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童慶禧

鎖定
童慶禧,1935年10月21日出生於湖北武漢,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 [1] 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所長,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16] 
1961年童慶禧畢業於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之後回國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氣候研究室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獲得國際遙感科技成就獎 [2] 
童慶禧主要從事氣候學、太陽輻射和地物遙感波譜特徵研究,在中國國內倡導和開展了高光譜遙感技術和應用研究 [3] 
中文名
童慶禧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武漢
出生日期
1935年10月21日
畢業院校
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童慶禧人物經歷

童慶禧 院士
童慶禧 院士(3張)
1935年10月21日,童慶禧出生於湖北武漢。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2歲的童慶禧跟隨家人一起前往廣西桂林避難,並在桂林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4] 
1950年,童慶禧進入廣西桂林市桂林中學初七班,之後進入高十四班學習 [5] 
1955年,童慶禧通過公開招聘,成為廣西地區選出派往蘇聯留學的三人中的一位 [4]  ,之後從桂林前往北京,開始為期一年的俄語學習,為後續的留學做準備。
1956年,童慶禧被派往前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學習農業氣象專業 [6] 
1961年,童慶禧畢業於前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同年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氣候研究室,從事農田小氣候研究(至1979年) [7] 
1968年,在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的推動下,國家組織了一次珠峯登山科考,童慶禧參加的“太陽輻射和高山氣象”被列為此次科考的重點之一。
童慶禧與引進的遙感飛機合影 童慶禧與引進的遙感飛機合影
1969年至1970年,由於尚處“文革”期間,童慶禧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工作,就經常到原國家科委情報所和原國防科委情報所查閲文獻,瞭解中國國外最新的科技動態。
1984年至1986年,由童慶禧主持,中國科學院花費700多萬美金,從美國引進並改裝了兩架先進的“獎狀”型遙感飛機,民航統一編號為B4101和B4102(4101以光學遙感為主,4102飛機以微波遙感為主),並對這兩架飛機進行了全面的遙感改裝。
1997年,童慶禧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3] 
2003年,童慶禧作為專家參加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

童慶禧主要成就

童慶禧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童慶禧提出關於多光譜遙感波段選擇問題,並在理論、技術和方法上進行了研究。主持了中國科學院航空遙感系統的研製,“七五”攻關中發展成為“高空機載遙感實用系統”。在中國國內倡導並開展了高光譜遙感研究及高光譜導數模型和光譜角度相似性研究,在高光譜遙感與應用方面做了基礎性工作 [3] 
  • 學術論著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0
《圖鑑五洲》
童慶禧
北京宇視藍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06.06
《高光譜遙感 原理、技術與應用》
童慶禧,張兵,鄭蘭芬編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5
《高光譜遙感的多學科應用》
童慶禧,張兵,鄭蘭芬主編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1.10
《中國遙感奮進創新二十年學術論文集》
童慶禧,鄭立中主編
北京:氣象出版社
1999.10
《從空中看地球-遙感》
童慶禧,楊超武著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0.07
《中國典型地物波譜及其特徵分析》
童慶禧等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0.02
《遙感應用的實踐與創新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十週年 1980-1990》
童慶禧,週上益編
北京:測繪出版社
1980.03
《地球資源技術衞星》
閻守邕,童慶禧編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 學術交流
童慶禧先後應聘為日本國宇宙開發事業團“全球研究網絡系統”計劃國際專家組成員,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第一技術委員會第五工作組委員,任國際航空遙感和應用地質遙感兩個重要國際遙感會議組委會執行委員,曾長期主持中日、中美、中法在相關領域的合作研究 [8] 
  • 承擔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時間
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黃淮海中低產田綜合治理”中遙感技術應用課題
國家“六五”期間
“高空機載遙感實用系統”的科技攻關和系統建設任務
國家“七五”期間
“遙感技術應用”國家攻關項目指揮長
“八五”科技攻關期間
“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的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項目的制定
“九五”科技攻關期間
“新型遙感技術發”課題專家組組長 [4] 
“九五”科技攻關期間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8年5月,童慶禧的科研成果先後13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另獲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9] 

童慶禧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童慶禧對新時代新青年的一些期許與鼓勵:“第一,青年人要有理想。這個理想要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當青年人把自己的前途與國家、民族、人民聯繫起來,他的青春、他的人生一定是出彩的、有意義的,所以童慶禧院士認為,青年人要先立好志,才能施展大抱負。第二,青年人要有文化自信。童慶禧院士認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青年人要對國家有自信,對國家制度有自信,更要對我們的文化有自信。這是青年人為之奮鬥的基石。第三,青年人要把本職工作做好。青年是國家的先鋒,是民族的希望。童慶禧希望各行各業的青年們都能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光和熱,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為國家添磚加瓦,為鑄就“中國夢”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4] 

童慶禧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3] 
2002年
國際遙感科技成就獎(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頒發)

童慶禧社會任職

童慶禧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科學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亞洲遙感協會全國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和中國宇航學會空間遙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雙聘院士等職務 [10-11]  。2011年起任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顧問 [8]  ;2016年7月被聘為石河子大學特聘教授 [12]  ;2019年5月被聘為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雙聘院士 [13] 

童慶禧個人生活

  • 情感婚姻
童慶禧與夫人覃洛清是他在桂林市桂林中學的高中同班同學 [5] 
  • 興趣愛好
童慶禧從小就喜歡鍛鍊身體的童慶禧,大學期間也在持之以恆地參加體育運動,獲得過前蘇聯體操和射擊兩項運動的二級榮譽(回國完成珠穆朗瑪峯科學考察之後,獲得了“二級登山運動員”稱號) [4] 

童慶禧人物評價

童慶禧是中國遙感技術應用領域的最早開拓者之一,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致力於將中國遙感技術和應用的新發展、新技術、新成果推向國際舞台,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14]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評)
童慶禧先後主持承擔了對中國遙感技術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高空機載遙感實用系統”等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在中國自然災害遙感監測,特別是在洪水、地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的遙感應急反應和快速分析評估方面成就卓著。他還在推進航空遙感系統進入國家大科學工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5]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