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拓跋儀

鎖定
拓跋儀(?~409年),字烏泥 [1]  ,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鮮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孫子,秦王拓跋翰的兒子。
身材魁梧,頗有謀略,善於騎射和劍術,初封九原郡公。登國三年(388年),出使後燕,窺伺敵情,冊封平原郡公。登國六年(391年),帶兵攻殺劉衞辰,冊封東平郡公。登國九年(394年),負責黃河以北地區屯田事宜。登國十年(395年),大敗進犯五原郡的後燕部隊,趁機攻取幷州皇始初年,帶兵攻打鄴城,遷驃騎大將軍、都督六州軍政,行使左丞相權力,冊封衞王。天興元年(398年),攻破鄴城,追擊慕容德,授尚書令、定州刺史。局勢安定後,入朝輔政。天興二年(399年),擊敗高車族,討伐後秦姚平。恃功受寵,聯合宜都公穆崇圖謀作亂,事情敗露後,得到道武帝的寬恕。
天賜六年(409年),道武帝聽信“皇帝將為叛臣被殺”的傳言,猜忌和屠戮公卿。拓跋儀心中不安,逃跑途中被擒,坐罪賜死,以庶民之禮安葬。
本    名
拓跋儀
所處時代
魏晉南北朝
逝世日期
409年
民    族
鮮卑族
爵    位
九原公→平原公→東平公→衞王
官    職
左丞相、尚書令等

拓跋儀人物生平

拓跋儀有勇有謀

拓跋儀身高七尺五寸,身材十分魁梧,鬍鬚很漂亮,很有謀略,年輕時能舞劍,騎馬射箭超過常人。道武帝拓跋珪前往賀蘭部時,拓跋儀隨從出入。登國初年(386年)封為九原公。隨從道武帝打敗各部落,有謀略和征戰的功勞。 [2] 

拓跋儀窺伺後燕

登國三年(388年)八月,道武帝派遣拓跋儀出使後燕 [3]  ,讓他窺伺後燕的間隙以便消滅後燕。後燕皇帝慕容垂向拓跋儀詢問道武帝不親自來的用意,拓跋儀説:“先輩以來,世代佔據北方土地,子孫相繼,不失舊業。祖宗接受晉國的統轄,爵位稱代王,東和燕國世代為兄弟。我奉命而來,道理是沒有錯的。”慕容垂認為他的回答有膽量,因此開玩笑説:“我的聲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親自來見我,怎能不是錯誤?”拓跋儀説:“燕國如不整修文德,想用軍威來增強自己,這是本朝將帥的事,不是我所知道的。”等到拓跋儀從後燕返回北魏,向道武帝稟報説:“慕容垂死後才可以動手消滅後燕,現在不行。”道武帝嚴肅地問他。拓跋儀説:“慕容垂年紀已老,他的兒子慕容寶軟弱而沒有威信,謀略不能決斷。慕容德自恃有才華,不是軟弱君主的臣子。嫌隙將在內部發生,那時可以圖謀他們。”道武帝認為他説的很有道理。後來,道武帝改封拓跋儀為平原公。 [4] 

拓跋儀討敵屯田

登國六年(391年)三月,道武帝派拓跋儀和陳留公拓跋虔等人向西征討黜弗部,大敗黜弗部。 [5]  同年,道武帝征討劉衞辰,拓跋儀從另外的道路出兵,獲得劉衞辰的屍首,傳送首級到行宮。道武帝大喜,改封拓跋儀為東平公。 [6] 
登國九年(394年)三月,道武帝命令拓跋儀在黃河以北督促屯田,從五原到棝楊塞外 [7]  ,分派人員耕種,很得人心。 [8] 

拓跋儀交戰後燕

登國十年(395年)七月,慕容垂派慕容寶率軍進犯五原,建造舟船,掠奪糧食。道武帝命拓跋儀率軍佔據朔方 [9]  九月,拓跋虔率五萬騎兵駐紮河東,阻斷後燕軍的左翼;拓跋儀率五萬騎兵駐屯河北,包抄燕軍的後路 [10]  ;略陽公拓跋遵率七萬騎兵切斷後燕軍的南歸之路。 [11]  等到幷州平定,拓跋儀的功勞很大,升任為尚書令。跟隨道武帝包圍後燕的中山。慕容德失敗後,道武帝把慕容普驎的妻子周氏賜給拓跋儀,以及奴僕和財物。 [12] 
皇始元年(396年)十一月,當時常山以東地區,後燕的郡縣長官或棄城逃竄,或投降北魏,只有中山、鄴城、信都三城尚未攻下。於是道武帝命拓跋儀率五萬騎兵攻打鄴城,命冠軍將軍王建、左軍將軍李慄等攻打信都,傳令大軍所過之處,不得損害百姓的田地家園。道武帝親自率軍圍攻中山。 [13] 
皇始二年(397年)四月,道武帝因軍糧缺乏,命拓跋儀解除對鄴城的包圍,移駐鉅鹿,將糧草集中於楊城。 [14]  五月,道武帝升任拓跋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晉封為衞王。 [15-16]  十月,道武帝平定中山,又派三萬騎兵增援拓跋儀,準備攻打鄴城。 [17] 
天興元年(398年)正月,慕容德自鄴城退守滑台,拓跋儀佔領鄴城,收管後燕設在城中的倉庫。拓跋儀追擊慕容德直至黃河,沒有追上率軍返回。 [18]  同月,道武帝將回到代都,於是在中山設置行台,詔令拓跋儀兼任尚書令來鎮守中山 [19]  ,遠近歸附。三月,道武帝徵召拓跋儀以丞相之職回京,輔佐朝政,命拓跋遵代替拓跋儀鎮守中山。 [20-21]  閏十一月,拓跋儀與諸位王公大臣,齊到金鑾殿上書勸道武帝稱帝,道武帝再三推讓才同意。 [22] 

拓跋儀擊敗高車

天興二年(399年)二月,北魏各路大軍會合,擊敗高車三十多個部落,俘獲七萬多人。拓跋儀率領三萬騎兵,另從西北橫渡沙漠一千多里,擊敗高車 [23]  其餘的七個部落,俘獲二萬餘人,馬五萬多匹,牛羊二十多萬頭,大車二十多萬輛,以及服飾珍玩等物品。 [24] 
拓跋儀又跟隨道武帝討伐姚平,有戰功,賜給絹布綿、牛馬羊等物。拓跋儀四肢力氣超過常人,拉弓的力量將近十石;而拓跋虔所使用的長矛大得出奇。所以當時的人説:“衞王的弓,桓王的矛。” [25] 

拓跋儀善待士人

天賜五年(408年),道武帝的孫子拓跋燾出生,道武帝非常高興,夜晚召拓跋儀入宮。道武帝説:“你聽到夜晚召喚,竟不奇怪畏懼嗎?”拓跋儀説:“臣下誠心事奉陛下,陛下明察,臣下就自然安心了。夜晚忽然接到詔令,奇怪是有的,畏懼實在沒有。”道武帝把孫子拓跋燾出生的事告訴他,拓跋儀起身叩拜而歌唱起舞,於是對飲到早晨。道武帝召羣臣進宮,賜皇帝所使用的馬和皮帶、縑錦等物給拓跋儀。 [26] 
此前,上穀人侯岌、張袞,代郡人許謙等有名於當時,學問博通古今,開始來到都城,聽説拓跋儀善待士人,就先到拓跋儀那裏。拓跋儀都尊重他們,一起談論當代事務,指點河山,分辨城鄉。各處的成敗要害,倉猝之間一一列舉。許謙等人歎服,相互間説:“平原公有不可每世出現的雄才大略,我們應當依附在他後面。” [27] 

拓跋儀謀反賜死

道武帝因拓跋儀有才器聲望,對他尤其尊重,多次前往他的宅第,如同家人的禮儀。拓跋儀仗恃功勞寵信,於是和宜都公穆崇陰謀作亂,埋伏武士窺伺道武帝,想殺死他。穆崇的兒子穆遂留在埋伏的武士中,道武帝徵召他,將要有所派遣。穆遂留聽到徵召,恐怕事情敗露,翻牆報告道武帝,但道武帝卻保密此事,寬恕了拓跋儀。 [28] 
天賜六年(409年)八月,當時有一個占卜的人,説天象變化多,認為將有叛臣被殺。道武帝心中厭惡,殺了很多公卿,想以此來消除天災。拓跋儀因此心內不安,單人匹馬逃跑。道武帝派人捉住他,並將他賜死 [29]  ,以平民禮儀安葬。 [30] 

拓跋儀親屬成員

拓跋儀父祖

先輩:拓跋什翼犍,北魏昭成帝。
父親:拓跋翰,秦郡王,諡號為明。

拓跋儀弟弟

拓跋烈,陰平熹王。
拓跋觚,秦郡王,諡號為閔。

拓跋儀兒子

拓跋儀有十五個兒子,知其名的僅四人
拓跋纂,徵東大將軍、中山簡王。
拓跋良,南陽郡王。
拓跋幹,都官尚書、新蔡昭公。
拓跋陵,羽真、尚書、冠軍將軍、吐京鎮都大將。

拓跋儀歷史評價

侯岌、張袞許謙:“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 [31] 
魏收魏書》:“長七尺五寸,容貌甚偉,美鬚髯,有算略,少能舞劍,騎射絕人。” [31] 

拓跋儀史籍記載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 [32]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 [31]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 [33] 
《北周裴智英墓誌考釋》, 《北方文物》, 2018年, (01期): 62–66
參考資料
  • 1.    段鋭超.《北周裴智英墓誌考釋》:《北方文物》,2018:62–66
  • 2.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子儀,長七尺五寸,容貌甚偉,美鬚髯,有算略,少能舞劍,騎射絕人。太祖幸賀蘭部,侍從出入。登國初,賜爵九原公。從破諸部,有謀戰功。
  • 3.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八月使九原公元儀使於慕容垂。
  • 4.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及太祖將圖慕容垂,遣儀觀釁。垂問儀太祖不自來之意。儀曰:“先人以來,世據北土,子孫相承,不失其舊。乃祖受晉正朔,爵稱代王,東與燕世為兄弟。儀之奉命,理謂非失。”垂壯其對,因戲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見吾,云何非失?”儀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強,此乃本朝將帥之事,非儀所知也。”及還,報曰:“垂死乃可圖,今則未可。”太祖作色問之。儀曰:“垂年已暮,其子寶弱而無威,謀不能決。慕容德自負才氣,非弱主之臣。釁將內起,是可計之。”太祖以為然。後改封平原公。
  • 5.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六年春二月,幸紐垤川。三月,遣九原公元儀、陳留公元虔等西討黜弗部,大破之。
  • 6.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太祖徵衞辰,儀出別道,獲衞辰屍,傳首行宮。太祖大喜,徙封東平公。
  • 7.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九年春三月,帝北巡。使東平公元儀屯田於河北五原,至於棝楊塞外。
  • 8.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命督屯田於河北,自五原至棝楊塞外,分農稼,大得人心。
  • 9.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寶來寇五原,造舟收谷。帝遣右司馬許謙徵兵於姚興。東平公元儀徙據朔方。
  • 10.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慕容寶之寇五原,儀攝據朔方,要其還路。
  • 11.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九月,進師,臨河築台告津,連旌沿河東西千里有餘。是時,陳留公元虔五萬騎在東,以絕其左;元儀五萬騎在河北,以承其後;略陽公元遵七萬騎塞其中山之路。
  • 12.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及幷州平,儀功多,遷尚書令。從圍中山。慕容德之敗也,太祖以普驎妻周氏賜儀,並其僮僕財物。
  • 13.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十有一月庚子朔,帝至真定。自常山以東,守宰或捐城奔竄,或稽顙軍門,唯中山、鄴、信都三城不下。別詔徵東大將軍東平公儀五萬騎南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軍將軍李慄等攻信都,軍之所行,不得傷民桑棗。戊午,進軍中山;己未,引騎圍之。
  • 14.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夏四月,帝以軍糧未繼,乃詔徵東大將軍東平公元儀罷鄴圍,徙屯鉅鹿,積租楊城。
  • 15.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五月庚子,甲寅,以東平公元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封衞王。
  • 16.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尋遷都督中外諸軍事、左丞相,進封衞王。
  • 17.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丁亥,遣三萬騎赴衞王儀,將以攻鄴。
  • 18.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天興元年春正月,慕容德走保滑台。儀克鄴,收其倉庫。詔賞將士各有差。儀追德至於河,不及而還。
  • 19.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乃置行台於中山,詔左丞相、守尚書令、衞王儀鎮中山,撫軍大將軍、略陽公元遵鎮勃海之合口。
  • 20.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中山平,復遣儀討鄴,平之。太祖將還代都,置中山行台,詔儀守尚書令以鎮之,遠近懷附。尋徵儀以丞相入輔。
  • 21.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徵左丞相、衞王儀還京師,詔略陽公遵代鎮中山。
  • 22.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閏月,左丞相、驃騎大將軍、衞王儀及諸王公卿士,詣闕上書曰:“臣等聞宸極居中,則列宿齊其晷;帝王順天,則羣后仰其度。伏惟陛下德協二儀,道隆三五,仁風被於四海,盛化塞於大區,澤及昆蟲,恩沾行葦,謳歌所屬,八表歸心,軍威所及,如風靡草,萬姓顒顒,鹹思繫命。而躬履謙虛,退身後己,宸儀未彰,哀服未御,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樂推之心。宜光崇聖烈,示軌憲於萬世。臣等謹昧死以聞。”帝三讓乃許之。
  • 23.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又從徵高車。儀別從西北破其別部。
  • 24.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驃騎大將軍、衞王儀督三萬騎別從西北絕漠千餘里,破其遺迸七部,獲二萬餘口,馬五萬餘匹,牛羊二十餘萬頭,高車二十餘萬乘,並服玩諸物。
  • 25.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又從討姚平,有功,賜以絹布綿牛馬羊等。儀膂力過人,弓力將十石;陳留公虔,槊大稱異。時人云:“衞王弓,桓王槊。”
  • 26.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儀入。太祖曰:"卿聞夜喚,乃不怪懼乎?"儀曰:"臣推誠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輒自安。忽奉夜詔,怪有之,懼實無也。"太祖告以世祖生,儀起拜而歌舞,遂對飲申旦。召羣臣入,賜儀御馬、御帶、縑錦等。
  • 27.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先是,上谷侯岌、張袞,代郡許謙等有名於時,學博今古,初來入國,聞儀待士,先就儀。儀並禮之,共談當世之務,指畫山河,分別城邑,成敗要害,造次備舉。謙等歎服,相謂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當附其尾。”
  • 28.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太祖以儀器望,待之尤重,數幸其第,如家人禮。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謀為亂,伏武士伺太祖,欲為逆。崇子遂留在伏士中,太祖召之,將有所使。遂留聞召,恐發,逾牆告狀,太祖秘而恕之。
  • 29.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八月,衞王儀謀叛,賜死。
  • 30.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天賜六年,天文多變,佔者雲“當有逆臣伏屍流血”。太祖惡之,頗殺公卿,欲以厭當天災。儀內不自安,單騎遁走。太祖使人追執之,遂賜死,葬以庶人禮。
  • 31.    《魏書·卷十五·列傳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8]
  • 32.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8]
  • 33.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