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積乾

鎖定
方積乾教授,1939年7月6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1961年獲復旦大學數學學士學位,1982年至1985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蔣慶琅教授,研究生命現象的隨機過程模型,獲生物統計學博士。1985年在北京醫科大學由講師直接提升為教授。1991年,中山醫科大學(現為中山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主任、博士導師。國際生物統計學會中國組負責人;中國衞生統計學會副會長、廣東省衞生統計學會會長。曾在英國肯特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講學,1993以來,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授。
中文名
方積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9年07月06日
畢業院校
加利福尼亞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衞生統計學(第五版)》於2003年由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
出生地
浙江
代表作品
《Ca++轉運
Ca++通道與相關信息轉運的關聯及新藥作用的研究》
職    稱
教授

方積乾主要著述

方積乾 方積乾
曾主編國家規劃教材《數理統計方法》和《高等數學》,主編第一本醫學計算機中文專著《電子計算機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主編的醫學研究生教材《醫學統計學與電腦實驗》被列為教育部推薦教材,主編的《現代醫學統計學》受華夏英才基金資助,並由人民衞生出版社(2002)、International Science Press(2003)分別以中英文出版,主編的全國統編教材《衞生統計學(第五版)》於2003年由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

方積乾主要成果

序貫判別分析方法和多狀態生存分析的成果曾獲北京市和衞生部科技進步獎。曾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生命現象的隨機模型》和《離子通道門控動力學研究》、博士點基金課題《多狀態模型的Bootstrap研究》和《生存質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國家“七五”攻關課題《適應於腫瘤預防研究的生物統計學理論與技術》(衞生部科技進步獎)、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細胞膜單離子通道的門控動力系統研究》和《空氣污染對健康損害的研究》以及與世界衞生組織合作課題《中國人生存質量的測定與應用》(國家統計局科研成果二等獎)等。現正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複雜性狀基因定位數據連鎖分析方法的研究》。

方積乾已發表論文

[1]黃瑋俊 李彩霞 拉布 周雁 黎培興 胡彬 普布卓瑪 格桑卓嘎 方積乾 王一鳴.藏族人羣15號染色體中心粒區域基因的高精度連鎖不平衡和單體型圖譜及其與漢族人羣的比較[J].科學通報,2006,51(3):283~
[2]王蓓 高海蓮 劉雪琴 郝元濤 馮桂蘭 方積乾.WHO生存質量量表老年模塊在我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適用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誌,2006,41(8):687~
[3]凌莉 劉軍 韓璐 唐廣心 方積乾.廣州市農村流動人口衞生服務需求與利用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6,32(2):1~
[4]王心旺 方積乾.廣東省居民健康、傷殘、死亡三者間的量效關係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誌,2006,26(4):445~
[5]郝元濤 方積乾 宋心遠 朱淑明 吳少敏.非線性因子分析模型參數估計研究[J].中國衞生統計,2006,23(2):108~
[6]王心旺 方積乾.基於混合正態模型的糖尿病住院病人醫療保險設計[J].中國衞生統計,2006,23(2):118~
[7]李彩霞 黎培興 方積乾.傳遞不平衡的對稱性檢驗的適用性[J].中國衞生統計,2006,23(1):16~
[8]顏傑 相麗馳 方積乾.灰色預測模型及SAS實現[J].中國衞生統計,2006,23(1):75~
[9]何春 方積乾.極大似然估計和擬極大似然估計模擬之比較[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6,23(1):114~
[10]郝元濤 方積乾 Power MJ 吳少敏 朱淑明.WHO生存質量評估簡表的等價性評價[J].中國心理衞生雜誌,2006,20(2):71~
[11]劉清海 方積乾.醫學期刊統計學誤用現狀、趨勢與對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49~
[12]趙利 劉鳳斌 梁國輝 陳金泉 方積乾.中華生存質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臨牀康復,2006,10(8):1~
[13]王心旺 方積乾.基於分類風險模型的最優獎懲系統設計及在特定疾病保險中的應用[J].中國自然醫學雜誌,2006,8(3):185~
[14]麥勁壯 李河 方積乾 劉小清 饒栩栩.Meta分析中失安全係數的估計[J].循證醫學,2006,6(5):297~
[15]李彩霞 黎培興 方積乾.家系數據緊密連鎖位點的單體型頻率估計[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4(3):9~
[16]凌莉 劉軍 韓璐 唐廣心 方積乾.廣州市流動人口的衞生服務需求與利用[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05,39(6):395~
[17]王心旺 楊哲 方積乾.廣東省衞生行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產出效益分析[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5,33(1):9~
[18]萬崇華 方積乾 湯學良 張燦珍 盧玉波 孟瓊 高麗.SF-36量表用於肝癌患者生活質量測定的效果評價[J].腫瘤,2005,25(5):492~
[19]李彩霞 黎培興 關永源 方積乾.離子通道的混合密度參數估計與狀態判別[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5,24(6):62~
[20]顏傑 黨容 方積乾.配對設計兩組多分類頻數分佈的比較方法[J].中國衞生統計,2005,22(5):306~
[21]顏傑 謝薇 方積乾.SPSS中隨機抽樣的精確實現[J].中國衞生統計,2005,22(4):255~
[22]匡莉 方積乾 徐淑一.醫院規模經濟與成本函數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衞生經濟分冊,2005,22(3):111~
[23]金華 方積乾.多維協變量具有測量誤差的結構迴歸模型[J].生物數學學報,2005,20(1):77~
[24]劉清海 方積乾.醫學論文統計學報告指南的綜述與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48~
[25]黃瑋俊 李彩霞 陳素琴 孫健冬 周雁 方積乾 王一鳴.中國漢族人羣15號染色體中心粒區域5個基因的高精度單倍型及單倍型域構建[J].科學通報,2004,49(7):649~
[26]李彩霞 黎培興 關永源 方積乾.單離子通道潛在信號的馬氏距離判別[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3(3):111~
[27]王心旺 劉淑霞 方積乾.健康期望壽命的綜合評價[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4,32(4):29~
[28]王心旺 楊哲 方積乾.糖尿病保險費精算模型研究[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4,32(3):7~
[29]王心旺 楊哲 方積乾.廣東省居民6種疾病負擔研究[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4,32(2):21~
[30]杜勇 李幼姬 李彩霞 郭輝 JosephCKLeung ManFLam 楊念生 黃鋒先 方積乾 PatrickHMaxweⅡ 黎嘉能 王一鳴.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態性與IgA腎病相關關係[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4,25(3):200~
[31]趙利 陳金泉 梁國輝 劉鳳斌 方積乾.因子分析法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研製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4,24(11):965~
[32]郝元濤 孫希鳳 方積乾 吳少敏 朱淑明.量表條目篩選的統計學方法研究[J].中國衞生統計,2004,21(4):209~
[33]何春 方積乾.多維平均處理效應極大似然估計的模擬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4,21(4):97~
[34]顏傑 李彩霞 曾芳芳 方積乾.如何控制SAS結果的輸出[J].中國衞生統計,2004,21(2):119~
[35]張晉昕 方積乾 凌莉 陳雄飛 黨容.基於預報效果的ARIMA模型篩選[J].中國衞生統計,2004,21(1):6~
[36]顏傑 李彩霞 方積乾 丁守鑾.完全隨機設計兩組t檢驗與秩和檢驗的功效比較[J].中國衞生統計,2004,21(1):10~
[37]劉顏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積乾.深圳市居民對社區衞生服務需求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初級衞生保健,2004,18(10):41~
[38]孫希鳳 郝元濤 方積乾.老年人生存質量量表條目的初步篩選[J].中國心理衞生雜誌,2004,18(7):455~
[39]李彩霞 黎培興 關永源 方積乾.單離子通道潛在信號的閾值[J].數理醫藥學雜誌,2004,17(4):294~
[40]劉鳳斌 方積乾 王建華.中醫藥臨牀療效評價的探討[J].中藥新藥與臨牀藥理,2004,15(4):290~
[41]劉顏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積乾.深圳市居民對社區衞生服務的認識程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13(5):576~
[42]趙利 劉鳳斌 梁國輝 方積乾 林麗珠 陳金泉.中華生存質量量表的理論結構模型研製探討[J].中國臨牀康復,2004,8(16):3132~
[43]金華 何春 方積乾.可交換條件下的結構迴歸模型[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2(3):4~
[44]黎培興 李彩霞 方積乾 關永源.單離子通道的隱馬氏模型與狀態的還原[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2(2):9~
[45]方積乾 宇傳華.第十三講 如何處理隨訪資料[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03,37(1):63~
[46]王心旺 楊哲 劉淑霞 方積乾.廣東省居民健康期望壽命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3,24(3):F002~
[47]王心旺 方積乾.健康-疾病負擔測量與醫療保險精算方法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23(6):1~
[48]凌莉 方積乾.三級醫院病人就診流向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03,23(3):11~
[49]孫希鳳 方積乾.老年人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華老年醫學雜誌,2003,22(8):508~
[50]陳雄飛 董曉梅 汪寧 方積乾.多因子共線性的主成分logistic迴歸分析[J].中國衞生統計,2003,20(4):212~
[51]郝元濤 方積乾.證實性因子分析在量表等價性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衞生統計,2003,20(3):130~
[52]張晉昕 方積乾 趙曉華 陳雄飛 凌莉.醫學時間序列譜分析中的日曆因素及修正方法[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03,19(11):690~
[53]倪濤洋 黎黎 劉顏 方積乾 關永源.時間序列數據記憶性的判別方法[J].生物數學學報,2003,18(4):502~
[54]何春 方積乾.可交換條件下多維結構迴歸模型總體平均處理效應的估計[J].生物數學學報,2003,18(3):321~
[55]許宗利 方淯靖 方積乾.多元性狀同胞對連鎖分析方法及其在原發性高血壓基因定位數據中的應用[J].生物數學學報,2003,18(2):176~
[56]許宗利 方積乾.一般家系二分類性狀的貝葉斯連鎖分析方法[J].生物數學學報,2003,18(1):15~
[57]郝元濤 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等價性評價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3):338~
[58]郝元濤 方積乾.結構方程模型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院統計,2003,10(4):240~
[59]方積乾 王顯紅.骨密度測量的統計質量控制[J].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03,9(3):273~
[60]許宗利 方積乾.適宜於連鎖分析文獻的Meta分析方法[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02,36(3):196~
[61]劉鳳斌 方積乾.醫學教育與生存質量[J].現代預防醫學,2002,29(2):206~
[62]周旭毓 方積乾.Gibbs嶽樣在HBV、HCV感染與肝癌關係的病例—對照研究meta分析中的應用[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2,23(3):165~
[63]凌莉 方積乾.調整資源結構後醫院的成本效益評價[J].中國衞生統計,2002,19(4):214~
[64]周旭毓 方積乾.Meta分析中隨機效應模型的Gibbs抽樣及其應用[J].中國衞生統計,2002,19(4):204~
[65]方積乾 周鳳瓊 等.試論醫院服務質量的評價與保障[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02,18(10):630~
[66]凌莉 方積乾.衞生資源供給結構調整的方法學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02,18(6):351~
[67]鄭迎東 方積乾.含有重度缺失的多維時間序列補缺方法及其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中國公共衞生,2002,18(1):118~
[68]凌莉 方積乾.世界衞生資源配置模式探討[J].衞生軟科學,2002,16(2):34~
[69]方積乾 柳青.我國惡性腫瘤篩查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腫瘤,2002,11(1):10~
[70]凌莉 方積乾.病人就診流向及醫療費用的變化[J].中國醫院統計,2002,9(4):219~
[71]宇傳華 方積乾.骨質疏鬆症臨牀試驗設計的統計學要點及相關問題[J].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02,8(2):183~
[72]周旭毓 方積乾.Meta分析的常見偏倚[J].循證醫學,2002,2(4):216~
[73]方積乾.腫瘤篩查之我見[J].抗癌,2002,(2):32~
[74]高桂明 方積乾 等.腫瘤發病人數估計的分層捕獲—再捕獲方法[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01,22(3):223~
[75]金華 方積乾.因果推斷中的混雜控制[J].生物數學學報,2001,16(3):362~
[76]鄭迎東 方積乾.空氣污染與健康時間序列資料的傳遞函數模型的識別和建立[J].數理醫藥學雜誌,2001,14(4):292~
[77]方積乾 郝元濤.生存質量研究的設計與實施[J].中國腫瘤,2001,10(2):69~
[78]郝元濤 方積乾.生存質量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J].中國腫瘤,2001,10(2):72~
[79]凌莉 方積乾.腫瘤發病和死亡資料的時間趨勢分析[J].中國腫瘤,2001,10(1):24~
[80]凌莉 方積乾 等.骨密度檢測質量控制研究[J].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01,7(3):281~
[81]許宗利 方積乾.連鎖分析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J].生命科學研究,2001,5(4):308~
[82]楊哲 方積乾.廣東省衞生人力供需現狀評價[J].中國衞生統計,2000,17(4):224~
[83]萬崇華 方積乾.縱向資料分析的衍生變量法及其在生命質量資料分析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00,16(4):255~
[84]秦學軍 方積乾.隨機漂移亞羣體等位基因頻率分佈的假定及在DNA指紋數據中?…[J].生物數學學報,2000,15(2):227~
[85]金華 方積乾.空氣污染對小學生肺功能水平的個體效應估計[J].數理醫藥學雜誌,2000,13(4):330~
[86]萬崇華 方積乾 等.FLIC量表用於肝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的對比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5):321~
[87]萬崇華 方積乾.WHOQOL—100量表用於藥物成癮者生命質量測定的對比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4):241~
[88]方積乾 萬崇華.生存質量研究概況與測定量表[J].現代康復,2000,4(8):1123~
[89]郝元濤 方積乾.世界衞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説明[J].現代康復,2000,4(8):1127~
[90]凌莉 方積乾 劉顏 柳青 湯澤羣 傅承主 楊哲 張壽生.衞生資源配置的區域分類標誌值測算方法[J].中國衞生資源,2000,3(2):85~
[91]楊哲 張壽生 湯澤羣 傅承主 方積乾 柳青 凌莉 劉顏.廣東省衞生人力供需現狀評價[J].中國衞生資源,2000,3(1):13~
[92]萬崇華 方積乾.生存質量作為時變協變量的Cox迴歸分析及應用[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1999,33(3):143~
[93]洪明晃 方積乾.試論腫瘤“早診方法”的流行病學與臨牀意義[J].中華腫瘤雜誌,1999,21(1):73~
[94]方積乾 張敏瑞.醫學論文中常見統計錯誤及其糾正[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1999,20(4):314~
[95]萬崇華 方積乾.縱向生命質量資料分析的Markov過程法及其應用[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1999,20(3):162~
[96]趙會仁 方積乾.細胞膜K離子通道的動力學模型的參數估計[J].錦州醫學院學報,1999,20(1):27~
[97]方積乾 劉向明.離子通道門控動力學研究[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1999,20(1):9~
[98]萬崇華 方積乾.縱向資料的裂區設計方差分析法及其在吸毒者生命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數理統計與管理,1999,18(1):1~
[99]林愛華 方積乾.兩地孕產婦產前檢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較[J].中國衞生統計,1999,16(3):157~
[100]方積乾 郝元濤.世界衞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與效度[J].中國心理衞生雜誌,1999,13(4):203~
[101]劉顏 方積乾.農村初級衞生保健的信息管理[J].醫學信息(雲南),1999,12(8):30~
[102]孫曉武 方積乾.測量誤差非線性職業暴露效應模型參數估計的MCMC方法[J].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12(2):110~
[103]林愛華 方積乾.兩地孕產婦產前檢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較[J].中國醫院統計,1999,6(3):148~
[104]楊哲 方積乾.廣東省醫院牀位供需現狀評價[J].中國衞生事業管理,1999,(12):638~
[105]洪明晃 方積乾.腫瘤的分層分析和分層治療[J].中華腫瘤雜誌,1998,20(5):373~
[106]洪明晃 方積乾.應用無復發生存率和無遠處轉移生存率進行腫瘤預後的評價:附411例鼻咽癌…[J].癌症,1998,17(2):118~
[107]秦學軍 方積乾.隨機漂移亞羣體的兩種模擬結果的比較[J].生物數學學報,1998,13(3):354~
[108]劉向明 方積乾.PC12細胞鉀離子通道門控動力學隨機建模與參數估計(Ⅰ)[J].生物數學學報,1998,13(3):372~
[109]秦學軍 方積乾.亞羣體DNA指紋結構的模擬及參數估計[J].數理醫藥學雜誌,1998,11(3):229~
[110]萬崇華 方積乾.MOS SF—36量表用於藥物成癮者生命質量測定的對比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8,7(4):260~
[111]萬崇華 方積乾.肝癌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的制定與考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8,7(3):170~
[112]萬崇華 方積乾.同一時點生命質量資料分析的TOPSIS法[J].中國醫院統計,1998,5(3):134~
[113]洪明晃 方積乾.無復發生存率和無轉移生存率在腫瘤研究中的作用[J].中華腫瘤雜誌,1997,19(3):239~
[114]方積乾 柳青.醫學研究生統計課程綜合改革探討[J].中國衞生統計,1997,14(6):55~
[115]柳青 方積乾.鼻咽癌疾病自然史的隨機模型研究[J].中國衞生統計,1997,14(4):12~
[116]史明麗 方積乾.模糊綜合評價法在社區人羣生存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衞生統計,1997,14(4):28~
[117]萬崇華 方積乾.藥物成癮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的制定及其考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7,6(3):169~
[118]方積乾 劉向明 劉士光 胡性本.離子通道門控動力學的隨機建模[J].自然雜誌,1997,(2):86~
[119]傅承主 方積乾.鼻咽癌篩查資料中無發病數據的分析方法探討[J].中國衞生統計,1996,13(6):32~
[120]方積乾 廖瑞端.成對相依資料的迴歸方法[J].中國衞生統計,1996,13(4):1~
[121]劉向明 方積乾.離子通道開放狀態檢測法的計算機模擬研究(Ⅰ)[J].生物數學學報,1996,11(2):60~
[122]方積乾 陳和年.醫學研究中logistic迴歸模型的正確應用(二)[J].中國衞生統計,1993,10(5):61~
[123]方積乾 陳和年.醫學研究中logistic迴歸模型的正確應用(一)[J].中國衞生統計,1993,10(4):54~

方積乾生物統計大家

——記中山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方積乾教授
發明能吃飽飯的方法
1956年,方積乾教授邁進復旦大學的大門,開始了五年的大學生活。在此期間,自然少不了三年自然災害的艱苦歲月。那時,每月25市斤的糧食對於當時正處於發育高峯的青年大學生來説遠遠不夠,而方教授生活上也是捉襟見肘。方教授笑着説他那時發明了一種能吃飽飯的方法——打一層飯,再打一層粥,這樣夾着吃。
雖然物質生活極為貧乏,方教授和他的同學們求知的精神與求學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在方教授看來,大學生活更多的是愉快的回憶。在復旦大學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方教授不僅從大師們那裏汲取了知識的養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做學問的優良作風,掌握了以問題為中心的自學方法。這為以後他的造詣和成就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方教授並不像不少大學生那樣做純粹的“書呆子”,他加強各方面能力的鍛鍊,注重培養情商。1960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發表了他所編寫的題為《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相聲,復旦校報上也常登他的作品。對文字熟練的駕馭能力,讓方積乾教授在以後撰寫十多本著作的序言時能信手拈來,既通俗易懂,又不乏文學色彩。另外,方教授還參加了學校的話劇團、廣播台等社團,從中得到許多鍛鍊機會——素質、能力的拓展是課堂上學不到卻又是力佐人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方教授希望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應該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培養情商和交際溝通的本領等,為成為出色的“社會人”做好鋪墊。
踩着自行車做學問
1961年,方教授從復旦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書。方教授意氣風發,激情澎湃。經兩年的不懈努力,他就成為主講老師。
1966年,“文革”開始,大小學校一概停課,方教授也被迫停止了自己的工作。在政治翻雲覆雨期間,在艱苦的農村勞動中,方教授先後患上急性腎炎和急性肝炎;長達八年的業務荒廢,更使他痛心疾首。不過,方積乾教授有自己的方法來繼續學習,為自己充電。只准讀《毛主席語錄》,他就讀英文版;不能搞科研,他就參加唯一“合法”的針刺麻醉課題組。1974年,在北京東郊的藥廠邊帶教、邊改造時,方教授下班後來不及脱去汗臭的勞動服就踩着破舊的自行車去西郊的科學院,和那裏的少數幾位同道搞討論班,研究多元統計學,日復一日,風雨無阻;1976年,“文革”的陰霾消散,這幾位苦讀者立即把他們的學習和研究資料油印成講義,在國內流傳。
此後,方教授深深地感到,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把握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在國內“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必須到國外最高水平的大學深造,增長見識,拓寬視野。
兩年戴上伯克利博士帽
1982年的一天,北醫的書記親自找到方教授,對他説“你的春天到了”。10月份,方積乾教授如願踏上赴美訪問的道路,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為了真正實現其出國目的:“填補我國生物數學與生物統計的空白”,僅僅作為訪問學者是不夠的,方教授決定攻讀博士學位。但是指導老師告訴他要獲得博士學位,必須修完很多課程,拿夠學分,通過資格考試和論文答辯。一般人要5年,甚至6、7年才能完成。而方教授只有公派兩年的時間,何況還要交很高的學費。但後來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他用了兩年零三個月時間拿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成為該校1949年後授予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大陸學者。誰都無法想象,每天,方教授是如何節衣縮食、超負荷運轉、拼命掙學分、寫出高質量博士論文的。
在正式註冊讀學位之前,方積乾教授作為訪問學者獲准提前進教室聽課。有位副教授特別瞧不起中國學者。有一次,他在方教授的作業本上打了很多叉,方教授提出質疑,對方很不以為然:“不只是你錯了,很多人都錯了,等會聽我講。”誰知他講了一節課,滿頭大汗也沒能讓學生聽明白。課後,方教授找到這位副教授,告訴他自己聽明白了,“你的解法是正確的,而我的解法也沒錯。”接着方教授證明了自己的方法,令這位老師不得不刮目相看。也許我們不能強求別人應該如何看待我們,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別人的看法。方教授做到了。
獲得博士學位後,方教授於1985年1月立即回國,以建設和發展國內生物統計學事業為己任,奮鬥不止。
享受教書的樂趣
回國半年後,方積乾教授被破格提升為教授,創辦北京醫科大學生物統計與生物數學教研室。此後,方教授主持了國家“七五”腫瘤攻關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生命現象的數學模型》。 1991年,應邀調入中山醫科大學,擔任衞生統計學教研室主任、教授, 參與“八五”和“九五”鼻咽癌攻關課題,主持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課題《多狀態生存分析的Bootstrap研究》、國家自然基金課題《片膜鉗門控動力學與神經生長因子作用機理研究》。主編專著《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現代醫學統計學》等。《多狀態生存分析》、《適應於腫瘤預防研究的生物統計學理論與技術》等11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科研繁忙,著作等身,方教授仍把很多精力放在教學第一線。學生們都説,“方教授把枯燥、抽象的統計學講得妙趣橫生,我們都很喜歡上他的課”,每堂課下來,學生都情不自禁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方教授堅持不懈地帶領全國同行積極探索教改新路。他主編衞生部統編教材《醫藥數理統計方法》、《高等數學》、《衞生統計學(第五版)》和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材《醫學統計與電腦實驗》;英文版《Advanced Medical Statistics》和《Medical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Experiments》更在國外獲得好評。到廣東工作以來,方教授已培養博士生20名,4位已成為正教授,4位副教授;碩士研究生22名,3位已成為副教授;博士後研究人員3名,1位已成為正教授,2位副教授。他們分佈於各行各業,薪火相傳,一方面推動科研深化,一方面也擔任起“繁衍”生物統計學研究生之大任。
面對幾十年來的成就和榮譽,方積乾教授並沒有滿足,他依然早8點晚7點,週六週日也上班。他説,“科研有樂趣,教學是享受”;“一登講壇,渾身是勁, 教書是我第一享受”。

方積乾承擔的課題

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2項)
1.世界衞生組織老年人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的研製,2001-2005,歐盟和國家科技部課題,主持
2.中國人正常人羣骨量變化及適合中國人羣骨質疏鬆診斷標準研究,2002-,衞生部課題,全國協作組副組長
已結題的省部級科研項目(14項)
1.《生命現象的隨機模型》,1986-8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2.《適應於腫瘤預防研究的生物統計學理論與技術》,1986-90,國家"七五"攻關,主持
3. 《鼻咽癌高危人羣篩查方案的優化與癌前病變阻斷研究》,1991-95,國家"八五"攻關,第二
4.《細胞膜離子通道的動力學研究與神經生長因子等藥物影響》,1992-9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5.《多狀態生存分析的Bootstrap研究》,1992-94,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主持
6.《細胞膜單離子通道的門控動力系統研究》,1996-98,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7. 《生存質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及其應用》,1996-98,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主持
8. 《高發現場鼻咽癌防治研究》,1996-2000,國家"九五"攻關,負責子課題
9. 《生存質量標準研究》, 1998-2001,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協作課題,主持
10. 《空氣污染對健康損害的模型研究》,1999-2001,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主持
11.《流行病學與統計學結合進行因果探討的理論方法與研究》,2000-2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子課題
12.《中小城市社區衞生服務模式研究》,2001,衞生部課題,負責子課題
13.《Ca++轉運、Ca++通道與相關信息轉運的關聯及新藥作用的研究》,2001-2004,廣東省科委團隊項目,負責子課題
14. 複雜性狀基因定位數據連鎖分析方法的研究,2002-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主持 [1] 

方積乾參編教材與論著

[教材]
1. Medical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Experiment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2005.
2. 衞生統計學(第五版),衞生部規劃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2003 (2006年獲醫藥衞生教材一等獎)
3. 衞生統計學學習指導書,人民衞生出版社,2004
4. 醫學統計學與電腦實驗,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材,第一、二版、三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001、2006
5. 實用統計分析方法,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 (主譯)
6. 醫藥數理統計學方法,衞生部統編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
8. 高等數學,衞生部統編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1992
9. 微積分初步與生物醫學應用,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0
[專著]
1. Advanced Medical Statistic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Ltd. 2003.
2. 現代醫學統計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02(中文版)
3. 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
4. 隨機過程與生物醫學模型 1987,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主譯)
5. 壽命表及其應用 1984, 上海翻譯出版公司(主譯)
6. 電子計算機及其醫學應用,人民衞生出版社,198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