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曠日持久

鎖定
曠日持久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 [1] 
“曠日持久”的意思是荒廢時日,拖延很久。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 [1] 
中文名
曠日持久
拼    音
kuàng rì chí jiǔ [1] 
近義詞
經年累月長此以往長年累月 [1] 
反義詞
曇花一現彈指之間電光火石 [1] 
出    處
戰國策·趙策四》 [1] 
用    法
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 [1] 

曠日持久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於溝壘。” [1] 

曠日持久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各國競相角逐,進行着激烈的鬥爭。燕國封宋國人榮岔為高陽君,並派他率軍進攻趙國。趙王得到消息後,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對策,趙王採取了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準備割讓三座城池令盧、高唐、平原給齊國,以此換取齊國名將安平君田單來趙,率領趙軍來抵抗燕軍。
馬服君趙奢對這件事並不贊同,他對趙勝説:“難道趙國就沒有可以率兵出戰的人了嗎?為了請來安平君帶兵,還未出戰,就割讓三城給齊國。可知這些城邑都是斬殺敵將,從敵國那兒割取而來的,現在卻要把它再送給別國,為什麼您不讓我帶兵呢?我曾寄居在燕國,被封為上谷郡守,燕國的軍事要塞和運兵險路,我完全瞭解,如果讓我前去迎戰,在百日之內,就可結束戰爭;不等諸候的援兵聚集,就會攻下燕國。那麼為什麼還要安平君來帶兵呢?”平原君搖着手説:“這件事您就不要管了,我已經向君王提起,君王也已經決議這樣做了。”
趙奢依然説道:“您之所以要請安平君帶兵抗燕,大約是認為齊國和燕國有着血戰的深仇大恨,安平君一定會全力以赴的替我國打仗吧。但在我看來,卻不是這麼回事。因為,假使安平君是愚蠢的人,肯定對付不了榮岔;假使安平君是聰明的人,絕不會認真與燕國人作戰。這兩種情況,安平君必然選一種。如果安平君是個聰明人,那麼他為什麼會為趙國的強大出力呢?要知道,趙國打勝了,強大起來,齊國就別想當霸主了!現在齊國得力於強趙之兵,去對抗燕將,避免了自己受侵,這對他們有好處。安平君一定會花費很長時間,讓趙國從軍的士卒全都去挖戰壕、築堡壘。這樣長久地拖下去,幾年後,會把我國的人力、財物、物力全消耗掉。後果不堪設想。為什麼您卻不瞭解這種結果呢!”
可是,平原君到底沒有采納趙奢的意見,其後趙王還是向齊割城把安平君請了來,讓他帶領趙軍和燕軍對抗。戰爭打了許久,雖然也從燕國手裏奪過來三座城,但是沒有一座城是超過三百方丈的。 [2] 

曠日持久成語寓意

故事中,平原君未聽從趙奢的告誡,依然請來安平君與燕國對抗。最終,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費了趙國巨大的人力物力。這則成語告訴人們,要擅於分析,看清形勢。不能一味地投身於沒有意義的事情中,既傷神費力,又會偏離成功的方向。 [2] 

曠日持久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曠日持久”的意思是指相持的時間過久,白白浪費時間。 [3] 
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1] 
  • 成語示例
西晉·陳壽三國志·卷六五·吳書·華核傳》:“曠日持久,則軍糧必乏。” [1]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八回:“這廝們死守不出,便要曠日持久。” [1] 
梁啓超《王荊公傳》7章:“賢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歲月,幸或可以無他,曠日持久,則未嘗不終於大亂。” [4] 
《三國演義》九二回:“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 [5] 

曠日持久漢英成語翻譯

【曠日持久】protracted [6] 
荒廢時日,長久拖延未決,例:曠日持久的裁軍會議,迄今仍無結果。
The protracted disarmament conference stillhas not arrived at any consensus. [6] 
參考資料
  • 1.    曠日持久  .漢典[引用日期2019-10-07]
  • 2.    墨人主編.中華成語典故 2 精裝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11:224-225
  • 3.    《古今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編.古今漢語成語詞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10:888
  • 4.    陳振江主編.《二十六史典故辭典》: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576頁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408頁
  • 6.    施正信,王春菁,張健鍾編著.《漢英成語詞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年:7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