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撇身捶

鎖定
撇身捶是陳氏太極拳基本拳法之一。撇身捶勢成,目光須能透過肘尖觀足尖,此謂三尖相照,如此則能做到斜中寓正。
中文名
撇身捶
外文名
Parry With Fist
解    釋
目光須能透過肘尖觀足尖
隸    屬
太極拳

撇身捶動作

撇身捶動作解析

①重心稍後移,右腳尖外撇,上體右轉;左手向左前伸展,手心向下,右前臂外旋,右手向右後方劃弧分開;目視左手。
②左腳收於右腳內側;左手握拳下落於小腹前,拳心向內,拳眼向右,右手向上、向體前劃弧,附於左前臂內側,手心向下;目視左前方。
③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着地;左拳上舉至面前。
④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拳翻轉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與頭平,右手仍附於左前臂內側;目視左拳。
(1)要點
①轉身上步時左膝保持與左腳尖對正,蹬碾上步。
②撇拳時以肩關節為軸,利用腰部及大臂力量增大勁力,要有以拳背為力點擊打對方頭部的攻防意識。
③撇身捶的轉身上步動作要做到虛實清楚,轉換輕靈,重心平穩。
(2)教學口令
第一動作後坐翹腳轉身分掌
第二動作收腳掛拳
第三動作上步翻拳
第四動作弓步撇拳
(3)攻防含義
練習者可設想對方用左手向我胸部或面部擊來,我則以右手向左格其臂:若對方再以右拳向我腹部擊來,我則以左手粘其肘部,歹佔--F粘其腕.向右後下方捋去使其前撲;若對方向後掙脱,我左臂屈肘向上、向前甩前臂,以拳背擊其面部,右手扶左臂以助力.
(4)意氣配合
此勢動作完成2吸2呼2次轉換。第一動作吸氣,第二動作呼氣;第三動作吸氣,第四動作呼氣。
(5)易犯錯誤、產生原因、糾正方法
1:整個動作停頓。產生原因:第一,在收左腿時,虛實不分;第二,對連貫圓活、對稱協調的內在規律理解不深;第三,在左拳由前往下、左右臂交叉時,要求似停非停,可往往在兩手交錯時,卻停止不動。糾正方法:要在收左腳、身體稍右轉時,以及邁左腳時,能做到身體、兩手臂及步法的配合綿綿不斷。
2:抬肩、抬肘。產生原因:左肩部用了勁,左肘離了肋。糾正方法:肩始終保持下沉,肘始終要微屈而有下垂勁,右手經過額前時,造成肘比肩高,但是肘的內勁仍舊是下垂而沉的,如果肘尖上抬,這是上抬勁,這和太極拳所要求的沉肩垂肘是不相符合的,左肘上抬,使肋部暴露易受對方攻擊,,抬肘的結果必然妨礙沉肩,也影響沉氣。
3:左腳上步時出現搶步。產生原因:右腿未坐實,身體重心遠離右腳的支撐點,左腳一提空,身體就要前衝,所以就會造成搶步,又快又重落地。糾正方法:保持上體正直,含胸拔背,身體重量完全落實在右腿,先使下盤穩固,然後再緩緩出左腿,這樣就能做到輕靈沉穩。
4撇身捶與步法未能做到同時到位,一般是腳步已到而手未能到。產生原因:對“一動無有不動”理解不深。糾正方法:左臂以肩關節為軸發力以拳背為力點擊打對方時,要有牢固的左腿支撐;在撇身捶完成到位時,也是弓步完成,手到腳到,這樣符合技術要求。 [1] 

撇身捶作用功效

楊、吳兩式拳勢基本用法相同,即敵身後來擊,我即右轉身用右臂肘橫向封截,左掌隨機向對方側面出擊,進而轉展身法,翻身用捶擊敵之臂以左拳擊其面部。
此勢主要練習腰、肘、腕及身法變化,可以發展腰脊、腕力。 [2] 

撇身捶動作步驟

動作1:氣勁由左腿略向右纏,同時上行至背部。
動作2:接上勢,勁先由右腿纏至左腿,再隨開步略向右移,同時氣貫於兩手,再收回於胸前。
動作3:接上勢,氣貫於左手。
動作4:接上勢,勁先由左腿纏至右腿,氣由左手收回,同時貫於右手。
動作5:接上勢,勁由右腿纏至左腿,氣由背部貫於左手。
動作6:接上勢,勁由左腿纏至右腿,氣先由右手收回再貫於右肘,同時由左手收回於左肘。 [3] 

撇身捶要訣

庇身捶勢最難傳
兩足舒開三尺寬
兩手分開皆倒轉
合精盡斜纏
落在神庭上
岔住左腰間
身似側卧微帶扭
眼神覷定左足間
頂精領起斜寓正
中撐合半月圓
下打七寸靠
折一靠更無偏
右拳撤回又一捶
此為太極變中拳

撇身捶注意事項

一、撇身捶勢成,目光須能透過肘尖觀足尖,此謂三尖相照,如此則能做到斜中寓正,即如歌訣所説的“頂勁領起斜寓正”,此處易低頭或歪頭。
二、勢成後可打背折靠勁,左手可於靠打時以拳面或掌頂住腰間以助力;以掌頂住間時,四指在前,大指在後。游龍架練法是左手虛虛合於左胯外,做到掤勁不丟。
三、撇身捶式在纏絲上強調“身似側卧微帶扭”,如此勁力方達到節節貫穿盤旋而上,不可平面地左頂右合、目視足尖,此為本式最緊要地方方一。
四、本式因身法較開展,身形左右轉動時,足部易浮動,擰鑽子、拔根、喝風等拳病,極易出現。
庇身捶是陳式太極新架裏的動作名稱,其練法與是陳式太極老架一路里的撇身捶式一樣,用法、練法並無不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