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承繼成

鎖定
承繼成(1930年8月7日—2014年4月30日 [4]  ,男,江蘇武進人 [2]  ,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地圖學與遙感專業博士生導師。 [1] 
承繼成於1951年—1955年在南京大學地理系讀本科;1956年—1960年在莫斯科大學攻讀研究生並獲理學博士學位 [4]  ;1961年5月起在北京大學任教 [2]  ;1985年晉升為教授 [4]  ;1998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4年4月30日因病逝世。 [4] 
承繼成主要研究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網絡、及與現代通訊網連接問題和地理信息科學。 [3] 
中文名
承繼成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武進
出生日期
1930年8月7日
逝世日期
2014年4月30日
畢業院校
莫斯科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8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籍    貫
江蘇武進

承繼成人物生平

1930年8月7日,承繼成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三河口牟家村 [6] 
1945年—1948年,在三河口延陵中學讀初中。
1948年—1951年,在常州市省立中學讀高中。
1951年—1955年,在南京大學地理系讀本科。
1956年—1960年,在莫斯科大學攻讀研究生並獲理學博士學位。 [4] 
1961年5月起,在北京大學任教。先後任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所副所長、國家遙感中心技術培訓部副主任、高校聯合遙感中心主任、聯合國亞太地區遙感技術培訓中心副主任。 [2] 
1985年,晉升為教授。 [4] 
1998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014年4月30日22時,因病逝世,享年84歲。 [4] 
承繼成相關圖片

承繼成主要成就

承繼成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從1974年起,承繼成查閲資料、密切關注中國之外地理學相關研究動態、籌備培訓計劃。經過1974年一年的準備,承繼成開始和陳述彭一起為中國引進和推廣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衞星遙感技術應用”。後來,承繼成帶隊去山西進行“衞星遙感農業應用的實驗”,並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組織了全國經驗推廣,當時影響很大。他提出了“確定性、不確定性並存與不對稱”科學新思維,在地球科學信息化的理論與方法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若干專著,引起學界關注。 [6] 
2008年,已退休多年的承繼成開始重點研究氣候變化。通過8個月的奮戰,承繼成及其團隊得出研究結論:氣候並非變暖,而是進入了暖期;温室氣體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尚待研究;極端天氣與氣候變暖無直接關係。 [6] 
  • 學術論著
截至2014年5月,承繼成近60年來在遙感及相關領域先後共發表了學術論文近百篇,出版了學術著作15本。 [4] 
出版時間
書名
出版社
擔任角色
2013年
《地球科學方法總論》
科學出版社
主編
2011年12月
《地球釋放CO2及其衞星遙感研究進展》
電子工業出版社
主編
2010年6月
《自然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參編
2009年1月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技術進展》
電子工業出版社
執行主編
2009年1月
《數字中國導論》
電子工業出版社
主編
2008年
《數字區域的發展和框架》
電子工業出版社
副主編
2007年
《數字城市理論、方法與應用》(第二版)
科學出版社
主編
2007年
《數字地球導論》(第二版)
科學出版社
主編
2006年
《城市數字化工程》(上冊)
中國城市出版社
主編
2004年
《遙感技術的不確定性》
科學出版社
主編
2004年
《精確農業技術與方法》
科學出版社
主編
2003年
《數字城市理論、方法與應用》(第一版)
科學出版社
主編
2002年
《城市如何數字化》
中國城市出版社
主編
2001年
《面向信息社會的區域可持續發展》
商務印書館
主編
2000年
《數字地球導論》(第一版)
科學出版社
主編
1999年
《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清華大學出版社
主編
1986年
《流域地貌的數學模型》
科學出版社
專著
1978年
《衞星遙感的地質解釋》
地質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 [4]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4年5月,承繼成帶領的團隊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部委省級科技一等獎共五項。 [4] 

承繼成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截至2013年7月,承繼成和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述彭先生等人一起,在北京大學及校外舉辦了多期“衞星遙感應用培訓班”,每期培訓時間為兩個月,共培訓了3000多人。這些受訓對象後來大都成為相關領域的技術骨幹,其中許多人在國防科技戰線作出了貢獻 [6]  。截至2014年5月,承繼成培養了碩士研究生約30多名,博士研究生15名及博士後多名。 [4] 
  • 開設課程
1985年,在許多高校還不清晰基本概念的情形下,承繼成在北京大學首先開設了中國國內第一門“地理信息系統課程”。 [6] 

承繼成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
1998年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4] 

承繼成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1986年—1999年
第一屆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
2000年—2005年
第二屆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 [7] 

中國RS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1] 

歐亞科學院中國中心副秘書長

歐亞科學院中國中心可持續發展學部副主任

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吉林大學兼職教授

湖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兼職教授和學術委員

國際地理學會亞洲遙感協會學術委員

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學術委員 [4] 

承繼成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承繼成出生於中醫世家,祖父與父親都是醫生。祖父承柳塘曾是前清最後一批秀才。 [4]  [6] 
  • 名字來源
承繼成祖父希望自己的孫輩能“繼懸壺濟世之能而成良醫”,遂為其取名“繼成”。 [6] 

承繼成人物評價

承繼成是中國遙感技術應用、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領域的學術泰斗和奠基人之一,是遙感和地理信息研究和教育事業的開拓者、國產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研發的先驅者,國家遙感中心、亞洲遙感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承繼成教授一生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為人正直、率真,樂觀豁達,秉公直言,默默奉獻,是學界楷模,深為中國國內外學者景仰。承繼成教授具有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精益求精、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和關心國家進步的高尚品格。(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評) [1]  [4-5] 
承繼成院士不計功名,堅持科研,踏踏實實,努力工作,培養學生,為科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徐冠華院士評) [4] 
承繼成在衞星遙感、空間信息系統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均作出了創造性貢獻。(《常州日報》評) [6] 

承繼成人物紀念

  • 遺體告別儀式
2014年5月1日下午三點,承繼成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舉行。北大數字中國研究院院長童慶禧院士致悼詞,出席告別儀式的有承繼成院士的夫人和家屬;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欽敏、汪光燾、何昌垂、何建邦、崔偉宏、邵益生、毛其智、鍾耳順、陳軍、等;秘書處齊彤巖、顏基義、解楠等;國家遙感中心領導李加洪、景貴飛以及有關部門前領導陳為江、鄭立中、楚良才、李伯衡、楊凱、楊生等;北京大學地空學院和北大遙感所的領導、老師和學生以及承繼成院士的生前好友約100人出席了告別儀式。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