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文創

(騰訊核心戰略)

鎖定
“新文創”指的是新時代下,以IP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其願景目標,是希望打造出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這一概念由程武首次提出。 [1]  2018年,基於對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程武推動“泛娛樂”升級為“新文創”。“新文創”已經成為騰訊在文化維度的核心戰略,被公認為新時代互聯網發展的六大趨勢之一。 [2] 
新文創是一場面向未來的文化生產“新實驗”。 [3]  為了做好這場實驗,騰訊彙集了影視、遊戲、文學、動漫、音樂等眾多內容業務,調用了雲、AI、小程序等許多數字化工具,並深度聯動了故宮、敦煌等各類文化機構,通過新文創的方式,探索數字文化時代的更多可能。 [4] 
2020年8月20日,騰訊宣佈, [5]  其全國首個功能性總部—新文創全國總部落户成都 [6] 
中文名
新文創
提出人
程武
目    標
打造出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
屬    性
騰訊核心戰略 [7] 
總    部
成都 [5] 

新文創發展歷程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
2011年7月8日,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在中國動畫電影發展高峯論壇上,提出以IP打造為核心的“泛娛樂”構思。這也是整個行業內首次提出“泛娛樂”的概念。 [8] 
2018年4月22日,程武在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提出,新文創,是在“泛娛樂“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也是騰訊在文化維度上的一次全新戰略思考。 [9] 
2018年8月7日,新華社瞭望智庫發佈報告,“新文創”被納入中國互聯網六大趨勢之一。 [10] 
2018年8月8日,盛大表示“新文創”在內部被提到重要位置,將組建新文創事業部。 [11] 
基於新文創戰略,TGC在2019年升級為TGC騰訊數字文創品牌,整合了騰訊旗下的遊戲、動漫、電競、音樂等數字文化業務, [12]  將“TGC騰訊遊戲嘉年華”升級為“TGC騰訊數字文創節”。 [13]  2019年,首屆TGC騰訊數字文創節分別在成都、上海和海南舉行。 [14] 
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 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
2019年3月24日,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在北京舉行,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Supercell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 Ilkka Paananen,遊戲應用價值研究領軍人物、VSGI創始董事 Scott Martin和樂高集團創意玩樂實驗室高級副總裁 Tom Donaldson等中外文創行業的知名嘉賓依次發表演講。騰訊旗下影視文學動漫音樂、電競、遊戲六大數字文化業務負責人,也基於新文創戰略,依次進行了業務分享。這也是騰訊自2018年9月,第三次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後,騰訊旗下新文創相關業務的集中亮相。 [15] 
騰訊新文創與海南達成戰略合作 騰訊新文創與海南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騰訊與海南達成新文創戰略合作, [16]  並與雲南、陝西、河南、江蘇等省份建立了合作關係。 [17-20] 
騰訊新文創全國總部落户成都 騰訊新文創全國總部落户成都
2020年8月20日,騰訊宣佈, [5]  其全國首個功能性總部—新文創全國總部落户成都。 [6] 
2020年8月26日,成都騰訊新文創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標誌着成都新文創總部公司正式運營。 [21] 
成都騰訊新文創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簽署合作協議 成都騰訊新文創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簽署合作協議
2020年9 月14日,成都騰訊新文創科技有限公司宣佈了其首筆投資方向:在重慶建設《王者榮耀》博物館項目等文旅融合項目,僅前述 " 博物館 " 的預計總投資規模就超過 2 億元。 [22] 

新文創重要觀點

“新文創”的概念和目標
作為泛娛樂的升級版,“新文創”,指的是新時代下,一種以IP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而新文創核心的目的,正是打造出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這一構想並非憑空提出,而是建立在過去六年,整個“泛娛樂”產業的快速發展之上。在方法和思維上,也是“泛娛樂”的升級版。 [23]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的升級
在泛娛樂戰略的驅動下,騰訊已不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其實也已經成長為一家在規模、佈局和影響力等方面都具有較大優勢的文化公司。不只騰訊,過去六年間,整個中國數字文創產業都有快速的發展。但文化產值的快速擴大,只能算剛搭起一個有支撐力的‘底盤’,但要想真正做強文化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文化主動權,還必須在高度上有所突破,打造出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符號。這正是騰訊將“泛娛樂”升級為“新文創”的內在動因。 [23] 
如何構建“新文創”生態,共同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四點思考:
1、始終關注IP的價值觀;關注IP文化價值的承載。
縱觀全球流行的文化符號,除了擁有人類共通的正向價值觀,其實都根植於各自的民族文化傳統之中。
2、保持耐心,更加持續、長線的塑造IP。
真正的耐心,不是簡單的態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長線、系統構建IP的機制。
3、連接多元主體,廣泛汲取力量、整合資源。
超越商業範疇的文化生產協作,不僅可以讓文化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專業力量,來構建文化符號;同時,也能為非商業主體提供適度的產業入口。
4、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成長
這是文化企業的共同使命。因為只有真正走出去,才能在全球受眾的反饋中,找到適合的文化表達方式,提升中國故事的全球佈局能力。 [23] 
“新文創”的三點思考:
1、 新文創時代的數字文化,核心要從內容升級為體驗。體驗就是“內容+形式”,不但要有好的內容,而且同時還要有好的形式;
2、 新文創時代的數字文化,是可以廣泛參與的,而且是動態發展的;
3、 新文創時代的數字文化,追求文化價值與產業價值的良性循環。 [24] 
“新文創”的兩個核心升級點:
1 系統地關注IP的文化價值構建。
2 塑造IP的方式、方法升級。 [25] 
“新文創”的五個關鍵點:
1 樹立“新標準” 關注IP“產業+文化”的二元價值。
2 建立“新共同體”,生態化地連接多元的文化主體。
3 打造“新體驗”,構建立體的綜合數字文化體驗。
4 探索“新可能”,對前沿科技進行緊密關注和前置準備。
5 不變的是耐心,打造精品文化IP,共建數字文化中國 [25] 
“新文創”的重要觀點:
李慧認為:隨着新文創時代的到來,新科技發展的趨勢凸顯,在數字賦能時代,文化產業要以“互聯網+”為切入口,加速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擁抱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文化+科技”全面融合發展。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