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學或者音樂

(餘華創作隨筆集)

鎖定
《文學或者音樂》是中國當代作家餘華創作的隨筆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9月。
《文學或者音樂》所收錄了28篇文章,記錄了餘華三十年的個人閲聽史。在書中,餘華以“寫小説者”的敏鋭和同感力,反覆叩問,引領讀者走近博爾赫斯、福克納、卡夫卡契訶夫、馬爾克斯、肖斯塔科維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師,條分縷析他們的敍事技巧,抵達他們創作中的秘密所在,而這些經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閲讀和解讀中,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無論共鳴也好,反駁也好,這些繽紛時刻的來臨,都激盪出閲讀和原典之間的應力。 [1] 
作品名稱
文學或者音樂
作    者
餘華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隨筆集
首版時間
2017年9月
字    數
150千字

文學或者音樂內容簡介

《文學或者音樂》中收錄餘華28篇精讀筆記,他細剖詳解博爾赫斯、福克納、馬爾克斯、托爾斯泰、海明威、卡夫卡、契訶夫、茨威格等文學巨匠的傑作,條分縷析他們的敍事技巧,告訴讀者為什麼而讀以及如何去讀經典。 [2] 

文學或者音樂作品目錄

自序 和聲與比翼鳥
我能否相信自己
威廉· 福克納
胡安· 魯爾福
茨威格是小一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博爾赫斯的現實
契訶夫的等待
山魯佐德的故事
內心之死
卡夫卡和K
布爾加科夫與《大師和瑪格麗特》
西· 倫茨的《德語課》
我的阿爾維德· 法爾克式的生活
一個作家的力量
誰是我們共同的母親
伊恩· 麥克尤恩後遺症
失憶的個人性和社會性
文學和文學史
回憶和回憶錄
兩位學者的肖像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音樂的敍述
高潮
否定
靈感
色彩
字與音
重讀柴可夫斯基 [1] 

文學或者音樂創作背景

在自序《和聲與比翼鳥》中,餘華坦言音樂影響了自己的寫作,音樂是內心創造的,寫作則觸及音樂的深處,它們彼此影響,共同指向生命的寬廣。餘華寫道:“我曾經羨慕音樂敍述裏的和聲,至今仍然羨慕,不同高度的聲音在不同樂器演奏裏同時發出,如此美妙,如此高不可攀,而且在作曲家那裏各不相同,在舒伯特的和聲裏,不同高度的聲音是在互相欣賞,而在梅西安的和聲裏,這些聲音似乎在互相爭論,無論是欣賞還是爭論,它們都是抱成一團向着同一個方向前進。雄心勃勃的小説家也想在語言的敍述裏追求和聲,試圖展現同一時刻敍述的繽紛,排比的句式和排比的段落可能是最為接近的,可是它們僅僅只是接近,它們無法成為和聲,即使這些句式這些段落多麼精彩多麼輝煌,它們也不會屬於同一個時間,它們是在接踵而至的一個個時間裏一個個呈現出來。” [4] 

文學或者音樂作品鑑賞

文學或者音樂主題思想

一個人的閲讀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精神發育史和思想成長史。餘華的隨筆集《文學或者音樂》沉靜敍述作者閲讀文學經典和研讀傳世音樂作品的漫長過程、獨特感受,展現這種欣賞對於其小説創作的價值和意義。隨筆集中,餘華引用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名言:“寧肯去讀拜倫的一行詩,也不要去讀現在的一百多種文學雜誌”。先鋒派作家餘華始終把閲讀視為“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的惟一通道,正如他在隨筆集自序中所寫:“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閲讀,都會被它們帶走。我就像是一個膽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的衣角,模仿着它們的步伐,在時間的長河裏緩緩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正是這種不間斷的沉潛式閲讀,累積成餘華厚實彌堅的文學功底,也激盪出他難以抑制的寫作衝動。
書籍作為人類靈魂的鏡像,是一個人審視和探索自己精神世界的內在路徑。在餘華看來,經典文本和個人閲讀如同《山海經》裏僅有一隻眼睛、一個翅膀的蠻蠻,只有與同類合體後才能振翼高飛、翱翔九天,“看似安靜的閲讀實質動盪澎湃,每個讀者都會帶着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去閲讀,在閲讀的同時喚醒自己經歷裏的細節、情節和故事。這樣的閲讀會在作品的原意之上疊加出一層層的聯想,共鳴也好,反駁也好,都是繽紛時刻的來臨。”對於作家來説,那些經過時間長河淘洗所存留下來的經典之作,如書中提及的《喧譁與騷動》《燃燒的原野》《小徑分岔的花園》《變形記》等,是自己作品吸收養分增添能量的常青藤,勞作果實的飽滿芬芳絕非作家個人的成就與榮耀,而是對茨威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博爾赫斯和卡夫卡等先輩作家們的回饋與報答,因為果實汁液中浸潤着這些大師們的優質文化基因。對於那些沒有能力用文字向大師表達敬意的普通讀者而言,人生的每段歷程也是累累碩果,經典作品的涵育與滋養使他們平淡的生活同樣散發出明麗的光彩,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文明的沉積與傳承、賡續與流佈,正是通過這最簡單也是最私密的方式——閲讀來實現和完成的。 [3] 

文學或者音樂藝術特色

作為作家的餘華,不僅沉浸於閲讀經典,而且更善於以小説的神態和樣貌講述閲讀經典的欣喜與收穫,這就使他的讀書隨筆像敍事作品一樣有跌宕起伏的開篇、詭異多變的懸念、靜水深流的描述、枝蔓繁複的結構、飛流直下的收尾。這種敍述方式無疑豐富了表達策略,但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主題內容,使那些獨特的閲讀發現掩映在細密瑣碎的文字背後變得忽隱忽顯。但千萬不要把這種穿透力極強的行文方式看作小説家的炫耀甚至賣弄,恰恰相反,餘華的閲讀隨筆是平實內斂的,他那些高密度的比喻不是修辭性的,而是為了拓展解讀作品時的敍述空間和美學張力,在比喻的不確定性中試圖逾越隨筆的語言規範。 [3] 

文學或者音樂出版信息

2017年9月,《文學或者音樂》由譯林出版社首次出版。2021年12月,由譯林出版社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文學或者音樂》
2017年9月
譯林出版社
978-7-5447-6984-6
[1] 
《文學或者音樂》
2021年12月
譯林出版社
978-7-5447-8819-9
[5] 
《文學或者音樂》不同版本封面

文學或者音樂作者簡介

餘華 餘華
餘華,中國當代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60年4月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在細雨中呼喊》《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説獎(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獎(2014年)、塞爾維亞伊沃·安德里奇文學獎(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納文學獎(2018年)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