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安沉船

鎖定
新安沉船是自20世紀70年代在朝鮮半島西南部新安海域發現的一艘中國元代沉船,沉船的發現,對了解元代的海外貿易情況,瓷器的生產和輸出以及航線等,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1975年,韓國漁民在新安外方海域發現一艘沉船,考古隊員從沉船裏發掘出了兩萬多件青瓷和白瓷,兩千多件金屬製品、石製品和紫檀木,以及800萬件重達28噸的中國銅錢,這一考古成果震驚了全世界。沉船上有個銅製稱砣刻着“慶元路”字樣。
中文名
新安沉船
地    點
新安海域
年    代
元代
發    現
青瓷白瓷

新安沉船歷史背景

新安船是大約1323年前後,從中國的慶元(寧波)出發前往日本福岡的國際貿易商船,途中因颱風等原因,最終沉沒在高麗的新安外方海域。 [1] 
相關文物
相關文物(7張)
從公元頭幾個世紀以來,黃海便是中國朝鮮日本之間頻繁地進行國際貿易的場所。從中國中部寧波港出發的中國船隻則常在夏季乘東南風貿易過海。這些只直接駛往朝鮮半島西南端附近的HUKSAM島,再從這裏向北駛往朝鮮海岸,或者往南穿過朝鮮海峽開向日本九州北部的博多港
然而,中國船隻經常遭受颱風襲擊而沉沒在朝鮮西南海岸沿線。
1653年,一艘載有三十八名荷蘭船員開往日本的荷蘭船隻在朝鮮最南部島嶼濟州島附近遇難。這些荷蘭人被拘留在朝鮮,除哈邁爾一人帶領七名船員在1666年逃往日本並設法回國以外,其餘的人均老死在朝鮮。哈邁爾回國後發表了兩本書,描述了他在朝鮮的可怕經歷。他們的生命得救了。有許多船隻是所有船員和貨物一起沉沒在海底。1976年在朝鮮半島西南端新安海域發現的沉船就是這些遭難的船隻之一。 [2] 

新安沉船打撈過程

1975年7月的一天,漁民崔享根打撈出六件完整的青瓷器,便把它帶回家裏。在這六件瓷器中,他自己留下了一件,其餘的送給了鄰居。
1976年元旦,崔的弟弟,一位公立學校的教員來看望他的哥哥,發現了這件青瓷。這位教師認為,既是從海底打撈出來的,便是一件古物,值得向文化與情報部文物管理局報告。
1976年7月崔氏兄弟收到局寄來的100萬元獎金。當局考古專家們當即注意到這些瓷器是珍貴的宋元青瓷,並意識到可能來自一艘沉船。但沒有進行實地調查,因為這幾件青瓷是在茫茫大海上一個不明確的地點偶然打撈上來的。
1976年9月1日,六名漁業潛水員成功地找到了發現遺物的確切地點。他們利用三角測量法記住了海上發現瓷器的地點與附近島上兩個山峯的位置關係。他們打撈了123件青瓷,把它賣給了木浦城的一個古董商,該城在道德島以南約40公里。其後他們因非法出賣文物而被逮捕,但鑑於他們發現了沉船的確切地點,於國家有利,故宣判無罪。文物管理局為正式發掘沉船組織了以尹武炳教授為首的發掘隊。這是朝鮮考古學家進行的第一次水下考古,海軍潛水員應邀協助,於是自1976年10月開始,在以後的幾年內成功地打撈出沉船中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 [2] 
1977年10月,在漢城召開了有六個國家的四十多名專家參加的國際學術討論會。
1978年9月,在香港召開了另一次中國外銷瓷學術討論會,以後在日本也召開了類似的國際性學術討論會。為了保存和陳列中國瓷器,在新安郡所歸屬的全羅南道道廳光州市興建了一個新的博物館。
1982年夏季開始對沉船遺骸進行打撈。屆時,這艘散亂的船體將得到復原,並陳列在木浦市一個特別修建的長廊內。
2019年4月至6月,韓國國立海洋文物研究所與國立濟州博物館一道,在濟州市翰京面新昌裏海域,對中國商船新安古沉船進行發掘作業時,發現2枚南宋時期的印章與印章盒,推測是中國商人所用。韓國海域曾發掘過元代印章,發現南宋印章尚屬首次。其中一枚印章,長寬均為1.7釐米,高2.3釐米,印有“謹封”兩個漢字,主要用於封信或者包裝物品。另一枚印章,長1.4釐米,寬2.8釐米,高2.2釐米。上面刻有花紋,而非文字。一位韓國專家表示,這是印有吉祥圖案的“肖形印”。 [1] 

新安沉船文化價值

中國古代貿易船
在全羅南道道廳光州市興建的博物館是韓國惟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館,發掘、保存、復原了許多韓國海域的海底古沉船。該館的調查員介紹説,這條船長34米,寬11米,重200噸,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有價值的中國古代貿易船,也是現存最古老的船隻之一。 [3] 
同質稱砣上刻有“慶元路”字樣
在木浦市的國立海洋遺物展覽館和光州市的國立光州博物館,“尋珍團”看到了大量精美的龍泉窯青瓷、完好無缺的歷代銅錢,以及許多香爐、燭台、廚房用具等器物。一些被當作貨物標籤的木牌上仍有墨跡可認,其中有寫着“東福寺”等日本貨主的字樣,還有一個銅製稱砣上刻有“慶元路”字樣。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説,從沉船的遺物可知,此船是14世紀早期,大約1323年前後(有木牌上保留“至治叁年”的墨跡),從中國的慶元(寧波)出發前往日本的國際貿易商船,途中因颱風等原因,最終沉沒在高麗的新安外方海域。沉船及其遺物的打撈、發掘,充分説明了當時東亞貿易交流的情況。
曾兩次來韓國木浦市參加“新安沉船”國際學術會議的我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林士民先生説,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條沉船是從慶元(寧波)出發。因為史料記載當時元朝與日本的貿易主要通過慶元路進行,龍泉窯瓷器也主要通過寧波港外銷;另外,明顯有“慶元路”標誌的稱砣、瓷器用具等遺物也可證明這一點。
據介紹,由於這條船上發掘出的遺物實在太多,中、韓、日等國的考古界一直在對此進行研究,有關“新安沉船”的秘密將一個一個被公諸於世。而人們對沉船的前世今生了解得越多,歷史上寧波與日、韓兩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將被世人瞭解得更多。

新安沉船文物展出

2012年12月18日,在杭州西湖文化廣場的浙江博物館武林館區,新安沉船上的文物,將回到起航之地浙江,以一場“大元帆影——韓國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華暨康津高麗青瓷特展”,與昔日重逢。
2012年12月14日,展覽文物運抵館區,在一個開箱儀式之後,一件件自定製木箱中取出。這其中,多數為龍泉窯瓷器。
據浙博瓷器部主任沈瓊華介紹,一萬多件沉船出水文物中,近60%是龍泉窯瓷器。龍泉窯是當時銷量最大的外銷瓷器。由於船上貨物的訂貨商為日本寺院,因此這批瓷器以供器、陳設器、文房器為主,不少為國內博物館罕見,文化含量較高。
除了新安沉船出水文物外,展覽還將展出部分高麗青瓷。後者正是當年以浙江越窯為代表的瓷器文化東傳朝鮮半島並高麗化的表現。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