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鎖定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胡梅爾斯(英語:Manuel Isidoro Belzu Humerez,西班牙語:Manuel Isidoro Belzu Humérez)(1808年4月14日——1865年3月23日)玻利維亞政治家、軍事家、考迪羅、總統。貝爾蘇1808年出生於西班牙帝國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上秘魯的拉巴斯,早年在拉巴斯城的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學習,1823年起開始從軍,玻利維亞獨立後前往秘魯擔任軍事指揮官,1828年返回玻利維亞並加入國家軍隊,並在軍隊中擔任要職,1835年~1836年跟隨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遠征秘魯,之後晉升為少校並出任聖克魯斯總統的軍事助理,1839年秘魯-玻利維亞邦聯解體後宣佈效忠丘基薩卡政府,1841年跟隨玻利維亞軍隊參加因加維戰役,立下戰功,獲得上校軍銜,1848年出任戰爭部長,同時獲得將軍軍銜,同年12月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出任玻利維亞總統,總統任內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國內各種產業發展,發展教育事業,頒佈1851年憲法,同時殘酷鎮壓反對派,1855年離職,之後前往歐洲出任外交公使,1864年返回玻利維亞,1865年3月23日在玻利維亞總統府內遇害身亡。
中文名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胡梅爾斯
外文名
Manuel Isidoro Belzu Humérez
別    名
“塔塔貝爾蘇”
國    籍
玻利維亞
民    族
梅斯蒂索人
出生日期
1808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
1865年3月23日
畢業院校
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
職    務
政治家 軍事家 考迪羅 總統
出生地
西班牙帝國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 上秘魯 拉巴斯
主要成就
參加因加維戰役,立下顯赫戰功
擔任玻利維亞總統
總統任內頒佈1851年憲法,發展民族經濟,進行教育改革
確定玻利維亞國旗、國徽和國歌
“貝爾蘇主義”的開創者
軍    銜
將軍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早年經歷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胡梅爾斯,1808年4月14日出生於西班牙帝國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上秘魯(今玻利維亞拉巴斯的一個地位卑微且貧困的梅斯蒂索人家庭,他早年在拉巴斯城的由方濟各會創辦的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接受教育。 [1]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從軍經歷

1823年,年僅15歲的貝爾蘇開始從軍,他先是加入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領導的愛國軍部隊,跟隨愛國軍參加第一次解放上秘魯的軍事行動,期間貝爾蘇參加了塞皮塔戰役,在此次戰鬥中,貝爾蘇被西班牙保皇派軍隊俘獲,並被押往家鄉的法庭受審,不久後貝爾蘇越獄出逃。 [2]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將軍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將軍
玻利維亞共和國1825年成立後,貝爾蘇先是擔任安東尼奧·何塞·蘇克雷政府的公證人,之後他前往秘魯,先是在費利佩·聖地亞哥·薩拉韋裏率領的軍隊擔任指揮官,而後擔任秘魯軍隊統領阿古斯丁·加馬拉的助理軍官,1828年秘魯軍隊入侵玻利維亞時,貝爾蘇離開秘魯軍隊,返回玻利維亞。 [2] 
貝爾蘇1829年曾短暫擔任當時玻利維亞沿海地區科比哈港口行政長官的助手,之後加入玻利維亞軍隊,並在軍隊中數次擔任要職,他先是擔任駐守圖皮薩的玻利維亞軍隊第三營指揮官,而後前去駐守塔裏哈,並獲得上尉軍銜;貝爾蘇1835年~1836年跟隨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參加遠征秘魯的軍事行動,期間他參加了烏丘馬約戰役,並因戰功顯赫而晉升為了少校,在秘魯-玻利維亞邦聯成立後,貝爾蘇擔任護國主聖克魯斯的助理軍官。 [2] 
1839年1月20日,貝爾蘇跟隨邦聯軍隊參加了事關邦聯存亡的雲加伊戰役,儘管他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勇敢,但最後還是以邦聯軍隊的失敗告終,雲加伊戰役失敗後,邦聯土崩瓦解,之後貝爾蘇宣佈效忠何塞·米格爾·德·貝拉斯科的丘基薩卡政府,並擔任丘基薩卡政府的軍隊指揮官,同時獲得中校軍銜,1841年,秘魯軍隊入侵玻利維亞,貝爾蘇積極跟隨何塞·巴利維安將軍,共同抵禦秘魯入侵,當年11月18日,貝爾蘇和巴利維安將軍參加了因加維戰役,在戰鬥中,貝爾蘇率領玻軍第九營與秘軍作戰,他表現英勇,立下赫赫戰功,在戰役勝利後,由於貝爾蘇的軍功顯赫,他獲得了上校軍銜。 [1]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總統生涯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政變奪權

在因加維戰役勝利後,貝爾蘇表示支持並擁護何塞·巴利維安出任玻利維亞總統,然而到了1845年,貝爾蘇開始反對巴利維安,並因此成為政府中最強硬的反對派將軍,他主張保障印第安人和混血人的權益,反對白人寡頭政治;1847年,貝爾蘇參加了反對巴利維安總統的政變,並迫使巴利維安流亡國外,1848年1月,何塞·米格爾·德·貝拉斯科出任玻利維亞總統後,任命貝爾蘇為戰爭部長,並授予他將軍軍銜,同年12月6日,貝爾蘇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貝拉斯科,出任臨時總統,1850年,貝爾蘇正式當選為玻利維亞總統 [3]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政權建設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6張)
貝爾蘇執政後,重視廣大民眾特別是印第安人的潛在力量,為了爭取他們的支持,實行有利於印第安人的政策,力圖將土地歸還印第安人村社,並重建受戰爭和兵變破壞的城市政權,頒佈法令,規定國家有義務援助貧苦人口和印第安人;1851年頒佈新憲法,規定總統任期為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廢除了奴隸制度,保障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中止了新聞審查,此外,政府還頒佈了民法、刑法和行政法。 [4] 
貝爾蘇執政後,玻利維亞國民議會在1851年10月31日頒佈法令,對玻利維亞國旗上三個顏色的排列順序做了修改,由原先自上而下的黃、紅、綠改為自上而下的紅、黃、綠,並對國旗進行詮釋,三色旗象徵玻利維亞動物、植物、礦物三個自然界、三大地理區域間的團結與和睦,以及國家發展的三部曲:過去為解放和自由而戰鬥的烈士們的鮮血、現在各個種族和文化所做的開創性努力,對國家下一代富有希望未來的期盼;此外,貝爾蘇總統對玻利維亞國徽進行了修改,1851年簽署最高政令,將《玻利維亞人,美好命運》定為玻利維亞國歌。 [5]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經濟政策

1850年發行的印有貝爾蘇總統頭像的玻利維亞硬幣 1850年發行的印有貝爾蘇總統頭像的玻利維亞硬幣
在經濟方面,貝爾蘇是一個重商主義者,他力圖改變玻利維亞農業、工業和商業落後的狀況;貝爾蘇政府在經濟領域頒佈了很多的法律,以鼓勵國內生產;政府制定了可以刺激民族產品的税收政策,建立國家壟斷,禁止外國人在玻利維亞經商,對英國商品徵收保護性關税,提高國家手工業的地位,提高棉布進口税,建立若干個礦物收購銀行和一個收購生產奎寧樹皮壟斷銀行,恢復國家對金雞納樹皮的壟斷。 [6]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發展教育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貝爾蘇將軍執政後,玻利維亞頒佈了第六部憲法(即1851年憲法),宣佈教育為人的權利,1851年9月又頒佈法律,規定初等教育為免費教育,這在玻利維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不久又頒佈法令,規定在玻利維亞國內各省的首府創辦女子學校,所以,貝爾蘇被認為是玻利維亞婦女教育的第一個推動者。在貝爾蘇執政時期,為適應礦業發展的需要,政府頒佈法令在拉巴斯和科恰班巴創辦工藝和職業學校,在奧魯羅波託西還將已有的學校一律改為礦業學校。 [4]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對外交往

在國際交往方面,由於貝爾蘇力阻外國商品(主要是歐洲美洲國家)進入玻利維亞本國市場,並且限制外國商人在玻利維亞的經濟活動,使得玻利維亞與歐洲和美洲等國的關係緊張,這甚至導致了英國駐玻利維亞的外交代表被驅逐出境,據説,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得知英國駐玻利維亞的外交代表被驅逐後,將玻利維亞從世界地圖上抹掉以發泄憤恨。 [1] 
玻利維亞在1853年與秘魯處於戰爭邊緣,原因在於玻利維亞政府濫發貶值紙幣,導致秘魯玻利維亞邊境地區的貿易遭到極大破壞,秘魯損失慘重;秘魯政府將玻利維亞駐秘魯的外交代表驅逐出境,貝爾蘇隨後採取反擊措施,將秘魯駐玻利維亞的外交代表驅逐,秘魯總統何塞·魯菲諾·埃切尼克在秘玻邊境集結軍隊,準備以戰爭方式解決問題,然而由於秘魯國內內戰的爆發,秘魯始終未與玻利維亞開戰。 [1]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政局動盪

貝爾蘇的經濟政策贏得了玻利維亞國內廣大民眾的支持,卻引發了國內贊成自由貿易和開放經濟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礦業資產階級的反對,而隨着手工業和地方加工業經濟實力的日益衰退,反對派的實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國內傳統的有產階級也開始為防止政府的重商主義政策被廢除而展開鬥爭,再加上當時玻利維亞國內沒有一個確定的政黨體制來疏導或控制人們的願望或要求,國內政府財政混亂,強權人物互相傾軋,將軍們領不到津貼,有着很大的不滿情緒,他們幾乎都有成為總統的野心,這使玻利維亞政壇上人心持續渙散,國家政治成為令人討厭的為所欲為的場所,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地方領導都可能呼風喚雨,在貝爾蘇執政的前六個年頭,玻利維亞國內就發生了30~40起不同形式的叛亂,1850年9月,貝爾蘇總統本人甚至遭到謀殺,但他大難不死,經過長時間的康復治療後得到痊癒。 [1]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貝爾蘇主義

同拉丁美洲其他的考迪羅一樣,貝爾蘇也是實施恐怖手段來對付政敵,他大量拘捕、殺戮和流放反對派成員,甚至對玻利維亞境內的所有外國人都實行嚴密監視。在貝爾蘇執政的7年中,曾42次大規模鎮壓軍事叛亂,殺害了數千人,貝爾蘇將軍的考迪羅主義在玻利維亞歷史上被稱之為“貝爾蘇主義”(Belcismo)。 [6]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主動離職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畫於1874年)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畫於1874年)
貝爾蘇總統在執政期間鎮壓了無數次的暴亂,他感到自己疲憊不堪,於是宣佈了退隱的意願,併力挺自己容易駕馭的女婿豪爾赫·科爾多瓦將軍繼任總統,1855年3月12日,貝爾蘇總統頒佈政令,宣佈在當年舉行總統選舉,當年的5月1日,政府主持了總統選舉,共有1.35萬選民參與了投票,科爾多瓦獲得9300多張選票,成功當選總統,同年8月15日,貝爾蘇將總統職位交給科爾多瓦,正式離職。 [2] 
貝爾蘇離職後,作為玻利維亞的外交代表出使歐洲多國,這期間,玻利維亞國內的政治局勢變得波瀾起伏、危機不斷,先是貝爾蘇扶植的科爾多瓦將軍在1857年被何塞·馬里亞·利納雷斯領導的起義推翻,而後利納雷斯在1861年被何塞·馬里亞·德阿查將軍推翻,德阿查上台後,命令拉巴斯城的軍事統帥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將包括科爾多瓦將軍在內的100多名反對派人士殺害。 [3]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遇害身亡

1864年,德阿查政府宣佈國家將舉行總統選舉,貝爾蘇聞訊後,立即返回玻利維亞,他懷着為女婿復仇和再次掌權的目,宣佈參加總統選舉,並組織了一支軍隊,然而預期的總統選舉並沒有到來,因為在當年的12月28日,德阿查被馬里亞諾·梅爾加雷霍將軍領導的暴動推翻,梅爾加雷霍上台後,立即宣佈取消將要舉行的總統選舉。此時,梅爾加雷霍控制了玻利維亞的中央政府和國家軍隊,貝爾蘇控制了玻利維亞的一部分地區和軍隊,這樣,兩人形成對峙局面。 [2] 
1865年3月23日,遇害前的貝爾蘇 1865年3月23日,遇害前的貝爾蘇
形成對峙後,梅爾加雷霍派出使者邀請貝爾蘇前往總統府克馬多宮進行談判,貝爾蘇在接到邀請後,率領着部分支持者共同前去會見梅爾加雷霍,1865年3月23日,貝爾蘇一行人抵達總統府,貝爾蘇獨身一人進入總統府克馬多宮,而他的支持者則在總統府外等候。 [2] 
貝爾蘇在總統府內面見梅爾加雷霍時,突然被左輪手槍射出的子彈擊中(有説法認為是梅爾加雷霍開的槍,也有説法認為是總統府內的士兵開的槍),貝爾蘇當場死亡,他死時,年僅57歲。隨後,貝爾蘇的屍體被梅爾加雷霍抬到穆裏略廣場示眾。 [2]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家庭成員

貝爾蘇和他的妻子胡安娜 貝爾蘇和他的妻子胡安娜
貝爾蘇的妻子是胡安娜·曼努埃拉·戈裏蒂(1818年~1892年,她是阿根廷著名女作家,是阿根廷薩爾塔省長何塞·伊格納西奧·戈裏蒂的女兒),兩人共有2個女兒,分別是:梅賽德斯·貝爾蘇·戈裏蒂(1834年~1879年)和艾德爾米拉·貝爾蘇·戈裏蒂(豪爾赫·科爾多瓦總統的妻子)。 [3]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軼事典故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貝爾蘇本是何塞·巴利維安總統的支持者和親密的朋友,但在1845年的一天,貝爾蘇回到他在奧魯羅的住所時,卻發現巴利維安總統正在自己家裏與自己的妻子偷情,此時的貝爾蘇怒不可遏,他掏出配槍便向巴利維安射擊,然而子彈並沒有擊中巴利維安,巴利維安總統得以死裏逃生。可從此以後,這對原本親密的朋友變成了相見分外眼紅的仇人,貝爾蘇開始強烈的反對巴利維安的統治,並在日後兩三年內無數次的嘗試推翻巴利維安,直至巴利維安離職出國。 [2] 
1854年,貝爾蘇總統在鎮壓了一次軍事叛亂後,處死了很多叛亂者,卻唯獨赦免了一位聲稱自己因醉酒而參加軍事叛亂的年輕人,然而就是貝爾蘇這一個看似仁慈的舉動,日後卻使他自己丟掉了性命,因為他當時赦免的不是別人,正是馬里亞諾·梅爾加雷霍,梅爾加雷霍在1864年掌權後,於第二年在總統府內將貝爾蘇殺害。 [2]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人物評價

貝爾蘇總統被稱為“塔塔”貝爾蘇 貝爾蘇總統被稱為“塔塔”貝爾蘇
貝爾蘇常常被認為是玻利維亞民粹主義政治家的先驅,他的治國手段因為能維護玻利維亞大部分民眾的利益而被民眾廣泛支持,卻總是遭到礦業和商業資產階級的猛烈抨擊,玻利維亞民眾們對貝爾蘇的廣泛支持早在貝爾蘇政權成立初期就體現出來了,1849年3月,一些高級軍官企圖推翻貝爾蘇,導致了拉巴斯和科恰班巴這兩個玻利維亞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城市民眾支持現政權的起義。幾天之內,這兩個城市的下層民眾接管了市政,並有計劃地向當地反對貝爾蘇總統的上層人士發動進攻,直至貝爾蘇總統身邊的威脅消失,這可以反映出當時玻利維亞民眾對貝爾蘇總統的支持力度相當大。儘管如此,由於主張自由貿易和開放經濟的反對派經濟實力的增強,加上數不清的戰鬥、謀殺企圖和政治陰謀,搞得貝爾蘇這個曾經不屈不撓的鬥士也精疲力竭,最後他才主動辭職。 [1] 
在玻利維亞,許多的歷史學家認為貝爾蘇政權是一種脱離常規的統治,“煽動者”或“社會主義者”這樣的綽號都可以用來形容貝爾蘇。毫無疑問,貝爾蘇公開表達了對丘基薩卡省和其他省的精英們的敵意,或者説他贊成將富人的財產充公這類改革方案。貝爾蘇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平民主義者,他喜歡説自己是混血人或城市底層階級的代表,他用基督教社會主義的詞句表達自己的觀點,攻擊私有財產和階級結構的合法性。貝爾蘇經常用一種煽動性的方式把錢分給城市貧民,他還由於主張維護混血人和印第安人的權益而被稱為“塔塔(Tata,意外父親或者保護神)貝爾蘇”,但是,貝爾蘇基本上保持了玻利維亞傳統的社會結構,他也成為19世紀早期堅決支持傳統重商主義者地位的最後一位玻利維亞總統。 [1] 
參考資料
  • 1.    赫伯特·S·克萊恩.《玻利維亞史》第二版:中國出版集團,2016:114-116
  • 2.    Manuel Isidoro Belzú  .Biografías y Vidas[引用日期2017-12-15]
  • 3.    Manuel Isidoro Belzú Humérez, Presidente de Bolivia  .Geni[引用日期2017-12-15]
  • 4.    曾昭耀.《列國志·玻利維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302
  • 5.    曾昭耀 宋霞 曹龍興.新版《列國志·玻利維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21-23
  • 6.    曾昭耀.《列國志·玻利維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