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學心理學

(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研究教學情境中知識與技能習得規律的一門學科,教育與心理學緊密融合在一起。
中文名
教學心理學
作    者
張大均,江琦|主編:張大均,呂達
出版時間
2005年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
7107184725
定    價
31 元
開    本
16 開

教學心理學內容簡介

教學心理學(instructional psychology)自1969年提出以來,一直受到西方心理學界尤其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界的重視,出現了以教學心理學為研究取向的教育心理學和以學與教為研究取向的教育心理學。20世紀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學家格拉塞(R.Glaser,1978)主編的《教學心理學的進展》叢書的問世,總結了此前該領域研究的成果,推動了教學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證研究。20世紀80~90年代教學心理學在西方心理學界(特別是美國心理學界)受到空前重視,許多有國際聲望的心理學家,如加涅(R .M .Gagne)、奧蘇伯爾(D.P.Ausubel)等,從狹小的實驗室走向了廣闊的課堂,研究學校教學情境中主體的心理活動現象、特徵、效應和規律,使教學心理學不僅成為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而且成為教育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領域。 [1] 

教學心理學教學

教學,即上課,是老師授課,學生聽課而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它既有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嚴格嚴肅性一面,也有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活潑活泛性一面。説白了,課堂教學就是一種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一個是以知識傳遞為表現形式的信息交流;一個是以心理共鳴為影響特徵的情感溝通。由此,信息交流在情感溝通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同時激起並維持感情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得以發生發展。其良好的心理影響,是構成和諧統一的最佳課堂教學情境因素。
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心理影響
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實際就是心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其“心理”上的東西,雖然摸不着,看不見,但它是客觀存在的,並對教學效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老師上課感情真摯投入,直接影響學生聽課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此在情感中萌生,學生的情感流露,將直接影響着老師講課的心境和教學能力水平的發揮。所以,良好的教學,必須有良好的心理影響作為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促其產生積極有效的教學途徑。

教學心理學作品影響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
作為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主動做好感情的投入,使其產生良好的心理影響。首先是捧出一片愛心。教師只有熱衷教育事業,熱愛教學工作,熱情幫助學生,才能對教學樹立起責任感來,才能對學生流露出真情實感,才能有滿面的笑容面對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感受到老師的可敬可親,因此,學生便很快做出情感的回報,“親其師”而“信其道”。其次是奉獻一片真誠。教師的真誠主要體現於教態上,上課準備充分,授課認真誠懇,做到不應付不馬虎,語言活潑,條理清晰,言辭準確,板書規範,字體工整,語調語氣親切富於變化,教學的方式方法靈活多樣,加之教師治學嚴謹,學生自然會在聽課中嚴格要求自己,並能積極而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再次是帶來一片歡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決定教學氣氛,營造學習氛圍的導演和主持人,同時也是主要演員。課堂猶如舞台,師生同台演出始終應該是活潑愉快的,輕鬆健康的。老師娓娓道來,講得舒心痛快,富有情趣和感染力,學生才愛聽才想聽,學生才津津有味 ,才興致勃勃,才樂於接受。學生的理解程度才由此入情入理入深,知識的點撥才使得他們學習的慾望見長,封凍的心理情結在課堂教學中常系常解,使得他們在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課堂上經常覺得新鮮,且有入深山老林而後豁然開朗之情境。因此,這就要求老師授課時精神飽滿,情緒樂觀,話語生動,邏輯性強,不時來點幽默和風趣。根據需要穿插講一些感人的事例,使之構成一種良好的心理影響,才能使教師和學生都感受到美的享受,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學生對老師的影響
作為學生,在課堂上應積極調動情感,保持和端正良好的學習心態。第一,表現出聽課的期待感。老師微笑着步入教室走上講台時,同學們應恭敬地坐在座位上,並流露出歡迎和盼望老師來講課的心情所表現的期待感。加之課本、文具和筆記等都準備就緒,儼然有一種聚精會神和全神貫注的聽課架勢。這種心理情感的擁有和表現,自然影響着老師,使得老師更具有講好課的興致和信心。第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應該有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尤其是學生需要保持這種精神狀態。在課堂上,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認真聽,注意看,老師提問、設疑等都應積極思維、應答和配合。老師講課和發問時,所給予會心的和讚許的微笑,這就説明老師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同時也是對學生的努力學習表示由衷的肯定。這種心理影響,越發使老師心境振奮,思維敏捷,講課更趨神飛揚,錦言妙句隨時呼之即出,課堂上高潮迭起。由此生動的教學,進一步激起了同學們聽課學習的興趣。第三,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求知可以説是人類的一種共同特性,慾望是因人而異。對於青少年學生的求知慾望,我們更應該看到和懂得,他們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最佳時期,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尋求和獲取更多更好更有用的知識,伴隨着他們成長,以致將來他們有出息,能幹出一番事業來。求知慾望的強烈,學生就不會把上課學習當作一項苦差事,而且會表現出飽滿的學習精神和如飢似渴的學習勁頭。學生的強烈求知慾望,在課堂上迸發出的積極性,對老師將會產生一種感染和莫大的鼓舞。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便更加融洽和主動。
相互心理影響
課堂中師生間的相互心理影響,也會形成惡性循壞的一面。教師上課準備不充分,上場倉促,信心缺乏,疲於應付;加之,面無表情,語調平淡,言之無味,此時不是催眠曲勝似催眠曲;再之,課前的一些不愉快心情或愁緒帶入教室,重者,眼生怒氣,滿臉兇相,動輒訓斥學生,輕者,無精打采,失意倦態,教學毫無熱情。這都將給學生以消極的影響,使學生產生反感的心理。作為學生,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或心神不定,做小動作,甚至表現厭學,打瞌睡,不配合老師等,都將影響和破壞教師授課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教學不能正常有效地進行,並且制約着老師教學水平的很好發揮。
因此,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只能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創造努力的結果。彼此尊重和感染,相互理解和影響,教學積極,配合默契,方向一致,目標明確,才能在課堂這個教學舞台上演奏出和諧悦耳的美妙樂章。——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2010年2月作家出版社。

教學心理學定義

何謂心理影響?心理影響是師生之間互相促動對方積極進取的心態影響,由此實現心領神會的心靈溝通,達成一種情感默契,從而形成教學上的良性循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