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擢髮難數

鎖定
擢髮難數(拼音:zhuó fà nán shǔ)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1] 
“擢髮難數”的原義是拔下全部頭髮,難以數清,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擢髮難數
拼    音
zhuó fà nán shǔ
近義詞
罄竹難書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反義詞
微不足道屈指可數微乎其微
注音字母
ㄓㄨㄛˊ ㄈㄚˋ ㄋㄢˊ ㄕㄨˇ
成語出處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擢髮難數成語出處

范雎曰:“汝罪有幾?”
曰:“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西漢·司馬遷《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擢髮難數”。 [1] 

擢髮難數成語故事

戰國中期,魏國有個很有才學的人,名叫範睢。儘管他學就匡世治國之才,卻得不到重用。一次,魏國派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也叫範睢加人隨員隊伍,以壯聲勢。 [3] 
誰知到了齊國後,齊襄王久慕範睢的大名,就派人賜他十斤黃金,還有牛酒,但被範睢委婉地拒絕了;而齊襄王對須賈等人則遲遲不予接見。為此,須賈妒而生疑,以為范雎與齊國有私通。回國後,就在國相魏齊面前,説了範睢的壞話。魏齊信以為真,便以裏通外國罪,將範睢打得奄奄息,範睢慘遭一頓毒打後裝死,結果被扔進廁所裏。範睢央求看守使計得以逃脱,更名為張祿,逃往秦國。 [3] 
不久,范雎的才能便得到秦昭王的重用,秦昭王四十一年被封應侯,任相國。 [3] 
後來,魏王聽聞秦國將東伐韓國、魏國,惶恐不安,便派須賈出使秦國,向秦昭王求和。範睢獲悉消息後,便約須賈私下見面,須賈見到范雎大驚失色,他以為范雎早已死去,沒想到他在秦國活得有模有樣的,便送東西給範睢,希望在範睢的引薦下,見秦相張祿一面。 [3] 
範睢為使須賈弄清真相,爽快地答應了。須賈來到秦相府後,才發現範睢就是張祿。於是,驚恐萬狀,敞開衣服,爬行到范雎面前,一個勁兒地磕頭謝罪説:“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意思是説,將我的頭髮都拔下來計算我的罪過,都還不夠數的。 [3] 
範睢當面歷數須賈三大罪狀,然後報告給秦昭王,秦昭王下令將須賈趕走了。 [3] 

擢髮難數成語寓意

魏王偏聽須費的一面之辭,便認定範睢與齊國有私通關係,痛下毒手,還好範睢最後成為秦國相國。須賈之所以説自已的罪行“擢髮難數”,除他確實把范雎害得不輕之外,也與他這一次出使的成敗以及範對他會不會報復有關。説自己的罪行“擢髮難數”除表示悔過、請求寬恕之意外,也有把自己的罪行説得重一些以使范雎消氣之意。可見,人就不應該隨意的傷害他人。 [3]  [4] 

擢髮難數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擢髮難數”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1] 
  • 運用示例
宋·蘇軾《到惠州謝表》:“方尚口乃窮之時,蓋擢髮莫數其罪。” [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可死之罪,擢髮難數。” [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五回》:“秦檜之罪,擢髮難數。” [1] 
參考資料
  • 1.    擢髮難數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28]
  • 2.    國元令編著. 常用成語典故[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8.10:377
  • 3.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425-426
  • 4.    吳桐禎編著. 成語糾正誤解三百例[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