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小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構造與氣候專業委員會主任)

鎖定
方小敏,男,1963年7月生於湖南省冷水江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方小敏於1983年獲蘭州大學地質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蘭州大學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1月—1990年2月任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講師;1990年3月—1992年9月作為英國萊斯特大學地理系中英聯培博士生(環境演變),並獲得中英聯培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12月—1995年11月任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副教授、研究室主任;1995年12月—2004年12月任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教授;1998年任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和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助理;1999年任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蘭州大學西部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00年任中國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2年任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及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5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盆地與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3-4]  [9] 
方小敏主要研究領域為青藏高原隆起與環境變化。 [4] 
中文名
方小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省冷水江市
出生日期
1963年7月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畢業院校
英國萊斯特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方小敏人物經歷

1963年7月,方小敏出生於湖南省冷水江市。 [9] 
1983年6月,從蘭州大學畢業,獲得地質學學士學位。
1983年7月—1987年12月,任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助教。
1987年12月,從蘭州大學畢業,獲得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
1988年1月—1990年2月,任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講師。
1990年3月—1992年9月,作為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地理系中英聯培博士生(環境演變),並獲得中英聯培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
1992年12月—1995年11月,任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副教授、研究室主任。
1995年12月—2004年12月,任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教授。
1995年,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1996年3月—1996年9月,任美國密歇根大學地質系高級訪問學者。
1997年,入選人事部千百萬人才工程。
1998年,任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和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助理。
1999年,任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蘭州大學西部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0年,任中國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及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2年,任中國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地質系、內華達大學裏諾分校沙漠研究所、科羅拉多大學地質系、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和洛杉磯分校地質系及加州理工大學合作訪問。
2005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盆地與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3-4] 

方小敏主要成就

方小敏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方小敏長期從事地理學領域的地貌學研究,圍繞國際學術界一直關注的重大前沿科學問題—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貌及其環境效應,做出了系統性創新成果,開拓了中國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層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研究領域,揭示了高原重要區域隆升和地貌格局形成過程,闡明瞭高原地貌演化的氣候環境效應及其機制。 [5]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11月,方小敏共發表SCI論文314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SCI論文124篇,合作專著3部,總引18752次。 [5]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擔任職務
2019年1月—2023年12月
高原風化剝蝕歷史及氣候環境效應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項目之專題7
專題負責人
2019年1月2023年12月
西寧盆地早始新世氣候最適宜期古氣候環境變化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負責人
2018年3月—2021年3月
季風區古地理重建與古環境演化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A
子課題負責人
2017年1月—2021年12月
青藏高原南北晚新生代古氣候記錄對比與印度季風-內陸乾旱耦合系統的演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
負責人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中國西部大陸剝蝕風化與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變化的關係
國家973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首席科學家
2012年10月—2017年9月
高原隆升與風化剝蝕及其氣候效應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
負責人
2011年1月—2016年12月
青藏高原北部氣候與構造相互作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科學基金
學術帶頭人
參考資料: [4]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及排名
獲獎人員
1997年
青藏高原東北緣及鄰區(古)土壤與自然環境演化
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
1998年
青藏高原隆起過程與我國自然環境形成演化研究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二
-
2000年
青藏高原東部及鄰區高分辨率黃土與季風氣候演化
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
2004年
青藏高原隆升過程與甘肅大地貌形成
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
2007年
中國西北季風邊緣區晚第四紀氣候與環境變化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陳發虎李吉均張虎才,方小敏,潘保田 [2] 
2011年
晚中新世以來青藏高原東北部隆升與環境變化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方小敏、李吉均、潘保田、馬玉貞、宋春暉 [1] 
參考資料: [4] 

方小敏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畢業時間
類別
學生姓名
職務
2006年
博士
白豔 [11]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10] 
2006年
博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3] 
2007年
碩士
李立立 [27] 
-
2008年
碩士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16] 
2009年
碩士
陳傳飛 [25] 
-
2010年
博士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19] 
2011年
博士
臨沂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21] 
2013年
碩士
劉豔蕊 [26] 
-
2014年
博士
閆曉麗 [23] 
-
2015年、2018年
碩士、博士
張濤 [14]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副教授 [12] 
2016年
碩士
脱世博 [22] 
-
2022年
博士
馮展濤 [24] 
-
注:表中職務截至2023年11月

方小敏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5年
首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
2001年
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寶鋼教育基金會 [4] 
2022年
中國地理學會會士
202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3] 

方小敏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5年—2007年
國際第四紀聯合會(INQUA)/國際土壤學會(ISSS)古土壤委員會古土壤與古氣候變化工作組主席
1997年1月—1998年2月
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特別研究員
1999年—2007年
新構造委員會山地隆升與氣候變化工作組主席
2008年—2011年
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第五屆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
2009年—
中國地質學會大陸地殼與地幔研究分會委員、副秘書長
-
Geoscience Frontiers》副主編
-
科學通報》《地質科學》《海洋地質》雜誌社編委
參考資料: [4] 

方小敏人物評價

從事青藏高原隆起與環境變化研究近40年,方小敏一直保持着對青藏高原的熱愛,他不斷尋找證據,尋一粒沙石、一方水土,破解青藏高原千萬年前的演化奧秘,並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蘭州大學校友網評 [7] 
一系列系統性、原創性的成果發現,將方小敏和團隊推到了青藏高原隆升與氣候變化研究的國際舞台上,成為推動中國自然地理科學前進的有生力量;方小敏更是世界範圍內該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之一。(《科技創新與品牌》評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