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聯精神宣傳隊

鎖定
2002年夏,一些抗聯老戰士提議組織一支宣傳抗聯精神的隊伍,讓更多的人瞭解抗聯,弘揚抗聯精神。這一建議得到健在的抗聯老戰士熱烈響應。
2002年8月15日,由40名抗聯老戰士和抗聯、烈士子女組成的抗聯精神宣傳隊成立。
宣傳隊員們不辭辛苦,深入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居民社區、部隊學校,演唱抗聯歌曲,作抗聯英雄事蹟報告,廣泛宣傳抗聯“勇赴國難的愛國精神,前赴後繼的戰鬥精神,勇於獻身的犧牲精神,團結禦侮的國際精神”,使抗聯事蹟深入人心,教育、激勵了更多龍江兒女。
中文名
抗聯精神宣傳隊
類    別
宣傳隊
成立時間
2002年8月15日

抗聯精神宣傳隊東北抗聯宣傳隊

抗聯精神宣傳隊 抗聯精神宣傳隊 [1]
由抗聯老戰士、原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李敏同志親自倡導和直接領導下成立的一支文藝團體。他們身着當年抗聯軍服,臂戴東北抗日聯軍“紅袖標”,遍訪當年東北抗日聯軍戰鬥過的地方,一路宣講東北抗聯時期可歌可泣的光揮歷史,用歌唱舞蹈等多種方式滌盪着對那段歷史漸漸陌生的心靈..... 這支隊伍就是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
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前身是紅旗新區社區藝術團。在李敏同志倡導和親自帶領下,這些愛好文藝的演員,感到有責任演唱好抗聯歌曲,把抗聯精神傳給後人,宣傳抗聯精神。 [2] 

抗聯精神宣傳隊宣傳隊主要活動

1991年9月18日,李敏同志送給藝術團一本《東北抗日聯軍歌曲選》。2003年“五一”節前進行了排練,演唱《露營之歌》。因為演唱評劇和演唱歌曲的發聲、行腔都不一樣,唱起來很吃力,也不好聽,演員多數人不願意學。這些歌曲是抗戰時期,抗日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14年,抗日將士、愛國抗日的工農羣眾,在生與死的戰鬥中,用血和淚譜寫出來的,是東北抗日戰爭的真實寫照。這些歌曲在當時的對日鬥爭中,喚起了人民羣眾的鬥志,振奮了抗日隊伍將士們的軍威。這些歌曲是留給我們後人的無價之寶,也是我們國家歷史文化的寶貴財富。
但是,抗戰勝利後,這些歌曲基本失傳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損失。李敏同志出版了《東北抗日聯軍歌曲選》,拯救了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李敏同志不顧年事已高、體弱多病,訪問老戰友和老區的羣眾,把失傳了50多年的400多個歌曲一字一句地整理出來,再請人譜上曲。
她不為名不為利,用“文革”後平反補發的工資出版了這本《東北抗日聯軍歌曲選》,她一本也沒有賣,走到哪裏送到哪裏,宣傳到哪裏。宣傳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東北人民同日寇浴血奮戰14年光輝而又艱難的歷程,教育後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愛我中華。李敏同志的吃苦耐勞、克服苦難、不怕犧牲的抗聯精神,鼓舞了我們全體隊員。從此藝術團的隊員學習抗聯歌曲認真了,學的也快了。先學了《露營之歌》、《三路軍歌》、《悼趙尚志》三首歌曲。在2003年的“五一”、“七一”、“十一”進行了演出,收到良好的效果。
李敏同志的領導下,宣傳隊配合中央革命文獻攝製組、新華社解放軍分社攝製組、中國中央電視二台、中國新聞電影製片廠、吉林電視台、河南電視台、通化電視台等新聞單位錄製節目,都播放了我們的歌曲。受邀請到黑龍江省內的4個市、3個縣、5個林業局、1個農管所、3所大學、5所小學、1個部隊新兵團等單位彙報演出,演唱抗聯歌曲,宣傳抗聯精神,受到了熱烈歡迎。
宣傳隊還協助日本愛好和平的友人李樓、川崎、高巖仁,拍攝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中國殺害中國人民的罪行,到趙尚志將軍戰鬥過的地方演唱抗聯歌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在2004年6月6日至11日,宣傳隊還自費與黑龍江省勞模藝術團聯合組團,到山東省的威海榮成,參加全國大中城市老年歌曲大賽。
宣傳隊自編自演的節目有:小評劇《梧桐河畔》、《上山找抗聯》;歌曲《我們高唱抗聯歌》;豫劇表演唱《歌頌抗聯女英雄》;京劇片段《悼忠骨》。10家電視台新聞媒體採訪錄製了節目。2004年6月21日,中央文獻攝製組;8月24日,吉林電視台;9月26日,央視二台;同一天,中央文獻攝製組。2005年,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央視新聞節目;河南電視台;黑龍江電視台;哈爾濱電視台等先後採訪和錄製了宣傳隊的節目。

抗聯精神宣傳隊抗聯精神重返老區

2006年12月22日,抗聯老戰士、原省政協副主席、現省老促會副會長李敏同志率領的黑龍江省抗聯精神宣傳隊和以導演孫國喜同志為首的中央電視台5人、黑龍江電視台1人及其他工作人員共41人,頂風冒雪來到伊春,根據省委指示,拍攝反映抗聯戰鬥生活的音樂電視片《戰火中的旋律》中的《松濤記住了他們》,並重走抗聯路、調查抗聯事蹟、宣傳抗聯精神、慰問老區人民。我和其他一些同志有幸接受市委領導委託,進行了全程陪同。
省抗聯精神宣傳隊共有35人,其中有抗聯老戰士李敏同志、抗聯將領趙尚志的侄女趙戰利,陳雷、李敏的兒媳王亦男,王明貴的兒子王小江,李興漢的女兒李景梅,江子華的兒子江玉章、兒媳劉小平,李根植的孫子李勝權等9人,其他26人是身體好,自身有一定特長(唱歌、舞蹈、作詞、作曲、書法、繪畫、演講、寫文章)的離退休幹部、教師、藝術家、作家、新聞工作者、工人和企業家。年齡最大的84歲,最小的50歲,平均年齡60歲。
省抗聯精神宣傳隊始建於2002年,成員組成以抗聯老戰士及其後代為主,稱作抗聯精神宣傳小分隊。後來,不斷有各界人士加入,現已有7個隊,成員近200人。抗聯精神宣傳隊的宗旨是,通過學習抗聯歷史,唱抗聯歌曲,發掘和書寫抗聯歷史,描畫抗聯歷史,講述抗聯歷史,把抗聯戰士用汗水、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光輝歷史和偉大精神傳給今人。以前宣傳隊活動較少,自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講話中,向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宣佈: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從1931年“9·18”事變開始的。北大荒精神。把抗聯精神擺在了第一位。
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和錢運錄同志根據總書記講話精神,結合我省情況發出的號召,給抗聯精神宣傳隊以極大的鼓舞,活動漸漸多起來了。這次來伊春活動就是較大的動作之一。

抗聯精神宣傳隊宣傳隊到抗聯遺址參觀

抗聯精神宣傳隊來伊春後立即投入“戰鬥”,宣傳隊員們到烏馬河林業局西嶺林場鍋盔頂北滿省委密營(前哨,秘書處)遺址參觀,並在密林中,再現了抗聯當年踏雪行軍,高唱戰歌、搜索前進、卧倒射擊、衝鋒接敵、拼刺刀,敵人被消滅,高唱勝利凱歌返回宿營地的場景(見圖)。傍晚,抗聯精神宣傳隊還在熊熊的篝火旁,再現了抗聯將領寫報告,露營戰士慷慨激昂地高唱《露營之歌》的場景。
5天時間,抗聯精神宣傳隊行程1000多公里,回訪了當年抗日殺敵重要戰場和後方根據地、北滿臨時省委誕生地、東北抗聯總司令部和抗聯六軍誕生地、東北抗聯培訓軍政幹部基地和蘇聯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聯繫的紅色國際通道等地,參觀瞻仰了烏馬河“鍋盔頂”中共北滿省委遺址,伊春東北抗聯政治軍事學校和伊春林區抗日鬥爭史展廳、上甘嶺老錢櫃”戰鬥遺址和溪水的“將軍亭”、五營國家森林公園和抗聯五營倉庫。
抗聯精神宣傳隊在嘉蔭聽取了抗聯在嘉蔭的戰鬥事蹟和老區建設情況的彙報;重走了抗聯三軍五師師長景永安按趙尚志的命令,率部於1936年12月1日攻克佛山縣城(即現嘉蔭縣朝陽鎮)時的行軍路,參觀了戰鬥地點、處死漢奸王萬良和小林栗子的地點,景永安在羣眾大會上宣講抗日救國的地點和朱新陽赴蘇聯向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彙報過黑龍江處(即紅色國際通道);慰問了當年抗聯攻打佛山縣城偽國境監視隊時的嚮導——94歲的呂殿柱老人。李敏拉着老人的手,深情地對老人説:“我代表抗聯的所有將士向您老表示深深的敬意,沒有人民的支持,我們就不能取得勝利,黨和人民、抗聯的後代們將永遠記着你。請保重身體,祝你健康長壽!。”臨走,李敏拿出1000元慰問金送給呂殿柱老人。
晚上,抗聯精神宣傳隊在嘉蔭縣文體中心舉行慰問嘉蔭老區人民文藝演出,600多人到場觀看了演出。每首抗日歌曲、每一個反映抗聯戰鬥生活的舞蹈,都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歌聲、舞蹈傳頌着抗聯英雄們的不朽傳奇,兩個半小時的演出,歌聲掌聲不斷。抗聯精神宣傳隊隊員、觀眾得到了一次極好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抗聯精神宣傳隊來到了革命老區翠巒,在抗聯遺址“老營盤”紀念碑前敬獻了花籃,並高唱抗聯歌曲以示對抗聯英雄們的懷念。
省抗聯精神宣傳隊在伊春期間,三、四隊隊長李勝權、田永生分別創作了《難忘的嘉蔭》、《我愛家鄉湯旺河》兩首歌曲和詩歌《西征路上》,頌揚抗聯戰鬥事蹟和革命老區建設的新成就。
抗聯精神宣傳隊離開伊春時,李敏同志對陪同人員説:“看到抗聯根據地伊春如今變成了世界上最美最大的森林公園,所有的抗聯精神宣傳隊員心裏都十分高興。這是伊春市委和市政府率領全市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成果,衷心祝願伊春革命老區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
戰火硝煙九死一生。她為驅逐侵略者光復祖國、為建立新中國而戰,建國後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戰,再立新功,黨給了她享受正省級待遇的殊榮。李敏同志的戰友、伴侶陳雷同志去世不久,她帶着常人難以忍受的悲傷,為了完成省委領導批准立項的再現抗聯戰鬥生活的音樂電視片《戰火中的旋律》的拍攝,和重走抗聯路,宣傳抗聯精神,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林區建設,她化悲痛為力量,毅然帶着兒媳和省抗聯精神宣傳隊到伊春來,並始終站在隊伍前列,頂風雪冒嚴寒,帶領隊員們登山、踏雪穿林、摸爬滾打、行軍唱歌、排練和演出節目,利用一切機會(包括走路、吃飯、開會)宣傳抗聯精神,有時還要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情況。
比如在嘉蔭聽取縣領導彙報後,在即席講話中,她説,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東北人民、東北抗日聯軍從1931年9月18日到1937年打了39320次仗,從1937年7月到1945年日本投降打了33500次仗,消滅日偽軍18萬人,牽制了日本關東軍76萬人不能進關。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數字,多麼大的戰績啊!她還遺憾地説:“這麼多戰鬥,我們知道了多少呢?許多搞清楚了的遺址也沒有標記,怎麼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呢?”李敏同志為宣傳抗聯精神,為把抗聯戰績永載史冊,真是嘔心瀝血,盡心竭力!
省抗聯精神宣傳隊一路上重訪抗聯遺址,一路上調查研究,一路上高唱抗日歌曲,一路上播撒着抗聯精神,一路上對未來留下美好的希望。這就是我全程陪同抗聯宣傳隊活動的所見所聞和真實的感受。

抗聯精神宣傳隊重走抗聯路活動

(一)李敏一行這次在伊春拍攝音樂電視片《戰火中的旋律》和重走抗聯路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對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各縣、區(局)領導的重視和密切配合非常滿意,看到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黨政領導對老區建設的重視,看到伊春巨大的變化非常高興。一再讓我們轉達她和宣傳隊對市委、市政府和各地黨政領導真誠的謝意。在嘉蔭聽了縣領導情況彙報和參觀後,她認為嘉蔭縣及其老促會工作很出色,使一個貧困縣發生鉅變,是了不起的成績。
對今後的工作,她提出:⑴繼續大力宣傳抗聯精神,建議伊春和各縣(市)、區(局)都能成立抗聯精神宣傳隊;⑵把已確認的抗聯遺址抓緊立標誌;⑶繼續發掘抗聯遺物、事蹟;⑷建議嘉蔭縣能把城內某一條路定名為抗聯路,定一個抗聯廣場;⑸繼續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大對老區的扶持力度;⑹老促會工作還要加把勁,爭取更上一層樓
(二)慰問嘉蔭老區人民文藝演出晚會上,珠河游擊隊創始人之一李根植之孫李勝權(哈爾濱市朝鮮族老幹部大學校長、省抗聯精神宣傳隊三隊隊長)演唱了新作《難忘的嘉蔭》。
(三)在離開嘉蔭時,省抗聯精神宣傳隊四隊隊長田永生(湯原縣木良村人)將他的新作歌曲《我愛家鄉湯旺河》和詩歌《西征路上》交給了我。
(四)省抗聯精神宣傳隊在此次重走抗聯路的5天中,唱的次數最多,聽眾最歡迎的歌曲是《湯旺河》(陳雷詞,亦鳴曲)。
(五)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和顧曾(原嘉蔭縣政協副主席)同志合作,也寫了詩歌《老區的記憶》(嘉蔭三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