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折柳贈別

鎖定
折柳贈別是古代旅行習俗的一種。西漢、唐兩代,都城長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官員商旅去關東各地及地方官員、外國使臣進入長安,都必需路經灞橋。灞橋一帶,綠柳成陰,景色宜人,自漢以來,送行者皆至此橋,折柳與行人贈別。或曰為祝頌平安,或曰“柳”與“留”字音相諧,取眷戀之舍、殷勤挽留之義。
中文名
折柳贈別
類    別
古代旅行習俗
盛行時期
漢唐最盛
典故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目錄

折柳贈別釋義

此俗漢唐最盛。其他地方也多行之者。唐劉禹錫《楊柳枝詞》:“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唐唐彥謙《泳柳》詩:“晚來飛絮如霜鬢,恐為多情管別離。”清褚人獲《堅瓠廣集》卷四:“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於柳者,非為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
清明:折柳贈別習俗
據説,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説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説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説:“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藴含着“春常在”的祝願。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説法,説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説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
隨着社會的發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意識也有了變化,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折柳贈別折柳情深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隋無名氏詩: 楊柳青青着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居易《青門柳》: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狄煥《題柳》: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
杜牧《柳絕句》: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李商隱 《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羅隱 《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鄭谷 《柳》: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裴説 《柳》: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吳融《 詠柳》:自與鶯為地,不教花作媒。細應和雨斷,輕只愛風裁。 好拂錦步障,莫遮銅雀台。灞陵千萬樹,日暮別離回。
張旭 《柳》: 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 請君細看風流意,未減靈和殿裏時。
《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崔櫓 《柳》: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飢。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