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故鄉

(李金髮創作新詩)

鎖定
《故鄉》是現代詩人李金髮於1922年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一共有三節,第一節寫夢境;第二節詩從夢境拉到回憶;第三節抒情。作者在詩中截取了童年或少年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以夢境和回憶構織出了一幅圖畫。全詩寫的都是童年往事,因此還帶有一種純真美,讀之回味無窮。
作品名稱
故鄉
作品體裁
新詩
作    者
李金髮
出    處
《微雨》
創作時間
1922年

故鄉作品原文

故鄉
得家人影片,長林淺水,一如往昔。餘生長其間近二十年,但“牛羊下來”之生涯,既非所好。
你淡白之面,
增長我青春之沈湎之夢。
我不再願了,
為什麼總伴著
莓苔之綠色與落葉之聲息來!
----
記取晨光未散時,
——日光含羞在山後,
我們拉手疾跳著,
踐過淺草與溪流,
耳語我不可信之忠告。
和風的七月天
紅葉含淚,
新秋徐步在淺渚之荇藻,
沿岸的矮林——蠻野之女客
長留我們之足音。
----
呵,飄泊之年歲,
帶去我們之嬉笑,痛哭,
獨餘剩這傷痕。 [1] 

故鄉創作背景

詩人身居異國得到親人寄來的照片,於是引起了一段情思。詩人為廣東梅縣人,在二十歲的時候,即1919年赴法國留學,二十年家鄉生活是漫長而難忘的,眼下這種遠離故鄉,隻身飄泊的日子也不是自己心安理得的。於是詩人由一張“影片”勾起的情思,寫出了這首與晦澀的象徵詩風格迥異的清新而親切的思鄉曲。 [2] 

故鄉文學賞析

此詩第一節寫夢境。“你”自然是夢中的童年女友。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你”那令“我”難忘的美麗“淡白”的面孔,常常走進“我”的“青春沉湎之夢”,雖然“我”已不願再咀嚼那早已逝去的時光了,可是“你”那純潔美麗的“面孔”,總是伴隨着故鄉的“莓苔之綠色與落葉之聲息”而進入“我”的夢中。可見情感這東西確實是難以捉摸的。一種不可排遣的情思,在一句“為什麼總是”的問句中傳達出來,給人一種欲舍難忘,蕭瑟而繾綣的感覺。逝去的時光中,詩人有一種回味的甜蜜之感。“莓苔之綠色”與“落葉之聲息”,均為消逝、久遠、冷落之意象,用在這裏,同“淡白之面”組合在一起,詩人的“青春之夢”是帶着怎樣一種甜蜜的憂鬱。
第二節詩從夢境拉到回憶。詩人以舒緩的調子寫了兩個無憂無慮的少年男女在山野中嬉戲、漫步的情景。清晨,未散的霞光飛灑在淡藍的天空,太陽“含羞”地躲在“山後”,不願過早地跑出來。“我們”手拉着手,跳過溪流,漫步在淺草之上,和風吹拂着“我們”,幾片含着露珠的紅葉告訴“我們”,又一個美麗的嶺南的秋天,已經踏着水邊的荇藻輕輕走來。“我們”無目的地穿行在山林之中,忘記哪裏才是道路,沿岸那些矮矮的灌木林像“蠻野的女客”一樣糾纏着“我們”,並且使“我們”的足音長久地留在那裏了。
有了上面兩節的如夢似幻的鋪敍之後,最後三行詩中詩人的感傷就顯得真切,漂泊異國他鄉的歲月,遠離了童年那種嘻笑、痛哭相伴的天真之情,留給詩人的,只有深深刻在內心的“傷痕”。
詩人截取了童年或少年生活中一個片段,以夢境和回憶構織的圖畫。唱出了自己心中甜蜜而又悲愴的歌。傳統的移情於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方法,在詩人的筆下得到了嫺熟的運用。詩人以夢與回憶這個中介,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把遠景推成近景,在景與人的動態中,把人的感情美推到了鏡頭的中心,而在這近景的人情美的背後,讓思鄉漂泊的痛楚之情得到充分的體現。 [3] 

故鄉名家點評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李復威《現代名家袖珍抒情詩賞析》:這首詩選材角度新穎別緻,道出了遠離故土的遊子們的共同情感特徵。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融和,使全詩意境深邃悠遠。另外,因為全詩寫的是童年往事,因此還帶有一種純真美,讀之回味無窮。 [4]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德明《詩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在李金髮看來,過去的時光是與美好和歡樂相伴的,是真切的:“記取晨光未散時,/——日光含羞在山後,/我們拉手疾跳着,/踐過淺草與溪流,/耳語我不町信之忠告。”而現在,存在的虛浮和生活的失意使他的時光成了產生綿綿不絕的幽怨之情的場所,過去的歡樂和美好與現在的虛浮和失意構成了鮮明的對照,基於此,他寧願相信現在的時光是虛幻的、不真實的。 [5]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石《新詩鑑賞辭典》:詩人截取了童年或少年的生活中一個片段,以夢境和回憶織成的圖畫,唱出了自己心中甜蜜而又悲愴的歌。傳統的移情於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方法,在詩人的筆下得到了新的處理:詩人以夢與回憶這個中介,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把遠景推成近景,在景與人的動態中,把人的感情美推到了鏡頭的中心,而在這近景的人情美的背後,讓一種思鄉漂泊的痛苦之情得到充分的表現。 [2] 

故鄉作者簡介

任鈞(1909~2003),原名盧奇新,後改為盧嘉文,筆名有盧森堡、葉蔭等,廣東梅縣隆文人。九三學社成員。1926年開始詩歌創作,1928年後歷任太陽社、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詩歌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員,大夏大學、四川省立戲劇學校教授,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師範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著有詩集《冷熱集》、《戰歌》、《任鈞詩選》、《為勝利而歌》,詩論集《新詩話》,譯著長篇小説《鄉下姑娘》、《愛的奴隸》,專著《俄國文學思潮》、《藝術方法論》、《托爾斯泰最後日記》等。 [6] 
參考資料
  • 1.    李金髮著.微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06:71
  • 2.    公木主編.新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3:198
  • 3.    呂桂田,代漢林等編.精美詩歌賞析 睿智敍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12:49
  • 4.    李復威主編.現代名家袖珍抒情詩賞析:同心出版社,1995年:15
  • 5.    張德明著.詩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POETRY STUDY: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12:191
  • 6.    謝冕主編;章亞昕本卷主編.百年新詩 社會卷: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