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1979年,凭借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得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1980年,发表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后入围第83届芥川奖。1982年,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出版单行本,并获第4届野间文艺新人奖。1985年,凭借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至2009年发行逾1000万册,该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 [3-5]。
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舞!舞!舞!》。1996年,凭借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获得第47届读卖文学奖。1999年,凭借纪实文学《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获第2届桑原武夫文学奖。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2006年,获得捷克设立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同年,凭借短篇小说《盲柳与睡美人》获得爱尔兰第2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07年,获得第1届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文学奖;同年,发行短篇小说集《东京奇谭集》。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同年,《1Q84》第一部与第二部印行,发行量达到200万册。2010年,发行第三部《1Q84》 [6]。2011年,获得西班牙卡塔洛尼亚国际奖。2013年,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印行 [7]。2015年,获得安徒生文学奖 [8]。2017年,推出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 [9]。
- 中文名
- 村上春树
- 外文名
- むらかみ はるき(Murakami Haruki)
- 国 籍
- 日本
- 民 族
- 大和族
- 出生日期
- 1949年1月12日
- 毕业院校
- 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
- 职 业
- 作家
- 主要成就
- 2015年安徒生文学奖
- 主要成就
- 2011年西班牙卡塔洛尼亚国际奖
2009年耶路撒冷文学奖
2006年弗朗茨·卡夫卡奖
1985年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
1979年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 - 出生地
- 日本京都市伏见区
- 代表作品
- 《刺杀骑士团长》《1Q84》《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早年经历
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树出生于日本京都伏见区。1955年,6岁时入西宫市立香栌园小学就读。1961年,12岁时入芦屋市立精道初级中学校就读 [1],这一期间开始接触欧美文学。1964年,15岁时入兵库县神户高级中学就读,开始涉猎英文书籍,为其日后从事翻译奠定了基础 [5]。1967年,高考落榜,为报考国立大学复读一年,以满足父母心愿,这期间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芦屋图书馆度过 [6]。
1968年4月,考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住在白元细川藩邸的民营宿舍“和敬寮”。1969年,在《早稻田》校刊发表影评《问题只此一个,没有交流——1968年电影观感》;同年,迁入位于三鹰市的民房,并开始练习从旧物店买回的二手长笛。1974年,在东京国分寺经营爵士乐酒吧“彼得猫”,店名取自在三鹰居时养的一只宠物猫。1975年3月,从早稻田大学毕业,读大学总共用了7年,毕业论文题目为《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 [3]。1977年,“彼得猫”爵士乐酒吧迁址东京涩谷区的千驮谷 [6]。
青春三部曲
1978年4月1日,在千驮谷附近的神宫棒球场看球时,当养乐多队的戴夫·希尔顿打出一记二垒安打后,萌生了创作小说的念头 [10]。至此,每晚酒吧工作结束后,开始在厨房创作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 [6],该小说为“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生活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都市里的青年人的生活常态 [5];半年后,投稿至“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之所以选择该赛事,是因为作品的文字量与其要求相符,此外也不乏试试看的想法 [6]。
1979年6月,凭借小说《且听风吟》获得第21届群像新人文学奖 [3],《获奖感言》发表于《群像》杂志;7月,该小说入围第81届芥川奖,并发行单行本 [6],这也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单行本小说 [3]。
1980年,一边经营“彼得猫”爵士乐酒吧一边从事小说与英文作品翻译工作 [3];2月,发表第一篇译作,即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失却的三小时》;6月,出版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该小说为“青春三部曲”的第二部,并于同年7月入围第83届芥川奖 [6]。
1981年,卖掉酒吧,移居千叶县船桥市习志野台,并开始从事专业创作 [3];同年,参与《早稻田文学》的编辑工作,历时一年半 [6]和店灶影。
1982年10月,出版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 [6],该小说为“青春三部曲”的第三部,讲述了男主人公“我”在为日本右翼头目寻找一只羊时,逐步揭开了星状斑纹羊的秘密 [5],其结构则深受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的影响 [11];11月,凭借《寻羊冒险记》获得第4届野间文艺新人奖 [6]。
旅居时光
1985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该书是他第一本直接发行的长篇小说单行本 [3],全书单数20章为“冷酷仙境”,双数20章为“世界尽头”,用变形手法写出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现状逃避无门的真实心态 [12];10月,凭借《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 [3];同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 [6]。
1986年2月,移居神奈川县大矶町 [3];同月,出版与作家五木宽之的对谈集《照亮冷酷仙境的风》;4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再袭面包店》;10月开始,先后赴意大利、希腊旅行;11月,出版随笔集《朗格汉岛的下午》 [6]。
1987年,从希腊返回日本;9月,出版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该小说描绘出主人公渡边浓重的失落感、孤独感,并塑造了直子、绿子两位女性角色;此外,《挪威的森林》一举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村上春树现象”和“《挪威的森林》现象” [5],截止至2009年,该书累积发行总数已突破1000万册 [4]。
1988年,全年在伦敦、日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旅行;10月,出版长篇小说《舞!舞!舞!》。1989年,全年在希腊、德国、日本、美国辗转;11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眠》;12月,出版了译作杜鲁门·卡波特的《某个圣诞节》画册 [6]。
1990年1月,重返日本,并出版短篇小说集《电视人》;6月,出版了与妻子阳子合作的希腊、意大利游记《远方的鼓声》 [54]。1991年1月,赴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此时正值海湾战争爆发,村上本不愿前往正处于战事中的美国,但手续均已办完,除却赴美别无选择 [6]。
1992年,为延长在美滞留期限,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讲授现代日本文学,内容为“第三新人”作品解读 [7];10月,出版长篇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6]。1993年1月,在《朝日新闻》中发表《并非故弄玄虚的小说的诞生——同雷蒙德交往的十年》;7月,赴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塔夫茨大学任教;11月,译舟埋炒作《归来的翻空猫》印行 [7]。
1994年2月,出版随笔集《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并发行译作《雷蒙德·卡佛作品选》;4月,出版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第一部《贼喜鹊篇》和第二部《预言鸟篇》 [7];6月,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共和国两周,寻访1939年中蒙边境发生的诺门罕战役遗址,并于同年将其整理为纪行文学《诺门罕钢铁墓场》 [6]。
重归日本
1995年3月,美国大学春假期间临时回国,在神奈川县大矶家里得知地铁毒气事件;6月,退掉剑桥城寓所,后经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威夷考爱岛后返回日本;8月,出版《奇鸟行状录》第三部《捕鸟人篇》 [6]。
1996年,全年总计采访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受害者62位;2月,凭借三卷本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获得第47届读卖文学奖;5月,出版随笔集《村上朝日堂周报·漩涡猫寻觅法》;1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列克星敦的幽灵》 [6]。
1997年3月,出版了以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地下》 [6],该书再现了地铁沙林事件及之后的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社会在受害者身上造成的肉体和精神创伤,也是村上春树从“小资作家”转向关注社会现实、揭露日本社会之“恶”的转型之作,此后的长篇小说《1Q84》的故事原型即脱胎于此 [13];10月,出版随笔集《为年轻读者的短篇小说导读》;12月,发行了与田诚合著的随笔集《爵士乐群英谱》 [6]。
1998年4月,出版游记《边境·近境》;11月,发行纪实文学《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该作为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续篇。1999年,赴北欧旅行;4月,出版长篇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 [6],该书描述出一种互相毁灭的绝望 [14];6月,凭借《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获得第2届桑原武夫学艺奖;12月,出版与妻子阳子合作的随笔集《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6]。
进入21世纪
2000年2月,出版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8月,出版随笔集《对了,听听村上怎么说》《赌徒的色子》;9月,出版雷蒙德·卡佛的小说译作《有事打电话》;10月,出版了与翻译家柴田元幸合作的对谈集《翻译夜话》 [6]。
2001年1月,出版《悉尼!》;6月,出版随笔集《村上无线电》。2002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 [6],该书讲述了少年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主动出击,在“异界”中寻找母爱的故事 [15];12月,编译的小说集《生日的故事》发行 [6]。
2003年4月,出版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译作《麦田里的守望者》;6月,出版E-mail通讯集《少年卡夫卡》 [7]。2004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天黑以后》 [7],该书的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只有24点到6点6个小时 [16];11月,出版随笔集《东京乌贼俱乐部·逃离地球的方法》 [6]。
2005年1月,出版了与插画家佐佐木镇合作的短篇小说集《不可思议的图书馆》;5月,赴美国马萨诸塞州;9月,返回日本,出版短篇小说集《东京奇谭集》 [6];12月,《海边的卡夫卡》英译本入选《纽约时报》的2005年十佳图书 [18]。
2006年3月,获得捷克设立的弗朗茨·卡夫卡奖 [3];同年,凭借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获世界奇幻奖 [19];9月,短篇小说《盲柳与睡美人》获得爱尔兰第2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10月,出版随笔集《村上朝日堂反击》,并出版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译作《了不起的盖茨比》 [6]。
2007年9月,获得第1届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文学奖;10月,出版跑步随笔《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同年,获得2006年度朝日奖。2008年2月,译作杜鲁门·卡波特的《蒂凡尼的早晨》出版发行;6月,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 [6];10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首届伯克利日本奖 [7]。
2009年2月,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发表题为《高墙与鸡蛋》的演讲;5月,长篇小说《1Q84》第一部、第二部印行 [6],该两卷本在日本2009年畅销书榜中位居榜首,两卷于同年在日本的发行量分别为123万册和100万册,也是该榜单自1990年发布以来首次问鼎的文艺作品 [20]。
2010年4月,《1Q84》第三部印行;9月,《为了做梦我每天早上醒来——村上春树访谈录1997-2009》印行。2011年6月,获得西班牙卡洛尼亚国际奖 [7];同年,辣体艰《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出版,并荣获第11届小林秀雄奖。
2012年9月,就钓鱼岛纷争以《灵魂往来的通道》为题向《朝日新闻》投稿;12月,译作《大大的睡眠》印行。2013年4月,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键充印行 [7],该小说是村上春树从后青春的角度对青春的一次重新审视和回溯,描绘出了篮希定主人公多崎作及其四位密友复杂多彩的内心世界,在日本上市一周就以100万册的销量打破《1Q84》一周销售70万册的纪录 [21]。
2014年4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该书共收录7篇小说,均围绕着同一主题:各种因女人离去、或即将离去的男人处境 [22];同年,获得由德国《世界报》的副刊《文学世界》颁发的世界文学奖 [23]。
2015年11月17日,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获奖理由为:将传统文学,流行文化,日本传统,梦幻现实主义以及哲学辩论大胆地结合在一起 [8]。2016年12月,村上春树的首部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在中国发售,该书延续了村上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 [24]。
2017年2月24日,出版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该书讲述了主人公“我”偶然发现了阁楼藏画《杀死骑士团长》,并在探寻画中隐藏真相的同时,提到日本侵华战争和德国吞并奥地利等历史事件,此外,村上也在该书中承认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种种暴行,希望用“讲故事”的方式与日本右翼进行对抗 [25];同年,与日本作家川上未映子的访谈录《猫头鹰在黄昏起飞》问世,村上在访谈中再次直面南京大屠杀 [26]。
2018年11月,宣布将向其母校早稻田大学捐赠出他的草稿、藏书、著作以及2万张唱片藏品等资料 [27]。2019年6月20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田中爱治在记者会上宣布,将建村上春树图书馆用于陈列作家村上春树赠送的资料 [28]。
2022年6月1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得2022年的法国“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奖金20万欧元。 [56]
2023年3月1日,日本新潮社公布了村上春树长篇小说新作的书名与封面。新作长篇名为《城市及其不确定的墙》(街とその不確かな壁,暂译),将于4月13日出版发行。 [58]
个人生活
播报编辑
家庭
村上春树的父亲村上千秋是日语教师,母亲村上美幸是家庭主妇;据村上描述,他的父亲是京都和尚的儿子,母亲是船场商家的女儿,他本人则是地地道道的日本关西人。2019年5月,村上在发表于《文艺春秋》上的随笔文章《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中,对外公布了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及其杀害中国俘虏的残忍往事,并公开呼吁“继承历史”“不能忘掉过去” [30]。
婚姻
1971年,与同龄的大学同学高桥阳子在就读期间成婚。婚后,曾居住在文京区千石经营床上用品的阳子父母家里。村上一边靠岳父接济度日,一边在水道桥的爵士乐酒吧拼命打零工赚钱,甚至为此休学一年,夫人阳子于1972年毕业。两人的经济状况在经营爵士乐酒吧“彼得猫”后逐渐好转 [6]。
跑步
1982年秋,时年33岁的村上春树在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就开始练习长跑。为此,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此后,村上在夏威夷的考艾岛、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都留下了自己的跑步痕迹,并于1996年6月23日在日本北海道参加了全程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大赛 [31-33]。
主要作品
播报编辑
长篇小说
出版时间 | 日文书名 | 中文译名 |
---|---|---|
1979年 | 风の歌を聴け | 且听风吟 |
1980年 | 1973年のピンボール | 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 |
1982年 | 羊をめぐる冒険 | 寻羊冒险记 |
1985年 | 世界の终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
1987年 | ノルウェイの森 | 挪威的森林 |
1988年 | ダンス?ダンス?ダンス | 舞!舞!舞! |
1992年 | 国境の南、太阳の西 |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
1995年 | ねじまき鸟クロニクル | 奇鸟行状录 |
1999年 | スプートニクの恋人 | 斯普特尼克恋人 |
2002年 | 海辺のカフカ | 海边的卡夫卡 |
2004年 | アフターダーク | 天黑以后 |
2009年 | 1Q84 | 1Q84 |
2013年 | 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礼の年 |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
2017年 | 骑士団长杀し | 刺杀骑士团长 |
2023年 | 街とその不確かな壁 | 城市及其不确定的墙 [58] |
短篇小说集
出版时间 | 日文书名 | 中文译名 |
---|---|---|
1983年 | 中国行きのスロウ・ボート | 去中国的小船 |
1984年 | 萤 | 萤 |
1985年 | 回転木马のデッド・ヒート | 旋转木马鏖战记 |
1986年 | パン屋再袭撃 | 再袭面包店 |
1990年 | TVピープルの逆袭 | 电视人 |
1996年 | レキシントンの幽霊 | 列克星敦的幽灵 |
2000年 | 神の子どもたちはみな踊る | 神的孩子全跳舞 |
2005年 | 东京奇谭集 | 东京奇谭集 |
2005年 | 象の消灭 短篇选集 1980-1991 | 象的失踪短篇选集1980-1991年 |
2014年 | 女のいない男たち |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
2020年 | 第一人称单数 [29] |
随笔
出版时间 | 日文书名 | 中文译名 |
---|---|---|
1986年 | 村上朝日堂の逆袭 | |
1987年 | 'The Scrap', 懐かしの一九八〇年代 | |
1989年 | 村上朝日堂 はいほー! | |
1994年 | やがて哀しき外国语 |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
2001年 | 村上ラジオ | |
2009年 |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语るときに仆の语ること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2011年 | 村上春树杂文集 | |
2014年 | おおきなかぶ、むずかしいアボカド 村上ラヂオ2 | |
2015年 | サラダ好きのライオン | |
2017年 | 职业としての小说家 |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
2018年5月1日 [34] | ラオスにいったい何があるというんですか? | 假如真有时光机 |
2021年 | 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 [52] |
游记
出版时间 | 日文书名 | 中文译名 |
---|---|---|
1990年 | 雨天炎天 | |
1998年 | 辺境·近境 | 边境·近境 |
2011年 | 遠い太鼓 | 远方的鼓声 [54] |
纪实文学
出版时间 | 日文书名 | 中文译名 |
---|---|---|
1997年 | 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 | 地下 |
1998年 | 约束された场所で |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 |
2004年 | シドニー! | 悉尼! |
合作作品
发表年份 | 中文译名 | 合作者 |
---|---|---|
1981年 | 慢慢走,别跑 | 村上龙 |
1981年 | 梦里相会 | 系井重里 |
1983年 | 安西水丸 | |
1984年 | 波画波语 | 稻越功一 |
1985年 | 佐佐木真纪 | |
1985年 | 电影冒险记 | 川本三郎 |
1986年 | 照亮冷酷仙境的风 | 五木宽之 |
1986年 | 村上朝日堂的反击 | 安西水丸 |
1987年 | 安西水丸 | |
1990年 | 村上阳子 | |
1995年 | 安西水丸 | |
1996年 | 村上朝日堂周报:漩涡猫的找法 | 村上阳子 |
1996年 | 河合隼雄 | |
1997年 | 安西水丸 | |
1998年 | 爵士乐群英谱 | 和田诚 |
1998年 | 边境·近境:摄影篇 | 松村映三 |
1998年 | CD-ROM版村上朝日堂:梦之冲浪城 | 安西水丸 |
1999年 |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 村上阳子 |
2000年 | 翻译夜话 | 柴田元幸 |
2000年 | “对了!问问村上看!”大家都这么说,并向村上春树抛出282个重大问题,但村上究竟能否像样地全部回答呢? | 安西水丸 |
2001年 | CD-ROM版村上朝日堂:斯麦尔佳科夫对阵织田信长的家臣 | 安西水丸 |
2001年 | 村上春树Radio | 大步桥 |
2001年 | 爵士乐群英谱2 | 和田诚 |
2003年 | 翻译夜话之二:塞林格战记 | 柴田元幸 |
2007年 | 兔子好吃——法国人 | 安西水丸 |
2007年 | 村上之歌 | 和田诚 |
2011年 |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 小泽征尔 |
2017年 | 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 川上未映子 |
译作
翻译时间 | 作品名 | 原作者 |
---|---|---|
1981年 | 我失落的城市及其他短篇 | 菲茨杰拉德 |
1983年 | 我打电话的地方及其他短片 | 雷蒙德·卡佛 |
1985年 | 鲑鱼在夜间游动 | 雷蒙德·卡佛 |
1986年 | 放熊归山 | 约翰·欧文 |
1987年 | 世界尽头及其他短篇 | 保罗·瑟鲁 |
1987年 | 伟大的德斯里弗 | C.D.B.布莱恩 |
1988年 | 我想起了爷爷 | 杜鲁门·卡波特 |
1988年 | 杂录 | 菲茨杰拉德 |
1989年 | 一个很好的小东西及其他短篇 | 雷蒙德·卡佛 |
1989年 | 圣诞纪事 | 杜鲁门·卡波特 |
1990年 | 他们背负的重担 | 蒂姆·奥布莱恩 |
1990年 | 圣诞记忆 | 杜鲁门·卡波特 |
1990-1997年 | 雷蒙德·卡佛全集(8卷) | 雷蒙德·卡佛 |
1994年 | 小说速读 | 罗伯特·谢泼德、詹姆斯·托马斯 |
1994年 | 雷蒙德·卡佛最佳小说十二篇 | 雷蒙德·卡佛 |
1995年 | 从波德兰道百老汇 | 贝尔·克鲁 |
1996年 | 再访巴比伦及其他三个短篇 | 菲茨杰拉德 |
1996年 | 刺穿心脏 | 米凯尔·吉尔摩 |
1998年 | 巴比夫妇 | 马克·斯特兰德 |
1999年 | 最后一刻的巨大变化 | 格雷斯·佩利 |
2000年 | 当代美国随笔:D.T.马克斯、理查德·福特、蒂姆·奥布莱恩、约翰·保罗·纽波特、托姆·琼斯、丹尼斯约翰逊 | / |
2000年 | 爵士乐逸事 | 贝尔·克鲁 |
2000年 | 如果需要就给我打电话:未结集小说与其他散文作品 | 雷蒙德·卡佛 |
2003年 | 麦田里的守望者 | J.D.塞林格 |
2004年 | 英国、爱尔兰、美国短篇小说十篇,附村上春树作品《生日女郎》 | / |
2005年 | 爱和土豆汤的猫》 | 德里·弗里休 |
2006年 | 哎呀,变成狗了 | C.V.奥尔兹巴尔格 |
2007年 | 水与水交汇之处 | 雷蒙德·卡佛 |
2007年 | 长时间的再见 | 雷蒙德·卡佛 |
2007年 | 大圣堂 | 雷蒙德·卡佛 |
2007年 | 世界尽头 | 保罗·瑟鲁 |
2008年 | 蒂芙尼的早餐 | 杜鲁门·卡波特 |
以上主要作品参考资料来源 [6-7] [24-26] [35]
出版图书
播报编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4-4
- 《1973年的弹子球》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8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青春三部曲”的第二部,曾获得1980年芥川奖提名。该小说描述了一青年为寻找少年时代的弹子球机,又返回到无边的孤独之中的故事。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9-06-01
- 《村上春树出道三十周年纪念专刊》是2009年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村上春树经典作品集》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61]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类别当代文学作品时间2008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村上广是播》201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9-1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9年。《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讲的是一个人怎么样通过跑步去悟道的感觉,不只是悟出一个小说家的真实,锻炼出一个小说家的身体、精神和意志,还锻炼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境界。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2-12
- 《电视人》创刊于1996年,由1993级电视编辑专业(广告方向)毕业生、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社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卜希霆策划创办。《电视人》立足校园,充分体现并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特色。在内容方面关注校园、聚焦传媒、以传媒人特有的敏感捕捉校园中、传媒界、社会上值得关注的话题。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9-7
- 《东京奇谭集》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该书收录了5个短篇小说,均为发生在东京的奇怪故事。《东京奇谭集》是以不可思议的现象为题材的。而在这样的作品集当中,所收录的是比较轻松的作品。虽然结局往往令人惊愕,不过,正因为用常理很难解释,所以干脆不加以说明。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8-7
-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2-9-1
- 《爵士乐群英谱》是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和田诚。这可是千载一时的难得机会——两个日本超级爵士乐迷碰到了一块,让二十六位当代美国爵士乐好手得以聚首于一册群英谱之上。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2-09
- 《列克星敦的幽灵》是2002年9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本书是村上春树在1991—199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共7篇。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9-6-1
- 《猫头鹰在黄昏起飞》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川上未映子所著的书籍,由日本新一代年轻女作家川上未映子提问,村上春树回答,采访前后历时四次,集结成书。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3-10-1
-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日语: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礼の年),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同年十月,中文简体版正式上架,这是村上春树的突破之作,是不一样的村上小说。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1998-8
- 《末世异境》是远方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作者是村上春树,类型是平装。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21-1
- 《弃猫》是一本202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村上春树。村上冷静书写父亲的整个人生,将自己与父亲漫长的隔阂、决裂与和解转换为看得见的文字,毫不避讳地向读者展示,父亲人生中经历过的动摇与恐惧,如今成为了村上对世界的迷茫与不安。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青春的舞步》是1991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8-7
- 《去中国的小船》是2002年6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人造卫星情人》是2001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4-01
-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是2004年0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该书主要讲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是作者的游记。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5-9
- 《生日故事集》是日本现代小说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原作名为《Birthday Stories》。2015年9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本书作者从近十年发表的当代英语短篇小说中,搜集以生日为主题的故事编一个选集,并翻译成日文出版。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7-7
- 《舞!舞!舞!》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8年。其内容与另一部小说《寻羊冒险记》相衔接,主人公“我”与《寻羊冒险记》中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9-8
- 《旋转木马鏖战记》是2002年09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本书主题为表现大都市人生的疲惫、无可选择和心理扭曲。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1992-7
- 《寻羊的冒险(上)》是1992年7月博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村上春树,译者是叶蕙。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9-8
- 《萤》是村上春树198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共五篇。其中1983年发表的《萤》是《挪威的森林》的前奏曲,四年后村上春树以此为基础写出了《挪》。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4-5
-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是2014年5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小泽征尔 / 村上春树 / Haruki Murakami Seiji Ozawa。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雨天炎天》是200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8-08
- 《遇到百分百女孩》是200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远方的鼓声》是2011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译者是林少华。本书是作者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8-8
- 《再袭面包店》是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所作短篇小说集。看似互不相干的6个短篇,却演绎出人入中年的必有光景:少年的浪漫、青春的冲动,已越来越远;日常的琐碎,世俗的牵累,而今挥之难去。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2-6
- 《在约定的场所》是《地下》的续集,亦为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5-4-1
-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2004年2月1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本书风格一如他的小说,即生动、机智、幽默,又不乏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有趣小书。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9-5
- 《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双线(BOOK3为三线)进行,并以村上春树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1Q84》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20-8
- 《村上朝日堂》是2005年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5-9
- 《村上朝日堂日记旋涡猫的找法》是200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9-6
- 《地下》是 村上春树转型之作,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社会”的深刻反思。 《1Q84》是《地下》的遗址。始自《地下》并不断发展的物语理念在《1Q84》中努力付诸实践,但并未充分实现。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下》比《1Q84》更成功。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是《地下》的续集,亦为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7-7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5年。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1-2
- 《挪威的森林》是由村上春树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发行的书籍。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寻羊冒险记》是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该小说讲述1978年9月主人公为了寻找一只“特别的羊”而开始了旅行。线索是下落不明的“鼠”寄来的照片。主人公辞掉工作,与女友一同去往北海道。经过札幌,他们向着内陆十二泷町前行,“鼠”的父亲在那里买了一栋别墅。后来女友突然消失...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且听风吟》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79年。整篇小说是一个巨大而凌乱的关于夏天的回忆,唯一能叫出名字的是“我”的朋友——家中巨富而愤世嫉俗的青年“鼠”。没有名字,也就没有了确认的标记,多年之后回忆往事,只能被当做醉后的呓语。《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风格、写作技...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
- 《天黑以后》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4年。该小说讲述少女玛丽的姐姐浅井爱丽突然一睡不起,玛丽为此心事重重。一天夜晚,玛丽坐在快餐店看书时,遇见了姐姐以前的一个朋友高桥。恰好就在这个夜晚,高桥曾经打过工的情爱旅馆“阿尔法城”里,一个中国姑娘惨遭“客人”白川的毒打。因为听...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02-9
-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首次出版。《海边的卡夫卡》叙述了一个十五岁离家少年与一个名叫中田聪的人的经历,两个角色作两条线索来写,而且两人自始至终未曾相遇。少年化名“田村卡夫卡”,从东京中野区的家里出逃,一直到了四国的高知县;中田聪在1946年,也就是在读小学时遇到奇怪...
- 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1999-4
- 《斯普特尼克恋人》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1999年4月首次出版。该小说描述了沉迷于写作的一女青年陪同一位“爱上”了她,并年长她17岁的女子去欧洲旅游,然后在希腊一小岛上神秘失踪的故事。
- 悉尼!作者名称 村上春树作品时间2012-8
- 《悉尼!》是2012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53]
创作特点
播报编辑
主题
寻找
“青春三部曲”表现现代人主体精神的迷失,主人公无一不陷入往日的静谧与温情中,默默寻找自己心中宝贵的东西,而寻找就是村上作品基本的主题。《且听风吟》犹如从远处袭来的清风,掺杂着青春的气息,痴痴地去抓,却又枉费心机,留下心头的沉醉、叩问以及衍生而出的伤感。《1973年的弹子球》虽有实物的寻找,但弹子球依然镌刻进“我”青春的印记,“我”无法安置今日的浮躁,妄想在寻找中抚慰心灵,暂时躲进自己构筑的世界,逃避现实的沉重。《寻羊冒险记》中的“我”虽然也在寻找不止,但已不再一味的感伤、逃避,而是更愿意努力去探求事情的本源,虽然其中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原由 [36]。
恶的发掘
对恶的发掘是贯穿村上春树许多作品的主题,并且创作直接与社会、政治联系在一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政治季节”中发生的暴力事件,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和“奥姆真理教”毒气恐怖事件乃至21世纪美国“911”事件等等形形色色的暴力迫害。其次,战后日本对侵略战争不愿做出深刻的反省,检讨罪行的狭隘的民主主义观。惯于站在边缘立场审视社会生活的村上发现日本所面临的矛盾,感到人类生命遭遇的暴力迫害和日本社会的巨大悲剧,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他开始思考介入的问题,思考恶的由来,探索消灭暴力的方法,通过创作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正义的拥护 [36]。
体裁
村上春树的作品魅力,从其对多种不同形式文学体裁的运用中就可体现 [37]。但纯粹的写实,似乎不是村上的强项。对此,他自己也曾有言及。就思想性而言,表现出更高深度的文本,无疑是村上的非纯写实作品。对于那样一种表现形式,他似乎驾驭得更得心应手。但是从写实技巧的纯熟度来看,村上显然也并不输于以写实见长的小说家 [38]。
例如:《寻羊冒险记》类似一部侦探小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体现了科幻与奇幻并重的文学特征;《家庭事件》是一部情景喜剧;《挪威的森林》近乎是一部自传式的音乐小说 [37];此后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则是他第二部纯写实的长篇小说 [39]。
结构
在村上春树的一系列作品中,较为突出的特征是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的结构。如《寻羊冒险记》《舞!舞!舞!》《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都是虚幻暗含实存,现实蕴含虚构。由此,诉说出一种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在感。将存在和非存在进行比照是他的创作癖性,也是他作品的基础。他喜欢在作品中并置两个平行的世界,其一显然是臆造的,另一个则接近于可认知的现实。然而他所构建的两个平行世界并非毫无关联,而是意图通过虚幻世界让人们重新认识现实社会的本原,进而重新找到自我。这种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交错的结构在其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中同样有所体现。情节的推进使两条平行的叙事线索中的不同人物在时间上和距离上愈发靠拢,读者随这两条平行线索向高潮交汇跨进而上下起伏。又如《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边彻仿佛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徘徊,作品的结尾好似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绿子,但从该作品开篇处便可得知37岁的主人公事实上孑然一身,他终究没有选择绿子,而是依然深陷直子所在的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 [37]。
文体
异质性
村上作品之所以成为读者阅读视野中的一道风景线,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文体的异质性。村上的文体是带有美国风味的、甚至“有若干发明”的文体。正如村上所述,作品中的“日语特性”基本被“洗刷”干净了,毫无“累赘”,形成了区别于传统日语文学的现代异质性文体,具体表现为其语言本身是日语却又不像日语,换句话说是带有英文文风的日语,而不像传统日语。对于这种异质性的产生,村上曾说,是因为他阅读理查德·布劳提甘和库特·冯尼哥特等作家的作品。他们的小说中都带有某种属于他们本人的魅力,这些人的风格都令他着迷。而村上没能从同时阅读的日本当代小说中感受到这种魅力,于是他就着手创造属于自己的魅力 [37]。
比喻
村上春树的文体明显不同于其他日本作家,其简约、流畅、幽默和有节制的抒情笔调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特有愉悦。例如其幽默感主要就体现在别致、俏皮的比喻上 [40]。一般说来,比喻是把两个类似或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而村上的比喻往往一反常规,在品读之间,往往为其新颖别致的幽默感曳出一丝微笑。例如《挪威的森林》中有,“我的房间干净得如同太平间/绿子在电话另一端默默无语,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 [41]。此类比喻在村上小说中可谓俯拾即是,不断花样翻新,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惊喜 [40]。可以说,这种不无西洋风味的比喻发挥可观作用的文体,在日本文学中实不多见,是其语言风格上一个显而易见的特色 [41]。
音乐元素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总会不断提到音乐。小说中的人物对音乐类型的选择可以反映出他们的个性,而且村上也赋予小说中的整个章节或部分一种跟某部特定音乐作品相关联的气氛。或许最重要的是,音乐在村上的世界中是进入无意识领域的最关键的入口之一,而在村上的世界中,再也没有比来自(并返回)那个无意识领域的信号更重要的东西了 [42]。
人物形象
主人公
村上虽然刻画的基本是游弋于社会主流或者主体人群之外的“边缘人”,但边缘人的感受和心理未必就是边缘感受、边缘心理。不错,村上笔下的主人几乎都不去公司上班,不求出人头地,不想升官发财,更没有远大理想,只是蜷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喝啤酒、听音乐、看外国小说,但这个小房间并非与世隔绝,只是与外部世界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罢了。而他那特立独行的自尊与傲骨、应付浮躁驳杂世界的淡泊与从容,对物质利益的漠视与超脱,以及对世俗和市侩的反感和拒斥,却正是普遍缺少的、宝贵的东西 [43]。
从人物兴趣上看,村上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关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琐碎貌似毫无意义可言的事。村上赋予此类琐碎事物以其相应意义,因此其书中主人公对自身游离在社会主流之外并不以为意,反而颇为享受身处孤独与空虚中的状态 [37]。也就是说,他们很善于确认自己、满足自己、经营自己,很善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从小事中寻找乐趣,从而得以肯定自己,保持自己赖以区别于别人的个性。他们不伤害别人,但当自己受到伤害时,也并不退缩、忍气吞声。事实上,村上笔下的主人公也都是颇有本事的、老辣的、不好欺负的 [41]。
人物关系
村上春树反感日本“私小说”,讨厌其中出现的乱糟糟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和人事关系。因此,他的作品明显有一种距离感。其距离感在主人公同周围人的关系设计上就有所体现。主人公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每一个人并同其保持一定距离,从不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不自以为是地强加于人,强人所难,更不黏糊糊地紧靠任何人。村上几乎不写人与人之间龌龊的纠葛,不许主人公擅自闯入他人的私生活区和精神疆域,甚至找不出对主人公以外之人的心理活动的描述。总体观之,在村上的小说中,主体性常常离开客体性,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客体,从而在距离中产生美 [40]。
女性形象
村上春树以一个个唯美而怅惘的故事,讲述了日本女性的遭遇:她们灵与肉的粉碎、异化与逃遁。作为一位同样迷茫的男性,村上对女性角色更多了一份深切的挚爱,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在村上笔下,她们已不是那个为他人而活的相夫教子的楷模、善良谦恭的典范、逆来顺受的弱者,她们已然可以证实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与此同时,更多了几缕难言的痛楚。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即塑造了逃避社会的女性形象——直子,最终她选择彼岸的世界,远离此岸的残酷,也永远停留在她理想的“无人岛”上。而《斯普特尼克恋人》中的堇也是人生路上的怯者,当意外得知恋人敏原来只是一个空壳后,她惊慌失措,不能接受现实,决心逃遁 [36]。
此外,村上也塑造了一些被物化异化的女性形象。《奇鸟行状录》中的加纳克里他自降生以来就活在疼痛之中,二十岁时自杀未遂,而疼痛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而又深的无感觉。同样的情况在《寻羊冒险记》中也有体现。主人公“我”的新女友是一位耳模,拥有一双使人入迷的耳朵,并且兼职小俱乐部的应召女郎。据女友讲述,“一般广告代理商、摄影师和制作人都仅仅把她作为‘耳持有者’来对待,耳以外的她的肉体和精神被 [44]完全抛弃完全置之不理”,于是她也学会了当模特时封闭耳朵,从意识上切断通路 [36]。
恶的形象
村上春树早期的创作,还带有明显的幻想成分,对恶的表现还很抽象。《寻羊冒险记》中村上凭借想象力创作出恶的化身——羊,它“美丽得令人晕眩,邪恶得令人颤栗”,附身人体从事着构筑庞大权利王国的阴险活动。每个生命都可以成为它利用的工具,无限度的榨取劳动力。羊离开人体意味着被抛弃,成为“羊壳”,即不省人事的废人。此外,《奇鸟行状录》中带着假面具传播畸形世界观的政治家绵谷升;《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不惜牺牲他人生命,搞人体试验的组织以及与夜鬼沆瀣一气偷取情报的符号士;《舞!舞!舞!》中杀害喜喜的五反田等等都是恶的代表。在小说《天黑以后》中,恶的形象更加具体。作品中恶的化身白川身高、体型和发型都很普通,看不出是个残暴野蛮的人,可是现实中他却那样做了。较之刑事犯罪的恶,白川的恶更普遍、渺小,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这种恶更应警惕 [36]。
获奖记录
播报编辑
文学类 | ||||||||||||||||||||||||||||||||||||||||||||||||||||||||||||||||||||||||||||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正面
村上春树是用一种清澈、朴实的日本风格写作的。他被译成外语,受到广泛阅读,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和中国。他是以三岛由纪夫和我本人做不到的某种方式在国际文坛为他自己创造了一个位置。日本文学中这样的情况确实是第一次发生 [45]。(作家大江健三郎评)
村上春树的小说充满了自杀、横死、绝望,以及人生世事毫无意义、现实不过是个人记忆片断的总和这类信念。虽然村上如此泰然自若地接受生活的空虚,却也能在人生的荒诞中找到这么多的幽默;而他决心不断了解世界,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的玄秘奥义,也因此才不致落入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中 [46]。(哈佛大学日本文学教授杰·鲁宾)
村上春树的作品所以令人感动,原因并不在于其表面的文字游戏,都市性物体的罗列及其目录的开具、睿智而新潮的格言,而在于他近乎顽同地对现存事物的虚无缥缈的不断诉述,在于其在空幻中不停独舞 [47]。(评论家川本三郎)
村上春树崇尚稚拙,以纯真,新鲜,意外取胜。村上的日文带有英语语感和音乐节奏,但又具有东方的精神和感性 [48]。(翻译家赖明珠评)
概而言之,如果说前十五年村上春树是一个文人意义上的作家,那么后二十五年,他更接近一位人文知识分子;如果说前十五年他痴迷于都市人的孤独,那么后二十五年,他执着的是面对高墙下,鸡蛋的孤独 [49]。(翻译家林少华评)
概而言之,村上春树的文字,与其说凝重,毋宁更偏轻灵;与其说华丽,毋宁近乎朴实;文风亦多变,因体裁而异;随处透露出幽默感,尤其是随笔 [48]。(翻译家施小炜评)
翻译是村上春树作品的组织原则:他的小说不仅被翻译,而且和翻译有关。村上式情节的标志性愉悦之处就在于看看日常情景(坐电梯、煮意大利面、烫衣服)突然变得不寻常(神秘的电话、魔井之旅、跟羊男的电话)——换句话说,看着一个人物从一个现实流畅的地方掉入某个完全的异域,被迫在两个现实中尴尬地斡旋。一个村上式的人物总是,某种意义上说,在两个根本不通的世界当中翻译:平淡与奇异、自然与超自然、乡村与城市、男与女、地上与地下 [31]。(《纽约时报》评)
负面
村上春树的媚俗之处在于,满足一种在日本已经社会化和大众化的无意识欲望,以及一个作家与此迎合的具有危险性的文学转向 [50]。(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评)
在村上春树初期至中期的代表作中可以看到某种特异文体,其原因应该来自美国文学翻译,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走红说到底就是由这种舶来文体的“帅气”来支撑的,这一点无法否定。在用日语翻译外国文学特有的凝练修辞时总会产生异样感觉,如果将此升华为某种形式美即可变换出装腔作势的“标签化”面目,这就是“密码化”带来的洋腔洋调 [51]。(作家竹内真评)
最新消息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新作将于2023年4月13日出版发行,售价为2970日元,篇幅为1200页,书名和小说内容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