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襄夏

鎖定
施襄夏(1710年-1771年),名紹暗,字襄夏,號定庵,浙江海寧人,清代著名圍棋國手。
幼時性拙喜靜,羸弱多病,受父薰陶,工詩善琴。見同裏範西屏學弈,年十二而與師俞長侯齊名,慕而同學,不久與範爭先。後又得徐星友指教,授以《兼山堂弈譜》,刻苦鑽研,鋭意深求。清雍正十年(1732年),與前輩國手梁魏今同遊湖州峴山,施定庵聽梁言後茅塞頓開,遂悟自然之理,棋藝精進。十七、八歲,與範西屏同列為當代第一國手,並稱“棋聖”。兩人在雍正、乾隆間同時馳騁棋壇,所向披靡。《中國圍棋》説:當時“中國的弈壇,就為同是浙江海寧人的兩位棋聖稱雄了四十多年”“海內翕然稱之,無異辭也。” [1] 
施襄夏與程蘭如、範西屏、梁魏今並稱“清代圍棋四大家”,與範西屏、黃龍士並稱“清代三大棋聖”。範、施兩人棋藝各擅其妙,難分高下。行家比作“詩中李杜”。時人評論説:“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定庵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乾隆四年(1739年),兩人曾對弈於當湖(今浙江平湖),前後十局,勝負相當,即中國圍棋史上著名的“當湖十局”。氣勢磅礴,殺法精緊,代表了清代棋藝的最高水平。施定庵晚年客居揚州,著《弈理指歸》 二 卷,後又著《續編》,與範西屏《桃花泉弈譜》同為後世弈者所必讀。 [1] 
本    名
施襄夏
別    名
施紹暗,施定庵
襄夏
定庵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浙江海寧
出生日期
1710年
逝世日期
1771年
主要作品
弈理指歸》《弈理指歸續編》(含《凡遇要處總訣》)
主要成就
“清代三大棋聖”之一
民    族
漢族
職    業
圍棋國手
著名棋局
當湖十局

施襄夏人物生平

施襄夏從小就讀於私塾,是個老實、文靜的孩子。他父親是位雅士,擅長詩文書法,也畫些蘭竹之類。施襄夏唸完功課,便坐在父親身邊,看他撫琴下棋。漸漸地,他對這棋藝發生了興趣,開始向父詢問其中的道理。
施襄夏 施襄夏
父親對他説:“學琴需要‘淡雅’,而不能‘繁枝’,學棋需要‘靈益’,而不能‘沾滯’。你瘦弱多病,學琴好些。”於是施襄夏開始學琴了。不過沒過多久,父親發現兒子對圍棋的喜愛甚於琴。當時,比施襄夏年長一歲的範西屏從師俞長侯學棋,到十二歲時,已與老師齊名,這使施襄夏十分羨慕。父親便也把他送到了俞長侯門下。
施襄夏不甘久居人下,他在俞長侯那兒,先生受先三子教了他一年,他便能與範西屏爭個高下了,其間,老棋手徐星友也曾受先三子與施襄夏下過棋。老棋手慧眼識真珠,非常看重這位少年棋手,把自己的棋著《兼山堂弈譜》贈給他。施襄夏也果然不負厚望,對這本名著認真鑽研數年,受益很大。
施襄夏二十一歲時,在湖州遇見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蘭如,兩位長者都受先與他下了幾局棋,施襄夏從中又悟出不少道理。兩年以後,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們同遊硯山見山下流水淙淙,都很興奮。梁魏今對施襄夏説:“你的棋已經下得不錯了,但你真的領會了其中奧妙了嗎?下棋時該走的就得走,該停的就得停,要聽其自然而不要強行,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雖然刻意追求,然而有‘過猶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來你仍未脱一先的水平。”施襄夏細細體會了這番深刻的議論,意識到自己以前好高騖遠,走了彎路。從此,施襄夏一變往日棋風,終於成為一代名師。

施襄夏人物評價

施襄夏 施襄夏
鄧元穗説:"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遠","定庵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深謀遠慮,穩紮穩打就是施襄夏棋風的主要特點。施襄夏自己也説過:"蓋窮向背之由於無形,而決勝負之源於佈局也。他在《自題詩》中寫道:"弗思而應誠多敗,信手頻揮更鮮謀,不向靜中參妙理,縱然穎悟也虛浮。"施襄夏特別強調這個"靜",他在《凡遇要處總訣》中説:"靜能制動勞輸逸,實本攻虛柔克剛。"這和他説的"化機流行,無所跡向,百工造極,鹹出自然","棋之止於中止",是一個意思。"靜"即是"自然",即是"止於中止",也就是當年梁魏今對施襄夏説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這並不是提倡被動。施襄夏一向重視爭取主動,他曾説:"逸勞互易忙須奪,彼此均先路必爭。"這與"靜"是不矛盾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關鍵還在"行"和"止"都必須是主動的,這樣才可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實攻虛,以柔克剛,這正是施襄夏棋風的奧妙所在。

施襄夏棋藝特色

此後三十年間,施襄夏遊歷吳楚各地,與眾多名手對弈,交流棋藝,五十歲以後,和範西屏一樣,也客居揚州,教授學生,為培養下一代花了不少心血,他的學生很多,但他始終很謙遜。晚年在揚州,他還寫了不少圍棋著作,為後來棋手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施襄夏 施襄夏
施襄夏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面貌出現在棋史上的。在《弈理指歸·序》中,施襄夏對前輩和同輩棋手有十分精粹的論述:"聖朝以來,名流輩出,卓越超賢。如周東侯之新穎,周懶予之綿密,汪漢年之超軼,黃龍士之幽遠,其以醇正勝者徐星友,清敏勝者婁子恩,細靜勝者吳來儀,奪巧勝者梁魏今,至程蘭如又以渾厚勝,而範西屏以遒勁勝者也。"正是基於對其他棋手如此深刻的研究分析,施襄夏集各家之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顆閃爍異彩的明星。

施襄夏國手對弈

施襄夏與範西屏本是同鄉,年齡又相仿,未出名前,兩人常在一起下棋。起先施襄夏並不精心於圍棋,見到同鄉範西屏棋藝出眾,聞名鄉里,就向範西屏請教,開始範西屏要讓施襄夏三子,一年以後兩人就可以分先對弈。不久二人先後拜師俞長候,共同學弈,二十歲不到,前輩棋手梁魏今、程蘭如等均不是範、施的對手,二人同時齊名於天下。時人曾如此評論施範二人:“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定庵(施襄夏名號)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與之詩中李杜(好像詩人李白杜甫),詢為至今。”
後來,二人相繼成為國手,便分道揚鐮,各奔前程,相聚時便不多了。據《國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話,範、施於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師對弈十局,可惜這十局棋的記錄現已無處找尋。以後,乾隆四年時,範、施二人受當湖(又名平湖)張永年邀請,前往授弈。張永年請二位名手對局以為示範,範、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當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現存十一局,"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是範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傑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峯造極之局。同代棋手對其評價很高。錢保塘説:"昔抱朴子言,善圍棋者,世謂之棋聖。若兩先生者,真無愧棋聖之名。雖寥寥十局,妙絕千古。"鄧元穗認為這十局是棋中"至當"。

施襄夏主要著作

《弈理指歸》 《弈理指歸》
施襄夏在理論上也貢獻很大,他是在認真總結了前人棋著的得失之後,寫出自己的著作的,他十分推崇《兼山堂弈譜》和《晚香亭弈譜》,但也大膽、尖鋭地指出了它們的缺陷,他在自己的《弈理指歸·序》中説:"徐著《兼山堂弈譜》誠弈學大宗,所論正兵大意皆可法,唯短兵相接處,或有未盡然者。程著《晚香亭弈譜》惜語簡而少,凡評通當然之着,或收功於百十着之後,或較勝於千百變之間,義理深隱,總難斷詳,未人室者仍屬望洋猶嘆。二譜守經之法未全,行權之義未析也。"這種科學態度是難能可貴的,這使得施襄夏的著作較前人有了很大發展。他的《弈理指歸》二卷,是我國古棋譜的典範,是施襄夏一生心血的結晶,可與《桃花泉弈譜》媲美。因此書原文是文言口訣,字句深奧,圖勢較少,錢長澤為之增訂,配以圖勢,集成《弈理指歸圖》三卷。
《弈理指歸》 《弈理指歸》
施襄夏去世後,他的學生李良為他出版了《弈理指歸續篇》,這本書的《凡遇要處總訣》部分,幾乎總結了當時圍棋的全部着法,是部全面論述圍棋戰術的著作,是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十分少見的精品。這些口訣,都是施襄夏平生實戰和研究的心得,句法精煉,內容豐富。以範西屏、施襄夏為代表的康熙、乾隆時代的棋藝水準,是整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峯。範西屏、施襄夏等人把圍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