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克恭

鎖定
於克恭(1907—1940) 曾用名王志恆、李保山 [1]  。1907年生於山東乳山縣(今乳山市)地口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兄妹11個,有三人被貧困和疾病奪去了生命。16歲那年,由於生活所迫,於克恭棄學任教,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這期間,他耳聞目睹了地主豪紳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階級仇、民族恨,使於克恭對舊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他嚮往着人人平等自由、國泰民安的世道,決心為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而抗爭。從此,於克恭便利用勞動空閒時間,如飢似渴地閲讀進步書刊,為解救國家的危亡和民族的苦難,積極探索革命真理。 [2] 
中文名
於克恭
別    名
曾化名王志恆、李寶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40年4月20日
主要成就
積極探索革命真理
出生地
山東省乳山縣(今乳山市)
性    別

於克恭人物介紹

於克恭(1907-1940)
中共東海特委書記又名王志恆、李保山。山東省乳山市崖子鎮地口村人。在本村教書期間,即向學生和村民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組織羣眾同地方封建頑固勢力進行鬥爭。
1933年秋,由於芹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創辦農民夜校和婦女識字班,進行抗日救國宣傳,並在家中設立聯絡站,掩護和接送黨的地下工作者。還先後介紹堂兄弟、妻子等8人入黨,後又通過這些黨員發展新黨員,僅他妻子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發展了40多名黨員。
1934年1月任中共牟平縣委書記後,奔走全縣各地,發動羣眾,開展對敵鬥爭。是年10月16日,因叛徒告密被捕。先後在國民黨牟平縣看守所、濟南第一監獄、武漢反省院關押達3年之久。
1937年10月獲釋後,為尋找黨組織,從武漢趕赴山西八路軍總部做民運工作。後受八路軍總部派遣重返膠東。根據中共膠東特委指示,回鄉同宋竹庭等人恢復了牟海地區黨的組織,組建了中共牟海臨時工委,任組織委員。12月,參加了中共膠東特委領導的天福山起義,起義成功後隨部隊轉至蓬黃掖一帶。
1938年春,先後任中共膠東特委委員、民運部長,膠東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兼膠東抗日自衞團總指揮等職。同年秋,奉命由掖縣去文登開闢東海地區抗日根據地。
1939年1月,任中共膠東區東海特委書記,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東海地區黨的各級組織和各抗日羣眾組織得到較快發展。
1940年2月,組織發動東海第二次抗日武裝起義,很快組織起一支千餘人、七八百支槍的抗日武裝力量。3月15日,起義隊伍與文登、榮成兩縣起義隊伍會師,在文登縣李仙莊成立了東海指揮部,任司令員兼政委。4月中旬,國民黨投降派鄭維屏、王興仁部進犯文登林村。於率隊討伐,在母豬河西岸與敵軍相遇,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 [3] 

於克恭人物生平

牟平縣南地口村(今屬乳山市崖子鎮地口村)人。曾任中共牟平縣委書記、膠東區東海特委書記。出身於書香門第。高小畢業後,回村利用教書的機會向學生和村民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並組織平民百姓同地方封建頑固勢力進行鬥爭。1933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創辦農民夜校和婦女識字班,進行抗日救國宣傳,曾與人夜行90餘里,沿路張貼數千張標語。並在自己家中設立聯絡站,掩護和接送黨的地下工作者。 在險惡的形勢下,他積極發展黨組織,先後介紹堂兄弟、妻子等8人入黨。後又通過這些黨員發展新黨員,僅他妻子不到兩年就發展了40多名黨員,為壯大當地黨組織力量做出了很大貢獻
1934年1月任中共牟平縣委書記後,奔走於全縣各地,發動羣眾,開展對敵鬥爭。1934年10月16日由於叛徒告密被捕。 先後在國民黨牟平縣看守所、濟南第一監獄、武漢反省院關押達3年之久。在獄中,他不畏酷刑,堅貞不屈,多次組織和領導難友同監獄當局進行鬥爭。1937年“七七”事變後,於當年10月獲釋。為尋找黨組織,他跋山涉水,歷盡艱辛,從武漢趕赴山西找到了八路軍總部,並做民運工作。是年冬,受八路軍總部派遣重返膠東。根據膠東特委指示,回鄉同宋竹庭等人恢復了牟海地區黨的組織,組建了中共牟海臨時工委,任組織委員。1937年12月,參加了膠東特委領導的天福山起義,起義成功後隨部隊轉至蓬、黃、掖一帶。1938年春,調膠東特委工作,先後任特委委員、民運部長、膠東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兼膠東抗日自衞團總指揮等職。同年秋, 奉命由掖縣去文登開闢東海地區抗日根據地。1939年1月,中共膠東區東海特委成立後任書記, 致力於黨的組織建設和民運工作。1940年2月,日軍開始對東海地區殘酷“掃蕩”,他抓住國民黨部隊棄槍逃竄這一時機,發動羣眾揀槍拉隊伍,舉行第二次抗日武裝起義,很快組織起一支千餘人、七八百支槍的抗日武裝力量。3月15日, 起義隊伍與文登、榮成兩縣起義隊伍會師,在文登縣李仙成立了東海指揮部, 於克恭兼任司令員和政委。4月14日,國民黨投降派鄭維屏、王興仁部進犯文登林村,殺害八路軍幹部多人。他率隊討伐,15日清晨,在母豬河西岸與敵軍相遇,在文登林村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 [4] 

於克恭人物事蹟

青年時代的於克恭,剛正豪爽,仗義執言,敢於同惡霸勢力作鬥爭。當地有個地主叫王香蒲,倚仗他哥哥在國民黨裏任職,對四鄉百姓高利盤剝,性極殘忍,羣眾對他恨之入骨,但敢怒不敢言。一次,地口村一小商販,向王借了一筆錢,並立了字據,由於克恭的叔父於學仁作保。後來,商販因無錢拖延了償還期限,王香蒲便仗勢欺人,帶着狗腿子,封了於學仁家的外大門,不讓進出。於克恭忍無可忍,前去與王香蒲説理。王香蒲有恃無恐,蠻橫耍賴,行兇打人。於克恭為維護正義,到牟平縣府控告了王香蒲的胡作非為,並要求將其拘留。王香蒲則施出伎倆,一方面賄賂買通官府,一方面暗地派人謀害於克恭。王香蒲的卑劣手段,非但沒有使於克恭屈服,反而更增強了鬥爭到底的信心。他帶領大家團結起來,不屈服外來的各種壓力。同時,又寫狀子先後到煙台、濟南法院,控告王香蒲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的行為。經過長達兩年的頑強鬥爭,最後終於取得勝利。這一勝利,大長了勞動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地主土豪的囂張氣焰,同時,也大大激發了羣眾對土豪劣紳作鬥爭的勇氣和階級覺悟。 [2]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家民族處於危急之中。在這存亡攸關的時刻,國民黨政府實行對日妥協,積極“剿共”的反動政策,全國人民無不義憤填膺。隨着馬列主義的傳播,於克恭接觸到共產黨的一些革命思想,階級覺悟進一步提高,他決心追求真理,獻身革命,拯救國家的命運。不久,於克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 
入黨後,他更加積極地從事黨的工作。為發展和壯大黨的隊伍,於克恭走家串户,教育和啓發貧苦農民的階級覺悟,引導他們嚮往共產黨,跟共產黨幹革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在本村先後發展了30餘人入黨,使黨的組織迅速發展壯大。於克恭的父母是忠厚老實的農民,一家人都支持革命,4個弟弟都參加了革命。於克恭先後介紹本家兄弟和親戚等8人入黨,其妻子也在他進步思想影響下擔任了村婦救會長,入了黨。當時,於克恭的家還是黨的地下聯絡站,他的妻子王春光曾協助於克恭在家裏掩護同志,傳送情報,開展地下工作。於克恭的叔父於學仁是個小商人,他曾想擴大買賣經商致富,但在於克恭的啓發引導下,覺悟提高很快,入了黨,並以經商為掩護,成為我黨的秘密地下交通員。後來,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 
1933年2月,於克恭擔任了牟平縣委書記。此時,山東軍閥韓復榘派張襄五到膠東任“剿匪司令”,配合國民黨地方政府和反動武裝鎮壓革命,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膠東。於克恭面對敵人的猖狂進攻,無所畏懼,他機智的躲過敵人的幾次搜捕,通過秘密活動方式,滿腔熱情地向幹部羣眾講述國際國內形勢,宣傳黨的方針,鼓舞大家積極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 [2] 
不久,中共山東省委因遭受破壞,各地與省委失掉了聯繫。為了進一步開展黨的工作,於克恭受膠東特委的委派,去天津向黨中央北方局彙報請示工作。返回時,他將北方局的機密文件巧妙地藏在點心盒裏,一路上,冒風險,闖敵關,終於把黨的指示安全帶回膠東。膠東特委遵照上級指示精神,積極地開展工作,迅速發展壯大黨的組織和武裝隊伍。
1933年10月,由於叛徒告密,於克恭突然遭敵逮捕。敵人對他嚴刑拷打,軟硬兼施,逼他説出共產黨的活動。於克恭堅貞不屈,同敵人展開面對面的説理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英雄氣概。不久,敵人只得將他押至濟南第一監獄。 [2] 
在獄中,於克恭嚴守黨的秘密,竭力保全黨的組織,不承認任何“罪行”,為黨為革命事業不惜流血坐牢,多次領導監獄裏的難友進行絕食鬥爭。幾經審訊,濟南法院抓不住他的什麼把柄,最後以“危害民國”罪名將他判刑兩年半,轉押到湖北武昌反省院。於克恭無論到什麼地方,從未放鬆同敵人的鬥爭,他常説:“共產黨人只要活着,就要鬥爭,只有不懈地鬥爭,才能求得光明的未來。”於克恭陷入囹圄四年之久,身心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和折磨,但他始終抱定頭可斷血可流,共產黨員的氣節不可侮的信念,表現出威武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和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 [2]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黨當局迫於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同意釋放全國的政治犯。於克恭此時從武昌反省院釋放出來。出獄後,他西奔延安,經張聞天介紹,到了山西八路軍總部,一面學習,一面隨軍作民運工作。
不久,北平、天津、濟南等地相繼淪陷,整個華北局勢混亂危急,根據黨組織意見,於克恭重返膠東開展工作。 [2] 
到膠東後,他立即與膠東特委取得聯繫。特委決定,以昆嵛山為根據地,發動羣眾蒐集槍支,建立自己的武裝。不久,於克恭參加了膠東特委領導的“天福山起義”,這次起義,建立起膠東人民自己的武裝——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三軍西上蓬(萊)、黃(縣)、掖(縣)後,於克恭被留下來,擔任了牟平縣民眾動員會的主任。此時,他繼續活動在牟平縣鳳凰崖一帶,組織武裝開展游擊戰,動員民眾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走狗的鬥爭,提高了廣大羣眾的抗日情緒。 [2] 
1938年春,於克恭調膠東區黨委任民運部長,對外稱膠東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兼膠東抗日自衞團總指揮。這期間,他不辭勞苦,來往於蓬萊、黃縣(今龍口市)、掖縣(今萊州市)、招遠、萊陽等縣,組織建立起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自衞團等近30萬民眾投入抗日戰線。同時,依靠和領導羣眾開展了募捐、運輸、偵察、除奸、參軍等大量工作,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膠東的抗日遊擊戰爭,並使膠東西部數縣的羣眾抗日活動蓬勃發展起來。
1938年秋,日軍集中兵力對膠東各抗日根據地連續發動大規模的“掃蕩”。國民黨頑固分子也到處逮捕共產黨員,大肆屠殺抗日民眾。就在這時,區黨委決定派於克恭到東海一帶開展工作,重新整頓和建立黨的組織。他毅然接受了任務,立即組織了東上工作團。為了防止路上發生意外,工作團從黃縣出發,曉宿夜行,穿山越嶺,歷盡艱辛。當行至福山城南巫山時,於克恭和20餘名同志被頑軍蔡晉康部扣押。經區黨委派辛冠吾跟蔡晉康交涉,才將於克恭等全部放回。這次東去的計劃未能實現。 [2] 
返回區黨委後,於克恭認真總結了上次東上的教訓,決定再次東上,並作了周密的安排。他將東上的同志化整為零,分成若干小組,各組的行動時間和路線互相錯開,分別行動。於克恭帶領一個組,不顧天寒地凍,冒着風雪,從掖縣出發了。他們闖過敵人一道道封鎖線,與敵人進行了一次次激戰周旋,經過五個晚上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文登的林村,並與其他小組勝利會合。到東海後,於克恭堅決執行黨的政策,着手整頓黨的組織,進一步開展抗日遊擊戰爭,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使東海區的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2] 
1939年1月,中共東海特委成立,於克恭擔任了東海特委書記兼東海軍分區司令員。當時,東海特委機關駐在文登林村,不久,形勢緊張,特委機關不得不撤離東海,搬到北海區棲霞縣的郝格莊。在極端惡劣的形勢下,於克恭懷着對黨、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以頑強的革命鬥志,穩妥積極地開展黨的各項工作。他平時很少呆在機關裏,總是下基層連隊和戰士們吃住在一起。他不騎馬,不要公務員,他説:“這樣更便於接近羣眾,便於工作。”於克恭信任同志,團結同志,從不擺官架子,有事同大家商量,傾聽下級的意見。他堅定沉着,工作起來,常常是廢寢忘食。在他的帶領下,東海特委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鬥集體,僅半年多時間裏,全區各縣的黨組織相繼建立健全起來,抗日活動也蓬勃發展,先後為主力部隊輸送了1000多名新戰士,東海軍分區也建立起一支有1500多人的獨立營。 [2] 
1940年4月20日,於克恭一次戰鬥中不幸犧牲,時年33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