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鎖定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被外界稱為日本版NSC(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或“國安會”, [1]  主要負責解決、應對國家安全問題。2013年11月7日,日本眾議院通過了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法案。 2013年12月4日,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正式啓動 [2] 
中文名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簡    稱
日本NSC;日本國安會
啓動時間
2013年12月4日
主    席
安倍晉三
主要職能
解決、應對國家安全問題
NSC體制
四大臣會議和國家安全保障局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組織結構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六大部門

安保局執行“6大部門321體制”,即6大部門的頭把交椅分別按照防衞省佔據3個、外務省佔2個、警察廳佔1個分配;部門設置方面,分為“總括”“戰略”“信息”“同盟·友好國”“中國·朝鮮”“其他地區”六大部門。 [3] 
  • “總括”部門負責整體協調,為安保局的核心部門,準備起用防衞省官員。
  • “戰略”部門負責制定日本外交與防衞政策基本方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防衞力量建設的基本方針“防衞計劃綱要”,決定起用防衞省官員擔任一把手。
  • “信息”部門負責整體管理和分析政府機關在國內外收集到的外交與防衞領域的相關信息,一旦有戰事和緊急事態發生,將這些彙總的信息提交給NSC以便制定應對措施。日本政府所掌握信息的綜合分析是由“內閣情報調查室”負責,考慮到這點,決定由派遣到“內閣情報調查室”的警察廳官員擔任信息部門的首要職位,確保安保局與“內閣情報調查室”信息共享。
  • “同盟·友好國”部門負責強化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友好國家”之間的合作。
  • “中國·朝鮮”部門專管中國和朝鮮事務。
  • “其他區域”部門負責偵探收集中東非洲恐怖活動徵兆的相關情報。 [1]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負責人員

日本國安會 日本國安會 [1]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是在借鑑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基礎上產生的,職能與其相當。
安倍已經任命內閣官房參事谷內正太郎擔任安保局局長,首相助理礒崎陽輔出任國家安全保障擔當助理。總管事務的審議官由曾任第一次安倍內閣首相秘書官的外務官僚林肇和防衞省地方協力局次長前田哲擔任。負責整體協調的“總括”部門為核心牽頭部門,準備起用防衞省日美防衞合作科長增田和夫。“戰略”將啓用防衞官僚赤瀨正洋,他曾擔任過沖繩防衞局企畫部部長及沖繩高級協調官,是“沖繩問題通”。“其他地區”將啓用防衞省宣傳科長伊藤茂樹,“情報”將啓用警察官僚、2013年正被貶內閣情報調查部的白井利明。“同盟·友好國”將啓用在美使館負責安保方面工作的船越健裕,“中國·朝鮮”將啓用負責日美安保條約的科長鯰博行。 [4]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組織機制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聯絡機制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與美英開通熱線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與美英開通熱線 [5]
日本為了有效運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這一機制,將開通利用專線與美英兩國安保系統保持聯繫的熱線。日本將與美英兩國舉行以信息交換為主的定期會議,並強化相互之間的關係。日本方面將由國家安保局局長出席,而美國方面將由國家安全保障事務總統助理或亞洲事務高級部長以代表身份參加。英國將由首席首相助理參加。根據情況,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和國家安全保障擔當助理也將出席。日本還將開始與法國德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磋商開通類似熱線。 [5-6]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機制特點

與日本現有的國家安全決策體制相比,改組後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特點在於:
第一,進一步強化首相官邸“司令部”作用。
第二,加強緊急事態的危機管理。
第三,提高日本的情報收集能力。
同時,與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綁定的還有《特定秘密保護法案》。 [7]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組織工作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由首相安倍晉三任主席,常設由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防衞大臣組成的“四大臣會議”,以及增設“國家安全保障局”。“四大臣會議”將定期會晤,研討日本中長期戰略性問題,制定涉及外交和安保問題的基本方針,如有需要,“4人會議”還將擴大為由財務大臣、國家交通大臣、國家公安委員長內閣成員參加的“9人會議”,就涉及日本國防外交的重要事項進行審議。而“國家安全保障局”則被認為是“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核心。“國家安全保障局”作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事務局,將以首相官邸為中心,負責制定中長期安全戰略,並及時處理危機管理工作。 [1] 
日本“國安會”的核心是由首相、官房長官、外相和防衞相組成的“四大臣會議”,負責制定日本中長期的外交和安全保障戰略,並制定大規模災害等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國安會”執行機構的“國家安全保障局”分析並策劃起草外交、防務和反恐等方面的情報有關方案。會議每兩週召開一次,首項工作將是在2013年內製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新防衞大綱。 [8] 
2013年12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了有多位核心內閣成員參加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首次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了日本政府擬於2013年內製定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等議題。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產生背景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2張)
早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執政期間,就提出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為範本,建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但由於在野黨普遍反對,未獲國會通過。安倍2012年第二次執政後,再次提出法案。2013年11月7日,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以執政黨多數贊成的結果,通過了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法案。 [3] 
2013年12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副首相麻生太郎,官房長官菅義偉,外務大臣岸田文雄,防衞大臣小野寺五典5人,在首相官邸召開了首次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正式啓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主持會議,並圍繞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交換了意見。 [2] 
日本政府2013年12月4日還決定,將把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一事作為應對課題寫入《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013年12月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採取兩週開一次的頻率,圍繞外交和防衞問題進行討論,並得出基本結論,充分發揮司令塔的作用。他還稱,2014年1月將在內閣官房新設60人規模的國家安全保障局作為實施該法案的直接機構,並由首相身邊的輔佐官擔任保障局負責人。將劃分為負責美國、中國和朝鮮等地區局勢的6個小組。今後將以外務省、防衞省和警察廳為中心,同時將招募自衞隊人員和民間人才,力爭建立超過100人的體制。 [2]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為閉門會議,日本政府僅對會議內容做了簡單闡述,具體內容並未向媒體公開。此前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相關法案出台時,曾引發在野黨普遍憂慮,擔憂該會議提高了首相官邸在外交和安保方面的決策權,但缺乏第三方機構對其加以監督。 [2] 
2013年12月4日,副首相兼外務大臣麻生太郎及自衞隊統合幕僚長(總參謀長)巖崎茂也出席了4日在首相官邸召開的首次“四大臣會議”。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稱,“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發揮司令部作用極其重要,今後將每兩週召開一次“四大臣會議”,協商外交防衞和安全保障問題,並確定基本政策方向。 [3]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外界評價

日本日本國會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安倍晉三政權設置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是修改憲法解釋、允許行使集體自衞權的第一步。有了《特定秘密保護法》,日本政府有關外交、防衞政策的重大信息就能按照執政者的意願被隱瞞,民眾很可能被矇在鼓裏。正如日本媒體所指出,本次制訂的國家安全保障局綱領中提出,該局將吸納自衞隊官員作為成員,這將自衞隊擺在了由政府直接安排的組織前線。“國安會”和《特定秘密保護法》將使日本再次變為戰前那種“警察統治的國家”。 [9] 
日本共產黨參議員井上哲士曾公開表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立相關法案》、《特定秘密保護法案》與集體自衞權憲法解釋修改,是對憲法基本理念的踐踏。安倍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無異於“戰爭司令部”,這隻能讓日本成為好戰的國家。 [10]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安倍正致力於從日本首相的角色轉換為總司令,強化日本的國防力量。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建立一個美式的國安會,該委員會從12月開始,集中處理國防和外交政策,並進行危機管理。這個“領土相關特命委員會”的50名成員中有一半來自自衞隊,這意味着首相和自衞隊之間將有密切互動。事實上,在上任僅一年時間裏,安倍與自衞隊的互動已超過他之前的所有戰後日本首相。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