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揣元寶

鎖定
揣元寶是滿族春節擷趣。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
中文名
揣元寶
釋    義
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
發生時間
農曆正月初一

揣元寶節日介紹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於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揣元寶歷史變革

滿族春節源於漢族習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瀋陽地區,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後,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 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係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

揣元寶習俗

節前,人們積極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
初一凌晨子時,家家户户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牆祖宗板下襬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
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這天晚輩要向長輩叩頭拜年(舊時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互相拜年,親朋好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敍舊話新。男孩子成羣結隊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婦們則身着盛裝,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關節骨製成的玩具)。
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迴旋婉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
初一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跳舞、踩高蹺、盡情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發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進行表演,祝賀新年,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滿族過年,習慣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原料製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們喜愛的具有獨特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