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龍村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海鎮下轄村)

鎖定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勐海縣勐海鎮,地處勐海縣城東北部,勐海鎮的中部,距勐海鎮鎮政府所在地1.00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0.2公里。東鄰曼襖村,南鄰曼賀村,西鄰曼掃村,北鄰曼短村。全村轄景龍一組、二組、三組、四組、曼興、曼海等6個村民小組。截止2007年底,有農户638户,有鄉村人口3092人,其中農業人口3092人,勞動力199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03人。
全村國土面積16010.42平方公里,海拔1,176.00米,年平均氣温18.50 ℃,年降水量1,318.7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茶葉、蔬菜等農作物。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0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30.33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商業為主。
中文名
景龍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海鎮
地理位置
勐海鎮中部
電話區號
0691
郵政編碼
666299
人口數量
3092 人(截止於2007年)
機    場
西雙版納機場
車牌代碼
雲K

景龍村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56畝(其中:田181畝,地3275畝),人均耕地1.42畝,主要種植糧、糖、茶等作物;擁有林地701.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6.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2畝,主要種植桔子、李子等經濟林果。

景龍村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電視、電話五通。
全村有93户通自來水,有93户通電,有86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86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93和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93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80户(分別佔總數的 100%和 86.02%)。
該村到鄉鎮道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30公里。
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9輛,摩托車80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户37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1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户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6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户居住於磚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景龍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4.4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69.17萬元,佔總收入的0.38%;畜牧業收入28.98萬元,佔總收入的0.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0頭,肉牛54頭);林業收入1.6萬元,佔總收入的0.01%;第二、三產業收入72.33萬元,佔總收入的0.39%;工資性收入12.39萬元,佔總收入0.07%。
農民人均純收353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糧、茶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12.3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6人(佔勞動力的59.42%),在省內務工170人,到省外務工16人。

景龍村人口衞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户638户,鄉村人口3092人,其中男性1480人,女性1612人。其中農業人口3092人,勞動力1991人。該村人口以傣族為主。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2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2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衞生院1公里。
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景龍村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917.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距離中學0.30公里。
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70人,中學生120人。
全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景龍村村務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6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996.71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3.84萬元,有固定資產192.2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資金平衡表、銀行存款帳等。

景龍村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3人,少數民族黨員103人,其中男黨員72人、女黨員31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景龍一組、二組、三組、四組、曼興、曼海等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11人。景龍村委會黨總支於1999年被評為雲南省第四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在西雙版納州第二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會上被評為“模範集體”。2001年被勐海縣教育局評為“無盲村單位”;2002年被勐海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評為先進集體,2006年被西雙版納州委、州政府分別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敬老先進村”等。

景龍村人文地理

景龍村委會地處勐海鎮中部,距離鎮政府1公里,現有農户663户3173人,鄉村人口3173人,其中男1519人、女1654人,轄有6個自村民小組。
該村委會主要以傣族為主,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傣族的宗教信仰,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有着密切關係。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農村中佛寺很多。一般未成年男子幾乎都要過一段僧侶生活,識字唸經,然後還俗回家,有的修身為僧。佛教對傣族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都具有明顯影響。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敍事長詩。敍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主要有孔雀舞、大鵬鳥舞、象腳鼓舞、花環舞等。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曆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着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景龍村新農村建設

景龍村委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村黨支部、村幹部羣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積極投身建設美好家園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中。

景龍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資金不足,缺少娛樂活動場地。
2、器材設備缺乏。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養殖業方面發展(1)養豬4000頭(2)養牛200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