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生故居

鎖定
曾生故居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江嶺社區石灰陂村,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橫屋及宗祠等組成,原為長方形建築,坐東朝西,有三扇大門供出入,四角各有小樓一座。為兩層磚木結構的客家民居,灰瓦頂,炮樓高三層,牆上有銅錢形石槍眼,樓頂前後有封火牆,兩邊有女兒牆,是一座清代炮樓院。 [3] 
1910年12月,曾生就在此出生。2001年6月,曾生故居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內現陳列有曾生出生時的牀鋪及其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 [2] 
中文名
曾生故居
地    址
深圳市龍崗區坪山街道
性    質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類    型
客家民居
所在地
深圳
建築年代
清朝雍正年間
附近客家民居
大萬世居龍田世居田豐世居
相似景點
凌道揚故居

曾生故居建築特點

正大門有曾生題的"石灰陂"三字,正大門之拱門項兩邊,刻有一副楹聯"大學家風;孝友流芳",書於清乾隆年間;故居第二進大門處迎面豎着一塊木屏風,上書燙金大字"將軍宗府"。因年代久遠,部分房屋坍塌,西南角炮樓也因修建東縱路而拆除,另有部分房屋被拆遷,原屋場剩下不到三分之二,有2户外來人口居住。現為深圳市坪山新區不可移動文物。 [2] 

曾生故居建國前

曾生故居抗戰

曾生故居 曾生故居
曾生是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人。1910年生,深圳市坪山區人。早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被選為廣州市抗日學生聯合會主席。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香港海員工委組織部部長、書記,大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對推動香港、澳門和廣東東江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重要作用。
曾生故居 曾生故居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由香港回到惠陽,任中共惠(陽)寶(安)工委書記,領導組建惠寶人民抗日遊擊隊。在敵強我弱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他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指示,放手發動人民羣眾,組織抗日自衞隊,發展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建立抗日根據地,實行人民戰爭。與此同時,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爭取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和各階層愛國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有1000多名華僑子弟和港澳愛國青年回國參加游擊隊,這對部隊的建立和早期部隊的鞏固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40年8月,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3大隊大隊長,率部開進東莞縣的大嶺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11月,指揮所部取得百花洞戰鬥的勝利,擊斃日軍長瀨大隊長以下50餘人。廣州日軍首腦哀嘆:“這是進攻華南以來最丟臉的一仗。”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成立,他任司令員。與政治委員林平等率部在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夾擊下,轉戰東江兩岸,後挺進粵北山區,建立東江抗日根據地,堅持艱苦複雜的軍事和政治鬥爭。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曾參加組織護送撤離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國際友人至後方安全地區。抗日戰爭中,他為創建華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華南抗日武裝作出了卓著貢獻。

曾生故居抗戰後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共渤海區委員會副書記、渤海軍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司令員。

曾生故居建國後

曾生故居職務

曾生 曾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華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海軍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中共廣州市委書記、市長,廣東省副省長,交通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生故居生卒年月

1910年12月,生於深圳坪山區,1995年11月20日在廣州逝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