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

鎖定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是元代散曲作家喬吉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寫作者登臨虎丘時的所見所思。首句寫登臨時的天氣,作者僅用六個字,就為全篇定下了淒涼傷感的基調。從“怪石於菟”以下七句,寫他所見的景象,營構出一片悽清幽冷的境界。這樣的境界不禁勾起了曲家的懷古幽思,最後四句由寫景自然轉入懷古抒情。他對伍子胥的悲劇深表同情,對吳王的失敗深表惋惜。結句“山鎖吳愁”用意深婉,將眼前的景色和思古幽情用一個“鎖”字結合起來,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在藝術上,此曲充分地體現了喬吉散曲清麗幽婉的藝術風格,對仗精巧,語言富有表現力。 [4] 
作品名稱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
出    處
《全元散曲》
作    者
喬吉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體裁
散曲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作品原文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
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樹鈎婁,苔繡禪階,塵黏詩壁,雲濕經樓。琴調冷聲閒虎丘,劍光寒影動龍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鎖吳愁 [3]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註釋譯文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詞語註釋

①折桂令:曲牌名。
②虎丘:在江蘇蘇州市西北,相傳春秋時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 [3] 
③於菟(wū tú):虎的別稱。 [3] 
④鈎婁:枝幹屈曲傴僂的樣子。 [3]  一作鈎輈(zhōu):象聲詞,鷓鴣的叫聲。 [4] 
⑤苔:苔蘚。 [4] 
⑥禪階:指寺廟的石階。 [4] 
⑦詩壁:遊人題詩的牆壁。 [5] 
⑧經樓:寺廟藏經的地方。 [5] 
⑨琴調冷聲閒虎丘:虎丘寺塔基,原為晉司徒王珣的琴台,故謂“琴調冷”。 [3] 
⑩劍光寒影:相傳虎丘闔閭墓專諸魚腸劍。秦始皇東巡至此,求劍,有虎當墳而據。始皇以劍擊之,不及,誤中石,劍無復獲,乃陷成池,故號劍池,今遺蹟尚存(見《吳越春秋》)。此用其事描狀劍池水光波影。 [5] 
⑪龍湫:虎丘有劍池,相傳吳王闔閭以寶劍殉葬,後秦始皇開掘找尋,有神龍躍出而成池。 [3]  這裏誇飾虎丘的流水。 [5]  湫,深潭。 [3] 
⑫胥魂:相傳春秋時伍子胥為吳王夫差所殺,精魂不散,成了濤神。 [3] 
⑬吳愁:春秋時吳國終為越國所滅,故言。 [3]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白話譯文

在漫天的風雨中登臨虎丘,只見怪石如同老虎一般,枯老的樹枝彎曲傴僂,台階上已鋪滿青苔,題有詩句的牆壁上沾滿塵土,雲帶來的水汽濕了經樓。想當初這裏曾經是司徒王珣的琴台,如今已不聞琴聲彈奏。秦始皇當年在這裏挖出吳王寶劍,光芒驚動了池塘裏的龍。半醉半醒間打量這一切,回憶千年前的恩仇,伍子胥的魂魄還在波濤間遊蕩,吳國最終滅亡,山川也為之深深哀愁。 [4]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創作背景

相傳吳王闔閭死後葬於虎丘,作者於風雨中登臨虎丘,見石如虎伏,樹形虯結。通往寺廟的石級上長滿了青苔,路邊石壁的題詩漫沾着泥垢,藏經樓被籠罩在一片霧嵐之中。懷古作嘆而作此曲,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2]  [6]  [8]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作品鑑賞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文學賞析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景物描繪傳達給讀者,是中國詩歌藝術表現的常法。該曲的特點即是將虎丘的羣景有意識地作為詩人懷古意緒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風雨”雖頗具典型性,卻並非作者着力表現的主體,僅作為一種冷色調氛圍的構成因素。這種嚴冷的色調,正是作者撫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內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寫怪石老樹以及“苔繡”“塵黏”“雲濕”,並不着重於風雨的介入,而更多地體現出歲月風霜的影響;“琴調冷”“劍光寒”兩句更是老練地將古蹟的歷史與現狀溝通。這種取景傳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説的“思接千載”以及對待景物的“取其勢而不取其質”。 [7] 
當然,作者也並非將“風雨登虎丘”的“風雨”完全置於一旁,結尾兩句“浪卷胥魂,山鎖吳愁”便又巧妙地轉回到了風雨的影響。須知虎丘旁只有一條叫“山塘”的小溪,無“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麗,也很難與“鎖愁”的形象聯繫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風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風雨悽迷,天地山川足以為之改容。這兩句既是懷古意緒的延伸,又是對風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寫,可謂虛實相兼。 [7]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安羣:此小令在朦朧的景緻中寫出了惆悵,在一丘小景中寫出了浩大胸襟。(《元曲鑑賞》) [2]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作者簡介

喬吉(1280年—1345年),一作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年)病卒於家。著雜劇十一種,現存《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玉簫女兩世姻緣》《李太白匹配金錢記》三種。散曲有《夢符小令》一卷,收小令十百零九首,套數十一篇。散曲多嘯傲山水,風格清麗,樸質通俗,兼有典雅。其雜劇、散曲在元曲作家中皆居前列,與張可久齊名。 [1] 
參考資料
  • 1.    (元)關漢卿著;思履注.圖解元曲三百首 全綵圖解典藏版.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8:第169頁
  • 2.    宋安羣主編.元曲鑑賞.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01:第276-277頁
  • 3.    吳桐編.元曲三百首.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20.05:第116-117頁
  • 4.    黃天驥.名家注評今譯元曲三百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8.01:第176-177頁
  • 5.    季鎮淮,馮鍾芸,陳貽焮,倪其心選注.歷代詩歌選 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05:第205-206頁
  • 6.    夏於全主編.中國曆代詩歌經典 唐詩·宋詞·元曲 元曲卷 上 繡像版.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07:第176-177頁
  • 7.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大系》編委會.元曲.青島:青島出版社,2017.08:第176-177頁
  • 8.    任犀然主編.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03:第91-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