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月之行

鎖定
《日月之行》是宋代沈括所作的筆記類作品,出自於《夢溪筆談》。
作品名稱
夢溪筆談
作    者
沈括
創作年代
北宋
文學體裁
筆記類

日月之行作品原文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側而所見如鈎;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鈎;對視之,則正圓。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日月之行譯文

日月的形狀就像丸子一樣,怎麼知道的呢?根據月相的盈虧就可以驗證。月亮本身不發光,就像一隻銀色的丸子,是太陽的照耀才使它有了亮光。月光剛產生的時候,太陽在它的旁邊,所以發光的只有一側而且見到的月亮像鈎子;隨着太陽的遠離,開始斜照,則發光部分漸多。這就像一彈丸,用粉末塗它的一半球,側面看它,則塗粉處狀如鈎,正視它,則是個圓,這就是為什麼知道日月形狀像丸子的原因。

日月之行作品鑑賞

從內容上説,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高價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日月之行作者簡介

沈括像 沈括像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兩浙西路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代,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