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燒餅

鎖定
燒餅的製作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是麪粉、牛油、白糖香料,經反覆揉搓攪拌製成實心餅,兩面粘上脱皮芝麻,薄如銅鏡,顏色金黃。這種餅酥脆香甜,油多而不膩,久放而不變質。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期間,打燒餅做為當地特產招待外賓。1981年,在山西舉辦的第一次糖業系統產品質量評比中,被評為名特產品。
中文名
打燒餅
分    類
燒餅
主要食材
麪粉
輔    料
雞蛋

目錄

打燒餅材料

燒餅 燒餅
。發酵麪糰3杯
。酥油2湯匙
。油10湯匙
。雞蛋黃3個
。白芝麻1杯
燙麪材料:
。麪粉2杯
。熱水3/4杯
。鹽1/2茶匙
油酥材料:
。油1/4杯
。麪粉3/4杯

打燒餅做法

1。烤爐開350F。
2。油酥:1/4杯油燒熱,關小火。 下3/4杯麪粉翻炒約5分鐘,直到麪粉呈花生醬色。
3。燙麪:1/2茶匙鹽放入2杯麪粉。 把3/4杯開水慢慢倒入麪粉,邊倒邊用筷子攪拌。 待稍涼,把麪粉揉成表面光滑的麪糰。 蓋上濕毛巾醒30分鐘。
4。工作台撒滿面粉,把燙麪和發酵麪糰放在一起揉搓均勻。
5。把麪糰擀成長方形薄片。 上面均勻地鋪滿酥油,再撒滿油酥。
6。把麪糰左邊,右邊,上邊,下邊各向中間折1/3,一共9層。 把麪糰擀薄。
7。從一邊開始卷麪糰,捲成像舊式望遠鏡形狀的長圓筒,分10份。
8。燒餅:
==〉1。把白芝麻平鋪在盤底。
==〉2。用筷子把蛋黃液攪勻。
==〉3。把每份麪糰開口處用手捏合。 兩隻手同時握住麪糰,把麪糰捏細。
==〉4。雙手捏住一份麪糰兩端,像擰麻花一樣向相反方向擰,邊擰邊往中間合隴,形成一箇中間厚,邊緣薄的粗矮園筒。 用手把麪糰按扁。
==〉5。把麪餅表面刷蛋黃液,把有蛋黃液的一面放入盤子沾滿芝麻。 用手壓麪餅表面把芝麻壓實。
==〉6。把麪餅另一面也刷蛋黃液和沾芝麻。 用手把芝麻壓實。
==〉7。把爐子開得比中火稍大一點。 燒熱鍋,撒一湯匙油,把麪餅兩面煎黃。
9。把燒餅放入烤爐,每面烤15分鐘。

打燒餅發展歷史

如今合肥人愛吃下塘燒餅,從坊間的流傳可以看出它是有一些底藴的。周作人説,喜好茶食未必全是為貪口腹之慾,總覺得住在古老的城裏吃不到包含歷史的精煉的或頹廢的點心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清朝咸豐年間,為鎮壓在安徽活動的太平軍,湘軍統帥曾國藩的一路兵馬駐紮於下塘集。軍隊行軍打仗,急需乾糧,燒餅就成了首選。為了多爭生意,燒餅師傅改進配料和烤制工藝,深受歡迎。燒餅質量雖然上去了,但是常吃下塘燒餅的湘軍卻屢吃敗仗,人們便戲説湘軍“只顧緊吃燒餅,哪管戰事吃緊”。此話雖屬笑談,但下塘燒餅的名聲卻響亮叫開了。

打燒餅特色

“幹葱老薑陳豬油,牛頭鍋制反手爐,面到筋時還要揉,快貼快鏟不滴油。”這一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下塘燒餅獨具的特色。烘烤燒餅用的是穹形吊爐,爐壁懸在炭火的上方,火勢能夠達到均勻。此外,和麪、揉麪要勻稱到工,烘烤要把握火候,如此一整套工序的完美操作,才能使燒餅酥脆可口。早晨,打燒餅的攤點前往往聚集了很多人,但人們多是自覺地排着隊,並不是十分着急或是催促,因為對食客們來説,看着打燒餅師傅投入的表情、靈活的身手,這一純樸的勞動畫面讓人們不忍去指點、打擾。
下塘燒餅配料有葱段、薑末、豬油,拌有肉餡、小鹹菜餡,表面抹有香油,沾上芝麻,適合不同口味的人士。燒餅還可以用來製作燒餅圓子,農家一般在逢年過節全家團圓時才花費功夫做,把喜慶讓全家分享,祈福生活越來越好。
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東風,燒餅師傅和親愛的家人帶着獨特的吊爐,懷揣着家傳的手藝走向城市街頭巷尾,下塘燒餅,是合肥人的口福,一些在外人士回家鄉,也總是不忘帶些燒餅回去,這是一份難以磨滅的家鄉情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