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時不再來

鎖定
時不再來(拼音:shí bù zài lá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國語·越語下》。 [1] 
“時不再來”(時:時機)指時機錯過,就不會再來。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指行事不要放過時機。 [4-5] 
中文名
時不再來
拼    音
shí bù zài lái
近義詞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出    處
國語·越語下》
注音字母
ㄕˊ ㄅㄨˋ ㄗㄞˋ ㄌㄞ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賓語分句

時不再來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國語·越語下》:“臣聞之。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時不再來”。 [1] 

時不再來成語典故

春秋時,越王勾踐繼承王位三年,率兵攻打吳國,結果反被吳國打敗,被圍困在會稽山上。最後,勾踐答應把國庫的鑰匙交出,自己親自去吳國當吳王的僕人,吳王才撤軍。 [2] 
三年後,吳王把勾踐放回了越國,勾踐請教謀臣范蠡説:“我繼承王位後,因為年輕好勝,迷戀打獵喝酒,結果給越國帶來了災禍,讓吳國來統治我們。可是吳國也太過分了,我想同你商量報仇的事。”范蠡説:“現在還不可以,應該順應天時的轉變。過早地打主意,事情反而難預料。” [2] 
過了一年,勾踐聽説吳王迷戀聲色,疏遠賢臣,就想進攻吳國。范蠡勸道:“人事已至,可天時還不到,大王暫且忍一下吧!”又過了一年,勾踐聽説吳王殺了宰相伍子胥,又想進攻吳國,范蠡仍勸勾踐暫時忍耐。再過了一年,勾踐聽説吳國遭受天災,稻被蟹都吃光了,又想報仇,可范蠡還是認為時機不成熟。 [2] 
勾踐發怒説:“天時、入事都有了,為什麼還要等呢?”范蠡説:“戰爭是無可奈何的事,只有天時和人事都配合好了才能得勝。”一年後,吳國國內人心渙散,范蠡才勸越王勾踐出兵進攻。進軍之前,范蠡説:“我聽説得到了時機不能息慢,時機一失去就不能再來;上天給予的不接受,反而會有災難。”勾踐點頭回答;“我聽從你的建議,一定不盲目進攻;現在有了機會,自然會抓住不放。” [2] 
最後,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滅了吳國。 [2] 

時不再來成語寓意

好時機不可放過,一旦過去就不會復返。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生道路上的某個時間裏,意想不到地遇上突然特別有利於自己的機會、境遇或其他客觀條件。這些機會、境遇或其他有利條件顯露的時間很短,如果及時加以利用,可以迅速改善自己的處境,開拓美好的前程;如果任其消失而不予利用,就很難再碰上這種易於成功的機遇和條件,致使自己不得不為爭取同樣的成功而付出加倍的代價和努力。因此,好機會必須及時掌握,及時利用。 [3] 

時不再來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時不再來”(時:時機)指時機錯過,就不會再來。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指行事不要放過時機。 [4]  [5] 
  • 運用示例
唐·王勃《秋晚入洛於畢公宅別道王宴序》:“況乎跡不皆遂,時不再來,屬宸駕之方旋,直羣公之畢從,洛城風景,此會無期,戚里笙竽,浮歡易盡。” [1] 
宋·宋祁歐陽修新唐書·武平一傳》:“恩崇者議積,位厚者釁速,故月滿必虧,日中則移,時不再來,榮難久藉。” [4] 
元·脱脱《宋史·岳飛傳》:“金人鋭氣沮喪,盡棄輜重,疾走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4] 
劉心武《鐘鼓樓·不是結尾》:“他望着大街上的車水馬龍,心想:時不再來,機不可失,在這人生的戰場上,我要抓緊一切機會不放啊!” [4]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974
  • 2.    宋雙雙編. 百部國學傳世經典 中華成語典故 典藏版[M]. 桂林:灕江出版社, 2022.03:374-375
  • 3.    閔天主編. 中國為人處世格言辭典[M].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1.07:326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352
  • 5.    深謀遠慮的解釋|深謀遠慮的意思|漢典“深謀遠慮”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