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象

(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特種部隊)

鎖定
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特種部隊,它在古代戰爭中發揮着現代部隊中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衝鋒陷陣,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拆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 [1] 
中文名
戰象
屬    性
兵種

戰象發展介紹

戰象在戰場作戰 戰象在戰場作戰
自古各國的兵家就十分注重利用本地的特有動物——象,來衝鋒陷陣!這樣做也常常收到出人意料的戰績。藉此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產生了以"象"為基礎的兵種,即為"象兵"或"戰象"。"戰象"是古代一些地區的重要作戰武器。在戰場上主要用於衝散敵軍的陣列以及踩踏敵軍。一般為七人戰鬥,形成一個小型戰隊。戰象都是公象,因為公象速度更快而且更好鬥。戰象也許算是戰場上應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

戰象作用

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衝鋒時踩踏並衝破敵軍陣線。衝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製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不會輕易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它。

戰象發展歷史

戰象起源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但是象並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於農業。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聖歌對此加以記載。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於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我國的雲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但象並不笨拙。它生性聰明,通人性。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鬥力。

戰象發展

大象作戰 大象作戰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佈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征服波斯後,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並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五年後,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餘頭戰象。不久之後,「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戰象的使用開始傳播。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在戰爭中投入了數百頭來自印度的戰象。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開始為了戰爭馴化非洲象。努米底亞人和庫什人也開始馴象。他們馴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可以肯定地説,北非殘餘的象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捉而最終滅亡。森林象這個品種比塞琉古王朝使用的亞洲象體型小。它們經常由於恐懼而無法被驅入戰鬥。非洲的草原象的體型比森林象和亞洲象大。事實證明,馴化草原象用於戰爭非常艱難,對其的使用也不廣泛。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之間的拉菲亞會戰,埃及軍隊的森林象體型小於對手的亞洲象。但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大帝)並未因此而勝利。
斯里蘭卡的歷史文獻記載,戰場上率領軍隊的國王們的坐騎是象。在兩王公元前200年的歷史上著名的遭遇戰中,名為「Kandula」的象是「Dutugamunu」王的坐騎,名為「Maha Pabbata」的象是「Elahara」王的坐騎。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提到,「Megastenes」記載了「Onesicritus」的一個説法。説是斯里蘭卡象相對於其他品種的象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更適合在戰場使用。這個原因加上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地域靠近海港使販賣斯里蘭卡象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甚至在和平時期,象踩踏的死刑使用於叛國者和其他違反國法侵犯王權的罪犯。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
亞歷山大去世之後的數百年,歐洲戰場上的各支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從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的「Heraclea」會戰,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戰象震懾着羅馬軍團。同亞歷山大一樣,羅馬人找到了對付戰象的戰術。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衝鋒沒有效果。因為羅馬軍的陣列給敵方戰象衝鋒留出了通道。一百多年後,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衝鋒。之後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誌。塔普蘇斯會戰是西方戰場上使用戰象的最後一次比較重要的事例。據説豬是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據説一次麥加拉城的成功解圍。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羣豬身上,使得豬身上着了火,並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面對身上有火苗的慘叫的豬羣,戰象在恐懼中四散奔逃。
帕提亞帝國在與羅馬人的戰爭中偶爾使用戰象。不過繼起的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中戰象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薩珊波斯在與其西方敵人的戰爭中多次使用戰象。以此著名的「Vartanantz」會戰,波斯戰象導致亞美尼亞軍的畏懼,進而粉碎了亞美尼亞的叛亂。另一個事例是「al-Qādisiyyah」會戰,波斯軍使用了為數眾多的戰象。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很少使用戰象。查理曼大帝在804年征討丹麥人的戰爭中,帶上了他的戰象「Abul-Abbas」。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十字軍在聖域俘獲了一頭象,並在1214年攻佔「Cremona」的戰鬥中使用了它。
印度的一個伊斯蘭教君主使用戰象幾乎終結了帖木兒的征戰生涯。在1398年的一次戰役中,帖木兒的軍隊面對敵軍一百頭以上的戰象幾乎因為恐慌而潰敗。歷史學家評論,這場戰役帖木兒勝在了一個天才的計謀:交戰前他命令在駱駝背上堆燃燒的麥稈,燃燒產生的煙塵驅使駱駝向前狂奔,使得戰象受驚而向後潰散,並導致敵軍撤退的企圖失敗。對本戰役的另一種評價來自「Ahmed ibn Arabshah」,他説帖木兒使用大量的騎兵遲滯了戰象隊的衝鋒。此戰之後,帖木兒軍使用戰象對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據記載國王「Rajasinghe the First」於1558年圍攻位於科倫坡(當代斯里蘭卡首都)的葡萄牙堡壘時,他麾下有一支由兩千餘頭戰象組成的方陣。國王「Rajasinghe」的王家馬廄總管被稱為「Gaja Nayake Nilame」。馬廄總管的一名同僚是「Kuruve Lekham」。他負責統領馭象人即所謂的「Kuruwe」。馭象人的職責就是訓練戰象。

戰象功能轉變

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戰場上出現的戰象版畫 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戰場上出現的戰象版畫
十五世紀後期開始,歐洲的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從此組織戰象衝鋒實在荒謬,因為火炮能輕易擊敗它們。人們從此不再驅使象衝鋒陷陣,而是承擔其他的軍事任務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象在一些地區承擔着機器無法完成的任務。

戰象戰術

戰象運輸方式

象在軍事上有諸多用途。象龐大的體型可運載沉重的物資,在近代機動車輛取代它們之前,象一直是一種有效的運輸方式。在會戰中,戰象通常被佈置在軍陣的中央。位於中央使戰象能有效地挫敗敵方的衝鋒,也便於它們自己發動衝鋒。

戰象衝鋒陷陣

戰象衝鋒陷陣 戰象衝鋒陷陣
戰象在衝鋒時可達到30千米每小時(2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戰象的衝鋒並不能簡單地被裝備長矛的步兵方陣化解,這一點與騎兵不同。戰象衝鋒的威力在於它們巨大的力量。它們沖垮敵人的陣型,踐踏敵方的士兵,揮舞長牙破壞廝殺。敵方沒有被沖垮的那部分軍隊,至少會被戰象的衝鋒驅趕到一邊,或者是其壓迫下後退。除此之外,戰象並不需要與敵人接觸就能引起恐慌,在它們的衝鋒面前敵人會因為恐懼而望風披靡。即使是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有時也不免如此。騎兵在戰象面前也不能倖免,因為戰馬不熟悉象的氣味,很容易在象面前受驚。
由於象的厚實皮膚,使得在戰場上殺死或者擊敗戰象極端困難。而戰象高度和重量的巨大優勢對它們的騎手們起了可觀的保護作用。除了執行衝擊敵陣的任務,戰象為投射兵器穩固的發射陣地。戰象隊佈置於戰線中央,投射兵器在這個位置可以發現和攻擊更多目標。戰象馭手和位於象輿中的戰士裝備弓弩攻擊敵軍,另有長矛以供敵人近身時自衞。戰象搭載的投射兵器愈加發達。若干高棉族國王印度族國王為他們的戰象裝備瞭如同投石機那般巨大的牀弩,用來發射能穿透甲冑的長矛攻擊敵人的戰象騎兵和戰車。十六世紀後半葉,曾有人將大炮架在戰象背上。但是,火器時代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這種行動緩慢易遭炮火打擊的動物驅逐出火線。

戰象致命弱點

戰象尤其是重裝甲戰象在戰爭中表現出強大的防禦力、機動性和巨大的殺傷力。尤其是當象陣發起集團衝擊時,迎面吼叫而來龐然大物給會給對手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撼。而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戰馬一旦遭遇戰象肯定會受驚逃跑。但戰象也不是戰無不勝的。有時在經受數創或者馭手死亡的情況下,戰象會發狂。它們瘋狂地奔跑,一視同仁地引發戰鬥雙方的傷亡。發狂的戰象會給雙方帶來巨大損失。經驗豐富的羅馬軍團兵會試圖砍斷戰象的鼻子,故意引起它們發狂從而使得使用戰象的敵人陣線混亂。裝備標槍的輕裝散兵也被用來驅趕戰象向後奔跑,因為標槍的打擊能引發它們發狂。
早期沒有甲冑保護的戰象用三稜頭的長矛就可以殺死。而且戰象最致命的怕火天性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克服的。歷史上戰象歷次戰敗幾乎都與火有關。西方人在對付戰象時往往選擇火攻或者用長矛刺殺。但中國人則要直接得多。中國古代發達的重型遠程武器和中國人的智慧使在西方人面前威風八面的戰象到了中國變得幾乎不堪一擊。
戰象作為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在人類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其自身存在嚴重弱點尤其是無法克服的怕火天性,造成戰象在很多戰役的關鍵時刻經常發揮相反的作用,給自己一方帶來很大損失。在這方面戰象遠不如騎兵實用。進入熱兵器時代後,面對強大的火藥武器,戰象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公元1751年6月,英國殖民軍與印度軍隊在普拉賽爆發決定性戰役。結果在英國人強大的火炮、燧發槍面前印度戰象全軍覆沒。從此戰象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以悲劇性的結局為自己數千年的輝煌歷史畫上一個不完美的句號。

戰象史述

象兵
據傳,公元前600餘年,印度就開始訓練"象兵"。古印度亞柏格皇帝曾驅遣三百餘象兵向敵八千餘名重兵據守的希託安要塞進攻。羣象衝來,黑壓壓的一片,刀槍不入,勢不可擋;它那長長的鼻子輕輕地一點就將人捲起,然後將人摔得粉身碎骨:那巨大的象蹄踩到人身上,人便成為肉餅。敵軍驚慌失措,丟盔棄甲,抱頭鼠竄。亞柏格揮軍一舉奪佔希託安要塞。
現狀
在泰國曼谷以北百 十米,有個旅遊名城素攀府,這裏每年都要舉行象節遊行,紀念戰象的偉大勝利。來這裏觀光旅遊的人們,無不對那披紅戴綠裝飾得威武繽紛的象兵隊列讚歎不已。那器宇軒昂的古泰王納黎萱騎象雕塑更讓人駐足仰目,遐想泰、緬象戰的盛況。
泰緬象兵對決
歷史追溯到1569年。泰國大城王朝被緬甸滅亡。泰王子納黎萱不甘亡國屈辱,卧薪嚐膽,積蓄力量,在愛國遺官志士的擁戴下,於1584年在肯城自立為王。緬甸國王聞訊大怒,但又一時無可奈何,經過八年時間的周密準備,於1592年派遣緬王儲帕瑪哈烏拔拉率「象兵」討伐。早有準備的納黎萱和其弟弟揮師奮起迎戰。他們依託熱帶山嶽叢林的有利地形,設下層層伏兵。當緬軍進入泰軍埋伏圈時,伏兵猛然躥出。納黎萱親率「象兵」衝殺在前。霎時緬軍死傷遍野,陣線大亂,四奔逃遁。哈在此時,納黎萱及其弟所騎之象春情勃發,撒開四蹄沒命地追趕奔跑中的緬軍「象兵」。泰軍乘「象兵」之威奮力追擊,不料反陷入緬軍陣列圈裏。來到一處,泰王納黎萱抬頭環視四周,猛見緬王儲帕瑪哈烏拔拉騎在象背上,停在不遠處的樹陰之下,周圍簇擁着眾衞士,好一派笑傲天下的氣勢。納黎萱不禁一愣,但很快便從驚愕中鎮定下來,不失王者風範,激將之言脱口而出:“皇兄!為何呆立樹下,敢來決一雌雄否?良機莫失啊!”
緬王儲帕瑪哈烏拔拉聽罷此言,剛要發怒,卻見納黎萱身邊只有寥寥幾名侍衞,心想倘若即令部下上前拿下這落網之徒,豈不有恃強凌弱之嫌,便二話沒説,揮鞭策象朝納黎萱的騎象猛衝過去,一下將納黎萱的坐象撞得橫在面前。他就勢舉刀向納黎萱猛力劈下去。泰王閃身躲過刀鋒,但頭盔已被砍破。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納黎萱臨危不懼急忙回過身來;使出全身力氣,驅象撞向緬王儲的騎象,並揮刀猛砍下去。這一刀從緬王儲右肩斜劈下來,傷及中樞神經。緬王儲當即斃命。帥亡兵潰。緬軍見到這般情景喪魂落魄,驚慌逃遁。泰軍大勝。從此,泰王納黎萱名震四方。他與他的「象兵」以英勇無畏的氣概,成為泰國男女老幼讚美的偶像,也使周邊蓄意染指這個美麗國家的人望而卻步。在這之後的150餘年間,再無外敵敢來侵犯,對泰國的政局穩定、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影響。
鄧子龍破象陣
講起破「象陣」,倒是莫過於明朝驍將鄧子龍。那是1583年,鄧子龍被任命為雲南永昌衞(今保山地區)參將,率兵反擊由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內的緬甸侵略軍。當時,緬軍憑藉十萬重兵,尤其是浩蕩的「象兵」、馬隊,所向披靡,塗炭百姓,危及雲南全省。鄧子龍臨危受命,卻不急不躁。不管敵人如何罵陣挑戰、部下如何求戰心切,他泰然自若。鄧子龍到任後,先是遍察戰場,籌謀降敵之良策。經過苦思運籌,他決定將敵誘人一狹窄的谷地,以扼制其「象兵」、馬隊的行動。這時,敵人有些不明底細,便派出説客,試圖對鄧子龍施以詐降,並查明有關軍情和周圍地形。鄧子龍一眼就識破了敵人的詭計,便將計就計,不僅對説客款待備至,而且還任其在營區中隨意走動察看,並指示將士們儘量顯得鬆弛、渙散一些。説客看到,鄧子龍的部隊不足萬人,而且武器不精、士兵厭戰不羈,差點笑出聲來。夜幕降臨時,鄧子龍又令部下在營中豎起兩個巨大的紙糊怪物,裏面點着油燈。説客納悶地問;“這是什麼東西?”鄧子龍認真地説:“是「怯象燈」。敵人的象隊見到此物必然後退。”説客把鄧子龍的營地看了個夠,暗暗竊喜,心想,這樣的部隊真是不堪一擊,便趁夜不辭而別。其實,他的一舉一動全在鄧子龍的洞察之下。他幾乎看透了説客的心理,通知各處哨卡,佯裝打瞌睡,疲塌厭戰,讓説客安然離去。
敵軍統領聽了説客的稟報後,大喜過望,當即派出「象兵」、馬隊、步兵浩浩蕩蕩有恃無恐地直撲鄧營。哪知,鄧子龍早已在谷口、狹道兩旁設下了伏兵。敵軍一到,火弩齊發,利箭如雨……霎時,「象兵」大亂。此時,鄧子龍的伏兵猛然躥出,手持利劍長矛,怒吼着衝向敵軍,專照長長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斷鼻子的大象慘叫着亂竄,與馬隊相撞,人仰馬翻。跟隨在後的敵步兵還沒明白過來,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馬隊踩得血肉模糊。這時。鄧子龍率大部隊衝殺過去。入侵緬軍一敗塗地。後來,鄧子龍率兵激戰攀枝花,陣斬木邦部罕虔。這場英勇捍衞祖國邊疆的驅敵之戰永載史冊。
評價
古印度亞柏格皇帝以三百隻「象兵」戰勝依託要塞堅守的八千餘名敵兵,得力於充分發揮「象兵」的獨特威力。宗愨將軍以獅像模型,隱真示假,智退林邑國的「象兵」。鄧子龍靠智勇兼備、運籌用兵,而打敗憑藉「象兵」、馬隊十倍於己的十萬人的入侵大軍。這一切都生動地説明:兵家水平的高低就看其揚長抑短的功夫。在沈石溪的小説中也有很好的描寫。

戰象相關作品

電影《小戰象》
年代:2006年
更多中文片名:大象將軍 (台灣譯名)
更多外文片名:ก้านกล้วย
影片類型:動畫
國家/地區:泰國
對白語言:泰語
色彩:彩色 黑白
電影《小戰象》 電影《小戰象》
導演 Director:Kompin Kemgumnird
演員 Actor:
Anyarit Pitakkul .....Khan Kluay - child (voice)
娜華拉·泰夏華泰拿派史徹 Nawarat Techarathanaprasert .....Chaba-Kaew - child(voice)
Phoori Hiranyapruk .....Older Khan Kluay (voice)
Worathaya Ninlakhooha .....Older Chaba-Kaew (voice)
Pongsak Hiranyapruk .....Jitrit (voice)
Koti Arambawy .....Manoke (voice)
Nanthana Bunlong .....Saeng-daa (voice)
Channarong Khuntee-tao .....Leader of the Burmese (voice)
Juree Ohsiri .....(voice)
Suthep Po-ngam .....Mahout (voice)
劇情介紹
母象桑達生了一隻活潑可愛的小象甘桂,生活在阿育陀耶王國的森林裏。可是,他從來沒見到爸爸。甘桂偷跑出森林,決定去尋找生父。可是他闖進敵人大軍的營地,在一個帳篷裏見到了一隻巨大無比的戰象,長着兩隻血紅的眼睛,衝他咆哮。王子阻止了洪沙士兵進帳篷抓甘桂的企圖,救了他一命。又累又餓的甘桂碰到了一隻漂亮的小母象莎芭。幾個月後與莎芭也成了甜蜜的伴侶。甘桂參加戰象選拔遙遙領先,王子當眾宣佈,甘桂就是他的御用座騎,與他共赴戰場,殺敵救國……
關於影片:
《小戰象》--2007泰國影展~根據泰國史實改編的動畫長片。
一隻長在森林裏的頑皮小象甘桂,為了尋找父親古巴展開旅程。3D計算機繪圖層次豐富,象羣造型多樣可愛,呈現泰國的文化與反戰思想。
劇情合理,配樂出色,當公象母象柔情談心時、温柔的女聲獨唱情歌響起;當緬甸大城兩軍面臨戰爭勝負眉睫、英勇的交響詩轟然而出;交響樂團和流行歌手在片尾字幕同時交錯出現時,恍然悟到異國電影現在竟有如此水平,美術、工藝、音樂、科技、將文化歷史包裝得如此動人。我們應該好好的反思。最好看的、既感人也勇敢,當大象甘桂看到失散多年的母親,為了和母親相聚而放棄冠軍到手的比賽,並瘋狂的攻擊阻礙他們母子相聚的周遭一切,好感人;勇敢的則是最後一幕王對王之戰,甘桂雖然身型沒有對方巨大,但他仗着年輕、之前剛練習過的戰鬥小技巧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成功的擊敗對手。當然甘桂的主人殿下在危急時給他的一番精神鼓勵,讓他又重燃生命的力量站了起來,也證明了心靈的驅動力是不容小覷的。
影片在影展放映結束時,全場觀眾淚流滿面,起立鼓掌。

戰象相關史料

簡介
也許你不相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有過一種特種部隊——象軍,它在戰爭中發揮着現代部隊中現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衝鋒陷陣,勇猛無敵,它能破城門,毀營壘、拆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
象軍編排特色
戰象的使用最早在東南亞各國,象軍的編排很有特色。在戰象的背上設一象輿,輿中坐一將士,象前後各有一名馭象手。在象的四條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戰士護衞。這樣七個人組成了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據説在泰國有名垂青史的戰象。泰國古台王朝拉瑪甘享石碑銘文記載:拉瑪甘享在19歲時曾騎戰象“餒蓬”奮戰敵營,營救父王,反敗為勝。拉瑪甘享的英名與他的戰象一起銘刻在石碑上。東南亞最著名的一次象戰是暹羅王納黎萱於1584年對緬甸王國的一次戰鬥,投入的戰象多達幾百頭,那次大戰結束了暹羅對緬甸的附屬關係。 在公元前327年,戰象做為戰爭工具馳騁疆場。這一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遠征印度,印度的波魯斯統帥率領強大的象軍出擊。這時的戰象背上沒有象輿,也不是獨立的作戰部隊,只由兩個戰士騎着作戰。亞歷山大為了紀念這次特殊的戰鬥,發行了鑄幣和獎章,上面刻有騎着戰馬的亞歷山大和乘坐戰象的波魯斯作戰的圖案。 據史料記載,印度孔雀王朝的陸軍包括步兵、騎兵、戰車兵和象軍,其中象軍是作戰時的突擊力量。作戰時,阿育王能徵集步兵60萬,騎兵3萬和戰象9000頭的大軍,正是依靠這支部隊,阿育王基本統一了印度次大陸。 希臘人使用戰象是在遠征印度過程中學會的。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的部將塞流古再次遠征印度,但仍沒有成功。在與孔雀王朝簽訂和約中,塞流古割讓了大片領土,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印度王,從而換得戰象500頭。這些戰象在後來的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希臘北部伊庇魯斯國王皮洛斯用戰象作戰的戰役。 公元前280年,皮洛斯在意大利戰場上使用戰象同羅馬人作戰。皮洛斯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統帥,他是亞歷山大的遠親。他夢想以亞歷山大為榜樣,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一個大帝國。這一年,羅馬軍隊向南意大利的希臘人發動進攻,南意大利向皮洛斯求助。皮洛斯率領大軍抵達南意大利,他的軍隊包括2萬名重裝兵,2000名射手和3000名騎手,還有第一次出現在意大利土地上的20只戰象,這些戰象經過特殊訓練,作戰時由一個象奴駕馭,象背上站着4個手持長矛的士兵,衝鋒時威力很大。 在赫拉克列城附近,羅馬軍團和皮洛斯展開第一次激烈的會戰。訓練有素,作戰勇敢的羅馬士兵經受住皮洛斯槍兵騎兵的強大沖擊,雙方七戰未決勝負。正當雙方人喊馬嘶浴血奮戰的時候,皮洛斯的戰象勇猛出擊。羅馬人的戰馬被這些巨象嚇得四處逃竄,羅馬士兵紛紛後退。皮洛斯乘機輪番衝鋒,羅馬人大敗,死傷7000多人,被俘2000多人。第二年4月,皮洛斯再次進攻羅馬。會戰在奧斯庫倫城展開。羅馬人集結了7萬人的軍隊,並且發明了一種配着炭火的戰車。他們相信動物是怕火的,而且選擇了有利的地形:一片森林做為自己的步兵、騎兵方陣。但皮洛斯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羅馬人逼到一塊平原上。經過數日的激戰,羅馬士兵在大象腳下死傷慘重。羅馬人失去了6000人,還有他們的執政官。皮洛士也損失慘重:損失3500人,本人也受了輕傷。雖然皮洛斯勝利了,但他也不得不嘆息到:“如果再來一次勝利,誰也不能跟我回國了。”從此,“皮洛斯的勝利”比喻實際上接近失敗的勝利。 公元前257年,羅馬人和皮洛斯在貝尼温敦城的附近進行最後一次會戰。皮洛斯不幸迷路,羅馬射手向大象射出密集的帶火箭,大象瘋狂地轉身向後跑,踐踏着自己的軍隊,大象使皮洛斯一敗塗地,羅馬人一舉捕獲了1000多名俘虜和4只大象。皮洛斯在騎兵的掩護下才能以逃生。 公元前256年冬,遠征非洲的羅馬將領列古魯斯率領15000步兵,5000騎兵在迦太基的領土上作戰。迦太基人以12000步兵、4000騎兵和100頭大象組成的軍隊阻止他們。這一戰羅馬人又遭慘敗,大部分士兵被踩死或被騎兵殺死,列古魯斯和5000將士被俘,只有不到2000人得以逃生。公元前250年,擁有戰象的迦太基人前來攻打西西里島上的帕諾爾姆司城。羅馬軍官被大象的可怕嚇壞了,不敢應戰,固守在城前的戰壕裏。迦太基人率領大象衝擊羅馬人的陣地,被巨箭和投槍還擊,一羣大象受驚向後退,衝亂了迦太基的軍隊。羅馬人乘機出擊,趕走了迦太基人,並俘獲了幾十頭的大象。 大象在古代戰爭史上,確實發揮過坦克般的威力,但它的功勞過失參半,因為它畢竟是有生命東西,不能完全受人操縱。它既給主人帶來了輝煌的勝利,也給主人帶來了不幸的慘敗。

戰象相關遊戲

帝國時代2
單位
生命值
攻擊力
護甲
盾牌
射程
價格
備註
戰象 War Elephant
450
15
1
2
0
200食物,75黃金
1.鐵匠鋪可以升級攻擊、護甲和盾牌;
2.馬廄可研發血統,戰象可加20生命值。
精鋭戰象 Elite War Elephant
600
20
1
3
0
同上
所以,升滿級後的精鋭戰象數據如下:
單位
生命值
攻擊力
護甲
盾牌
射程
價格
精鋭戰象
620
24
4
7
0
同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