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學論與生活

(2001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教學論與生活》是2001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翔輝、杜殿坤。
中文名
教學論與生活 [1] 
作    者
贊科夫
譯    者
俞翔輝
杜殿坤
出版時間
2001年1月1日
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頁    數
180 頁
ISBN
9787504120885
類    別
書籍
定    價
9 元

教學論與生活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講述其16年對教學與發展問題進行實驗研究的成果。有俞翔輝,杜殿坤等的漢譯本。 [1] 
贊科夫是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博士,蘇聯教育科學學院院士兼普通教育學研究所教學與發展問題實驗室領導人。他自己的教學論思想核心:教學要在學生的一般發展上取得儘可能大的效果。他認為青年人畢業後,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新的科學發明和技術,只有具備了相應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品質的人,才能迅速的辨明方向和掌握新知識。所以他在1957---1977年的20年裏,在實驗室中進行了“教學和發展的關係”這一課題的研究。
本書是贊科夫(1901―1977)持續16年對教學與發展問題進行實驗研究的成果。作者在書中扼要地闡述了自己的教學論思想,這一思想的核心是:教學要在學生的一般發展上取得儘可能大的效果。作者認為學生的一般發展對於他們從學校畢業後的活動的意義,是無論怎樣估計也不會過高的,因為青年人從學校畢業後,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的科學發明和新的技術,而只有具備了相應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品質的人,才能迅速地辨明方向和掌握新的知識。作者在書中還對教學中的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問題作了概括的論述;對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對教學論科學的發展途徑闡述了自己的一些意見。他認為必須在教育實驗過程中綜合地研究教學教育過程,從中弄清教學論的規律,並找到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論與生活》 - 本書目錄 序言第一章 教學與發展第二章 教學中的整體和局部第三章 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第四章 教學論科學的發展途徑 《教學論與生活》 - 文章節選 第一章 教學與發展教學與發展的關係問題 教學與發展的關係,既可以作為心理科學的課題,也可以作為教育學的課題來研究。雖然在研究教學與發展關係的這兩條渠道之間不能劃一條截然的界限,然而畢竟還是有必要把它們加以區別的。在心理學中,並不提出制定一定的教學體系或教學方法的任務,關於教學對發展的影響問題只作一般性的考察,而重點是放在對發展本身的研究上,放在對發展進程的研究和對所取得的心理學事實的理論説明上。
贊科夫的《教學論與生活》一書中也着重論述了這一內容,下面我想從教學與發展的關係問題,實驗教學,學生在實驗教學條件下的發展,教學的可接受性原則四個方面解讀一下贊科夫的教育思想及啓示。
一、 教學與發展的關係問題
贊科夫在書中總結了一些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對此問題的見解並表明了自己對此問題的獨到看法。彪勒認為:發展,第一,素質;第二,素質實現的目標和方向。斯騰認為:個性的核心就在於它是內在的固有目的的體現者。贊科夫認為他們的觀點與科學地,因果地理解發展是根本對立的,他比較贊同的觀點是,維果茨基認為:教學可以走在發展的前面,教學不僅建立在發展的已經完成的程序上,而首先建立在那些還未成熟的心理機能上。並推動它們的形成的形成前進。科斯丘克:教育在兒童個性的發展中起決定的主導作用。烏申斯基:肯定形式教育和實質教育並發展學生思維。達尼洛夫認為教學對於學生智力發展產生影響的重要條件是讓學生把他們以前用過的思維邏輯運算和方式用到學習新材料上去。
正是由於如此多的爭論,觀點,所以贊科夫認為當教學論中談到要在學生的發展上去得預期的教育結果的教育學途徑時,就特別要正視教學方法和方式。探索的方向就是:從上述觀點出發來探究相應的方式方法,創立一個着眼於學生的一般發展的教育論體系,學校在學生的發展上所做的工作,不是按照個別的零散的線索,而是作為一個整體過程進行的。所以贊科夫創立了“實驗教學”。
二、 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就體現了贊科夫的中心思想:教學要在學生的一般發展方面達到儘可能比較高的效果。
(一) 他的實驗教學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 先對新的教學途徑即(實驗教學)和傳統教學這兩個方面的效果加以比較。看一看實驗班學生的一般發展的進程以及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
2. 在一個實驗班的實際教學和教育工作過程中,對每一個教學日都預先進行周密的思考,時候進行認真分析。
3. 在四年時間裏(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及對整個的班集體,也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了詳細而多方面的分析。 4. 編寫出版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實驗教科書,並試用。
(二) 在這個實驗體系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實驗教學的五大原則
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特徵,並不在於提高“平均的難度標準”,而是首先在於展開兒童的精神力量,是這種力量有活動的餘地,並給以指導。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在尊重兒童已有認知水平與興趣的基礎之上,選擇稍高於兒童原有水平的內容。這一點與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相類似,二者都注重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提升,通過層層遞進的難度階梯,使得兒童在成人及自身的幫助下不斷髮展。 2. 學習大綱教材時快速前進的原則,意味着要不斷地以始終是新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大腦,不要原地踏步,不要單調的重複已經學過的東西。但在這裏贊可夫也認為,兒童學習的進度並非越快越好,一切學習的進度以前一階段的掌握水平作為基礎。只有兒童良好的掌握當前一階段的內容後,才可進行下一階段的練習。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應為兒童提供更多實踐練習的機會,將兒童所學所思通過實踐的方式進行檢驗與展示。在練習過程中,兒童一方面將已有經驗加以鞏固;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在實踐過程中,兒童通過自我探尋的方式發現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開始產生探索解決的慾望。此時,教師則應把握住這一學習的關鍵點,讓兒童在興趣的驅使下探索學習更多的內容。
3. 理論知識起主要作用。這就要求把教學的認識方面提到首要的地位,這不僅是促進學生髮展的強大手段,也是切實掌握技能和技巧的可靠基礎。而對於學前兒童來説,認知發展同樣具有重要地位。但相對於中小學課堂書本學習不同是,在學前教育範疇內兒童的認知發展形式更具有直覺感性色彩。具有具體形象思維的兒童更容易在活動或是交往中習得相應經驗,因而在日常幼兒園生活中,教師應幫助兒童克服由於抽象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成熟所帶來的弊端,通過實物呈現、遊戲、日常交往等形式,將兒童所需掌握的經驗藴於其中,使兒童通過模仿、練習等形式不斷強化。

教學論與生活特色及評論

本書對於我們在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何組織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可供中小學教師、教育學和心理學專業的師生以及教育科學工作者參考。

教學論與生活本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教學與發展
第二章 教學中的整體和局部
第三章 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
第四章 教學論科學的發展途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