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效積温

鎖定
有效積温,是作物在某個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內有效温度的總和,即作物在某一段時間內日平均氣温生物學零度之差的總和。有效積温是反映生物生長髮育對熱量的需求或衡量地區熱量資源的指標,常用於農業氣象預報。由於有效積温剔除了生物學下限温度以下和上限温度以上的温度,因此它基本上反映了作物的生育速率與温度的線性關係。 [1] 
由於有效積温扣除了低於生物學下限温度的那部分無效積温,因而較為穩定,能更確切地反映作物對熱量的要求;而活動積温則包含了低於生物學下限温度的那部分無效積温,且温度愈低,無效積温所佔的比例就越大。所以在制訂作物物候期預報時,應用有效積温較好。但應用於某地區熱量鑑定,合理安排作物佈局農業氣候區劃時,則以用活動積温較為方便。
中文名
有效積温
外文名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定    義
作物某個生育期內有效温度的總和
作    用
對植物生長髮育起有效作用
應    用
作物生育速度計算和發育時期預報

有效積温基本概念

有效積温,即作物某生育時期內日有效温度 (即日平均温度減去生物學零度的差值)的總和,以
表示。 [2]  有效積温的數學表達式為:
,當
時,
以0計)
式中,
——發育時期歷經的天數;
——第
日平均氣温;
——該發育階段的生物學零度。
值隨作物種類、品種、發育時期的不同而異,年際之間也略有變化,可依據農業氣象觀測資料, 用最小二乘法圖解法求算。 [3] 

有效積温意義與應用

每種植物都有其生長的下限温度,當温度高於其下限温度時,它才能生長髮育。由於有效積温中不包含低於植物生物學零度的那部分温度, 因而能夠更為客觀準確地表徵作物生育對熱量條件的要求。 [4] 活動積温相比,有效積温變化小,且較為穩定,多應用於作物生育速度的計算和發育時期的預報。 [3] 
此外,有些作物還存在上限温度,即當温度上升到一定界限以後,温度再升高,並不能使作物的發育速度明顯加快,甚至會起抑制作用。在適宜温度範圍內(在上、下限温度之間),作物發育速度與温度成線性關係,如有效積温表達式所示,此時温度為實際有效温度,其累積值為實際有效積温;而在大於下限温度,包括上限温度以上的範圍內,上述線性關係則變成非線性關係,見水稻氣象。 [3] 

有效積温活動積温與有效積温的區別

用活動積温計算作物發育期所需要的熱量,不僅統計方便,而且它考慮了生物學零度,但它並沒有排除生物學零度以下的這部分無效積温,且温度愈低,無效積温所佔的比例就越大,因而影響了熱量統計的準確度。有效積温則既考慮了生物學零度,又排除了對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學零度以下的無效積温,而使積温更為確切,更為穩定,用它來表徵作物發育所需要的熱量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但此法統計卻較繁雜。
因此,在進行農業氣候分析時仍多采用活動積温來計算,而在具體計算作物發育速度所需要的熱量或預報時,則多用有效積温來計算。據研究,在計箅發育速度時,有效積温比活動積温穩定。而活動積温又比生育期天數穩定。 [2] 
參考資料
  • 1.    農業大詞典編輯委員會.農業大詞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2014
  • 2.    胡毅 等.應用氣象學:氣象出版社,1994:12
  • 3.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農業氣象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氣象卷.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354
  • 4.    鄧綬林.地學辭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