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病毒藥

鎖定
抗病毒藥是一類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在體外可抑制病毒複製酶,在感染細胞或動物體抑制病毒複製或繁殖,在臨牀上治療病毒病有效的藥物。
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種,核心含有核酸(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複製酶,其外包有蛋白質的外殼和膜,本身無細胞結構,缺乏完整的酶系統,必須依賴寄主的細胞和酶而繁殖(複製)

抗病毒藥藥物簡介

抗病毒藥 抗病毒藥
抗病毒藥是一類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在體外可抑制病毒複製酶,在感染細胞或動物體抑制病毒複製或繁殖,在臨牀上治療病毒病有效的藥物。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種,核心含有核酸(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複製酶,其外包有蛋白質的外殼和膜,本身無細胞結構,缺乏完整的酶系統,必須依賴寄主的細胞和酶而繁殖(複製),其複製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① 吸附。病毒吸附於易感細胞蛋白受體。
② 入侵。病毒進入細胞。
③ 核酸複製。病毒進入細胞後,脱殼,病毒核酸釋出,複製核酸。
④ 病毒酸和結構蛋白合成後裝配成完整病毒。
抗病毒藥物多在其複製繁殖的不同階段抑制其繁殖所需的酶,從而阻斷其複製。病毒學和分子生物學對病毒特異酶、病毒複製過程和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理已有所闡明,人們不斷髮現了一些選擇性強、特異地作用於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已用於治療較重要的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皰疹感染、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出血熱、乙型肝炎等。

抗病毒藥常見藥物

抗病毒藥干擾素

【藥 名】干擾素 Interferons 【作用機理】該品是脊椎動物細胞在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後,體內產生的一類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質。用於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惡性腫瘤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
【注意事項】尚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抗病毒藥碘苷

碘苷(皰疹淨,IDU)  對單純皰疹病毒I型、牛痘病毒及腺病毒等DNA病毒(核酸成分為DNA的病毒)有抑制作用。作用機理是碘苷與胸腺嘧啶核苷競爭磷酸化酶和聚合酶,抑制病毒合成DNA或形成無感染性的DNA,終止病毒繁殖。由於其全身用藥毒性大,有致畸、致突變等危害,只可外用0.1%滴眼劑、0.5%眼膏治療單純皰疹病毒角膜炎。

抗病毒藥三氟胸苷

三氟胸苷(TFT)  為碘苷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與碘苷相似,水溶性略優。

抗病毒藥阿糖腺苷

阿糖腺苷(Ara-A)  腺嘌呤核苷類似物,是第一種注射用藥。治療單純皰疹病毒腦炎的藥物。作用機理:在細胞內經胸苷激酶作用,使其磷酸化生成單磷酸鹽、二磷酸鹽、三磷酸鹽,其三磷酸鹽阿糖腺苷為活性物質,競爭性地與病毒DNA多聚酶結合,抑制其活性,也抑制核苷酸還原酶和脱氧核苷酸轉移酶,從而抑制病毒 DNA合成。該品是廣譜抗DNA病毒藥物,對皰疹病毒Ⅰ型、Ⅱ型,帶狀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和EB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外用眼膏可治療皰疹性角膜炎,靜滴治療致死性皰疹腦炎,因水溶性不高,需與葡萄糖注射液同時靜脈點滴。也可用於免疫缺陷患者的帶狀皰疹。其衍生物阿糖腺苷-5'單磷酸酯水溶性比前者大 400倍。可供肌肉和靜脈注射。不良反應:大劑量可出現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腹瀉及輕度骨髓抑制,停藥後恢復。腎功能不全或腎切除、腎移植病人,Ara-A排泄慢,易於積蓄中毒,慎用。

抗病毒藥三氮唑核苷

三氮唑核苷(RBV)  可迅速進入細胞,在細胞內被細胞腺苷激酶磷酸化為三磷酸化合物,抑制病毒RNA轉錄酶,阻斷病毒DNA合成,並能抑制肌苷單磷酸脱氫酶,抑制鳥苷合成,從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臨牀應用0.5%滴眼劑治療病毒性角膜炎。1%溶液滴鼻或氣霧吸入治療上呼吸道感染。靜滴治療小兒腺病毒肺炎、出血熱。口服用於治療甲型肝炎,可降轉氨酶和血清膽紅素。不良反應:長期大劑量應用可致貧血,遊離膽紅素升高,網織細胞升高,停藥後可恢復。口服有報道引起肝功能變化。

抗病毒藥無環鳥苷

無環鳥苷(ACV)   為核苷類似物。抗單純皰疹病毒Ⅰ和Ⅱ型及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對鉅細胞病毒效果差,對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效。無環鳥苷在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內,與病毒編碼的特異性胸苷激酶結合,使ACV磷酸化成為單磷酸化合物,再由細胞激酶磷酸化變成二磷酸和三磷酸化合物,三磷酸化合物是抗皰疹病毒的活性物質,抑制皰疹病毒DNA多聚酶和病毒DNA的合成。本藥為治療單純皰疹Ⅰ和Ⅱ型病毒和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的特效藥。對EB病毒感染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和乙型肝炎亦有一定效果。用於治療皰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皰疹、全身性帶狀皰疹和皰疹性腦炎。嚴重的全身性皰疹可用靜滴治療,每8小時1次,連續7~10天,或口服,1日5次,7天迅速控制發展而痊癒。曾試用於治療病毒性乙型肝炎,長期應用,有一定效果。該品與AZF合用,可降低劑量和毒副反應。對晚期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合併皰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可明顯改善症狀。本藥水溶性不高,大量靜滴可引起腎小管阻塞。靜滴偶見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口乾,停藥或減量後可恢復。腎功能異常者和排泄功能低下的嬰兒需減少藥量。

抗病毒藥丙氧尿苷

丙氧尿苷(DHPG)   為無環鳥苷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類似無環鳥苷,活性優於無環鳥苷,並可抑制鉅細胞病毒,水溶性較好,但骨髓毒性較大。用於治療嚴重鉅細胞病毒感染、艾滋病和鉅細胞病毒視網膜炎。

抗病毒藥疊氮胸苷

疊氮胸苷(AZT) 為核苷類藥物。第一個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藥物。該品在被HⅣ感染的細胞中,能被磷酸化為三磷酸化合物 (AZTTP)而競爭性地抑制病毒逆轉錄酶,脱氧胸苷三磷酸代替病毒的cDNA,使DNA鏈終生增長,從而阻礙病毒的繁殖。AZTTP對HⅣ病毒逆轉錄酶的親合力比對細胞聚合酶強100倍,因而對HⅣ抑制強而對細胞毒性較小。其抗病毒作用有高度選擇性。可用以治療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相關復徵(T4淋巴細胞數300/mm2以下、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發熱的HⅣ感染患者)。本藥口服,1日4~6次,連續用藥16~21周;靜滴,4小時1次,用藥2周後改口服。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貧血、白細胞減少、頭痛、無力、發熱、惡寒、胸背痛、胃納不佳,偶見皮疹,停藥後不良反應消失。由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合併多種感染和疾患,如肺囊蟲肺炎、弓形蟲病、孢子蟲病,真菌細菌感染和鉅細胞病毒、皰疹病毒或腸道病毒感染,需同時用幾種藥物,要密切注意藥物不良反應

抗病毒藥雙脱氧肌苷

雙脱氧肌苷(DDI)  為疊氮脱氧胸苷類似物,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作用與疊氮脱氧胸苷類似,對疊氮脱氧胸苷耐藥人免疫缺陷病毒有效,毒性小。

抗病毒藥金剛烷胺

抑制流感病毒甲型,對乙型無效。作用機理為改變寄主細胞膜的表面電荷,影響病毒與感染細胞的融合,阻斷細胞內病毒脱殼和核酸釋放。用於預防和治療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頭痛等神經系統副作用。

抗病毒藥金剛乙胺

作用與金剛烷胺相似。此兩種藥物在甲型流感流行期口服,1日2次,共6周,有85~90%的保護率,該品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低於金剛烷胺。

抗病毒藥嗎啉胍

對多種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有抑制作用,但療效不確切,現已少用。不良反應:可干擾顏色視覺,並有食慾不振等反應。

抗病毒藥酞丁胺

中國創制的外用抗皰疹病毒藥。該品原為抗沙眼衣原體藥。體外試驗在酞丁胺二甲基亞碸溶液 2μg/ml濃度時對皰疹病毒Ⅰ、Ⅱ型有抑制作用。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病毒DNA和早期蛋白合成。臨牀用0.1%酞丁胺二甲基亞碸液和油膏治療皮膚皰疹和帶狀皰疹,對尖鋭濕疣也有效。

抗病毒藥膦甲酸

膦甲酸(PFA) 焦磷酸聚合物,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對單純皰疹Ⅰ、Ⅱ型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鉅細胞病毒,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病毒特異性DNA 聚合酶和逆轉錄酶,從而抑制病毒增殖。在鴨體內,對鴨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和 DNA都有一定抑制作用。靜脈點滴治療鉅細胞病毒感染。有報道該品治療乙型肝炎與丁型肝炎混合感染的8例暴發性肝炎,6例存活並完全恢復。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治療後HBV-DNA水平有所下降,但停藥後又上升,只1例e抗原轉陰,並出現e抗體。劑量過大時有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減量即恢復。

抗病毒藥異丙肌苷

作用機理為提高寄主免疫功能以發揮抗病毒作用。在細胞培養中能抑制多種DNA和RNA病毒的複製。經雙盲試驗,口服該品可減少各種病毒感染的發病時間和嚴重性,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及腫瘤患者有利於恢復,該品治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9例,1日4次,用28天,對乏力、食慾改善、肝臟消腫等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總膽紅素、轉氨酶值、HbsAg滴度下降,未見不良反應。此藥尚未得到國際公認。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還有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生物製劑以及多種植物藥、中草藥。

抗病毒藥藥物分類

抗病毒藥核苷類

核苷由鹼基和糖兩部分組成。由五種天然鹼基(A,C,T,U,G)中的一種與核糖或脱氧核糖所形成的各種核糖核苷或脱氧核糖核苷稱天然核苷,若通過化學修飾改變天然鹼基或糖基中的基團後形成的核苷稱為人工合成核苷,則這些人工合成核苷就有可能成為天然核苷的抑制劑,抑制病毒或宿主細胞的DNA或RNA聚合酶活性,阻止DNA或RNA的合成,殺滅病毒。
核苷其類似物類抗病毒藥物依據其結構可以分為非開環類和開環類。
1.非開環核苷類
核苷類抗病毒藥物通常需要在體內轉變成三磷酸酯的形式而發揮作用,這是此類藥物共有的作用機制。
齊多夫定(Zidovudine)為胸苷的類似物,在其脱氧核糖部分的3位上以疊氮基取代,它可以對能引起艾滋病的HⅣ和T細胞白血病的RNA腫瘤病毒有抑制作用,為抗逆轉錄酶病毒藥物。
齊多夫定進入HⅣ感染的細胞內,先由宿主細胞內的胸苷激酶、胸苷酸激酶及核苷二磷酸激酶磷:酸化,生成5′-三磷酸化齊多夫定而發揮作用。
齊多夫定對光、熱敏感,所以齊多夫定應在15~25℃以下避光保管。
齊多夫定胃腸道吸收較好,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0%~70%,半衰期約為1 h,在機體組織和腦脊液中較高。齊多夫定進人體內後,經肝臟首過代謝後,快速與葡糖醛酸結合生成5′-氧葡糖醛酸苷代謝物,此代謝物血漿清除半衰期與齊多夫定相似,但沒有抗HⅣ作用。另一個代謝產物為3′-氨基-3′-脱氧胸苷,其血漿中濃度很低,可能與骨髓抑制毒性有關。
齊多夫定主要毒性為骨髓抑制,表現為貧血,因此用藥後的患者有30%~40%出現嚴重貧血和粒細胞減少,需定期進行輸血。
司他夫定(Stavudine)為脱氧胸苷的脱水產物,引入2′,3′-雙鍵,是不飽和的胸苷衍生物。司他夫定對酸穩定,口服吸收良好,血漿半衰期比較短,為1-2h,大量的藥物以原型從尿中排泄。
司他夫定作用機制和齊多夫定相似,進人細胞後,在5′位逐步磷酸化,生成三磷酸酯,從而達到抑制逆轉錄酶活性,使DNA鍵斷裂的作用。司他夫定對HⅣ-1和HⅣ-2有同等抑制作用,對齊多夫定產生耐藥性的HⅣ-病毒株有抑制作用,但骨髓毒性是齊多夫定的1/10以上。司他夫定適用於對齊多夫定、扎西他濱等不能耐受或治療無效的艾滋病及其相關綜合徵。
拉米夫定(Lamivudine) 是雙脱氧硫代胞苷化合物,有β-D-(+)及β-L二(-)兩種異構體,兩種異構體都具有較強的抗HⅣ-1的作用。但其β-L-(-)的異構體對胞苷-脱氧胞苷脱氨酶的脱氨基作用有拮抗作用。
拉米夫定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可達72%~95%,血漿半衰期為2~4h.
拉米夫定對逆轉錄酶的親和力大於人DNA聚合酶的親和力,因而具有選擇性作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強而持久,且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還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臨牀上可單用或與齊多夫定合用治療病情惡化的晚期HⅣ感染患者。
拉米夫定的骨髓抑制及周圍神經毒|生比其他幾個核苷衍生物都要小,這可能與其對線粒體DNA聚合酶抑制作用很小有關,但拉米夫定的β-D-(+)異構體的骨髓毒性高出β-L-(-)異構體10倍。
扎西他濱(Zalcitabine) 作用機制與齊多夫定相同,在細胞內轉化為有活性的三磷酸代謝物,從而競爭性抑制逆轉錄酶活性,並可能中止病毒DNA的延長。扎西他濱和齊多夫定聯用時,有加合和協同的抗病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和疾病的發展。
扎西他濱口服可經胃腸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為87%~100%,口服後1-2h血藥濃度達峯值。扎西他濱較易通過血腦屏障,75%的藥物以原型經腎排出。血漿半衰期為1.2h.
扎西他濱臨牀主要用於不能耐受拉米夫定治療的艾滋病及艾滋病相關綜合徵患者,與拉米夫定合用對HⅣ有相加或協同作用,並可阻止耐藥病毒株的出現及減少毒性反應。
2.開環核苷類
開環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有阿昔洛韋(Aciclovir)等。
阿昔洛韋(Aciclovir)是開環的鳥苷類似物,可以看成是在糖環中失去C-2 7和C-3,的嘌呤核菩類似物。阿昔洛韋是第一個上市的開環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系廣譜抗病毒藥物,現已作為抗皰疹病毒的首選藥物。
阿昔洛韋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微溶於水,5%溶液的pH為11.1位氮上的氫因具有酸性可製成鋼鹽,易溶於水,可供注射用。
阿昔洛韋作用機制獨特,只在感染的細胞中被病毒的胸苷激酶專一性地在相應於C-5,羥基的位置上磷酸化成單磷酸或二磷酸核苷(在未感染的細胞中不被細胞胸苷激酶磷酸化),而後在細胞酶系中轉化為三磷酸形式,摻人到病毒的DNA中,才能發揮其干擾病毒DNA合成的作用。由於該化合物不含有相當的C-3′羥基,為鏈中止劑,從而使病毒的DNA合成中斷。
阿昔洛韋被廣泛用於治療皰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皰疹、全身性帶狀皰疹和皰疹性腦炎及病毒性乙性肝炎。阿昔洛韋使用不當時,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鹽酸伐昔洛韋(Valaciclovir Hydrochloride) 是阿昔洛韋與纈氨酸形成的酯類前體藥物,口服居吸收迅速並在體內很快轉化為阿昔洛韋,其抗病毒作用為阿昔洛韋所發揮,抗病毒的機制和過程與阿昔洛韋一樣。
鹽酸伐昔洛韋口服後迅速吸收轉化為阿昔洛韋,血中阿昔洛韋達峯時間為O.88~1.75h,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7%,是阿昔洛韋的3-5倍。該品進入體內後廣泛分佈,可分佈至多種組織中,其中胃小腸、腎、肝、淋巴結和皮膚組織中濃度最高,腦組織中的濃度最低。鹽酸伐昔洛韋在體內全部轉化為阿昔洛韋。
該品體內的抗病毒活性優於阿昔洛韋,對單純性皰疹病毒1型和2型的治療指數分別比阿昔洛辛高42.91%和30.13%,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療效,對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的毒性很低。
更昔洛韋(Ganciclovir)的側鏈比阿昔洛韋多一個羥甲基,可以看成是具有C-3′羥基和C-5′羥基的開環脱氧鳥苷衍生物,對鉅細胞病毒的作用比阿昔洛韋強,對耐阿昔洛韋的單純皰疹病毒仍然有效。
更昔洛韋進入細胞內後迅速被磷酸化形成單磷酸化合物,然後經細胞激酶的作用轉化為三磷酸化合物。在感染鉅細胞病毒的細胞內,更昔洛韋磷酸化的過程較正常細胞中更快。更昔洛韋三磷酸化合物可競爭性抑制DNA聚合酶,並摻人病毒及宿主細胞的DNA中,從而抑制DNA的合成。化合物對病毒DNA聚合酶的抑制作用比對宿主細胞的DNA聚合酶強。
更昔洛韋毒性比較大,最常見的是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臨牀上更昔洛韋主要用於預防及治療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鉅細胞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患者。
噴昔洛韋(Penciclovir)是更昔洛韋的生物電子等排衍生物,是更昔洛韋側鏈上的氧原子被碳原子取代,與阿昔洛韋有相同的抗病毒譜,但生物利用度較低。
在病毒感染的細胞中,噴昔洛韋被脱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為三磷酸噴昔洛韋。三磷酸化物能抑制痕毒DNA聚合酶,從而影響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噴昔洛韋的選擇性可能來自於兩個原因。首先是在正常細胞中,噴昔洛韋磷酸化速度顯著低於病毒感染細胞,所以在病毒感染細胞內,三磷酸化產物含量顯著高於未感染細胞。三磷酸化產物與病毒DNA聚合酶的親和性顯著高於人DNA聚合酶。噴昔洛辛的結構和作用機制與其他核苷酸類似物相似。噴昔洛韋與阿昔洛韋的不同在於,噴昔洛韋的三磷酸活化產物在細胞內存在時間更長,所以噴昔洛韋細胞內濃度更高。
噴昔洛韋體外對I型和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臨牀用於口唇或面部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
泛昔洛韋(Famciclovir)是噴昔洛韋6-脱氧衍生物的二乙酸酯,是噴昔洛韋的前體藥物,口服後在腸壁吸收後迅速去乙酰化和氧化為有活性的噴昔洛韋,故替代噴昔洛韋。
泛昔洛韋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為77%,在體內很快轉變為噴昔洛韋,半衰期約為2h,60%~65%經腎排出。在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內有一個較長的半衰期(9-1Oh),單純皰疹病毒I型和Ⅱ型感染的細胞內半衰期分別為10h和20h.
泛昔洛韋臨牀用於治療帶狀皰疹和原發性生殖器皰疹。
阿德福韋酯(Adefovir Dipivoxil)是阿德福韋的前體,阿德福韋是5′-單磷酸脱氧阿糖腺苷的無環類似物,阿德福韋酯是阿德福韋的雙新特戊酰氧基甲醇酯。阿德福韋酯在體內水解為阿德福韋后發揮抗病毒作用。
阿德福韋酯口服生物利用度約59%,達峯時間為O.58-4.OOh,消除半衰期為7.84h.阿德福韋酯口服後45%迅速代謝為阿德福韋,多經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主動分泌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腎臟由尿以原型排泄。
阿德福韋酯對嗜肝病毒、逆轉錄病毒及痤瘡病毒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臨牀上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對晚期艾滋病患者能延長其存活時間,且無致畸、誘變、致癌及胚胎毒性。阿德福韋酯已獲中國S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其適應證為肝功能代償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本藥尤其適合於需長期用藥或已發生拉米夫定耐藥者。

抗病毒藥非核苷類

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的作用機制與齊多夫定等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不同。它們不需要磷酸化活化,直接與病毒逆轉錄酶催化活性部位的P酯疏水區結合,使酶蛋白構象改變而失活,從而抑制HⅣ-1的複製。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不抑制細胞DNA聚合酶,因而毒性小,但同時容易產生耐
藥性。臨牀上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和核苷類藥物一起使用,可產生增效作用。已經上市的主要品種有奈韋拉平、依發韋侖等。
1.奈韋拉平(Nevirapine)
是專一性HⅣ-1逆轉錄酶抑制劑,進入細胞後,不需通過磷酸化來激活。奈韋拉平通過與HⅣ-1的逆轉錄酶直接連接及通過使此酶的催化端破裂來阻斷RNA依賴和DNA依賴的DNA聚合酶活性,但奈韋拉平僅可抑制HⅣ病毒的逆轉錄酶活性,對其他的逆轉錄酶無作用。
奈韋拉平和核苷類抑制劑合用時有相加作用,對齊多夫定耐藥HⅣ病毒株也有效,但奈韋拉平在使用中最大的問題是快速誘導的抗藥性。體外試驗表明,奈韋拉平一旦和病毒接觸後,很快就誘導抗藥性,抗藥病毒株對奈韋拉平的敏感性是其1/400.臨牀試驗也證實,奈韋拉平在用藥1-2周內即失去抗病毒作用。
奈韋拉平只能與核苷類抑制劑聯合使用治療成年晚期HⅣ感染患者。
2.依發韋侖(Efavirenz)
是HⅣ-1的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可非競爭性地抑制HⅣ-1的逆轉錄酶,而對HⅣ-2逆轉錄酶和人細胞DNA的α、β、γ、δ聚合酶沒有抑制作用。依發韋侖具有強效抗病毒活性,對耐藥病毒也有效。
依發韋侖口服吸收較好,達峯時間3-5h,易於透過血腦屏障而達到腦髓液,濃度可達到HⅣ-1大多數野生型和臨牀常見株的IC90以上,包括K103N突變株。
臨牀上,依發韋侖與其他抗病毒藥聯合應用,用於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1感染的艾滋病成人、青少年和兒童的抗病毒聯合治療。

抗病毒藥蛋白酶抑制劑

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蛋白酶抑制劑是治療艾滋病的另一類藥物。有兩種HⅣ蛋白產物是裂解成熟蛋白的前體,裂解過程受HⅣ蛋白酶的催化,所釋放出的蛋白質對病毒的複製起決定性作用,這些蛋白質包括蛋白酶本身及逆轉錄酶、整合酶和結構蛋白。其中蛋白酶系門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Proteinase),其特點之一是能水解斷裂苯丙氨酸-脯氨酸和酪氨酸-脯氨酸的肽鍵。而哺乳類動物的蛋白酶難以水解它們。此類藥物有沙奎那韋、利托那韋、茚地那韋和奈非那韋。
1.沙奎那韋(Saquinavir)
是一多肽衍生物,為高效、高選擇性的HⅣ蛋白酶抑制劑乞沙奎那韋能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蛋白酶,從而阻斷了病毒蛋白酶轉錄後的修飾,是此類藥物第一個用於治療HⅣ感染的藥物。
沙奎那韋作用於HⅣ繁殖的後期,該品與HⅣ蛋白酶的激活點結合,使之失去結合和水解斷裂多肽的功能。沙奎那韋抑制HⅣ蛋白酶與其他抗HⅣ病毒藥如疊氮胸苷,抑制HⅣ逆轉錄酶的作用靶酶系不同,無交叉耐藥病毒產生。
沙奎那韋的作用是競爭性和可逆性的,選擇性較高,在高於對HⅣ-1和HⅣ-2產生抑制作用濃度近萬倍的濃度下,對人體胃蛋白酶,組織蛋白酶D、E及人白細胞彈性硬蛋白酶等幾無抑制作用,對二肽酶和脯肽酶無作用。
沙奎那韋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較低,食物能顯著增加該品AUC,空腹服用該品血中藥物濃度極低,須餐後2h內服用。
臨牀上,沙奎那韋與其他藥物合用治療嚴重的HⅣ感染,能增加CD4計數,降低血中HⅣ總量。
2.茚地那韋(Indinavir)
是一種新型特異性蛋白酶抑制劑,通過破壞HⅣ病毒複製順序而抑制病毒複製,抑制率約為99%,對HⅣ-1的選擇性大約是對HⅣ-2的10倍。
茚地那韋是蛋白酶的競爭性抑制劑,它能與蛋白酶的活性部位直接結合,阻礙病毒顆粒成熟過程中病毒前體多蛋白的裂解過程,由此產生的不成熟的病毒顆粒不具有感染性,無法啓動新一輪感染。
茚地那韋臨牀使用硫酸鹽,口服被快速吸收,達峯時間為0.8h,相對生物利用度約為65%,消除半衰期為1.8h.硫酸茚地那韋經腎臟原型排泄不到20%,由於半衰期短,很快從體內清除。
茚地那韋主要用於成人HⅣ-1.感染,單獨使用適用於治療臨牀中不適宜使用核苷類或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治療的成年患者。茚地那韋合用齊多夫定治療組患者CD4細胞水平有顯著增長,病毒載量減少,延長進展至艾滋病的患者的存活期,故臨牀中茚地那韋與齊多夫定聯合使用治療HⅣ-1型感染患者。該品不得與特非那定、阿司咪唑、三唑侖、咪達唑侖等藥物合用,此外CYP3A4強誘導劑利福平由於可降低該品血藥濃度也不可與該品合用。
3.奈非那韋(Nelfinavir)
為非肽類蛋白酶抑制劑,通過與HⅣ蛋白酶的活性位點可逆性鍵合而起作用。HⅣ蛋白酶是HⅣ複製環節中的關鍵酶,能打亂病毒的成熟過程,繼而釋放出未成熟的不具有傳染性的病毒分子。
奈非那韋與抗病毒核苷類似物合用治療晚期或進展性免疫缺陷患者的HⅣ-1感染。奈非那韋能抑制細胞色素P450,主要經由此途徑代謝的藥物與奈非那韋同時使用會增加副作用的出現;不能同時應用的藥物包括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利福平、咪達唑侖、三唑侖和西沙必利。

抗病毒藥其他類型

臨牀上使用的其他主要抗病毒藥物還有利巴韋林(Ribavirin)、鹽酸金剛烷胺(Amantadine Hydrochloride)、鹽酸金剛乙胺(Rimantadine Hydrochloride)、膦甲酸鈉和磷酸奧司他韋(Oseltamivir Phos.phate)。
1.利巴韋林(Ribavirin)
為廣譜抗病毒藥,體內和體外的實驗表明對RNA和DNA病毒都有活性,對多種病毒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對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肺炎、甲型肝炎、皰疹、麻疹等有防治作用。從化學結構看,利巴韋林可視為磷酸腺苷(AMP)和磷酸鳥苷(GMP)生物合成前體氨基咪唑酰氨核苷(AICAR)的類似物。利巴韋林易被細胞內的嘌呤核苷激酶-磷酸化,繼之三磷酸化。所得利巴韋林-磷酸酯可以抑制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IMP)脱氫酶,從而抑制了GMP的生物合成。利巴韋林三磷酸酯抑制mRNA的5′端鳥嘌呤化和末端鳥嘌呤殘基的N7甲基化,並且與GTP和ATP競爭抑制RNA聚合酶。
利巴韋林可用於治療麻疹、水痘、腮腺炎等,也可用噴霧、滴鼻治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靜脈注射治療小兒腮腺病毒肺炎,均取得較好療效。對流行性出血熱能明顯縮短退熱時間,使尿蛋白轉陰,血小板恢復正常。該藥在體內磷酸化,並且能抑制病毒的聚合酶和mRNA,也可以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感染者出現艾滋病的前期症狀。
利巴韋林在使用過程中有較強的致畸作用,故禁用於孕婦和預期要懷孕的婦女(該品在體內消除很慢,停藥後4周尚不能完全自體內清除)。大劑量使用時,可致心臟損害。
2.鹽酸金剛烷胺(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為一種對稱的三環狀胺,它可以抑制病毒顆粒穿人宿主細胞,也可以抑制病毒早期複製和阻斷病毒基因的脱殼及核酸向宿主細胞的侵入。
鹽酸金剛烷胺在低濃度(0.03-1.0mg/ml)時,對A型流感病毒具有特定的抑制作用,作為流感流行期人羣的預防用藥,保護率可達50%-79%,對已發病者,如在48h內給藥,能有效地治療由於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狀,24h內用藥,體温可明顯下降,36h內用藥其餘症狀也顯著減輕。
鹽酸金剛烷胺口服有很好的吸收,能穿透血腦屏障,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毒副反應,如頭痛、失眠、興奮、震顫。但在治療劑量下毒性較低,由於這-特點,該品也用於抗震顫麻痹。鹽酸金剛烷胺並可分泌於唾液、鼻腔分泌物和乳汁中,約90%的藥物以原型排泄,主要從腎小管排泄,至今尚未見鹽酸金剛烷胺代謝物的有關報道。
鹽酸金剛烷胺能有效預防和治療所有A型流感毒株,尤其是亞洲流感病毒A2毒株。
鹽酸金剛烷胺抗病毒譜較窄,除用於亞洲A型流感的預防外,對B型流感病毒、風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均無效。
3.鹽酸金剛乙胺
是鹽酸金剛烷胺的衍生物。抗A型流感病毒的活性
比鹽酸金剛烷胺強4-10倍,而對中樞神經的副作用也比較低。
鹽酸金剛乙胺口服吸收較快而且完全。在給藥後3~8 h血藥濃度達到峯值,約於5 d後達到穩態。
鹽酸金剛乙胺在肝內廣泛發生代謝,尿中排泄的原型藥物僅佔劑量的25%.尿中排出的羥基代謝物約佔劑量的18%,糞中排泄量小於劑量的1%.該品平均消除半衰期約25h.
鹽酸金剛乙胺主要對A型流感病毒具有活性。在體外抑制A型流感病毒的增殖,包括自人體分離到的H1N1、H2N2及H3N2亞型。對A型流感黏病毒感染的動物,鹽酸金剛乙胺既有預防作用又有治療作用。
膦甲酸鈉(Foscarnet Sodium)是無機焦磷酸鹽的有機類似物,在體外試驗中可抑制包括鉅細胞病毒(CMV)、人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型(HSV-1和HSV-2)等皰疹病毒的複製。在不影響細胞DNA聚合酶的濃度下,膦甲酸鈉在病毒特異性DNA聚合酶的焦磷酸鹽結合位點產生選擇性抑制作用,從而表現出抗病毒活性。
膦甲酸鈉不需要被胸腺嘧啶激酶或其他激酶激活(磷酸化),因此在體外對HSVTK缺失突變株和CMVUL97突變株有活性。所以,耐阿昔洛韋的HSV株或耐更昔洛韋的CMV株可能會對膦甲酸鈉敏感。但是,伴有DNA聚合酶改變的耐阿昔洛韋和更昔洛韋突變株可能也耐膦甲酸鈉。在體外試驗中,將膦甲酸鈉和更昔洛韋聯用可見活性增強。
膦甲酸鈉現主要外用於皰疹病毒的皮膚、黏膜感染。該品尚有抑制HⅣ逆轉錄酶的作用,曾試用於併發鼻炎、肺炎、結腸炎或食管炎的艾滋病患者。
4.磷酸奧司他韋(Oseltamivir Phosphate)
是全碳六元環類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乙酯型前藥,口服後很容易經腸胃道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達80%,口服後經體內酯酶的代謝產生活性物質,從而產生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奧司他韋對於禽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療效。
磷酸奧司他韋為口服制劑,主要通過干擾病毒從被感染宿主細胞表面的釋放來減少病毒傳播。臨牀上用於預防和治療A型和8型流感病毒導致的流行性感冒,是預防和治療流感最有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