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祖陵

鎖定
明祖陵,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淮河鎮明陵村境內,東臨洪澤湖,南依寧宿徐高速公路,距盱眙縣城約10千米,明祖陵陵區總面積約73公頃,始建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 [2-3]  [6-8] 
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的衣冠冢,也是其祖父的實際歿葬地。明祖陵歷時28年之久才大致完備,有城牆三道,21對神道石刻,金水橋三座,殿、亭、樓、閣千間。明祖陵建造規制與神道21對石刻繼承唐宋風格,是朱元璋重樹中原正統儒家文化的重要載體。 [2]  [4] 
1982年,明祖陵對外開放並被列為江蘇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0月,明祖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24] 
中文名
明祖陵 [2] 
外文名
MING ZU LING [4] 
所屬年代
明代 [4]  [24] 
類    別
古墓葬 [24] 
佔地面積
約 73 公頃 [4]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4] 
開放時間
08:30—17:30 [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AAAA級 [5] 
門票價格
50元 [9] 
始建年份
洪武十八年(1385年) [7] 
地理位置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淮河鎮明陵村境內 [2]  [8] 

明祖陵歷史沿革

明祖陵歷史沿革
年份
歷史沿革
明洪武十八年
(1385年)
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標率領文武郡臣、諸色人匠詣陵修建明祖陵。
明洪武十九年
(1386年)
明祖陵的玄宮在楊家墩建成,皇太子朱標“奉三陵帝后袞冕冠服詣陵敬葬”。
明洪武二十年
(1387年)
明祖陵開始建造祭殿。
明永樂十一年
(1413年)
明祖陵新修神廚、宰牲亭、欞星門和周圍牆垣,明祖陵陵墓全部修建成功。
明嘉靖十年
(1531年)
嘉靖帝追封明祖陵所在的楊家墩為基運山。
明嘉靖十四年
(1535年)
十二月,嘉靖帝下詔修理明祖陵、明皇陵。
第一階段:至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竣工
一、將殿、廡、門、廊等建築所用黑瓦全部更換為黃色琉璃瓦。
二、增設了陵前的神道石儀(即石刻)。
三、樹立了嘉靖皇帝御製碑。
第二階段:至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底結束
主要是修建防洪堤閘等水利設施。
清康熙十九年
(1680年)
黃河奪淮,明祖陵被洪水淹沒,原有殿宇建築和城垣倒塌,石刻全部倒伏。
1963年
明祖陵被江蘇省考古專家發現,確認為明代第一陵“明祖陵”。
參考資料: [2-3]  [4-7]  [9] 

明祖陵建築格局

明祖陵佈局

明祖陵主要建築有玄宮、享殿、具服殿、金門、角門、紅門、欞星門、內御橋、金水河、宰牲堂、井亭、神廚、神庫、燎爐、祠祭署以及陵前石象生等。明祖陵其城牆即有3道,最外面的羅城是土城,長9裏30步;中間為磚城,長4裏10步,神道石刻、金水橋、宰牲亭等均在城中;最裏面是皇城,內有享殿及配殿等。明祖陵城內外遍植松柏7萬餘株。根據明萬曆二十六年(1626年)泗州知州曾惟誠撰的《帝鄉紀略》記載,明祖陵內的建築有:“皇城正殿五間,東西兩廡六間,金門三間、左右角門二座,後紅門一座,燎爐一座;磚城一座,內四門四座、各三間紅門,東西角門二座,外有先年東宮具服殿六間、直房十間,東西北三門、直房十八間,星門三座、東西角門二座,內御橋一座,金水河一道,石儀從衞侍俱全,天池一口,井亭一座,神廚三間,神庫三間,酒房三間,宰牲亭一所,齋房三間;外羅城內磨房一所,角鋪四座,窩鋪四座,磚橋一座。城外下馬牌一座,東南面御水堤一道,自下馬橋起,至施家崗止,共長六百七十五丈五尺。外金水河堤添閘一座。城內東祠祭署一所,堂、廳、門、廊、齋房悉備。又署官私宅一區。” [3]  [7]  [25] 
明祖陵格局圖 明祖陵格局圖 [3]

明祖陵特點

與其他明代帝陵相比,明祖陵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明祖陵的石刻從數量看,明祖陵21對,明皇陵28對,明孝陵17對,明十三陵明顯陵皆18對。從種類看,明祖陵有麒麟、獅子、馬、馬官、拉馬侍、文臣、武將、內侍及望柱,明皇陵比明祖陵多設置羊、虎,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比祖陵多設象、駱駝、角端(或稱獬豸),少設馬官、拉馬侍、內侍。明代陵寢石刻是在沿襲唐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石刻的數量、組合有一定的規律。根據楊寬先生《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的説明,明代對於陵前石刻羣的組合作了調整,除去宋代使用的石羊、石虎,增加了前代曾經使用的較大動物和神獸。明孝陵石獸6種,取消了控馬者。明長陵沿用孝陵石刻羣的組合,只是增加勳臣一對。此後明陵都沿用明長陵的定製。從石刻組合不難看出皇陵與宋制相近,而明孝陵、明十三陵、明顯陵已作了調整,明祖陵則具有過渡階段的陵寢建築形制。 [3]  [7] 
明祖陵全景 明祖陵全景 [25]

明祖陵文物遺存

明祖陵綜述

明祖陵現存的遺物全部對稱分佈在長250米的神道中軸線上,其排列順序自南向北依次為:神道石刻像生、金水橋遺址、欞星門遺址、享殿遺址和玄宮遺址,原其他陵區建築均已不存。 [10-11] 

明祖陵石象生

石像生一共21對,分別有麒麟、獅子、馬、馬官、拉馬侍、文臣、武將、內侍及望柱,排列在250米長的神道上。 [7]  [11]  [26] 
明祖陵石像生
明祖陵石像生
石刻名稱
石刻描述
石刻圖片
麒麟二對
高2.50米一2.60米,長3.12米一3.20米,寬0.83米一0.90米。寬額,大眼,短鼻,巨嘴,嘴角露齒,頭頂有角,耳豎腦門兩側,短頸上披着長毛,脊椎凸起,身飾圓形疊壓麟甲,胸、臀部飾雲紋,四肢挺立,偶蹄,粗壯的長尾下垂,與後腿相連。
獅子六對
高2.40米—2.50米,長1.45米—1.83米,寬0.80米—1.00米。睜圓目,鼻翼微張,微露齒,鬍鬚飄拂,短耳,鬃毛旋轉成半球形,露脊椎,腹、腰漸收,前肢直立,露出尖鋭的腳爪,後肢作蹲勢,尾繞在後腳上。頸部系佩帶,帶上飾鋪首環鈴和鋪首繡球,間作長方形動植物圖案或花朵,胸部、臀部或襠間飾雲氣紋。獅身重心在後,筋肉突出。
望柱二對
前一對高6.8米、對角直徑0.9米。柱礎呈覆盆狀,雕有雙錯位蓮瓣紋。柱身八面,作瓜稜形,上下以如意頭紋作飾,中間飾牡丹、蓮花、菊花等纏枝花卉。柱上沿為圓唇,束腰。頂端置石榴花柱頭。後一對高6.1米,對角徑0.8米。造型與前一對相似,柱礎紋飾基本相同,柱身素面。柱頭呈乳狀寶珠,珠上飾火焰紋。
馬官一對
高2.9米,頭戴高冠,身穿寬袖長袍,衣背面繡飛翔的白鶴,空間以雲紋為飾。腰繫革帶,佩綬。足下蹬靴。面貌豐滿,雙耳垂肩,鬍鬚飄拂,雙手握鞭於胸前,作恭立待命狀。
拉馬侍一對
人馬連體。侍者高2.9米,馬高2.65米。侍者一手執轡,一手扶握腰帶,右腳微翹,似作待命出發狀。馬頭向侍者稍側,肌肉豐滿,四肢穩健,轡飾齊全,背伏錦鞍。錦鞍中間圓圈內一龍翱翔於雲中,轉首向火珠。頭頂有角,睜圓目,張大嘴,露細齒,龍鬚向身後飄拂,細頸,曲身,卷尾,四肢伸展,五爪分開,腹部麟甲上有火焰紋。圈外雙鳳展翅飛翔,一鳳從龍的身後飛向左下側,另一鳳從龍的下方飛向右下側。鳳首向龍,有冠,頸間羽毛隨風飄動,長尾在空中飄散。空間祥雲大小交錯,有疏有密。邊以卷草紋為飾。圖案清新秀麗,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馬一對
馬一對高2.65米,長3.50米—3.54米。造型與前馬基本相同,亦配有鞍轡,唯四肢未鏤空,腹下、襠間飾雲紋,尾有結。錦鞍仍以龍鳳作主紋,但動態不一。一錦鞍上部龍紋作由下而上凌空騰飛狀,小頭,細頸,腹部稍粗,四爪,下部中間飾盛開的牡丹,雙鳳向花朵相對飛來。另一錦鞍上部龍紋作由上而下翻騰之勢,額稍圓,豬嘴,細頸,胸腹稍寬,長尾,四爪。下部雙鳳展翅飛翔,長尾飄在圓月與牡丹之間。
文臣二對
高3.25米。頭戴朝冠,身穿寬袖長袍,腰繫革帶,手捧朝笏,足蹬高底朝靴,直立平視。
武將二對
高3.42米。頭戴戰盔,頂插垂纓,身穿鎧甲,腰繫戰裙,裙間飾纏枝牡丹,足下蹬靴。雙手拄劍,挺胸侍立。
內侍二對
高2.90米。頭戴烏紗帽,身穿盤領窄袖衫,胸背繡纏枝花卉,雙手攏袖置於胸前,低眉順目,恭敬肅立。
參考資料: [13]  [20] 

明祖陵享殿遺址

享殿遺址
享殿遺址(3張)
享殿遺址位於石象生以北44米,明祖陵享殿現僅存28個石柱礎,石柱礎為不規則排列。由於明祖陵建築淹沒水下受洪水衝擊的緣故,所以有的建築位置已經變動,大致可以看出原來面闊與進深均約為五間,面闊約33米,進深約18米許。柱礎為古鏡式,與一般明代官式建築同。檐柱柱礎較小,有兩種,直徑分別為0.6米和0.72米;金柱柱礎較大,直徑為0.93米,有一礎上留下柱痕,原金柱直徑為0.76米。根據柱礎的排列,可確認明間縫樑架有減柱,還保存宋代手法,這在明代官式建築中很少採用。在享殿遺址的東南和西北兩隅,各有方形短石柱一根。地面上還遺有黃色琉璃瓦。東南27米處發現柱礎石一排,可能為配殿等建築遺址。 [11] 

明祖陵玄宮遺址

玄宮拱門
玄宮拱門(3張)
玄宮遺址位於享殿往北約90餘米處,玄宮遺址有磚砌建築物暴露在地面上,東西長約2米,南北寬約1米,高出附近湖灘約2米餘,可能為玄宮的拱頂。墓頂封土已蕩去不存。1982年對玄宮進行清理和勘察,發現距地面約2米深處,有磚砌南北向拱券九座,中券對準神道中軸線,東一至東四券和西一至西四券分佈在神道中軸線兩側,左右對稱。中券寬1.68米,券下有對開石門兩扇,厚0.20米,石門上橫一門楣石,寬0.68米,厚0.42米,其他八券結構相同,但依次變低變窄。九座拱券南,有一東西向券道,長17米,寬2米,牆厚1米,券道頂已被拆除。券道南壁中部,有一孔道與中券門相對,孔道向南又有一南北向券道,券頂亦拆除。再向南,有一頂部完好、兩側用磚封死的券段。從地面清理情況看,玄宮規模不大,東西寬約30米。根據《帝鄉紀略》記載,玄宮當時開有三壙,排列次序為:高祖居中,曾祖居東,祖考居西。2011年,明祖陵地宮(玄宮)甬道和拱門300年來第一次露出。 [11]  [1] 

明祖陵歷史文化

明祖陵陵墓主人

陵墓主人列表
墓主姓名
與明太祖朱元璋的關係
明朝給予的諡號
玄皇帝
恆皇帝
裕皇帝
參考資料: [2] 

明祖陵軼事典故

朱元璋拜陵
朱元璋少時家貧,居住地一遷再遷,使其不知道三代祖考的確切葬地。因此,為尋找祖塋的地點,頗費了一番周折。
據文獻記載,開始時有人告訴朱元璋朱氏的祖塋在朱家巷。為此,朱元璋特命人在朱家巷修築了萬歲山,親臨拜祭。但這新築的萬歲山竟經不住他這一拜,頃刻之間,“分為深澗”,朱元璋重罰言者,認為這不是自己的祖塋所在。
後來,朱元璋經過回憶,想起皇姑孝親公主(朱元璋二姐)曾説過祖父的墳墓在泗州舊陵嘴一帶,但具體位置仍無從查考。所以,當時只能“時向西城瀕河憑弔,歲時遣官致祭”。實際上,這種祭禮只是“望祭”而已。 [12] 
朱貴獻圖
朱貴是朱元璋的一位同宗人,跟隨朱元璋任龍驤衞總旗,因年老回到家鄉泗州,便主動擔負起尋陵的重任。經過多年的尋訪,朱貴不僅把朱元璋祖先的宗譜調查清楚,還弄清了其祖父的確切安葬位置。於是,他把這些細節一一講給朱元璋聽,又畫圖帖指出朱元璋祖父的居處和葬地,還講出了有關其祖父母下葬的“靈異”傳説。這樣,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祖父母的安葬地在泗州城北的楊家墩。於是派皇太子朱標率官營建了祖陵。祖陵的陵寢制度仿自皇陵,有土城、磚城、皇城三道陵垣。內有墓冢、享殿、配殿等各種建築。石像生的設置也仿製皇陵,但減少了羊、虎兩種石獸。 [12] 

明祖陵文化活動

2021年6月13日,明祖陵舉行祭陵表演活動。 [15] 
2021年10月1日—5日,明祖陵舉辦“傳匠心工藝,祈祖陵福佑”活動。 [16] 
2023年1月,明祖陵舉辦祈福祖陵,“漁”樂大年活動。 [17] 

明祖陵研究價值

明祖陵在明代諸帝陵中輩份最長,號稱“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現存遺址提供了明初山陵制度改革的線索。明祖陵既沿襲唐宋規制,又有明遵循孝陵規制的內容。它無上、下宮,但有明顯的中軸線;建土城、磚城、皇城三重,城牆四面闢門,但無方城明樓建築。神道石刻的規制也介於唐宋帝后陵,明皇陵、明孝陵與明十三陵之間,它博採歷代石刻藝術精華,又揉進了明初新的技藝,顯示出明代石刻工匠藝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為研究明代的歷史、民俗、石刻、服飾、陵寢制度、孝悌思想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3] 

明祖陵文物保護

1981年12月,明祖陵進行首次修復,經初步修整、地面清理、基礎加固、石刻修整、石刻扶正,除一座文臣無頭無腿沒有扶正外,其餘41座全部復位。在石刻扶正工程中僅僅採取了粘接和局部加固。 [14] 
1982年,明祖陵對外開放,並被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批准為江蘇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1990年,明祖陵文保所對明祖陵的西一麒麟、東二十八石馬、西三十四文官、三十八武官進行殘損部分粘接補配。 [14] 
1996年10月,明祖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1997年6—8月,南京博物院文保所對明祖陵西二十七石馬、西三十五武官進行了試修復保護。 [14] 
2001年3—7月,明祖陵文保所對明祖陵的東四麒麟;西九、西十五、東十六石獅;東十八、東二十華表;東二十八石馬;東三十六、西三十七武官進行殘缺修復,並對以上9尊石刻和西二十三拉馬侍、東二十六馬官實施了裂隙灌漿、整體清洗、表面封護。 [14] 
2002年,明祖陵文保所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對明祖陵30尊石刻進行了灌漿加固、補缺修復、表面封護。 [14] 

明祖陵所獲榮譽

2008年,明祖陵被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6年9月曾降級為3A景區,2020年12月恢復為4A景區)。 [4-5]  [19]  [21-23] 

明祖陵旅遊信息

明祖陵地理位置

明祖陵,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淮河鎮明陵村境內,東臨洪澤湖,南依寧宿徐高速公路,距盱眙縣城約10千米。 [2]  [6] 

明祖陵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08:30—17:30,入園時間:08:30—17:00。 [9] 

明祖陵門票信息

明祖陵票價
購票類型
票價
優惠説明
成人票
50元/人
-
老年票
25元/人
全日制大學生及以下學歷學生、持學生證等有效證件,享受半價門票
學生票
25元/人
60-69週歲(含60週歲)老年人憑老年證或身份證,享受半價門票
1、盱眙市民憑本人居民身份證享受門票免票。外地在盱常駐人員須持居住證享受門票免票。
2、在江蘇省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獎和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的個人,憑“江蘇省無償獻血榮譽證”享受門票免票。
3、70週歲(含70週歲)以上老人憑本人身份證或老年證享受門票免票。
4、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的兒童享受門票免票。
5、現役軍人及軍隊離退休幹部持本人有效證件(軍官證、士兵證、文職幹部證)享受門票免票。
6、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以上文聯、美術家學會、書法家協會、攝影家協會、作家協會會員憑個人相關證件和單位出具的介紹信享受門票免票,記者憑國家新聞出版暑頒發的記者證享受門票免票。
參考資料: [9] 

明祖陵外部交通

明祖陵自駕指南
自駕線路
線路走向
至景區線路1
淮河大橋(限小型汽車及以下車型)→龍飛大道→明祖陵
至景區線路2
331省道235國道→淮河三橋→溜子河特大橋→龍飛大道→明祖陵
出景區線路
明祖陵西大門水泥路出去→204縣道往小南莊方向→235國道
出行建議:淮河大橋節日期間車流量大,車輛較易擁堵,節假日如遇擁堵建議由淮安三橋繞行。
車輛停放:明祖陵門前有專用停車場,如車輛停滿,可在龍飛大道東側單排停放。
參考資料: [18] 

明祖陵明代帝陵

明代帝陵一覽
陵名
陵墓位置
帝陵簡介
安徽省鳳陽縣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
江蘇省盱眙縣
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
江蘇省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
江蘇省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朱標(懿文皇太子、明興宗康皇帝)的陵寢。
北京市昌平區
明朝埋葬帝王最多的皇陵,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北京市海淀區
明英宗弟代宗朱祁鈺之陵園。
湖北省鍾祥市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章聖皇太后的合葬墓。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