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

鎖定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Prince Kung’s Palace Museum),簡稱恭王府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是集文物保護、博物館建設、旅遊開放、文化空間營造、文化產業開發等職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機構,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佔地面積6.1萬平方米,包括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有建築羣落30餘處,分東、中、西三路,每一路由南至北貫穿多個四合院 [38] 
1982年2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內的恭王府及花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2017年5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被評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12] 
2023年6月12日至2023年11月30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將對恭王府花園水榭、棣華軒、妙香亭、沁秋亭等六處文物建築進行修繕。 [41] 
中文名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
外文名
Prince Kung’s Palace Museum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佔地面積
61000 m²
類    別
綜合性博物館
景點級別
AAAAA級
投用時間
2008年
開放時間
8:30—17:00(16:10停止檢票,法定節假日除外,週一全天閉館)
門票價格
40元/人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歷史沿革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和珅宅時期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大學士和珅奉旨建十公主府。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公主府基本建成。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慶王府時期

清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皇帝將和珅宅第賜其弟(乾隆第十七子)慶郡王永璘,是為慶王府。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恭王府時期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將慶王府賜給其六弟恭親王奕訢
清咸豐二年(1852年),恭親王奕訢遷居此府,始稱恭王府。
民國元年(1912年),奕訢嫡孫溥偉將恭王府所藏文物(除字畫外),全部賣給日本山中商會的山中定次郎
民國九年(1920年),溥偉因復辟清王朝籌集經費及生活所迫,將恭王府抵押給天主教教會 [28] 
民國十年(1921年),恭王府主殿銀安殿連同東西配殿在內的整個院落,因正月十五元宵節夜燒香失火被毀 [22] 
民國十三年(1924年),隱居西山的溥偉之弟溥儒、溥僡及母回到恭王府花園居住。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輔仁大學時期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輔仁大學用19萬法幣購得恭王府。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輔仁大學開始大範圍招收女生,恭王府隨改稱輔仁女院,由聖神修女會管理 [29]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建國後時期

1950年,輔仁大學由中央教育部接辦,其後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於府邸部分成立了北京藝術學院 [28] 
1979年,文化部修建隊進駐恭王府,花園搬遷修繕工作正式開始 [1] 
1987年,國務院確定恭王府歸文化部管理 [28] 
1988年,恭王府花園對社會開放 [28] 
1989年,中國音樂學院大學部遷入新址,但學院附中仍然佔用着府邸南側的兩座白樓 [2] 
1997年,文化藝術出版社遷出恭王府花園 [28] 
200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從恭王府府邸遷出。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5萬美元用於府邸多福軒的修復 [2] 
2005年12月5日,“恭王府府邸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啓動 [3] 
2006年10月,恭王府府邸最後一家佔用單位——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完成搬遷。11月23日,舉行“恭王府府邸騰退完成暨恭王府掛牌儀式”,宣告歷時28年、投資數億元的恭王府府邸騰退工作結束 [3] 
2017年10月1日,恭王府博物館數字體驗館正式向遊客開放 [17] 
2018年6月26日,恭王府博物館獲得西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改造項目補助款19.1萬元,用於園區標識牌、南廣場東側廁所改造。9月28日,正式改名為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12月25日,啓用電子網絡購票系統 [18] 
2022年12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英文網站全新改版正式上線。
2023年4月17日,恭王府博物館新館徽亮相,建館40週年專用的標誌同時發佈 [39] 
建館40週年標誌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建築佈局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銀安殿

銀安殿 銀安殿
銀安殿俗稱銀鑾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最初的銀安殿連同東西配殿在內的整個院落於1921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夜因燒香失火被毀,現銀安殿院落為復建。
銀安殿東西有配樓,各廣九間,覆灰瓦。銀安殿檐角上的垂脊獸為七個,正脊兩端用螭吻,正殿中設座,高八尺,廣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繪五色雲龍,座後屏三開,上繪金雲龍,均五爪 [22]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嘉樂堂

嘉樂堂 嘉樂堂
銀安殿後為嘉樂堂,是王府中路的最後一進正廳,五開間,硬山頂,前出廊。大門正上方懸“嘉樂堂”匾額。
嘉樂堂是和珅時期之建築。目前仍懸掛“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説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以薩滿教儀式為主。
目前嘉樂堂已經改為展室。嘉樂堂往北是佛樓 [23]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葆光室

葆光室 葆光室
葆光室位於府邸西路,在和珅與慶王時期為客廳,在恭親王時期,是秘密客廳,接待王爺至親所用。“葆光室”的匾額為咸豐帝臨幸恭王府時,御題給恭親王奕訢的。葆光室內天花板和樑上彩畫多以花草為主圖案,以祥雲襯托,透露出祥和、平靜,其中的蓮花、菊花、桃花帶有吉祥長壽、連生貴子的寓意 [24]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錫晉齋

錫晉齋 錫晉齋
錫晉齋是府邸西路最後一進院落,在和珅時稱為“嘉樂堂”、在慶王和恭親王時稱為“慶宜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絲楠木的室內裝潢,用料考究,耗資巨大。名貴的金絲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藝精美絕倫,這樣的奢華裝飾與故宮寧壽宮類似。地面金磚是一種名貴的火山岩,經過打磨,呈現出金黃色花紋,配合金絲楠的精雕細琢,顯得滿目華麗 [26]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多福軒

多福軒 多福軒
多福軒俗稱“藤蘿院”,恭親王時期稱之謂“多福軒”,是王府的穿堂客廳,主要用於主人日常接待來客、親友或前來回稟公事的下屬,兼用作存放皇帝送來的禮物 [25]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樂道堂

樂道堂 樂道堂
樂道堂位於府邸東路第四進院落,清代按照以東為尊的習俗,宅院裏最主要的人物住在東路,恭親王奕訢以此為起居處後,改名“樂道堂”,並自稱“樂道堂主人”。“樂道堂”原名為道光皇帝親筆,是奕訢大婚前移居圓明園阿哥所時所題,奕訢為銘記父親,將自己在阿哥所、海淀舊居、恭王府的居處、陵寢的正堂均命名為“樂道堂”,道光皇帝題匾懸掛在陵寢正堂,其餘處是複製的匾額 [27]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王府三絕”

後罩樓
後罩樓 後罩樓
後罩樓位於府邸和花園的銜接處,111間房屋連成一排,達180多米長,是中國王府類建築中最長的樓,被形容為“99間半房子”。此樓前檐出廊,後檐牆上每間上各開一窗,上層為形式各異的什錦窗,窗口磚雕精細,樓梯原為木假山形。樓中間偏西一間的下層有過道門,通向府後的花園。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 [21] 
西洋門
西洋門 西洋門
西洋門位於花園中路最南端,是花園的正門,稱“靜含太古”,為奕訢所建。門由漢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圓明園大水法海園門所建,西洋拱式風格,十分氣派。門額外刻“靜含太古”,內刻“秀挹恆春”。西洋門也是園內唯一的西式建築,可以體現出園主人希望通過學習西方文化和技術來挽救清朝統治之意。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 [19] 
大戲樓
恭王府大戲樓 恭王府大戲樓
恭王府大戲樓,建於同治年間(1862-1874),是恭親王及其親友看戲的場所。這座戲樓是中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大戲樓。在清廷檔案中,戲樓均稱為“大戲房”。建築面積685平方米,其建築形式採用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構,據説整個大戲樓雖為磚木結構建築卻沒有用一根鐵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戲樓的聲音效果。大戲樓為了保證聲音逼真,將戲台底下掏空後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構造增大了共鳴混響空間,使觀眾身處戲樓裏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聽到不借助任何傳聲工具的演員的演唱。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 [20]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館藏文物

藏品簡介
藏品圖片
《壽桃》(紙本立軸)
長159釐米,寬46釐米。
“芳醴自有劉伶釀,獻壽還求王母桃。公潛之壽,心畬”,鈐四靈“溥儒”印等 [11] 
《壽桃》 《壽桃》
黃花黎圈椅
明,長69釐米,寬53.5釐米,高101.5釐米。
黃花黎木製,椅圈五節四接,正中安弧形椅背,靠背上部雕圖雲開光“壽”字紋樣。四角立柱與腿一木連做,“s”形聯幫棍。席心座面。牙條與腿的轉角處有透雕卷草紋託角牙子。腿間管腳棖自前向後逐漸升高,稱“步步高趕棖”,寓意步步高昇。四腿外撇,稱側腳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穩定感。
陳增弼先生在其撰寫的《明式傢俱的功能與造型》中曾稱讚這把圈椅為“四百年前設計很成功的一件實物傢俱”。此椅早年為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先生收藏,曾收入其1944年編著出版的《中國花梨傢俱圖考》一書。2006年由其夫人曾佑和女士捐贈給恭王府博物館 [10] 
黃花黎圈椅 黃花黎圈椅
黃花黎理石面書桌
明,長107.3釐米,寬68釐米,高86.5釐米。
書桌,黃花黎木製。面心鑲大理石,面下鑲牙條,加羅鍋棖短佬。四角方向有小牙頭,每條腿上有三個不同方向的牙子,俗稱“一腿三牙”,是明式傢俱常用的一種裝飾手法。
此桌早年系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先生收藏之物,並收入其編著的《中國花梨傢俱圖考》。2006年由其夫人曾佑和女士捐贈給恭王府博物館 [9] 
黃花黎理石面書桌 黃花黎理石面書桌
黃花黎藤面美人榻
明,長139釐米,寬78釐米,高48釐米。
黃花黎木製,榻面攢邊框,軟屜,座面下有束腰,三彎腿,壼門牙條上雕卷草紋渦紋足,此榻造型簡練、舒展。具有空靈韻味,為明式傢俱風格的典型代表 [8] 
黃花黎藤面美人榻 黃花黎藤面美人榻
黃花黎萬曆櫃
明,長104釐米,寬63釐米,高183.5釐米。
此組櫃通體黃花黎制,上層亮格有後背板,三面安壼門券口,券口飾螭紋,兩側各有欄杆並透雕螭紋。下部矮几處飾螭紋,與上層呼應。兩扇櫃門光素平整,上安橢圓形葉面,吊牌及鎖丟失。櫃門內是一板兩屜的格局,其中一櫃屜門雕梅花紋飾,一櫃屜門雕蓮花紋飾,非常精美雅緻。
萬曆櫃因樣式流行於明代萬曆年間而得名,而以黃花黎製作,且完整成對傳世至今的,當屬彌足珍貴 [6] 
黃花黎萬曆櫃 黃花黎萬曆櫃
黃花黎二屜悶户櫃
明,長85.3釐米,寬45釐米,高82釐米。
悶户櫃是一種具備承置物品和儲藏物品雙重功能的傢俱,專置有抽屜,抽屜下設有可供儲藏的箱體空間。此櫃聯二櫥,通體黃花梨木製,正面抽屜二隻,下有悶倉,壼門式牙條,兩側安卷草紋託角牙子,有明顯的側腳收分。原為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先生舊藏,後於2006年由其夫人曾佑和女士捐贈給恭王府博物館 [7] 
黃花黎二屜悶户櫃 黃花黎二屜悶户櫃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展出內容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清代王府文化展

清代王府文化展 清代王府文化展
清代王府文化展位於銀安殿正殿,展覽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清代的封爵制度”,第二部分為“王府的建築和規制”,第三部分為“身系國家的大清王公”。讓觀眾從封爵制度、王府和王公的政治、軍事、外交作用來初步瞭解清代王府文化 [30]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恭王府府邸修繕實錄

恭王府府邸修繕實錄 恭王府府邸修繕實錄
恭王府府邸修繕實錄展位於後罩樓一層東側,展覽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金碧彩章,朱顏重綻”,第二部分為“統籌規劃,合理設計”,第三部分為“嚴格管理,精心施工”,第四部分為“尊重歷史,不留遺憾”,第五部分為“科學保護 古藝新彩”。恭王府不是一處普通的歷史建築,而是國家級的文物建築,它是飽含豐富歷史信息的載體。這座建築所記載的,從乾隆後期到同治、光緒乃至民國年間,200多年建築變化的歷史得以完整體現,成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直接證物 [31]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恭王府歷史沿革展

恭王府歷史沿革展 恭王府歷史沿革展
恭王府歷史沿革展位於葆光室正殿,展覽分為“和珅”、“恭親王奕訢”、“私屬皇室宅園”、“公共文化空間”四部分,全面介紹恭王府曾經作為和珅宅、和孝公主府、慶王府、恭王府、輔仁大學和現代文化空間的歷史沿革情況。同時展示天花脊檁彩繪及地面舊有金磚。葆光室正殿天花彩繪保存完整,傅彩古雅,其中脊檁部分為清中期包袱式宋錦圖案蘇式彩繪 [32]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神音禪韻——恭王府宗教生活展

神音禪韻——恭王府宗教生活展 神音禪韻——恭王府宗教生活展
神音禪韻——恭王府宗教生活展位於後罩樓一樓無量居,展覽通過歷史資料、遺蹟遺存照片和部分實物的展示,全面、客觀地介紹了清代恭親王奕訢時期,恭王府內的宗教活動情況,包括府主人對薩滿教、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信仰和膜拜 [33]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文化活動

2020年5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舉辦“雲講國寶”直播活動 [36] 
2022年4月19日至6月19日,“丹青記憶,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在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開啓首展 [35] 
2022年7月25日至8月7日,“府苑拾趣——2022年宮廷金魚特展”在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開展 [37] 
2023年4月17日,“走,去恭博——恭王府博物館創建40週年系列活動媒體見面會”在恭王府大戲樓舉辦。 [40] 
2023年9月27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在法國巴黎聯合舉辦"恭王府服飾秀"活動。 [42] 
2024年4月29日,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主辦的“汲古高歌——恭王府博物館藏溥心畬畫稿研究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樂道堂展廳開幕。 [43]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現任領導

馮乃恩:館長、黨委書記 [42]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所獲榮譽

2013年5月,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被評為第二批國家二級博物館 [16] 
2017年5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被評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12]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文物保護

1982年2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內的恭王府及花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2010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的恭王府文物保護修繕工程被授予國家傳統建築文化保護示範工程 [15] 
2017年10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內的恭王府大戲樓被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列為2018年世界建築文物關注名單 [17] 
2021年9月29日,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的官式建築營造技藝(恭王府)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4]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參觀信息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地理位置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開放時間

8:30—17:00(16:10停止檢票,法定節假日除外,週一全天閉館) [34]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交通路線

  • 公交
乘坐北京公交3路、4路、13路、42路、107路、111路、118路、612路或觀光3線至北海北門站下車 [5] 
  • 地鐵
乘坐北京地鐵6號線,北海北站下車,B東北口出。線路1:沿三座橋衚衕前行200米;線路2:沿龍頭井街前行300米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