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

鎖定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全稱為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陝西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快速擔負起了在新世紀促進新絲路沿線國家文化經濟交流合作橋頭堡作用。
2015年8月31日,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在西安開幕。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是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陝西會場的重要活動之一,是絲綢之路地域專業性大型賽事。大賽由陝西省委宣傳部指導,由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西部電影集團、西鹹新區秦漢新城主辦。
該活動旨在以影視為媒介、大賽為平台,交流傳承、繼往開來,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家和地區青年文化交流合作,為中國影視產業培育新生力量。大賽由開幕式暨新聞發佈會、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電影周、新絲路高校原創影像巡迴展、金駝鈴獎評獎、百名青年影視人才培養計劃、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六大主體活動構成。 [1] 
中文名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
外文名
THE NEW SILK ROAD YOUTH IMAGE CONTEST
獎    項
金駝鈴獎
舉辦地點
西安
全    稱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大賽啓動

青年一代有着傳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歷史傳統、發揚民族間包容合作、求同存異絲路精神、存進新絲綢之路繁榮的重要歷史使命。
此次大賽由西部電影集團、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聯合舉辦,旨在以影視為媒介、大賽為為平台,承秦漢之風,創絲路之心,促進絲路之新,促進絲路之路沿線地區及國家的青年文化交流,在絲綢之路地域青年間引起廣泛影響,傳承絲路精神,弘揚絲路文化。
該活動通過影視這一文化新載體,以大賽為平台,促進絲綢之路地區青年的文化交流合作,弘揚交流傳承、繼往開來精神。 [2]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大賽安排

2015年8月31日大賽正式啓動,賽事一直持續至2015年10月底。同時啓動的還有此次大賽子活動,包括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電影周、新絲路大學生原創影像巡迴展、絲綢之路國際電影動漫市場、“百名青年影視人才培養計劃”等。
即日起至2015年10月15日參賽者可登陸大賽官方網站在線報名,參賽作品屆時將通過網絡、電視和高校幾大平台進行展映,將評選出絲路主題類、編劇類、導演類、攝影類、動漫類、記錄片類等類別優秀作品,對入選作品主創擇優納入“百名青年影視人才培養計劃”。 [1] 
此次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一直延續到今年年底,從大賽啓動日8月31日至9月5日,西安及周邊地區十餘家影院,面向廣大羣眾免費播放歷史經典反法西斯題材電影150餘場次,電影包括《百團大戰》、《建黨偉業》、《古路壩燈火》、《紅高粱》、《黃克功案件》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反法西斯電影。同時,流動電影放映車還在西安至延安沿路紅色革命老區照金、梁家河、旬邑等地放映優秀反法西斯電影,組織當地鄉民集體匯演慶祝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 [3] 
大賽活動除了凸顯今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主題,還將全面激發青年的創作活力為重點。從9月22日至9月26日,基於大賽徵集作品,依託第五屆大學生原創影像巡迴展,將在絲路沿線地區各大高校進行展映,參展高校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幾十所高校,進行約50場次巡演。大賽也非常關注青年們十分熱愛的動漫市場,於同期舉辦動漫市場活動,屆時將開展國內動漫產業電影及項目洽談,動漫版權交易、動漫技術講座及設備展示。 [4]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新聞發佈會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新聞發佈會(4張)
通過大賽脱穎出的優秀青年,將於11月、12月進入大賽“百年人才計劃”青年影視人才培養計劃,由西部電影提集團、楊凌農科影業有限公司、北京容藝教育等知名企業共同為青年影視人才搭建孵化平台。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電影周

從大賽啓動日8月31日至9月5日,西安及周邊地區十餘家影院,面向廣大羣眾免費播放歷史經典反法西斯題材電影150餘場次,電影包括《百團大戰》、《建黨偉業》、《古路壩燈火》、《紅高粱》、《黃克功案件》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反法西斯電影。同時,流動電影放映車還在西安至延安沿路紅色革命老區照金、梁家河、旬邑等地放映優秀反法西斯電影,組織當地鄉民集體匯演慶祝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 [5]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巡迴展

9月22日至10月 20日,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暨第五屆大學生原創影像巡迴展在西安各大高校順利舉行。
9月22日,影像巡展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草堂校區正式啓動。活動當天為同學們播放的影片,經過執委會工作人員反覆篩選和精心編排,類型多樣、水準上乘、質地精良,大部分來自往屆巡展優秀獲獎佳作,也有報名參加此次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的參賽作品。
活動現場,大賽執委會工作人員向同學們介紹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的基本內容,重點推介了針對高校學生量身定製的活動項目——“百名青年影視人才培養計劃”,鼓勵在場學生大膽報名、勇敢逐夢。當晚,來自攝影系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對此次活動表現出濃厚興趣,報名現場異常火爆。
本屆高校巡展持續近1個月,期間將在陝西省各高校開展了50餘場次的展映活動,展映影片均為本次大賽徵集而來的優秀作品,其中以青春勵志、校園題材等類型影片為主。 [6]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文化交流

2015年9月26日中秋節前夕,來自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數名留學生青年,同時也是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的參賽選手,在易俗大劇院向三意社曲藝大師學習唱秦腔,並與同登台演唱經典曲目《玉堂春》。
參與學唱秦腔的留學生參賽選手表示,非常熱愛秦腔這種古老的中國藝術。感謝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讓他們能近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到了不同於課堂教學的另一種更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活動大大促進了絲路經濟帶青年的交流。 [7]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百人計劃”

“百人計劃”即百名青年影視人才培養計劃,從優秀影片高校巡展開始,廣納優秀青年影視人才,由專業人士進行短期指導為“百人計劃”儲備人才庫。隨後,舉行“百人計劃”青年影視特訓營,即集中組織由青年原創影像交流會遴選出來的優秀人才,在北京進行系統培訓,同時對優秀項目進行專業指導和孵化包裝。
特訓營講師包括著名青年話劇導演郭峯兒、著名導演徵長張、青年編劇俞露、著名主持人李霞、後期監製孫敏、著名製片人楊東、韓國著名調色師樸相洙、《奇葩説》營銷策劃李倬奇等。
高校影像巡迴展與“百人計劃”優秀人才徵集同步進行,策動近千名青年報名“百人計劃”,經過層層遴選,最終100名優秀青年獲得去北京培訓的機會。入圍青年表示,非常開心能有機會接受影視行業頂尖人物的親自授課機會,並有機會獲得項目支持,希望藉此平台實現自我提升,在影視行業做出一番成績。
從10月初開始,每週末百人計劃青年影視人才交流會,來自巡展學校的學生來到西影參觀,並就自己的影視創作心得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獎項評選

此次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對青年朋友們無門檻敞開,徵片不限時長,不限類型,不提技術性高要求,讓愛好影視的“草根”青年們有了一展才華的絕佳平台。
2015年10月31日,由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和西影集團聯合主辦的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現已正式進入評審階段,來自全國各地各領域的影視從業者和愛好者,紛紛拿出他們精心製作的影片,積極報名參賽。參賽者有出自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知名藝術學府的專業學生及教師,也有就職於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文化音像出版社、媒體等相關單位的從業者,還有不少在做好本職學習工作的同時仍執着追求開發自我興趣的業餘愛好者。
影片體裁包括紀錄片、劇情片、動畫片、實驗片等,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影片類型豐富,涵蓋喜劇、愛情、動作、恐怖、懸疑、動畫、音樂等,不一而足。還有中國青年和韓國、羅馬尼亞等青年合拍的影片。而影片長短、類型也不限制,入圍劇情片時長最長的超90分鐘,而最短的僅7分鐘。
截至徵片結束,大賽共收到報名參賽的影片近500餘部,組委會將從其中最終甄選36部影片,頒發金駝鈴獎(含提名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絲路主題獎、最佳原創音樂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動漫獎、最佳紀錄片獎和最佳網絡人氣獎。 [8]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
《守陵人》
最佳絲路主題獎
《光影人生》
最佳原創音樂獎
《如果你知道》
最佳導演獎
《清華東路35號》
最佳攝影獎
《鄰居家的小提琴》
最佳編劇獎
《兔哈的蘋果》
最佳動漫獎
《新牆頭記》
最佳紀錄片獎
《桑窪》
最佳網絡人氣獎
《媽媽不在家》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頒獎典禮

2015年11月17日,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星河灣酒店盛大舉行。陝西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張宏科,陝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陸柯侖,西部電影集團副總經理趙平,西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優軍,西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秦漢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佔文,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副主任陳輝,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宣傳部副部長、宣傳策劃中心主任陳香玲,著名電影教育專家David Irving,著名錶演藝術家許還山,著名導演、製片人胡波,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曾松亭,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李學兵,羅馬尼亞留華留學生聯誼總會主席皚瑪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頒獎典禮。
獲獎影片
獲獎影片(8張)
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新絲路青年影像(金駝鈴獎)大賽(節)為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與西部電影集團聯合舉辦絲綢之路地域國際性的專業比賽,旨在絲綢之路地域青年間引起廣泛影響,帶動絲路地域青年文化交流。 [8] 

新絲路青年影像大賽新聞報道

據不完全統計,大賽自正式啓動以來,相關活動被央視一套《新聞天下》等央視欄目連續報道6次,新華社、《中國電影報》《中國青年報》《陝西日報》等百餘家媒體報道300餘次。截至2015年12月9日,各類報道共234篇,其中電視媒體報道34次,平面媒體報道21篇,網絡媒體報道179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