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國四瓣花紋銅鏡

鎖定
戰國四瓣花紋銅鏡,藏於開封市博物館,造型精巧,紋飾豐富、是典型的戰國時期北方銅鏡。 [1] 
中文名
戰國四瓣花紋銅鏡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所屬年代
戰國
類    別
青銅器

戰國四瓣花紋銅鏡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戰國四瓣花紋銅鏡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戰國四瓣花紋銅鏡 [1]
銅鏡為圓形,直徑10.2釐米,厚0.2釐米。銅鏡中心為橋型鈕,方形鈕座,鈕座四角分別向外伸出一水滴葉紋,將銅鏡紋飾分為四區,每區飾一四葉花瓣紋,地紋以點狀紋飾帶間以渦紋及三角雲雷紋組合而成。外部飾弦紋一道,邊緣較厚,素緣。該器造型精巧,紋飾豐富、具有戰國時期北方鏡的典型特徵,不失為一件戰國銅鏡精品。 [1] 

戰國四瓣花紋銅鏡文物背景

四出瓣的十字形紋飾,早在河姆渡文化陶器上既已現類似圖形,例如陶片上的刻畫紋飾,似四片葉紋組合而成,由於刻畫隨意,總體造型並非嚴謹的對稱式。嚴謹對稱的十字形結構的四瓣紋於戰國時期大量出現,流行之盛延及漢代。其裝飾範圍極廣,畫像石、金屬器件、漆器、陶器等載體上均有豐富的呈現。儘管從瓣形看,像花瓣、葉片、桃心、雲頭等,造型十分豐富,但模式化的十字型結構恆定不變。其中有一些瓣形像箭頭、蝙蝠、連珠……研究者們稱其為變形四葉紋或變形四瓣紋,主要運用於銅鏡鈕座外圍 [2] 
戰國至漢代的四瓣紋類型 戰國至漢代的四瓣紋類型 [2]
戰國至兩漢的紋飾中常現的四瓣紋,是由中心向四周均衡發出四個瓣形而構成十字結構的紋飾。這種紋飾常飾於建築或器物的頂蓋,及裝飾區域的中心位置,周圍繞以其他紋飾,也有數個四瓣紋散點排列的,但相對少見。這種紋飾於戰國至兩漢興起後,衍變不斷,成為中國傳統裝飾圖紋中的重要元素。由於其主體形式與“柿蒂”的造型相似,故被後世統稱為“柿蒂紋”。然而這種後世因形似而定的名稱,並不能與戰國兩漢之際此類紋飾的多樣性和藴意的深奧相吻和。對此專家學者們各有見地,觀點不一,例如認為其為:方花、天穹之花、侯紋、四葉紋等。 [2] 
參考資料
  • 1.    戰國四瓣花紋銅鏡  .開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4-05]
  • 2.    張曉霞.戰國至兩漢“四瓣紋”造型及意象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21,No.198(06):37-42.