和環烷烴 自由基取代反應
§2-1 烷烴的同系列和同分異構現象
一、烷烴的同系列
二、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
§2-2 烷烴和環烷烴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二、系統命名法
§2-3 烷烴和環烷烴的結構
一、烷烴的分子結構
二、環烷烴的結構
§2-4 烷烴和環烷烴的物理性質
一、沸點
二、熔點
三、密度
四、溶解度
五、折射率
§2-5 烷烴和環烷烴的化學性質
一、滷代反應
二、氧化反應
三、環烷烴的開環反應
§2-6 烷烴的滷代反應歷程
一、甲烷的氯代反應歷程
二、滷代反應中鹵素的相對活性
三、滷代反應中伯、仲、叔氫原子的相對活性——自由基的穩定性
四、過渡態理論
§2-7 烷烴和環烷烴的主要來源和製備
§2-8 重要的烷烴和環烷烴
一、甲烷
二、環己烷
三、金剛烷
附註
習題
第三章 烯烴和炔烴 親電加成反應
§3-1 烯烴和炔烴的分子結構
一、烯烴的分子結構
二、炔烴的分子結構
§3-2 烯烴和炔烴的同分異構
一、烯烴和炔烴的構造異構現象
二、烯烴的順反異構現象
§3-3 烯烴和炔烴的命名
一、系統命名法
二、順反異構體的命名
§3-4 烯烴和炔烴的物理性質
一、烯烴的物理性質
二、炔烴的物理性質
§3-5 烯烴和炔烴的化學性質
一、加成反應
二、氧化反應
三、聚合反應
四、烯烴的α-H滷代反應
五、炔氫的反應
§3-6 二烯烴
一、共軛二烯烴的分子結構
二、共軛效應
三、共軛二烯烴的化學特性
§3-7 親電加成反應歷程
一、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歷程
二、馬氏規則的理論解釋
三、碳正離子重排
四、共軛二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歷程
§3-8 自由基加成反應歷程
§3-9 重要的烯烴和炔烴
一、乙烯
二、丙烯
三、丁二烯
四、異戊二烯
五、乙炔
§3-10 烯烴、炔烴的來源和製備
一、烯烴的工業來源
二、烯烴的製備
三、炔烴的製備
§3-11 石油
一、石油的成因、組成及分類
二、石油的煉製
三、石油化工
附註
習題
第四章 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紫外光譜、質譜簡介
§4-1 電磁波
§4-2 紅外光譜
一、基本原理
二、紅外光譜圖的表示方法
三、影響化學鍵和基團特徵頻率的因素
四、紅外光譜圖的解析
§4-3 核磁共振譜
一、基本原理
二、屏蔽效應和化學位移
三、自旋偶合和核的等價性
四、積分曲線高度與質子數
五、質子磁共振譜圖解析
六、碳譜簡介
§4-4 紫外光譜
一、基本原理
二、紫外光譜圖
三、紫外光譜與有機物分子結構的關係
§4-5 質譜
一、質譜分析原理和質譜儀
二、質譜圖
三、離子類型、形成及應用
四、影響離子形成的因素
五、脂肪烴的質譜圖特徵
附註
習題
第五章 芳香烴 親電取代反應
§5-1 單環芳烴
一、苯的分子結構
二、單環芳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
三、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四、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
五、苯環親電取代反應歷程
六、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則
§5-2 稠環芳烴
一、萘
二、蒽和菲
三、其他稠環芳烴和致癌芳烴
§5-3 非苯芳烴
一、休克爾規則
二、非苯芳烴
§5-4 芳烴的來源
一、由煉焦副產物回收
二、石油的芳構化
§5-5 重要的芳烴
一、苯
二、甲苯
三、二甲苯
四、苯乙烯
五、三苯甲烷和穩定的碳正離子、碳負離子、碳自由基
六、聯苯
附註
習題
第六章 對映異構
§6-1 物質的旋光性
一、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
二、旋光儀和比旋光度
§6-2 旋光性和分子結構的關係
一、對映異構現象的發現
二、手性和對稱因素
§6-3 含有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一、含有一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二、構型的表示方法
三、構型的標記——D/L法和R/S 法
四、含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6-4 環狀化合物的立體異構
§6-5 含其他不對稱原子的光活性分子
§6-6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一、丙二烯型化合物
二、聯苯型化合物
三、螺烯
四、把手化合物
§6-7 不對稱合成和光學純度
一、不對稱合成(手性合成)
二、光學純度和對映體過量百分率(ee)
§6-8 外消旋體的拆分
§6-9 立體化學的重要應用
一、在研究烷烴滷代反應機理中的應用
二、在研究烯烴加成反應機理中的應用
三、在生物過程中的重要應用
附註
習題
第七章 鹵代烴 親核取代反應
§7-1 鹵代烴分類 、同分異構和命名
一、分類
二、同分異構和命名
§7-2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波譜性質
§7-3 鹵代烴的化學性質
一、親核取代反應
二、消除反應
三、與金屬反應
四、還原反應
§7-4 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一、反應歷程
二、影響親核取代反應的因素
三、離子對機理
§7-5 鹵代烴的製法
一、由烴製備
二、由醇製備
三、由鹵素交換法制備碘代烷
四、由醛、酮與五鹵化磷反應制偕二滷代物
§7-6 滷代烯烴與滷代芳烴
一、滷代烯烴(芳烴)分類
二、滷代芳烴芳環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7-7 重要的鹵代烴
一、氯苯
二、氯乙烯
三、苄基氯
四、三氯甲烷
五、四氯化碳
六、二氟二氯甲烷
七、四氟乙烯
附註
習題
第八章 醇、酚、醚 消除反應
§8-1 醇
一、醇的分類、異構、命名和結構
二、醇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三、醇的化學性質
四、醇的製法
五、重要的醇
§8-2 消除反應歷程
一、β-消除反應
二、α-消除反應——卡賓
§8-3 酚
一、酚的結構和命名
二、酚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三、酚的化學性質
四、重要的酚
§8-4 醚
一、醚的分類、命名和同分異構
二、醚的製法
三、醚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四、醚的化學性質
五、重要的醚
附註
習題
第九章 醛、酮 親核加成反應
§9-1 醛、酮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一、醛、酮的結構
二、醛、酮的分類和命名
§9-2 醛、酮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波譜性質
§9-3 醛、酮的化學性質
一、與含碳、硫、氧親核試劑的加成反應
二、加成-消除反應( 與氨及其衍生物的縮合)
三、α-H的反應
四、氧化反應
五、還原反應
六、歧化反應
§9-4 醛的顯色反應與醛、酮鑑別
§9-5 親核加成反應歷程
一、親核加成反應歷程
二、影響親核加成反應活性的因素
三、加成-消除反應歷程
四、親核加成的立體化學
§9-6 醛、酮的製法
一、氧化法
二、偕二滷代物的水解
三、芳烴的酰基化反應
四、烯烴的羰基化和炔烴的水化
五、由羧酸衍生物製備
§9-7 重要的醛、酮
一、甲醛
二、乙醛
三、三氯乙醛
四、苯甲醛
五、丙酮
六、丁二酮
七、環己酮
八、二苯乙二酮
§9-8 不飽和羰基化合物
一、乙烯酮
二、α,β-不飽和醛、酮的特性
三、醌
附註
習題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0-1 羧酸
一、羧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二、羧酸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三、羧酸的化學性質
四、羧酸的製法
五、重要的一元羧酸
§10-2 二元羧酸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三、重要的二元羧酸
§10-3 取代羧酸
一、滷代酸
二、羥基酸
三、羰基酸
§10-4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及其相互轉化
§10-5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一、乙酰乙酸乙酯
二、丙二酸二乙酯
§10-6 碳酸衍生物
一、碳酰氯(光氣)
二、尿素
三、氨基甲酸酯
四、胍
§10-7 有機合成與綠色化學
一、有機合成反應
二、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
三、綠色化學
附註
習題
第十一章 脂類
§11-1 油脂
一、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二、油脂的物理性質
三、油脂的化學性質
§11-2 肥皂和表面活性劑
一、肥皂的去污原理
二、表面活性劑
§11-3 蠟
§11-4 磷脂
§11-5 萜類化合物
一、定義和分類 異戊二烯規則
二、單萜
三、倍半萜
四、其他萜類
§11-6 甾族化合物
一、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結構和命名
二、幾種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附註
習題
第十二章 含氮有機物
§12-1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分類、結構和命名
二、硝基化合物的性質
三、重要的硝基化合物
§12-2 胺
一、胺的分類、結構和命名
二、胺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三、胺的化學性質
四、胺的製法
五、季銨鹽和季銨鹼的性質和用途
六、烯胺
七、重要的胺
§12-3 重氮、偶氮和疊氮化合物
一、重氮鹽的製法
二、重氮鹽的性質
三、重要的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四、疊氮化合物
§12-4 有機物的顏色與有機染料
一、有機物的顏色
二、有機染料
附註
習題
第十三章 含硫、含磷、含硅有機物和金屬有機物
§13-1 含硫有機物
一、硫醇和硫酚
二、硫醚、亞碸和碸
三、磺酸及其衍生物
四、硫葉立德
§13-2 含磷有機物
一、分類
二、命名
三、重要的反應
四、磷酸酯
§13-3 有機農藥
一、農藥分類
二、農藥的加工劑型和藥效
三、農藥的毒性、環境污染和農藥防護
四、常用有機農藥簡介
§13-4 有機硅化合物
一、烴基硅烷和滷硅烷
二、硅醇和烷基正硅酸酯
三、硅醚
四、硅葉立德
五、有機硅高聚物
§13-5 金屬有機化學新進展
一、金屬元素有機物
二、烯烴複分解反應
三、赫克反應
四、Suzuki 反應
附註
習題
第十四章 雜環化合物
§14-1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14-2 五元雜環化合物
一、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結構與芳香性
二、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三、吡咯、呋喃和噻吩的化學性質
四、吡咯、呋喃和噻吩的製備
五、糠醛及其衍生物
六、卟啉化合物
七、噻唑及其衍生物
§14-3 六元雜環化合物
一、吡啶及其衍生物
二、嘧啶及其衍生物
三、三聚氰胺
§14-4 稠雜環化合物
一、吲哚及其衍生物
二、喹啉、異喹啉及其衍生物
三、苯並吡喃及其衍生物
四、嘌呤及其衍生物 含氮雜環化合物的酸鹼性
五、二NB13A英類
§14-5 生物鹼
一、存在和一般性質
二、提取方法
三、幾種重要的生物鹼
附註
習題
第十五章 糖類
§15-1 糖類的涵義和分類
§15-2 單糖
一、單糖的結構
二、單糖的性質
三、重要的單糖
§15-3 雙糖
一、蔗糖
二、麥芽糖
三、纖維二糖
四、乳糖
§15-4 多糖
一、澱粉
二、纖維素
三、半纖維素
四、糖原
五、瓊脂
六、右旋糖酐
七、甲殼素
附註
習題
第十六章 蛋白質和核酸
§16-1 氨基酸
一、α-氨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二、α-氨基酸的性質
三、α-氨基酸的製備
§16-2 多肽
一、多肽結構的測定
二、多肽的合成
三、重要的多肽
§16-3 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元素組成
二、蛋白質的分類
三、蛋白質的結構
四、蛋白質的性質
五、酶
§16-4 核酸
一、核酸的組成
二、核酸的分類
三、核酸的結構
四、核酸的功能
附註
習題
第十七章 周環反應
§17-1 電環化反應
一、電環化反應定義
二、電環化立體選擇性解釋
三、伍德沃德-霍夫曼規則與電環化反應實例
§17-2 環加成
一、[4+2]環加成
二、[2+2]環加成
三、環加成與電環化的異同
§17-3σ遷移
一、σ遷移的概念
二、氫遷移
三、碳[1,j]遷移
四、[3,3]σ鍵遷移
§17-4 烯反應
習題
附錄 符號與縮寫
知識點索引 [1] 
(注: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有機化學(第三版)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有機化學(第3版)》配有Abook數字課程,該課程包括配套習題等資源。 [3] 
數字課程名稱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內容提供者
“有機化學(第3版)”數字課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6年3月
張力學等 [3] 

有機化學(第三版)教材特色

1、《有機化學(第3版)》理論難點分散,循序漸進,選擇有代表性的各類化合物和習題。 [2] 
2、《有機化學(第3版)》每個術語都從互聯網上最新資訊擷取(截至2015年10月)。 [2] 

有機化學(第三版)作者簡介

谷亨傑,男,浙江永嘉人,教授,全國師專有機化學研究會第一至第四屆理事長,温州市科協副主席,“曾憲梓教育資金會”全國師專教師獎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 [4] 
張力學,浙江樂清市人,教授,浙江省優秀教師,出版合著《有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大學有機化學基礎》《有機立體化學原理及應用》 《自然科學史簡明教程》等。 [5] 
丁金昌,男,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温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國家高職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材料工程類專業教指委主任。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