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氏太極拳

(中國傳統武術)

鎖定
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焦作市文化館(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陳氏太極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中文名
陳氏太極拳
定    義
中國傳統武術
分    類
內家拳
發源地區
河南省焦作市温縣趙堡鎮陳家溝村
發源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陳氏太極拳歷史淵源

陳氏太極拳傳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一1853年)時,陳長興在老架基礎上精簡為一路和二路(炮捶)。
陳鑫(1849—1929年),字品三,陳氏第十六世,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末歲貢生,近代中國武術史上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祖父陳有恆,祖叔陳有本,俱以家傳太極拳著名。著《陳氏太極拳圖説》,該書引證經絡學説,闡述了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
1963年,陳發科之子陳照奎應邀回陳家溝傳播陳氏太極拳。[2]

陳氏太極拳價值意義

陳氏太極拳是一種健身、強身,並且有很高審美價值的拳種。

陳氏太極拳傳承發展

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2022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Ⅵ—24。 [1] 

陳氏太極拳套路介紹

陳氏太極拳分類

現今陳氏傳授之太極拳僅為兩套。一套為十三勢老架,另一套為炮捶。還有陳氏第十四世陳有本依據老架的拳法而修改的新架、陳氏第十五世陳清萍由新架變化出來的小架。

陳氏太極拳頭套

老架
陳氏十五世陳耕耘為了隨父走鏢謀生,因其父陳長興終年在外,遂求教於族叔有本公。為了使陳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陳有本除保留頭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發力,將架型予以放大,親自輔導苦練一年有餘。二人共同商討、鑽研,創編了一種架型,從此為了和頭套十三式有所區別,就產生了小、大圈的説法。陳耕耘將這種架型就在其家族中傳授,傳到其孫陳發科,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將此架型公佈於世,後人為加以區別就以此架叫“大架”,也稱“老架”,將傳統練法稱為“小架”。
新架
新架屬陳長興傳統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陳發科大師所創。其特點是架式寬大,低沉穩重。拳架以“朋履擠按”四正手的運用為主,以“採列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以柔化勁為主,發勁為輔,柔中寓剛,力求柔順。外形以緩柔穩為主,疾剛跳躍為輔。運勁方法要求以身領手,突出螺旋纏絲勁的練習,以腰為軸,旋腕轉膀,旋腰轉脊,旋踝轉膝,胸腰摺疊,形成一系列的空間曲線運動。
小架
在陳氏十四世、陳氏太極拳第六代陳有本之前,太極拳被傳下來的只有一種練法,並無大、小架之分。對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劃時代作用的關鍵人物是陳有本。“小架”其實就是傳統太極的練法,因為圈形小,所以叫“小架”。

陳氏太極拳二套

炮捶
炮捶是陳氏第十四世陳長興所流傳,為頭套十三勢之輔,勢法重捶,猛如發炮,動作快速,多跳躍發勁,架式開展,氣勢雄壯。
與其它太極拳之差異 ,陳氏太極拳近幾年來由於陳門弟子的努力提倡,學習的人日漸眾多,但是有些人總是有一種錯覺,覺得外形顯得偏剛 ,有震腳 、發勁 、跳躍等動作 ,同時動作也比較快,有些不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奧妙

陳氏太極拳在一般人心目中,總是覺得不適於老年人,或是婦女們為了健身所作的運動,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這樣想法,以為不是正宗的太極拳,直到學習了陳氏太極拳之後,對於陳氏太極拳才有些認識,而等到練上多年入門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奧妙。
一、陳氏太極拳的動作,有快有慢,而且蓄髮明顯,而一般的太極拳動作速度均勻,蓄髮不明顯。
二、陳氏太極拳是肢體呈螺旋運動及纏繞運轉,它是一種纏絲勁,而一般的太極 拳是肢體呈弧形運動,圓轉簡單,是一種抽絲勁。
三、陳氏太極拳的呼吸方法,是以腹部呼吸為主,是採用複式的丹田呼吸法,也就是反呼吸法,一般的太極拳是採用單式的丹田呼吸。
上面所説的不同三點,是犖犖大者,其它小節尚多,姑不具論。陳氏太極拳是以內勁與外功為表裏,健身與技擊並重,鍛鍊着重於內氣的運行,即陳鑫所謂之「 中氣 」。
這個中氣是發於丹田,佈於周身,開則達於四梢 (手足尖端 ),合則仍歸於丹田,是為一開一合,亦即一動一靜。
陳氏太極拳是名副其實的以太極陰陽、消息盈虛之理為立論,本屈伸開合、纏絲螺旋之法為演練,呼吸自然,動作雍容,以身法中正不偏為根本。
拳法功夫循序漸進,具體境界描述有:
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
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
唯有五陰又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
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無有。
挨着何處何處擊,我亦不知玄又玄。

陳氏太極拳參考資料

[1]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引用日期2021-09-20]
[2] 李正藩,石磊著,武氏·楊氏·陳氏太極拳入門套路33式,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1,第7頁
[3] 國家行政學院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治國理政之中國道路,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8.09,第26頁
[4]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國務院 [引用日期2021-09-20]
[5] 陳蔚德,王玉寶主編,河南旅遊基礎,中國旅遊出版社,2007.08,第215頁
[6] 李正藩,石磊著.武氏·楊氏·陳氏太極拳入門套路33式.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1:78-124
[7] 《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錄》編輯委員會編,河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錄 1,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12,第173頁
[8] 蔣寶德,李鑫生主編,中國地域文化 上,山東美術出版社,1997.03,第1449-1450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