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抒情歌劇

鎖定
抒情歌劇形成於19世紀後半葉的法國,是一種規模介於大歌劇與輕歌劇之間的歌劇形式,它的篇幅比一般喜歌劇長,但沒有大歌劇的浮華。風格與喜歌劇一樣,輕鬆愉悦,重視對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細緻刻畫。它沒有大歌劇的沉重與誇張,卻經常安排大歌劇形式所必備的舞蹈場面,內容多采用文學名著中有關愛情的情節,音樂為一些常見的歌曲、舞曲和進行曲,注重抒情旋律的感染力,以説白代替宣敍調。中國第一部原創抒情歌劇《傷逝》——根據中國偉大文學家魯迅先生的同名小説改編,由王泉、韓偉編劇,施光南作曲,陳貽鑫指揮 [1] 
中文名
抒情歌劇
簡    介
由浪漫型的喜歌劇演變而成
意    義
貼近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形成時間
19世紀後半葉

抒情歌劇代表作品

古諾(Francois Gounod,1818-1893)的《浮士德》、《羅密歐與朱麗葉》;馬斯涅(F.Massenet,1842-1912)的《曼儂》、《泰伊斯》;託瑪斯(A.Thomas,1811-1896)的《迷娘》;聖-桑斯(C.Saint-Sa?ns,1835-1921)的《參孫與達里拉》等。

抒情歌劇音樂特點

抒情歌劇是一種介於大歌劇與喜歌劇之間的形式,它的規模比喜歌劇大,但又比大歌劇小。它的題材主要取自浪漫的戲劇或幻想的文學,音樂上強調優美抒情的旋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