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樹著長篇小説)

鎖定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987年。
該小説—開始就寫“我"抵達漢堡機場時,聽到了初戀情人直子最喜歡的這首歌,不由回憶起18年前直子和“我”一夜情後不辭而別,同班女生綠子走進了“我”的生活。而後,才知道直子進了精神病院。“我們”又在那裏度過了幾天快樂時光,還認識了其他幾個病友。直子自殺後,“我們”在她的葬禮上用吉他彈這首歌,表示對她的懷念和對社會的不滿與抗議。該小説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以及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脱的生存痛苦,這種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也成為村上春樹作品中重要的主題之一。 [11] 
截至2010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累計銷量超過920萬部,並且已經被各國翻譯成36種不同語言,也因此奠定了村上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作品名稱
挪威的森林
外文名
Norwegian Wood
作    者
[日]村上春樹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987年
字    數
209000 [1] 

挪威的森林內容簡介

小説以主人公渡邊為敍述視角,更多注重精神方面的感受。渡邊的第一個愛人叫直子,是他高中時候好同學木月的女友。木月自殺一年後,渡邊同直子相遇,然後開始交往。直子現在變得安靜嫺雅,美麗的眼睛裏偶爾會掠過一絲陰翳。兩人的戀愛就是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的地行走,或前或後或者並肩。直子20歲生日的那個晚上,兩人發生了關係,第二天渡邊醒來,直子已蹤影全無。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説她住進了一家深山裏的精神療養院。
渡邊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館認識了低年級學生綠子,因為一本《戲劇史2》的課堂筆記,兩人熟識起來。渡邊在得知直子的音訊後,前往療養院去探望她,發現她逐漸散發出成熟女性的妖嬈與豐腴。渡邊也認識了直子宿舍的玲子,在離開之前,向直子表示,他會永遠等着她。綠子的父親去世後,兩人開始交往起來。綠子活潑開朗,身上帶着陽光的味道。可是渡邊心裏更加苦悶彷徨,他一面難以割捨直子的温柔纏綿與她的病態美,另一面又無法抗拒綠子的活力開朗與大膽的表白。不久以後,直子自殺的噩耗傳來,渡邊失魂落魄,四處暴走。最後,在玲子的鼓勵下,他開始思索今後的人生。很多年後,已經37歲的渡邊在飛機客艙裏聽到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時,再次沉湎於往事之中。 [10] 

挪威的森林作品目錄

第一章
永遠記得我
第二章
好友之死
第三章
黑暗中的裸體
第四章
奇特的邂逅
第五章
隔離的世界
第六章
綠茵藏豔
第七章
同性的魔力
第八章
開放型女郎
第九章
畸戀觀
第十章
影院裏的對話
第十一章
苦澀的愛河
第十二章
告別處女之夜
後 記

*表格參考資料來自 [2] 

挪威的森林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危機也與日俱增。物質生活的豐富與人的欲求膨脹,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心理距離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虛無、失落,卻又無力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都市的繁華,掩飾不了人們內心的焦慮。 [3]  而甲殼蟲樂隊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給了作者很大的靈感。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1987年村上春樹就以《挪威的森林》為書名寫了一本青春戀愛小説。 [4] 

挪威的森林人物介紹

挪威的森林渡邊徹

故事的男主角。在神户高中畢業後,到東京的私立大學升學,於文學部專攻戲劇。喜歡喝威士忌、白蘭地、愛看書、和女人廝混。不喜歡與人有深入接觸,除了直子。 [2] 

挪威的森林小林綠子

和渡邊徹同上《戲劇史II》課,大學一年級女生。自家在東京內的大冢經營小林書店。樂觀、開朗型少女,十分情緒化、喜歡跟人賭氣和愛撒嬌。母親因腦腫瘤去世,父親也因此病逝世。會做關西風味的菜式,有抽煙的習慣。 [2] 

挪威的森林直子

和木月自小相識的女性朋友,後來成為木月的情人。高中畢業後到東京的大學升學,其後在火車上遇到渡邊徹。遇到渡邊徹的半年後,進了京都一間名為“阿美寮”的療養院,是集體治療精神病患者的設施。1970年夏天自殺。 [2] 

挪威的森林石田玲子

是直子在阿美寮的女室友,身上有着許多皺紋。在渡邊徹探望直子時,當觀察者。自小立志當職業鋼琴家,但因精神病而被迫放棄,後來和跟她學鋼琴的男生結婚,但後來一位跟她學鋼琴的十三歲女同性戀者令她被人誤會是同性戀者引起鄰居非議,最後和丈夫離婚。喜愛抽煙、會彈吉他。 [2] 

挪威的森林作品鑑賞

挪威的森林作品主題

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這種迷失帶有青春期的普遍性,這也是小説《挪威的森林》持續人氣的原因之一。就如有16歲的幻想少男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憫的少男少女存在,就有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讀者。小説中的主人公們,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無法確定自己在周圍世界中的位置的19歲左右的渡邊迷失了;對什麼都不明白,甚至表達都有困難的20歲直子迷失了;永遠17歲的木月迷失了;“頭腦的螺絲不知飛到哪裏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澤、初美也都在青春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綠子不曾迷失自己,對於綠子來説,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將那一顆顆緊閉的心靈之門敲得“咚咚”的衝動。對作者村上春樹來説,綠子是一片綠洲,是青春的沙漠上拯救乾涸的希望。她有的只是痛苦,是護理病人和夜書屋中不斷勞作的痛苦。一如基督耶穌,是作者懸設的拯救者。拯救者是蒙着痛苦來擺脱迷茫的陷阱的。當然,綠子也並不完全等同於耶穌,她的身上還有那種來源於本我的快樂。
但是對這種青春期迷失的救贖,作者卻給出了相同且簡單的方式,即戀愛、友情、逃避和幻想,這種簡單而相同的方式,在一些人身上收穫了成功,在另一些人身上卻收穫了失敗。木月選擇了直子的愛情和渡邊的友情進行自我的救贖,收穫的是死亡。直子選擇的是渡邊的愛情和玲子的友情還有逃避,但終因她是木月的一部分,對木月的死負有直接責任這無可救贖的理由而仍舊收穫的是死亡是失敗。與此相對,玲子選擇的是丈夫的愛情,也沒有成功,住進了“阿美寮”療養;選擇了“阿美寮”的逃避,也沒有成功,在這裏一住八年;選擇了直子和渡邊的友情,並且抱着不願在“阿美寮”待到“發黴”的決心,衝出了迷失的沙漠。迴歸到了人間,取得了救贖的成功。
雖然村上春樹一再刻意完成對意義的消解,但是從小説《挪威的森林》中出場人物的自我救贖的成功與否中我們看到,玲子和渡邊的自我救贖成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對他人的救贖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這也是小説《挪威的森林》未曾消解掉的意義。青春述茫的救贖之路不是兩性的情愛,而是對社會、對他人的關愛。這是因為這一切的根源,並非人的自然屬性所致,而是人的社會屬性使然,是這個冰冷冷的資本主義社會在作祟。 [5] 
孤獨
年輕一代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較少,他們很容易迷失在豐富的物質世界中,他們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現實世界的挑戰。他們不再面臨困難,相互之間難以交流,這不僅僅是日本的現狀,在世界範圍都可以看到年輕人自我封閉,陷入一種孤獨的狀態。《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戀人木月所以採用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無非是兩人一直處於近乎於與外界隔絕的環境,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更無法同紛繁複雜的外界溝通。在發現自己無法融入現實生活的時候,木月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而直子在木月死後一直在拼命掙扎,想從木月之死的陰影中走出,想敞開胸懷接納更豐富的世界;書中有對直子所在的療養院優美自然風光的大段描寫,在這個如詩如夢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與現實對立的陌生的心靈世界。某種意義上可以説,這個世界對於直子只是一個夢,儘管直子在這個夢中掙扎,但現實世界與夢的世界的對立、糾纏,使直子內心深處的痛楚和靈魂掙扎得更辛苦,最後只能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逃避這種痛苦;就連活潑好動的綠子,也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中感覺被拋棄的孤獨,不止一次訴説。而主人公渡邊,心裏更是始終懷抱巨大的孤獨在人生旅途中踽踽獨行。作家以蒼涼悲壯的筆觸着意刻劃渡邊與直子之間委婉纏綿的精神苦戀。“直子用她純樸火熱的愛情、以身殉情的悲劇人生,抒寫了一代人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和煉獄般的精神歷程”。 [6] 
當渡邊和直子一同在街頭漫無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羣中,成長的創痛隱隱浮現,身旁洶湧而過的車流和喧鬧的市聲帶着城市的氣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羣構成了空曠又擁擠的環境,都市人焦灼、空虛的內心世界,迷亂、脆弱的生存狀態,在作者舉重若輕的敍述背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6] 

挪威的森林藝術特色

背景簡單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頭士的歌曲,書中主角直子每聽此曲必覺得自己一個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凍的森林深處,這正是年輕必經的彷徨、恐懼、摸索、迷惑的表徵。男主角渡邊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時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輕一代,在都市空間愈狹小與人的疏離愈大的對比中,令他們失去與人接觸的慾望,恰是年輕一代避免受傷的保護罩。小説以一個個片斷相連接,但並不使人覺得雜亂無章。“許許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斷——在眼前掠過,喚起熟悉親切的氣氛,讓人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氣氛存在於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的留白裏。小説中的人物都帶着“都市化的標識”,人物的背景十分簡單,沒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主人公喜愛的爵士樂曲不斷出現,總是直接引用某個作家筆下的話語來表達情緒,使得人物平面化、符號化。 [7] 
語言
在《挪威的森林》中,可以經常看到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雖然這種寫作手法很常見,但是村上春樹卻把它用的不落俗套。比如,將天台的白襯衣比作空殼,這樣就讓讀者立刻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獨、空虛以及對前途的迷茫感。整個作品中的語言運用都很精煉,這讓讀者的興趣會愈發濃厚,雖然文字平淡,但是卻可以有效引起讀者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這就是語言風格的魅力所在。《挪威的森林》中,在木月自殺以後,村上春樹寫道:“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句話看似簡單,但是非常耐人尋味,也正好為整個故事奠定了思想基調,人世間的生死從某個角度看來都是相互依存的,應該正確看待生與死之間的關係。 [17] 
人物形象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樹用了多種寫作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舉止,以及情感、情緒的變化都充滿着濃郁的現代氣息,也就是在物質生活豐富的當代社會,反而讓人覺得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描繪出來的幾個主人公形象很具有代表性。首先,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都離不開主角渡邊,他情感真摯,對於生活沒有太大期待,但是又處於愛情的迷茫中,在經歷了痛苦的掙扎之後走出心靈的困境。其次,是沒有走出昔日男友陰影卻又自陷精神問題的直子,經歷了漫長的痛苦掙扎後,選擇自殺來結束這一切,雖然嘗試過走出困境與渡邊在一起,但還是以失敗告終,直子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觸動了不少讀者敏感的內心世界,不由得讓人感到哀傷。此外,還有充滿生命力的綠子,她的出現給小説帶來了一線光亮,將人從孤獨無望的深淵中拉了回來,在瞭解綠子之後,不少讀者也會由此走出心靈的困境,開始重新探索人生道路。 [17] 

挪威的森林作品影響

銷量
《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以來,在日本已銷出1500餘萬冊(2011年統計),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是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在中國的統計數字不一,但常見説法是三百多萬。 [8] 
榮譽表彰
美國華人學者李歐梵教授在他的散文集《世紀末的反思》將《挪威的森林》列為20世紀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部文學譯著之一。 [7] 
2018年12月,新華網主辦的“40年·影響力外譯作品”推選活動在京揭曉,《挪威的森林》等25部改革開放以來極具影響力的外譯作品最終入選“40年·影響力外譯作品”。 [13] 
2020年11月,上海譯文出版社舉辦“20年20書”評選活動,遴選譯文社在21世紀出版的20本最具價值的標杆式好書。上海譯文出版社最終公佈了2份書單:一份是專業評委嚴選“20年20書”,另一份是讀者人氣心選“20年20書”,《挪威的森林》同時出現在兩份榜單上。 [14-16] 
衍生作品
2011年,根據,《挪威的森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中國內地公映。 [18] 

挪威的森林作品評價

《挪威的森林》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評論家白燁評) [7] 
如果想了解如何在孤獨生活裏自我救贖,可以去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這部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後,迅速在年輕人中引起共鳴,風靡世界,也影響了中國的幾代讀者。(新華網評) [13] 

挪威的森林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日本作家,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三十歲登上文壇,曾獲谷崎潤一郎等文學獎項,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深具影響,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羣像新人賞,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説《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展現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佈,村上春樹以620萬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第4位。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