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廟街道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下轄街道)

鎖定
文廟街道,隸屬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地處迎澤區東北部,距迎澤區人民政府2千米。東、東南與郝莊鎮接壤;南以迎澤大街,與橋東街道毗鄰,西南與迎澤街道相連;西至五一路,與柳巷街道相鄰;北起府東街五龍口街,與杏花嶺區杏花嶺街道大東關街道相交。行政區域總面積2.6平方千米。 [2] 
1949年,屬太原市第一區;1997年5月,屬迎澤區。 [2]  2011年末,文廟街道轄區總人口8.36萬人。 [2]  截至2020年6月,文廟街道下轄13個社區。 [1] 
2011年,文廟街道工業總產值5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億元;郵政業務收入15萬元;電信務收入670.8萬元。 [2] 
中文名
文廟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
地理位置
迎澤區東北部
面    積
2.6 km² [2] 
下轄地區
13個社區 [1] 
政府駐地
文廟巷21號 [2] 
電話區號
0351
郵政區碼
030001
著名景點
崇善寺
文廟
火車站
太原站
車牌代碼
晉A
人    口
8.36萬人(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 [2] 

文廟街道建置沿革

1949年,屬太原市第一區。
1960年,屬雙塔公社。
1979年1月,文廟街道從雙塔公社析出,屬南城區。
1997年5月,屬迎澤區。 [2] 

文廟街道行政區劃

文廟街道區劃沿革

1984年7月,轄文廟巷、黑土巷一、黑土巷二、黑土巷三、黑土巷四、黑土巷西排房、幸福巷、五龍口一、五龍口二、西五龍口前街、五龍口南巷、建設北路建一、建設北路建二、小溝街一、小溝街二、和平市場、新城南街、新城北街、新城西街、山右巷、上馬街東、上馬街西、東夾巷、萬壽宮、上官巷、文津巷、五一路、雙塔鐵宿一、雙塔鐵宿二、雙塔鐵宿三、雙塔鐵宿四31居民委員會。
1997年5月,增設雙塔寺一、雙塔寺二、雙塔寺三、雙塔寺四、雙塔寺五、雙塔寺六、幸福巷一、幸福巷二、建設北路三、府東街一、府東街二、上馬街進山、上官巷一、上官巷二、上官巷三、侯家巷、東安路、杏花南,撤銷幸福巷、五龍口二、小溝街一、小溝街二、上官巷、雙塔鐵宿一、雙塔鐵宿二、雙塔鐵宿三、雙塔鐵宿四,轄40居民委員會。
2001年9月,40居民委員會合併為14個。
2007年8月,撤銷新城南街,轄13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文廟、五一東街、上馬街一、上馬街二、山右巷、建設北路、新城北街、幸福、五龍口一、五龍口二、五龍口三、雙塔寺一、雙塔寺二13個社區。 [2] 

文廟街道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文廟街道下轄13個社區。 [1]  街道辦事處駐文廟巷21號。 [2] 
截至2020年6月文廟街道行政區劃詳情
文廟社區
五一東社區
上馬街一社區
上馬街二社區
山佑巷社區
新城北街社區
建設北路社區
幸福社區
五龍口一社區
五龍口二社區
五龍口三社區
雙塔寺一社區
雙塔寺二社區


文廟街道地理環境

文廟街道位置境域

文廟街道地處迎澤區東北部,距迎澤區人民政府2千米。東、東南與郝莊鎮接壤;南以迎澤大街,與橋東街道毗鄰,西南與迎澤街道相連;西至五一路,與柳巷街道相鄰;北起府東街五龍口街,與杏花嶺區杏花嶺街道大東關街道相交。行政區域總面積2.6平方千米。 [2] 
文廟街道

文廟街道地形地貌

文廟街道地勢東高西低呈長方形。

文廟街道人口

2011年末,文廟街道轄區總人口8.36萬人,另有流動人口8459人。總人口中,男性4.34萬人,佔52%;女性4.02萬人,佔48%;14歲以下1.17萬人,佔146;15—64歲5.36萬人,佔64%;65歲以上1.83萬人,佔2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32萬人,佔99.56%;有回、滿、壯、瑤、彝、苗、蒙古、布依、朝鮮、土家、錫伯等11個少數民族,共400人,佔0.4%。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4.0‰,人口自然增長率2.8‰。 [2] 

文廟街道經濟

2011年,文廟街道工業總產值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0.6%;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400人,比上年增長16%。
2011年末,文廟街道有商業網點1個,職工59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7.98%。
2011年末,文廟街道有郵政網點4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千米,投遞點4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1.1萬份、期刊0.5萬冊,業務收入15萬元。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70.8萬元。 [2] 

文廟街道社會事業

文廟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文廟街道有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2125人,專任教師87人;小學1所,在校生4615人,專任教師60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00人,專任教師10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2523人,專任教師201人。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3所。 [2] 

文廟街道科學技術

2011年末,文廟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5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人,經營管理人才424人,技能人才8人,農村實用人才40人。 [2] 

文廟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文廟街道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93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山西省羣眾藝術團、黃河少兒藝術團五龍口分團。
截至2011年末,文廟街道有中央、省、市、縣等8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2.3萬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 

文廟街道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文廟街道10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5%。 [2] 

文廟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文廟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72個,其中衞生院4所;病牀84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0.1張。專業衞生人員2000人,其中執業醫師100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I0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3.9人。
2011年,文廟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萬人次,住院手術1.6萬台次,出院病人1.9萬人次。 [2] 

文廟街道交通運輸

文廟街道有同蒲鐵路穿過,設有太原站

文廟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文廟街道因轄區內有古文廟而得名。 [2] 

文廟街道風景名勝

文廟街道轄區有文廟巷、文津巷、侯家巷、上官巷、萬壽宮、狄梁宮街、上馬街等老街道和文廟、皇廟、崇善寺等文物古蹟多處,有山西大學堂、太原女師,進山中學等歷史名校的誕生地。

文廟街道崇善寺大悲殿

崇善寺大悲殿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文廟街道辦事處崇善寺街9號。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志》記載,崇善寺原為隋煬帝行宮,唐初稱白馬寺,後改名為延壽寺、宗善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原址予以擴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修建完備;成化十六年(1480年)增修,嘉靖年間(1522—1566年)改名崇善寺。清同治三年(1864年)寺院被火焚燬,現存寺廟東西長119.2米,南北寬71.7米,佔地面積 8547平方米。沿中軸線建有山門、大悲殿,山門兩側為鐘鼓樓,大悲殿前兩側有鐘鼓亭,東側有東廂房,為原寺的四十六分之一。寺院現為山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 [3] 

文廟街道文廟

文廟原在城西縣前街(即今府西街西段)一帶。清光緒七年(1881年),汾河決堤,文廟毀於大水。水退之後,山西巡撫張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廢墟(今文廟址)之上,新建文廟。新建的文廟,佔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門、廡、柯,組成三進院落。1920年,文廟改闢為“山西省圖書博物館”;1951年,將一大批劫後餘生的文物,收藏於此,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山西省博物館”。 [3] 
參考資料
  • 1.    文廟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02]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薛維棟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68.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薛維棟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