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

鎖定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多年生低矮草本,高連花僅6-12釐米,干時不變黑或僅稍稍變黑。根多數,成束,多少紡鍾形而細長,長達6釐米,有須狀細根發出;根莖粗短,稍有鱗片殘餘。莖多單條,或2至3條自根頸發出,有時極粗壯,徑可達8毫米,有時兒不見,但在高大的植株中則僅近基的1-2釐米處無花,其餘全部成為花序,生葉極密。
中文學名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亞    門
被子植物亞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亞    目
管狀花亞目
玄蔘科
亞    科
玄蔘亞科
馬先蒿屬
亞    屬
馬先蒿亞屬
亞    種
普氏馬先蒿亞種
根葉羣
亞    羣
根葉亞羣
低矮系
普氏馬先蒿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形態特徵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5張)
這一亞種與前一亞種之別,在於其葉兩面均生密毛,緣有長毛,長僅1.5毫米,寬僅5毫米;花冠紫紅色。 [1]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5張)
多年生低矮草本,高連花僅6-12釐米,干時不變黑或僅稍稍變黑。根多數,成束,多少紡鍾形而細長,長達6釐米,有須狀細根發出;根莖粗短,稍有鱗片殘餘。莖多單條,或2至3條自根頸發出,有時極粗壯,徑可達8毫米,有時兒不見,但在高大的植株中則僅近基的1-2釐米處無花,其餘全部成為花序,生葉極密。葉基出與莖出,下部者有長柄,柄長1-25毫米,多少膜質變寬,完全光滑,上部者柄較短;葉片披針狀線形,長1.5-4釐米,寬1.5-6毫米,質極厚,中脈極寬而明顯,干時色淺,邊緣羽狀淺裂成圓齒,多達9-30對,齒有胼胝,常強烈反捲,每一齒的前方的一大半反捲向後成為新月形,後方一小部分則另外反捲,因此在葉的正面看來,其緣如有倒齒,狀如蒲公英葉,上面的葉較小而相似,柄較短;花序在小植株中僅合3-4花,在大植株中可達20以上,開花次序顯系離心;萼瓶狀卵圓形,管口縮小,長約11毫米,前方開裂至2/5,裂口向前膨臌,緣有長緣毛,膜質,全部有相當密的網脈,齒擠聚後方,5枚,3小2大,有短柄,上部寬卵形膨大,有小裂片及齒;花冠紫紅色,喉部常為黃白色,管長30-35毫米,端不膨大,外面有長毛,盔強壯,直立部分長5-6毫米,向上漸寬,幾以直角轉折成為膨大的舍有雄蕊部分,長約5 毫米,寬約4.5毫米,額高凸,前方急細為指向前下方的細,長5-6毫米,喙端深2裂,裂片線形,長達3毫米,下唇深3裂,裂片兒相等,中裂圓形有凹頭,墓部耳形狹細為短柄,側裂卵形;雄蕊着生於管端,花絲兩對均有毛;花柱不伸出。蒴果斜長圓形,有短尖頭,約長於1倍。花期6-7月。 [1] 

普氏馬先蒿南方亞種產地生境

產我國雲南西北部(阿墩子),西藏昌都專區西南部(怒江瀾滄江分水嶺),生於海拔4,300-4.9400米的高山草地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