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骨鱗魚

鎖定
日本骨鱗魚(學名:Ostichthys japonicus),又名日本骨鰃;金鱗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漁業利用及經濟價值為稀有種,最大體長可達45公分。
中文學名
日本骨鱗魚
拉丁學名
Ostichthys japonicus
二名法
Ostichthys japonicus
動物界
脊椎動物門
條鰭魚綱
金眼鯛目
金鱗魚科
骨鰃屬
日本骨鱗魚

目錄

日本骨鱗魚概況

為金鱗魚科骨鰃屬下的一個種。
命名者:(Cuvier, 1829) [1] 
日本名:恵比須鯛、夷鯛。
日本地方名:
(漢字名)具足鯛、赤魚、景清、金平、金時、具足、具足魚。
[2] 
英文俗名:
Sea goldfish;
Brocade perch;
Golden perch
是否有毒魚類:否
經濟型魚類: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同種異名:
Myripristis japonicus,
Ostichthys japonicas,
Ostichtys japonicus [1] 

日本骨鱗魚分佈

世界分佈: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佈: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到安達曼羣島與澳洲以及自斐濟與吐瓦魯等。
台灣分佈於北部、東北部、南部、澎湖及小琉球等海域 [1] 
日本分部:鹿兒島縣阿久根及距離沿岸100米處的淺水領域。 [2] 

日本骨鱗魚特徵

日本骨鱗魚的頭部 日本骨鱗魚的頭部
體呈卵圓形,中等側扁。
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嵴紋;鼻骨間的凹溝V字形。眼大。口端位,裂斜;主上頜骨長未端達眼後緣;頜骨、鋤骨及齶骨均有絨毛狀羣齒。
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粗櫛鱗,後緣具小棘;側線完全,側線鱗數28-30,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3.5。
日本骨鱗魚的尾部 日本骨鱗魚的尾部
鰓耙數7-10+12-14=20-23。
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I,軟條12-14;最後一棘長於前一棘之2-3倍。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0-12;胸鰭軟條 16-17;尾鰭深叉形。體澹紅色,無明顯之白色斑紋。 [1] 

日本骨鱗魚生態

棲息深度:30至200公尺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棲所生態:夜行性的魚種,白天躲在洞穴或礁岩下,晚上出來活動覓食,是深水型金鱗魚類。
以底棲性的無嵴椎動物為食。
頻威狀態:不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頻危名單中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