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事單位)

鎖定
旅,由若干營(或團)編組的軍隊一級組織。隸屬集團軍(軍)或師。為戰術兵團。設有領導機關,編有戰鬥、勤務保障分隊。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作戰任務,也可獨立作戰。
中文名
外文名
brigade
屬    性
軍事單位
上級單位
集團軍(軍)或師
下級單位
團或營

分類

依任務和裝備,分為步兵旅、坦克旅(裝甲旅)、炮兵旅、反坦克旅、高炮旅、防空旅(防空混成旅)、戰術導彈旅、空降旅(傘兵旅)、工兵旅、舟橋旅、海軍陸戰旅、航空兵旅和雷達旅等。 [1] 

發展歷史

中國

中國古代即有旅的稱謂,旅有時泛指軍隊,有時作為軍隊的一級組織。《左傳・哀公元年》有夏少康“有田一成,有眾一旅”的記載。據甲骨文記述,商代軍隊有“左旅”“右旅”之稱。《周禮・地官》載,“五卒為旅,五旅為師”;《周禮・夏官》載,“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春秋時期,諸侯大國軍隊多編有旅,據《國語・齊語》載,2000人為1旅。此後,有的朝代沿用旅作為軍隊一級組織的名稱,但編制人數不一。
20世紀初,清末新軍設協(相當於旅),隸屬鎮,下轄標。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統一軍隊組織名稱時,協改稱旅,隸屬師,下轄2個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革命戰爭時期都有旅的編制: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少數部隊中曾編有旅;
抗日戰爭時期,旅普遍作為八路軍新四軍師(支隊)、團之間的一級組織,主要有步兵旅、警備旅、教導旅和騎兵旅等;
解放戰爭時期,旅已成為人民解放軍作戰部隊中較統一的編制單位,每旅轄3個,隸屬縱隊。1948年11月,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通令,對全軍組織編制作了統一規定,將野戰縱隊改稱軍,旅改為。此後,旅的編制主要用於地方部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少數部隊仍採用旅的編制。70年代末,旅的編制範圍逐步擴大,先後組建了陸戰旅、舟橋旅、山地步兵旅、坦克旅、反坦克旅、工兵旅、空降旅和導彈旅等。80年代中期,又組建了防空混成旅。

其他國家

世界上其他國家,旅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下半葉的西班牙軍隊,稱西班牙旅,由若干營組成。
17~18世紀,大多數歐洲國家軍隊有了旅,開始僅是一種臨時的戰鬥單位,有時到戰前才組建。步兵旅由4~8個營組成,騎兵旅由6~20個連組成。
19世紀初,法、俄等國軍隊將旅列為步兵和騎兵的固定建制單位,旅通常轄2個團,隸屬師。
20世紀上半葉,許多國家的軍隊組建了特種兵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等國軍隊中,旅主要作為特種兵部隊的編制單位,美、英、聯邦德國、印度、意大利等國軍隊則將旅作為一級組織。80年代後期,旅被更多國家的軍隊尤其是陸軍合成部隊所採用,意大利、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等國軍隊已逐步實行-旅-體制,以旅取代師和團,作為作戰部隊的基本戰術兵團。
21世紀初,各國軍隊對旅的使用範圍不同,有的各類部隊較普遍編有旅;有的只在某兵種或專業部隊中編有旅;軍隊規模較小的國家,有的把旅作為部隊最高的編制單位;還有的將旅作為臨時作戰指揮機構,即平時旅本級不領導管理部隊,戰時依任務配屬一定數量的營,成為作戰實體。 [1] 
隨着軍事改革的深入,集團軍和主要作戰部隊實行旅-營體制。 [2] 

結構

在旅的具體結構和規模上也有差別。多數國家軍隊的旅實行旅轄營體制,但編制人數不等。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有步兵旅、裝甲(坦克)旅、炮兵旅、防空旅、海軍陸戰旅、導彈旅、雷達旅和高炮旅等。美國陸軍有機步旅、裝甲旅、輕步旅、航空旅、炮兵旅、防空炮兵旅、工兵旅、通信旅、軍事情報旅、軍警旅、獨立旅等。俄羅斯有摩步旅、坦克旅、導彈旅、防空導彈旅、空降旅、工程兵旅、海軍陸戰旅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