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拔十得五

鎖定
拔十得五(拼音:bá shí dé wǔ)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1] 
“拔十得五”的原義是想選拔十個,結果只選得五個,形容選拔人才不容易;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 [5] 
中文名
拔十得五
拼    音
bá shí dé wǔ
注音字母
ㄅㄚˊ ㄕˊ ㄉㄜˊ ㄨˇ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拔十得五成語出處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性好人倫,勤於長養。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拔十得五”。 [1] 

拔十得五成語典故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他年少時老實不聰敏,沒有人賞識他,只有他的叔父龐德公十分看重他,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素有識人之名,龐統便去拜訪他。龐統拜訪時,司馬微正在樹上採桑。他便讓龐統坐在樹下,兩人就這樣一起談論,從白天到夜裏。司馬徽對龐統十分欣賞,稱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從此,龐統的名聲漸漸顯赫。
龐統後來被南州郡守任命為功曹。龐統喜歡評價人物,且注意培養別人的名聲。但是被他評價的人,名聲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説:“當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整頓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説他們好就不能讓他們被人尊重,不被尊重那麼做好事的人就少了。如今若我提拔十個人,有五個不稱職的,也就是還有一半稱職的可以用,那麼此事就可以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也能崇尚教化,使有志者勉勵自己。這樣不也可以嗎?”
吳國大將周瑜幫助劉備取得荊州,龐統因此擔任南郡太守。周瑜死後,龐統護送喪事到吳國,吳國人大多都聽説過他的名聲。
等到他要回到任上時,他們便在昌門集會,陸績、顧劭、全琮都在。龐統説:“陸績可以算得上一匹笨馬但能不停地跑動,顧邵可以算得上一頭笨牛但能夠馱着重物走遠路。”他對全琮説:“你喜歡施捨,還好名聲,就像汝南的樊子昭。雖然智力不多,也是一時的俊傑。”陸績、顧劭對龐統説:“如果天下太平了,一定和你一起來評價天下的讀書人。”
龐統擔任耒陽縣令時,該縣卻治理得不好,因此他被免除了官職。吳國大將魯肅寫信給劉備説:“龐士元不是一般的人才,只有讓他擔任治中、別駕等職務,才能讓他發揮出才能。”諸葛亮也對劉備説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了龐統。經過一番長談後,劉備非常器重他,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對他的待遇僅次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共同擔任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留守荊州,龐統隨劉備進入蜀地。
後來,劉備進軍圍攻雒縣,龐統率部隊攻城,被飛箭射中而亡,時年三十六歲。劉備非常悲痛惋惜,一説起來就流淚。封龐統的父親為議郎,又升任諫議大夫,諸葛亮親自受命,追賜龐統為關內侯,諡號靖侯。 [2] 

拔十得五成語寓意

龐統喜歡評價人物。他的評價雖然遠不及司馬徽的精確到位,然而體現了獨有的特色,把評價的對象誇大地往好的方面拔高,經常造成過譽的結果。他的觀點是“拔十失五,猶得其半”。這是為了糾正世道的混亂,恢復社會的安寧,讓人們棄惡揚善的一種智慧。故事也告訴人們,選拔人才不能只看表面名聲,一定要深入瞭解後再作評定。 [3-4] 

拔十得五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拔十得五”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形容選拔人才不容易。 [5] 
  • 運用示例
北宋·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新唐書·張九齡傳》:“夫吏部尚書、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難,拔十得五,斯可矣。” [5] 
宋·陳師道《謝胡運使啓》:“謂拔十得五而可得其半,故匿瑕含垢而求其長致。” [5] 
參考資料
  • 1.    王爽.三國志精編 注·譯·析.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03:223
  • 2.    王俊.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人才篇 1.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9:13-15
  • 3.    趙劍敏著.析説三國英雄 從演義到歷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05:348
  • 4.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228
  • 5.    拔十得五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